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生活习惯的变化 ,尤其在饮食中脂肪摄入的增多与运动量的减少助长了肥胖发生 ,是糖尿病与高脂血症发病增加的重要原因。高脂血症 ,特别是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 C)血症的增加 ,进而与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密切相关 ,故具有重要的治疗意义。日本的糖尿病几乎都是 2型糖尿病 ,在 2型糖尿病中多见高LDL C胆固醇血症 ,但胰岛素抵抗综合征同样可以出现高脂肪微粒血症及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 C)血症 ,以及易引起冠脉疾病的脂蛋白型材 (profile)。一、糖尿病伴高脂血症的特征为诊断高脂血症 ,须禁食 14小时以上 ,测定血清总…  相似文献   

2.
脂质代谢     
目前国内外临床试验结果均证实血中总胆固醇(TC)浓度仅下降25%左右就可使心血管意外减少30%,但仍有70%心血管意外的发生不能受到抑制。最近,又开始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试验。在所谓代谢综合征中的高血压、糖尿病、肥胖、高甘油三酯(TG)血症、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症等,及其他动脉硬化危险因素的综合治疗,已逐步成为临床上的重要课题。2004年日本代谢综合征诊断标准中强调强化降低TC浓度在改善代谢综合征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3.
代谢综合征脂质代谢异常的特征,是高甘油三酯(TG)血症和低HDL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的本质,就是高VLDL血症和高血清残粒脂蛋白(remnant,以下简称残粒)。此外还观察到,虽然不一定伴有高LDL胆固醇血症,但LDL发生质的变化,出现小颗粒化并易引起动脉硬化,即所谓小而密LDL(small dense LDL)。  相似文献   

4.
日本人的死因以恶性肿瘤为首位,接下来为心血管障碍和脑血管障碍。后两者的总和超过了恶性肿瘤,多数人死于血管障碍。即“人随血管一起老”。据Framingham的研究,引入了血管损害(脑血管损害或动脉粥样硬化为主要原因的缺血性心脏病等)的危险因子的概念,包含高血压、肥胖、糖尿病、吸烟以及高脂血症。为此许多降低血中胆固醇的药物被开发出来。现在许多大规模临床实验证明降低胆固醇疗法可以抑制心血管意外。但是,从这些亚组的分析来看,在治疗高胆固醇血症药物中,HMGCoA还原酶阻断药(商品名:statin)的效果不只是使胆固醇降低,此外还有许多…  相似文献   

5.
高脂血症与动脉硬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姚桢  姚月歌 《日本医学介绍》1992,13(11):524-527
流行病学研究据日本近年就1万例的调研(垂 1987),明确证实了血清胆固醇值与缺血性心脏病并发率的相关性;同正常值(<200mg/dl)人群相比,280~320mg/dl 组升高2.6倍;320~360mg/dl 组升高3.3倍;>360mg/dl 组升高约5倍。分析 LDL 胆固醇与缺血性心脏病并发率的相关性,则更为明显,呈现为逆相关:<35mg/dl 组为>60mg/dl 组并发率之约2倍。山下(1987)应用冠动脉造影术检测冠状动脉狭窄度,分析其与各类高脂血症的关系表明,单纯中性脂肪值增高的Ⅳ型与脂质正常组无差异,但胆固醇值独高的Ⅱa型却狭窄度高,而高胆固醇血症并高中性脂肪血症的Ⅱb 型,其狭窄度尤高。山崎(1990)报道,Lp(a)与LDL 胆固醇、HDL 胆固醇、吸烟、高血压、糖尿病、  相似文献   

6.
降血脂药物的作用机理为了研究降血脂药物的作用机理,首先必须了解高脂血症的形成。在高脂血症中,高胆固醇血症的原因大体可分为吸收亢进,合成过快,排泄过缓。因此,降血脂药物可分为吸收阻碍剂,合成抑制剂,排泄促进剂。1.吸收阻碍剂从食物中摄取的脂肪在肠管吸收,形成乳糜微粒,经淋巴管进入血中。在此过程中,胆固醇酯在肠壁细胞中加水分解后再进一步酯化。因此,理论上讲,阻碍加水分解及酯化反应过程都可阻碍吸收。阻  相似文献   

7.
冠状动脉疾病发病率在逐年增加,而高脂血症特别是高胆固醇血症与冠状动脉疾病关系密切。因此使血清胆固醇低下对于冠状动脉疾病的预防有重要意义。本文对预防冠状动脉疾病的回肠旁路术价值作一论述。对象为1975~1983年期间只发生一次心肌梗死的838名患者,平均年龄51岁,其中417名作对照组,421名施行回肠旁路术。至1990年为止,调查了血清胆固醇值、LDL—胆固醇值、HDL—胆固醇值及冠状动脉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进行冠状动脉搭桥术  相似文献   

