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观察机械通气与肺表面活性物质(PS)联合应用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疗效,探讨对早产儿NRDS的理想治疗与护理方式。方法将128例极低体重早产儿NRDS依据治疗方式分组,其中65例采用机械通气联合PS治疗,设为观察组,其余63例仅行机械通气治疗,设为对照组。观察两组高、最大吸气峰压(PIP)时间、高平均气道压(MAP)时间、高吸入氧浓度(FiO2)时间及上机时间;观察两组患儿住院时间、死亡与致残率及其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PIP、MAP、FiO2、上机与住院时间、死亡率与致残率、并发症总发生率各项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机械通气联合PS治疗极低体重早产儿NRDS,可明显改善其呼吸机条件,有利于缩短上机与住院时间,对并发症降低与预后的改善均具显著作用,该法值得临床采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足月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1年1月至2016年1月娄底市中心医院新生儿科收治住院的足月ARDS新生儿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机械通气和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同时经气管插管给予患儿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猪肺磷脂注射液治疗,疗程1~7d。观察两组患儿机械通气时间、用氧时间、呼吸指数、氧合指数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69%(39/43),显著高于对照组69.76%(30/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机械通气时间、用氧时间、高浓度氧持续时间、氧合指数、呼吸指数均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PS治疗后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6.28%(7/43),显著低于对照组44.19%(19/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ARDS治疗早期应用PS可有效改善肺氧合功能,很大程度地缩短了机械通气时间和用氧时间,降低ARDS的并发症发生率,是一种比较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对临床上大范围推广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珂立苏(注射用牛肺表面活性剂)联合盐酸氨溴索注射液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47例确诊为NRDS的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24例和对照组23例.两组均给予机械通气等常规治疗,并均给予气管内注入牛肺表面活性剂(珂立苏)100mg/kg 1次,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盐酸氨溴索注射液30mg/(kg·d),分4次,每次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10 mL静脉缓慢泵入,连续用药5d.通过比较两组治疗后的各项血气指标及临床疗效而进行研究.结果 观察组患儿用药后血气分析pH、PaO2、PaCO2好转较对照组快;用氧时间、CPAP使用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缩短,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珂立苏联合氨溴索治疗NRDS的临床效果更佳,在临床上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允许性高碳酸血症通气法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中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的适宜范围。方法 选择2004年1月至2009年12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三明第一医院需机械通气治疗的NRDS患者共90例,分3组,每组30例。对照组:PaCO2维持在35~45 mmHg(1 mmHg = 0.133 kPa) ;观察Ⅰ组:PaCO2维持在46~60 mmHg;观察Ⅱ组:PaCO2维持在61~75 mmHg。对3组呼吸机参数设置、血气分析、并发症及疗效等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观察组(Ⅰ组和Ⅱ组)呼吸机参数平均气道压(MAP)、吸气时间(Ti)、吸气峰压(PIP)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01),吸入氧浓度(FiO2)低于对照组(P < 0.05),呼吸频率(RR)高于对照组(P < 0.05);观察组pH值低于对照组(P < 0.05),PaCO2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1);观察Ⅰ组PaCO2显著低于观察Ⅱ组(P < 0.01);而观察组机械通气相关性肺损伤(VALI)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 0.05) ,机械通气时间明显较对照组短(P < 0.01),疗效高于对照组(P < 0.05)。3组住院时间和脑室内出血(IVH)和脑室周围白质软化(PVL)发生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但对照组和观察Ⅱ组IVH程度严重。结论 应用允许性高碳酸血症通气法治疗NRDS,可降低VALI的发生率,减少机械通气时间,不影响氧合、心率、血压及循环灌注状况,不增加IVH和PVL的发生率,疗效可能更优于传统通气策略,PaCO2 维持中等水平增高范围(46~60 mmHg),发生颅内出血的程度轻,是较适宜的范围。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INSURE技术在极低及超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呼吸支持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本研究为回顾性分析.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0年6月至2012年8月收治的有呼吸困难且需要呼吸支持的极低及超低出生体重儿83例,依据呼吸支持方法的不同分为INSURE组41例与机械通气组42例.INSURE组患儿生后尽快予以气管插管、气管内滴入肺表面活性物质、拔管后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机械通气组患儿生后予气管插管、气管内用或不用肺表面活性物质、不拔除气管导管直接连接呼吸机辅助通气.卡方检验、两独立样本t检验及秩和检验比较2组患儿治疗后1h、12h动脉血气改善情况,呼吸窘迫综合征、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气漏、慢性肺疾病、颅内出血、视网膜病变、脑白质软化等疾病的发生情况,以及呼吸机使用时间、用氧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结果 (1)组内治疗前后氧合情况比较:INSURE组患儿治疗后1h动脉血氧分压为(78.7±11.5) mm Hg(1 mm Hg=0.133 kPa),高于治疗前[(50.1±10.8) mm Hg],而二氧化碳分压低于治疗前[(48.3±8.9) mm Hg与(54.9±11.5) mm 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9.737、-3.428,P均<0.05).机械通气组患儿治疗后1h动脉血氧分压为(80.2±10.0) mm Hg,高于治疗前[(51.3±9.8) mm Hg],而二氧化碳分压低于治疗前[(45.6±9.5) mm Hg与(57.1±12.8) mm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10.093、-4.526,P均<0.05).