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腺癌发生与细胞L型感染和p53蛋白表达的关系,方法 用革兰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技术对102例子宫内膜腺瘤30例基本正常宫内膜进行细菌L型和p53蛋白检测,结果 腺癌组的细菌L型检出率为81.4%,与基本正常组的细菌L型检出率(80.0%)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腺癌组的p53表达率(50%)却高于基本正常组(3.3%,P〈0.005),腺癌组中细菌L型阳性伴,P53表达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腺癌发生与细菌L型感染和p53蛋白表达的关系。方法:用革兰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技术对102例子宫内膜腺癌、30例基本正常子宫内膜进行细菌L型和p53蛋白检测。结果:腺癌组的细菌L型检出率为81.4%,与基本正常组的细菌L型检出率(80.0%)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腺癌组的p53表达率(50%)却高于基本正常组(3.3%,P〈0.05);腺癌组中细菌L型阳性伴p53表达率也  相似文献   

3.
于东红  王萍 《浙江肿瘤》1997,3(3):156-158
探讨细菌L型可能致癌的机理。方法:用革兰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技术对69例鼻咽癌,20例鼻咽粘膜慢性炎症进行细菌L型检测,同时对L型阳性和阴性组织的PCNA,P21,P53表达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鼻咽癌组的L型检出率为79.7%,与慢性炎症组无显著性差异,但鼻咽癌组的PCNA,P21,P53表达却显著高于L型阴性组。  相似文献   

4.
于东红  王萍 《浙江肿瘤》1995,1(3):152-154
应用革兰氏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等技术,对53例子宫内膜腺癌组织切片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发现,44例革兰氏染色镜检出细菌L型,其阳性率(83.0%)与免疫组化染色金葡萄L型抗原检出率(79.2%)具一致性,p〉0.05。革兰氏染色36例(67.9%),是计在癌细胞胞浆内见到L型菌体。提示,细菌L型感染与子宫内膜腺癌关系密切,很可能是其致癌因子之一。  相似文献   

5.
陈军贤  陈强 《癌症》1996,15(4):253-255
用LSAB免疫组化法,对20例胃癌、22例异型增生、30例肠化生及13例正常组织进行了rsa-p21和突变型p53蛋白表达的检测。结果发现,胃癌、异型增生及肠化生,ras-p21和p53阳性率较高,正常组织全部阴性;在所有病变组织中,HP阳性病人的p21和p53阳性率分别为41.6%(30/72)和27.7%(20/72),明显高于HP阴性病人,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果表明,HP感染与ras-p21和突变型p53过度表达存在着明显的相关性,提示HP感染参予了ras原癌基因激活和p53抑癌基因的失活,基因突变可能是HP致胃癌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
p53和p21基因蛋白表达与胃癌侵袭力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了68例胃癌中癌细胞p53和p21基因蛋白表达与癌细胞侵袭力的关系。结果表明:68例胃癌中有36例p53基因蛋白染色阳性(52.9%),48例p21基因蛋白染色阳性(70.6%);浸润于浆膜层和肌层的癌细胞p53蛋白染色的阳性程度明显高于粘膜层癌细胞(P<0.05);浸润性生长的癌细胞中p53和p21蛋白阳性程度均明显强于膨胀性生长的癌细胞(P<0.05);淋巴结转移病例的癌细胞其p53和p21蛋白染色阳性率(分别为54.3%和73.9%)与无淋巴结转移的病例(分别为50.0%和63.6%)无显著性差异(P>0.05);有淋巴结转移的病例中,原发癌p53蛋白阳性强度与转移癌正相关(γ=0.68,P<0.01)。结果提示:p53和p21基因蛋白染色阳性程度较高的胃癌细胞具有较强的侵袭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p53、p16蛋白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异常表达与胃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ABC法,对95例胃癌进行p53、p16蛋白表达产物和PCNA进行检测。结果 胃癌组织中p53、p16、PCNA阳性率分别为49.5%(47/95)、20.0%(19/95)、78.9%(75/95)。p53蛋白、PCNA在进展期胃癌(53.5%、82.6%)淋巴结阳性胃癌(59.3%、86.4%)表达率均高于早期胃癌(11.1%、44.4%)和淋巴结阴性胃癌(33.3%、66.7%)(P〈0.05)。p53蛋白、PCNA在累及浆膜胃癌的表达率高于局限粘膜及粘膜下层胃癌(P〈0.05,P〈0.01)。PCNA异常表达与胃癌组织学分型有关(P〈0.05)。p16蛋白表达与胃癌大多数生物行为为无明显关系。但其在  相似文献   

8.
用革兰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技术,对129例鼻咽癌,85例喉癌,20例鼻咽慢性炎,20例声带息肉进行细菌L型检测,同时对L型阳笥和阴性组织的P^53,CerbB-2表达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鼻咽癌,喉癌的革兰染色L型检出经分别为78.3%和76.5%,肿瘤组的P^53,CerbB-2表达率明显高于炎症组。鼻咽癌,喉癌中L型阳性组的P^53,CerbB-2的表达率也高于其L型阴性组。表明L型感染与鼻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细胞周期调节因子异常表达对鼻咽癌复发间期的影响。方法:采用LsAB法检测原发鼻咽癌组织p53、MDM2、WAF1和Ras蛋白的表达。结果:p53或MDM2蛋白高表达的鼻咽癌患者的复发间期,比相应蛋白的低表达和阴性者明显缩短,两调节因子无论在单因素分析(分别P〈0.05和P〈0.005)或多因素分析(分别P=0.0338和P=0.0003)均有统计学的显著差异。结论:p53和MDM2蛋白表  相似文献   

10.
陆敏  郑树 《实用肿瘤杂志》1996,11(4):175-178
采用直接注射外源DNA-脂质体复合物的方法分别在荷瘤裸鼠人肠癌组织中转染外源正义p53cDNA和反义p53cDNA的重组表达质粒及非整合型哺乳动物表达载体pREP9,并以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为对照,然后应用链菌素亲生物蛋白-过氧化酶免疫组化法检测肿瘤组织中突变型p53蛋白的表达。结果表明:体外培养SW1116细胞中约有50%为突变型p53蛋白阳性;转染反义p53cDNA表达质粒组的裸鼠移植瘤细胞p53蛋白阳性率为25%,而注射生理盐水、转染pREP9及正义p53cDNA表达质粒组阳性率分别为66.7%,77.8%,66.7%;前者与后三者之间有显著住差异(P<0.01,X[2]检验),但各组间肿瘤大小并无显著性差异。据此认为,肿瘤体内直接转染外源反义p53基因能封闭肠癌SW1116细胞中突变型p53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