8.
肾脏疾病的脂质代谢异常与治疗一、肾病综合征伴高脂血症作者对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51例,治疗前血脂情况进行了检查,结果高胆固醇(Ch)·高中性脂肪(TG)血症占67%,高Ch血症为20%、高TG血症为2%,而血脂正常者仅12%。病理组织类型,微小病变型...  相似文献   

9.
血液中脂类是作为脂蛋白而存在的,可分为以食物性脂肪为主并在肠粘膜上形成的乳糜微粒(CM)以及主要在肝脏里制造成的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高密度脂蛋白(HDL),还有VLDL在血液中经代谢形成的中间密度脂蛋白(IDL)和低密度脂蛋白(LD-L)等五种(世界卫生组织分类法)。CM、VLDL、IDL、LDL有促进动脉硬化的作用,而HDL有预防动脉硬化的作用。清晨空腹血清中CM、VLDL、IDL、LDL中无论哪一种增高都是高脂血症(高脂蛋白血症)。清晨空腹时查到CM则为Ⅰ型高脂血症,如果只有LDL增加则为Ⅱ_a型高脂血症,若IDL和VLDL都增加则为Ⅱ_b型高脂血症,若VLDL和LDL增加,脂蛋白电泳中前β脂蛋白与β脂蛋白没有分离则为Ⅲ型高脂血症(broadβ病)如仅VLDL增加则为Ⅳ型高脂血症,  相似文献   

10.
20 0 2年 7月 1 8~ 1 9两日于神户国会堂召开了第3 4届日本动脉硬化学会总会 ,通过并公布了新版《动脉硬化性疾病诊疗指南》。摘要如下。一、关于 1 997年版的高脂血症诊疗指南日本动脉硬化学会曾于 1 997年制订了《高脂血症诊疗指南》(前版指南 ) ,计包括高胆固醇血症诊断标准、药物治疗适应标准和治疗目标标准。该指南发表以来 ,广为临床普及 ,其诊断与管理 (监护 )标准为多数临床医生所推崇应用 ,并权作为冠状动脉疾病之相对风险性标准。在治疗上 ,须对病人进行分类。以不并发冠状动脉疾病而胆固醇 <1 2 0mg/dl、总胆固醇 <2 0 0m…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 ,以证据为基础的医学 (Evidence- basedMedicine)正在受到重视 ,在饮食疗法中也是如此。最近在这一方面的证据也已明确 ,一、危险因子的对应要点最近 ,作为动脉硬化的危险因子不断有新的指标加入。除原有的高血压、血清脂质异常、吸烟、肥胖、糖尿病、高尿酸血症、性格、运动不足以外 ,高半胱氨酸、纤维蛋白原、高胰岛素血症、 CRP、低密度脂蛋白(LDL )、氧化 LDL等就是这些指标。其中有一部分可能为间接指标 ,但在临床上应综合考虑这些因素进行治疗和预防。对于高血压 ,饮食疗法的中心就是减少食盐。特别是夜间血压不见降低的…  相似文献   

12.
脂质代谢     
庄祥云 《日本医学介绍》1999,20(11):490-493
高脂血症是动脉硬化症的严重危险因素,通过对日本人冠状动脉疾病的流行病学调查,1997年日本动脉硬化学会提出了日本人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的管理标准(表1)。有关引起调节脂质代谢的各种蛋白质、酶、受体等基础方面研究的开展,对临床质量的提高具重大影响。伴随近年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进步,已可制成各种疾病的动物模型以及体内基因导入法,进一步明确了细胞内脂质代谢相关酶的调节机制。一、高脂血症原发性高脂血症中,有关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Ⅲ型高脂血症、Ⅰ型高脂血症的病因,各种LDL受体及阿朴蛋白B的异常、阿朴蛋白E的异常…  相似文献   

13.
以前报告大豆蛋白质有降低胆固醇的作用,但生大豆味道不佳,大久保等成功地从生大豆中除去苦味和异常气味物质,制成饮料剂。作者使用这种饮料剂或发酵处理的大豆蛋白质,探讨了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1.用饮料制剂治疗14例脑梗塞患者6个月,结果可降低血清胆固醇值和中性脂肪浓度,但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值和体重无改变,且无副作用。2.用Cu~(++)使低密度脂蛋白(LDL)过氧化产生过氧羟基胆甾基亚油酸酯的研究证明,用大豆饮料制剂者与未用者比较,LDL显著地不易被氧化。  相似文献   