(2)组间氧合情况比较:INSURE组与机械通气组治疗后1h动脉血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INSURE组治疗后12 h动脉血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分别为(89.4±11.5) mm H g、(44.2±5.9) mm Hg,与机械通气组[分别为(90.2±10.8) mm Hg、(39.1±7.3) mm Hg]相比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0.093、0.126,P均>0.05).(3)组间疾病发生情况比较:INSURE组患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气漏、颅内出血和慢性肺疾病的发生率分别为7.3%(3/41)、4.9%(2/41)、4.9%(2/41)和4.9%(2/41),均低于机械通气组[分别为34.1%(14/42)、16.7%(7/42)、19.0%(8/42)和11.9%(5/4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分别为27.470、8.651、8.814和4.275,P均<0.05).INSURE组患儿呼吸机使用时间、用氧时间、住NICU时间分别为5 d(3~7 d)、8 d(5~11 d)和16d(11~25 d),短于机械通气组[分别为8 d(4~12 d)、12 d(8~22 d)和21 d(12~35 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分别为-1.947、-2.013和-1.782,P均<0.05). 结论 极低及超低出生体重儿应用INSURE技术进行呼吸支持,创伤小、并发症少、用氧时间短、费用低、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Insure技术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深圳市宝安区福永人民医院新生儿科收治NRDS患儿36例为对照组,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NRDS患儿42例为观察组。观察组采用Insure技术进行抢救治疗;对照组采用给予肺泡表面活性物质(PS)后持续有创正压通气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动脉血气变化情况、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呼吸机使用时间及胸部X线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5、10hPaO2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aCO2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及治疗后5、10h两组患儿的PaO2、PaCO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出现肺气漏、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分别为2.38%(1/42),9.52%(4/42),均低于对照组16.67%(6/36),27.78%(10/3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呼吸机上机时长为(3.29±1.08)d,显著短于对照组(5.45±0.89)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12h肺野透亮度改善率为90.5%(38/42),对照组为91.7%(33/3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Insure技术治疗NRDS疗效满意,可减少呼吸机使用时长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采用半坐位一次性气管内注入牛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早产儿合并呼吸窘迫综合征(RDS ),并进行疗效观察。方法对50例早产儿合并RDS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采取传统多体位气管内给药加持续气道正压吸氧(CPAP)或常频机械通气;观察组采取半坐位总剂量一次性气管内给药加CPAP或常频机械通气。监测两组患儿治疗后的肺氧合和气体交换功能指标变化。结果(1)观察组药物外漏及一过性紫绀发生率明显降低,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给药2 h后氧合指数虽有所上升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2 h后动脉/肺泡氧分压比值上升较对照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半坐位一次性气管内给药操作更加简便,药物外漏及一过性紫绀发生率降低,动脉肺泡血氧分压比值上升更明显。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对小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的影响。方法 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湖南省儿童医院急救中心收治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8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儿采用传统机械通气策略,观察组采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其他治疗相同。观察治疗后的呼吸机参数主要包含吸气峰压、呼吸末正压、平均气道压、吸入氧浓度、呼吸频率;动脉血气分析;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的吸气峰压、平均气道压、吸入氧浓度的参数值显著低于对照组,呼吸末正压、呼吸频率参数值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pH、PaO_2显著低于对照组,PCO_2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经过治疗后呼吸机肺损伤、脑室内出血、动脉导管开放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中应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能够优化呼吸机参数,改善患儿动脉血气值,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和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支气管发育不良(BPD)患儿早期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PS)的临床价值。方法 2013年3月至2016年5月河南宏力医院新生儿科收治住院的BPD患儿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机械通气、吸氧治疗,观察组加用PS治疗。比较两组吸氧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及肺功能。两组均持续治疗2周。结果观察组吸氧时间与机械通气时间较对照组均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1岁、2岁时肺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应用PS治疗BPD效果显著,可明显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减轻肺损伤,改善肺功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枸橼酸咖啡因应用于极早早产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5月至2018年4月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极早早产儿4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1例。