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特殊人群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药物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及时合理使用有效的抗真菌药物是改善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预后的关键,临床医生应根据患者不同病理生理状态选择合适的抗真菌治疗方案,并注意其他药物与抗真菌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本文针对老年、儿童和妊娠妇女,以及艾滋病和肝肾功能不全患者等几类特殊人群,综述侵袭性真菌感染治疗的药物选择.  相似文献   

2.
目的 介绍临床如何合理使用两性霉素B脂质体(L-AmB).方法 综述国内外文献,分析其药理特点、适应症和临床合理应用原则.结果 两性霉素B(AMB)仍是治疗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主要药物,但众多的不良反应也限制了其在临床的广泛应用.L-AmB在保留AMB相似的抗真菌疗效的同时,减少了毒副作用.L-AmB具有抗真菌谱广、疗效稳定以及不易诱导真菌耐药等优点,可用于念珠菌病、曲霉、隐球菌病、马尔尼菲青霉病、组织胞浆菌病以及毛霉病等真菌病的治疗,尤其适于重症患者、孕妇以及因基础疾病而不适合使用或不能耐受AMB的患者以及对三唑类药物耐药的真菌感染和存在较多药物间相互作用的情况下,也可作为经验性抗真菌治疗的药物选择及高危人群侵袭性真菌感染的预防性用药.L-AmB价格较高,限制了其在临床的推广和使用.结论 临床上应根据真菌感染的类型、感染部位、感染人群、基础疾病、肝肾功能状态、合并用药情况、不良反应、药物的可及性和可接受性等情况来合理使用L-AmB.有必要对L-AmB的临床应用价值和成本-效益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26例艾滋病并发真菌感染患者的药物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袁静  胡毅文  蒋小玲  骆子义  文彬  刘艳  邬明 《医药导报》2004,23(12):0911-0914
目的: 探讨艾滋病并发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特点、药物治疗及预后情况。方法:对26例艾滋病并发真菌感染患者进行临床及药物治疗分析。结果:男女发病基本一致,以青壮年为主。艾滋病病毒(HIV)感染途径主要为性传播途径19例(73.1%),临床主要以发热(92.3%)、咳嗽(53.8%)、腹泻(38.5%)为主要症状,且多反复发作,持续时间>1个月。深部真菌感染25例(96.2%),其中白念珠菌21例(80.8%),马尔尼菲青霉菌3例(11.5%),克鲁维酵母菌1例(7.7%)。26例患者病死率为19.2%,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3例均生存。26例患者均采用抗真菌治疗,其中22例联合应用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HAART)治疗,治疗前CD+4为(6.07±5.78)%,治疗1个月后CD+4为(10.63±7.00)%,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HIV RNA(取对数值)治疗前为(4.81±0.50)拷贝·mL 1,治疗1个月后为(2.70±0.00)拷贝·mL 1,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联合使用HAART及抗真菌治疗患者的病死率明显低于单用抗真菌治疗患者的病死率(P<0.05)。结论:真菌感染是艾滋病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青壮年发生真菌感染尤其是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应考虑艾滋病,及早联合进行HAART及抗真菌治疗可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4.
艾滋病合并结核病患者的抗结核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沈银忠 《上海医药》2009,30(1):8-11
艾滋病患者由于细胞免疫功能低下,极易发生各种机会感染。高效抗反转录病毒联合治疗(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HAART)在临床的广泛应用使艾滋病机会感染明显减少。然而,由于我国艾滋病患者确诊时大多处于疾病发病期,患者免疫功能严重缺陷,同时我国还有相当比例的艾滋病患者未能接受抗病毒治疗,部分患者由于依从性差、药物毒副作用、HIV耐药等原因致使抗病毒疗效并不理想。  相似文献   