14.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多合并肥胖、糖耐量异常、高脂血症等,目前认为其背景为共同的代谢异常,即胰岛素敏感性下降(胰岛素抵抗)。在胰岛素抵抗、高胰岛素血症的场合,由于胰岛素的作用低下,因而发生从脂肪组织中脂肪酸动员增加而引起的高VLDL甘油三酯血症及脂蛋白脂肪酶功能低下引起的低HDL胆固醇血症。另外,在肝脏高胰岛素血症通过甘油三脂的增加而使VLDL也增加。胰岛素抵抗引起的脂质代谢异常即为高甘油三脂血症、低HDL胆固醇血症、高自由脂肪酸(FFA)血症。如以有无胰岛素抵抗把原发性高血压分为二类来观察其脂质代谢情况时,有胰岛素抵抗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其甘油三脂和FFA呈有意义的增高,而HDL胆固醇呈有意义的下降。  相似文献   

15.
众所周知甲状腺激素与脂质代谢有密切关系。临床上把甲状腺机能减退出现的高胆固醇血症与甲状腺机能亢进引起的低胆固醇血症做为诊断甲状腺机能异常参考用。并且,在治疗上甲状腺机能减退引起的脂质代谢异常尤为重要,因为合并缺血性心脏病的较多。作者测定了76例甲状腺机能(血清T_(?)、T_4、TSH)。其中除外①抗甲状腺制剂、甲状腺激素等可能影响甲状腺机能的某些药物服用者,②抗脂血剂等影响血脂的药物服用者,③有明显甲状腺疾患以外疾病者,④甲状腺疾患中,除外甲状腺恶性肿瘤、继发性(垂体  相似文献   

16.
自从1913年Anitschkow等成功地制作实验性动脉硬化模型以来,血脂与动脉硬化之间的关系早已被人们熟知。近年来,高密度脂蛋白(HDL)作为抗冠心病保护因子又引起人们极大的兴趣。随着人们对脂蛋白代谢认识的深入,脂质与疾病关系的概念也正在变迁。以往对高脂血症的治疗多重视降低血浆总胆固醇(TC)和甘油三酯(TG),或低密度脂蛋白(LDL)和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水平上,看来这种认识也未必完全正确,有愈来愈多的证据促使人们开始对以往治疗方法进行反省,有转变到设法提高HDL或HDL—胆固醇(HDL—C)浓度方面的趋向。  相似文献   

17.
脂质代谢     
近一年 ,临床上鉴定并报道有两种高脂血症致病基因。一是谷甾醇血症 ,另一种是常染色体隐性高胆固醇血症。在治疗领域 ,他汀类药物显示了对急性冠脉综合征 (ACS)短期预后的改善作用 ,其多方面作用的分子机制也逐渐被阐明。在基础研究中 ,核内转录因子引起的脂质代谢调控机制、胆固醇逆转运系统中AB CA1的作用、CD3 6的功能 ,以及它们与巨噬细胞等的关系 ,都是研究的热点。一、谷甾醇血症致病基因的发现谷甾醇 (sitosterol)血症是于 1 974年由Bhat tacharyya和Connor报告的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脂质…  相似文献   

18.
舒张性心力衰竭治疗的现状和展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舒张性心力衰竭(心衰)的治疗主要是针对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原发疾病,积极纠正不良的生活习惯、进行饮食及运动疗法,必要时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临床及基础研究均证实,高血压可应用ACEI或ARB、长效钙离子拮抗剂、β受体阻断剂;高胆固醇血症可应用他汀类药物;2型糖尿病可以应用胰岛素增敏剂(注意体液潴留所致的淤血)来改善舒张功能障碍。其中,人们期望他汀类药物不仅可以使收缩性心衰患者获益,也可以让舒张性心衰患者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尚待论证)。目前认为舒张功能的控制与血管内皮细胞来源的NO密切相关(除了前述药物外还有开放KATP通道的药物、利钠肽等)。然而,在舒张功能不全的临床治疗方面仍存在许多问题,需要今后进一步的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9.
内脏脂肪蓄积型肥胖与高脂血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代谢综合征的提出和内脏脂肪 2001年,美国胆固醇教育纲要成人治疗组第Ⅲ次报告(NCEP ATP Ⅲ)的内容是关于成人高胆固醇血症的诊断、治疗的修订指南,其中作为易患冠状动脉疾病的病态,记载了代谢综合征的诊断标准,在新的诊断指标中被置于除LDL胆固醇之外的“第2治疗靶”的位置。根据这一新标准,  相似文献   

20.
由于分子生物学和分子遗传学的进步,与脂质代谢途径有关的截脂蛋白、脂蛋白受体、酶、脂脂转运蛋白的基因及它们在染色体上的位置也已明瞭。载脂蛋白的缺损可引起低脂蛋白血症,脂蛋白受体及其配体(apoB和E)的异常或酶缺损。均能引起高脂血症。本文仪就LDL受体和作为其配体的apoB异常症的分子生物学和分子基因学加以简介。1.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H) (1)FH的临床纯合子性FH为10O万人中才有1人的少见疾患,而杂合子性FH则约500人中就有1人。作者共观察了纯合子FH14例,杂合子FH1300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