对照组应用氨茶碱并联合使用呼吸机治疗,并定期监测氨茶碱血药浓度,使血药浓度维持在5~10 mg/L;观察组应用枸橼酸咖啡因并联合使用呼吸机进行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治疗后再次插管次数、撤机后呼吸暂停发生次数、呼吸机通气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0.4%(19/21),显著高于对照组61.9%(13/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拔管后再次插管次数、呼吸暂停发生次数、呼吸机通气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再次插管上机指标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枸橼酸咖啡因应用于极早早产儿临床疗效优于氨茶碱。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不同机械通气方式对胎粪吸入综合征(MAS)患儿的治疗作用及并发症的发生。方法 河北省儿童医院新生儿科重症监护室2006年7月至2008年7月收治的84例氧合指数(OI) ≥ 15的重症胎粪吸入综合征患儿随机分为3组:A组25例患儿采用高频振荡 (HFOV)模式治疗;B组29例患儿采用同步间歇正压联合容量保证 (SIPPV+VG)模式治疗;C组30例采用间歇指令通气(IMV)模式治疗。比较3组治疗前后各时间点OI、动脉/肺泡氧分压比值(a/APO2)的变化,并对3组患儿的氧暴露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以及肺气漏、呼吸机相关性肺炎、Ⅲ度以上颅内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 A组与B组在机械通气24 h后OI和a/APO2值均与0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而C组直到72 h方与0 h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A组与B组各时间点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A组与B组相比,氧暴露时间和上呼吸机时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 > 0.05),但是A组与C组、B组与C组相比在统计学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不仅如此,A组与C组、B组与C组相比,肺气漏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Ⅲ度以上颅内出血的发生率3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HFOV、SIPPV+VG通气模式与IMV比较,可以较快改善MAS的氧合,缩短氧暴露时间和呼吸机使用时间,降低肺气漏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可作为更有效、更安全的抢救性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联合俯卧位治疗早产儿反复呼吸暂停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三明第一医院NICU收治反复呼吸暂停的早产儿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6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在早产儿综合治疗基础上给予nCPAP联合俯卧位治疗;对照组则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单纯使用nCPAP治疗,观察两组患儿临床疗效及用氧时间、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早产儿反复呼吸暂停治疗总有效率为91.3%(42/46),显著高于对照组65.0%(26/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用氧时间为(92.0±12.6)h,显著低于对照组(126.0±12.6)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为(25.0±13.6)d,显著低于对照组(30.0±15.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CPAP联合俯卧位治疗早产儿反复呼吸暂停临床疗效显著、可缩短患儿用氧及住院时间,值得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13.
归纳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临床特点,观察肺表面活性物质(PS)在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RDS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2006年9月至2008年2月在河北省儿童医院新生儿科住院治疗的168例RDS患儿临床资料,平均胎龄为(32.3±3.7)周,平均体重为(1.73±0.75)g。观察比较国产PS(珂立苏,calsurf)应用前后的主要血气指标、呼吸机参数、机械通气模式以及并发症、转归等。结果 应用PS在0、1、12和72 h不同时点的比较显示:吸氧浓度(FiO2)分别为0.51±0.11、0.32±0.1、0.28±0.08 和 0.26±0.09。应用PS 1h时,RDS患儿所需FiO2明显下降,此后下降幅度逐渐减小(P < 0.05)。动脉血氧分压PaO2 /吸入氧浓度FiO2(P/F)和动脉血氧分压/肺泡氧分压a/APO2比值则随时间变化呈逐渐增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PS能较快地改善新生儿RDS氧合状况;肺保护性通气策略正在为越来越多的临床医生接受。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高频振荡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 pulmonary surfactant,PS)治疗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meconium aspiration syndrome,MAS)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至2011年6月本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53例MAS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措施不同分为常频通气组23例,高频通气组18例,高频通气+PS组12例.方差分析及卡方检验比较3组通气治疗2、12、24、48 h后肺氧合功能指标和呼吸机参数指标如氧合指数、动脉/肺泡氧分压比值(arterial oxygen/alveolar oxygen ratio,a/ApO2)和吸入氧浓度(inspired oxygen fraction,FiO2)的变化,以及患儿的呼吸机使用时间、住院时间、症状变化及转归情况.结果 3组患儿机械通气前氧合指数、a/ApO2和Fi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机械通气治疗2和48 h后,常频通气组氧合指数分别为(23.79±7.27)和(15.04±4.76)mm Hg;a/ApO2分别为0.11±0.04和0.31±0.07;FiO2分别为0.74±0.16和0.47±0.21.高频通气组氧合指数分别为(21.13±6.29)和(11.73±4.54) mm Hg;a/ApO2分别为0.14±0.06和0.35±0.06;FiO2分别为0.68±0.14和0.41±0.11.高频通气+PS组氧合指数分别为(18.35±5.68)和(7.85±5.06)mm Hg; a/ApO2分别为0.17±0.03和0.40±0.02;FiO2分别为0.59±0.13和0.29±0.16.与常频通气组比较,高频通气组治疗后氧合指数、a/ApO2和FiO2有所好转,高频通气+PS组在时限和程度上比高频通气组好转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常频通气组患儿机械通气时间为(7.2±0.6)d,住院时间为(22.2±4.5)d,氧疗时间为(15.4±2.4)d;高频通气组较之缩短,分别为(4.2±1.4)、(15.6±3.4)和(11.8±5.3)d;高频通气+ PS组最短,分别为(2.9±0.5)、(11.8±4.3)和(7.4±2.2)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早期高频振荡通气联合PS治疗新生儿MAS的效果好于单纯的常频或高频通气.