5.
<正>背景及临床问题侵袭性真菌感染具有较高的死亡率;早期诊断并启动预防性抗真菌治疗、控制感染源、正确的经验治疗以及药物剂量的优化可以改善患者结局。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就有学者主张早期启动预防性抗真菌治疗,但随后的临床试验及meta分析结果存在争议,致使预防性抗真菌治疗的有效性缺乏强有力的证据支持。最新的美国感染病协会指南推荐ICU高危患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我院新生儿科预防性抗真菌药物应用情况,为优化新生儿科预防真菌感染的管理模式及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统计分析我院2017-2020年新生儿科收治的53例预防性应用抗真菌药物的新生儿,记录预防用药的指征、品种、剂量、疗程等。结果53例预防性应用抗真菌药物治疗的新生儿中,预防用药指征为早产儿、低出生体重、较长住院时间、长期胃肠外营养、长期使用广谱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抗真菌药物为氟康唑,剂量3 mg/(kg·d),q72h,预防用药疗程1~5周,预防期间并未发现抗真菌药物相关不良反应。结论氟康唑用于预防性新生儿真菌感染安全有效,对合并2个以上真菌感染高危因素患者,建议经验性启用预防抗真菌药物治疗,疗程不超过4周。  相似文献   

7.
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艾滋病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姚文虎  赵伟  赵红  魏洪霞  成骢  潘淮宁 《江苏医药》2004,30(10):772-773
目的探讨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对艾滋病(AIDS)的疗效。方法应用HAART对AIDS12例进行抗病毒治疗。结果抗病毒药物治疗中,6例使用进口药物、6例使用国产药物,抗病毒治疗效果均佳,目前8例血浆中已测不出病毒,12例CD4^ T细胞均有升高,一般情况均明显改善,机会性感染未再复发。结论HAART对AIDS疗效显,如条件允许应对所有艾滋病人和达到治疗标准的艾滋病病毒(HIV)携带进行HAART。  相似文献   

8.
河北省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效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河北省自1989年发现第1例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以来,相继在卖血者、输血者、暗娼和同性恋等高危人群中发现HIV感染者,大多集中在三个县,且以输血感染为主,现在HIV毒感染者正在陆续发病。目前治疗艾滋病患者最有效的方法是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HAART),HAART治疗HIV感染者,能持久地、最大限度地降低病毒载量,保护和重建部分免疫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治疗前发生的机会性感染,降低HIV相关疾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9.
结核病是艾滋病患者最常见的机会性感染之一,约1/3艾滋病患者死于结核病。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链霉素、吡嗪酰胺是目前一线抗结核药物,两种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联合一种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或蛋白酶抑制剂的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HAART)则是抗艾滋病的重要武器。  相似文献   

10.
艾滋病临床与IL—2免疫重建治疗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深圳地区艾滋病患者的临床流行病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HIV抗病毒及IL-2免疫重建治疗的效果。方法:25例AIDS患者的临床流行病学及并发症,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及IL-2免疫重建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艾滋病患者并发症发生部位多系统受累者达88%,机会性感染占所有并发症的68.5%。并发症依次为细菌性肺炎、消化道真菌感染、性病、结核杆菌感染、疱疹病毒感染、肺孢子虫肺炎、皮肤粘膜损害及全血细胞减少等。HIV主要感染途径为性接触占80%,而吸毒途径的为20%。艾滋病患者血红蛋白(Hb)含量的高低对其预后及存活率的判断有重要意义。Hb>8g/dl的艾滋病患者其存活率远高于Hb<8g/dl者。用HAART治疗的艾滋病患者其存活率为81.3%,经HAART治疗一月后,CD4+细胞数目及CD4+/CD8+比值均明显升高。对少数患者使用小剂量IL-2进行免疫重建治疗,可明显减少艾滋病患者的并发症,并提高CD4+水平。结论:艾滋病患者临床表现多样,但并发症仍以机会性感染为主,故临床治疗应以HAART及控制机会性感染治疗为主,建议同时辅以免疫重建治疗,可明显提高生存率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