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黄芪注射液对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氧化反应的影响.方法 50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黄芪注射液治疗.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两组治疗效果;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丙二醛含量、一氧化氮水平.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丙二醛、一氧化氮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明显上升,丙二醛、一氧化氨水平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尤以观察组更加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丹参注射液联合二磷酸果糖可减轻病毒性心肌炎患儿心肌细胞氧化损伤,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预防性应用沐舒坦对早产儿的作用。方法180例早产儿按投掷硬币随机法分为两组,观察组98例,对照组82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给予沐舒坦30mg/(kg·d),用注射用水或10%葡萄糖稀释后,每6h静脉注射1次,1d后改为15mg/(kg·d),应用4d,发生呼吸暂停者给予氨茶碱治疗。结果在生后1周内曾发生呼吸暂停观察组共有18例(18.38%),对照组共有52例(63.1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8.12,P〈0.01)。两组开始能耐受经胃管喂养的时间及开始自行吸吮的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2,1.06,P〉0.05)。两组出生体质量下降至最低值日龄及恢复至出生体质量日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6,1.02,P〉0.05)。观察组平均用氧时间为(6±3)d,与对照组(10±5)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3,P〈0.001)。观察组因频繁呼吸暂停需机械通气比例(2.65%)与对照组(12.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96,P〈0.05)。结论预防性应用沐舒坦能降低早产儿呼吸暂停的发生率,缩短用氧时间,降低需要使用呼吸机早产儿的比例。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早产儿中重度呼吸窘迫综合征应用肺复张联合压力调节容量控制模式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0月至2016年12月河南省汝阳县人民医院NICU收治的中重度(Ⅲ~Ⅳ级)呼吸窘迫综合征早产儿60例,依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8例,其中对照组采用机械通气,模式为压力调节容量控制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肺复张。观察两组肺复张治疗前后比较呼吸机参数;记录两组患儿上机时间、氧疗时间、第2剂肺表面活性物质使用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动脉血氧分压(PaO_2)、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和氧合指数(PaO_2/FiO_2)分别为(87.7±12.4)mm Hg、(48.6±9.2)mm Hg和(266.8±63.5)mm Hg,均显著优于对照组[(73.6±9.5)mm Hg、(57.4±8.6)mm Hg、(218.5±57.3)mm 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上机时间、氧疗时间、第2剂肺表面活性物质使用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早产儿中重度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采取肺复张联合压力调节容量控制模式治疗有助于缓解或消除临床症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干预性呼吸治疗改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呼吸功能的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1月至2018年4月湖南省儿童医院收治的先心病患儿4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0例。分别给予常规呼吸治疗方法和干预性呼吸治疗方法,分别检测和比较两组患儿呼吸机辅助时间和心脏重症监护室停留时间、二次气管插管率、动脉血气分析指标,通气/血流比以及胸片结果。结果观察组患儿呼吸机辅助时间和心脏重症监护室滞留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二次气管插管率为10.0%(2/20),显著低于对照组65.0%(13/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PCO_2和PO_2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氧饱和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通气/血流比值由治疗前的失调均得到明显平衡和改善。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0%(1/20),显著低于对照组55.0%(11/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干预性呼吸治疗能改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呼吸功能和肺通气,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缺铁性贫血的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 将120例患儿按来就诊的顺序分为观察组59例和对照组6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缺铁性贫血方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中药方剂八珍汤加减治疗,疗程结束后比较两组治愈时间及疗效.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100%(59/59),对照组为95.1%(58/6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愈时间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缺铁性贫血,在治愈时间上优于单纯西药治疗,可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妈富隆与雌激素治疗青春期功血的临床疗效。方法:以54例青春期功血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取妈富隆治疗,对照组采取雌激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两组出血完全停止时间比较,观察组(54.04±10.71)h比对照组(75.24±11.85)h时间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观察组(100%)高于对照组(85.1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妈富隆治疗青春期功血能够有效降低完全停止出血时间,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