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复杂肝切除术中辅助使用射频消融技术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3月至2013年2月间收治的行巨大或多发肝肿瘤切除术的32例患者资料,其中14例患者(射频辅助切肝组)术中辅助使用射频消融术,18例患者(常规切肝组)行常规肝脏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肝门阻断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肝功能和术后并发症。结果射频辅助切肝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为150~1200ml,中位出血量350ml,常规切肝组术中出血量为350~1500ml,中位出血量750ml,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射频辅助切肝组肝门阻断时间肝门阻断时间为0~15min,中位时间3min,常规切肝组肝门阻断时间为5~35min,中位时间9.5min,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第3天及第7天白蛋白、丙氨酸转氨酶、总胆红素、血小板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均无死亡、胆漏、出血、腹腔感染等并发症。结论射频消融辅助的肝切除术安全有效、出血少、肝门阻断时间短,但相比常规手术,费用昂贵且精准性不足可能是制约其临床普及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姚晶  李鸿  夏东 《现代肿瘤医学》2022,(16):2961-2964
目的:探讨预后营养指数(PNI)对原发性肝癌肝切除术后感染性并发症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2019年11月都江堰医疗中心普外科收治的226例行肝切除术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肝切除术后是否合并感染,分为感染组(n=56)和非感染组(n=170)。比较两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肝切除术后感染性并发症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探讨PNI对肝切除术后感染性并发症的评估作用。 结果:226例接受肝切除术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中56例(24.78%)术后发生了感染性并发症;两组糖尿病史、术前血清白蛋白、术前淋巴细胞计数、术前PNI、术中失血量、术后胸腔积液、引流管留置时间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史、术前血清白蛋白、术前PNI、术后胸腔积液、引流管留置时间是肝切除术后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术前PNI预测肝切除术后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01,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2.6%、72.5%。结论:术前PNI对肝切除术后感染性并发症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区域性肝血流阻断在肝癌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9例肝癌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区域性肝血流阻断肝癌切除38例,全肝入肝血流阻断(Pringle法)肝癌切除31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谷草转氨酶(AST)、引流量、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和标本切缘满意率。结果:与Pringle法肝癌切除组比较,区域性肝血流阻断肝癌切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AST水平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降低(均P<0.05);标本切缘满意率显著提高(P<0.05)。而术中输血率、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比较,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用区域性肝血流阻断法行肝癌切除术,具有术中出血少,手术打击小,肿瘤切缘满意率高,术后渗出和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扩大肝切除术治疗Ⅲ至Ⅳ期肝门胆管癌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70例Ⅲ~Ⅳ期肝门胆管癌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局限肝切除术治疗,观察组采用扩大肝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根治性切除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生存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明显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ALT及AS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根治性切除率(91.43%)明显高于对照组(6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的3年生存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扩大肝切除术治疗Ⅲ至Ⅳ期肝门胆管癌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提高根治性切除率,延长患者生存时间,预后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5.
选择性出入肝血流阻断在肝脏巨大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选择性出入肝血流阻断(SHVE)在肝脏巨大肿瘤切除术中应用的优势.方法 回顾性分析29例施行肝脏巨大肿瘤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SHVE组(15例)和第一肝门阻断组[(Pringle组),14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肝血流阻断时间、肝切除范围、出血量、术后肝功能恢复情况、术后2 d平均腹腔引流量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结果 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大小、术中肝血流阻断时间以及肝切除范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SHVE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为(282.1±286.5)ml,明显少于Pringle组[(721.5±512.1)ml,P<0.05].SHVE组患者术后第1、3、7天血清前白蛋白含量明显高于Pringle组(P<0.05),血清谷丙转氨酶和总胆红素含量明显低于Pringle组(P<0.05).SHVE组患者术后2 d平均引流量为(189.4±103.5)ml,明显少于Pringle组[(249.5±108.7)ml,P<0.05].Pringle组有1例发生肝功能衰竭,SHVE组无一例发生肝功能衰竭.Pringle组有4例发生肝静脉损伤,3例发生肝静脉破裂大出血,1例发生空气栓塞;SHVE组虽有5例发生肝静脉损伤,但无一例发生肝静脉破裂大出血或空气栓塞.结论 SHVE术可以提高肝脏巨大肿瘤切除患者对手术的耐受性,是合理安全的肝脏手术术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完全腹腔镜解剖性右半肝切除术在治疗肝肿瘤中的安全性和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院完全腹腔镜解剖性右半肝切除治疗的肝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并发症等.采取右半肝人肝血流完全阻断,断肝方式为超声刀联合双极电凝.其中2例原发性肝癌,1例肝血管瘤.结果 3例患者均成功施行手术.手术时间分别为385 min、320 min和265m in,出血量分别为500 mL、400 mL和230 mL,其中1例输浓缩红细胞1.0u.3例患者术后均无胆漏发生.1例患者术后出现右侧胸腔积液,1例患者术后出现双侧胸腔积液,均行胸腔穿刺置管引流.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11d、11d、12 d.3例患者术后恢复均顺利.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术后随访分别为26个月和17个月,均未发现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结论 完全腹腔镜解剖性右半肝切除治疗合适的肝肿瘤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根据精准肝切除理念行腹腔镜肝切除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方法与价值.[方法]回顾分析63例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遵循精准肝切除理念行腹腔镜下精准肝切除术.手术主要方式是根据术前影像资料精确定位病变范围,根据病变范围行选择性的入肝血流阻断或行遵循肝脏内部解剖结构的规则性肝切除.[结果]63例患者中,61例完全腹腔镜下完成,2例中转开腹,中转开腹率3.17%.腹腔镜平均手术时间(210±90)min,平均出血量(400±90)ml.术后出现腹水6例,右膈下积液2例,右侧胸腔积液7例,胆瘘1例,经相应处理均顺利康复,术后平均住院时间(9±3)d.[结论]腹腔镜行选择性入肝血流阻断,并行基于肝段、叶的腹腔镜规则性肝切除术治疗肝癌是安全可行的,符合当代精准肝切除的理念,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肝切除术中阻断第一肝门次数和总时间对术后血清淀粉酶水平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87例采用阻断第一肝门进行肝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血清淀粉酶水平,分为淀粉酶正常组和高淀粉酶血症组,比较两组阻断次数、总阻断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及住院总费用.结果 87例患者中血清淀粉酶升高29例,其中轻度升高12例,高淀粉酶血症组17例.高淀粉酶血症组肝门阻断(5.3±3.0)次,肝门总阻断时间为(73.1±47.1)min;淀粉酶正常组58例,肝门阻断(3.8±2.4)次,肝门总阻断时间为(58.0±42.7) min.两组肝门总阻断时间、术后住院天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233、P=0.498),肝门阻断次数、住院总费用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43、P=0.001).结论 肝切除术中增加肝门阻断次数术后可能增加高淀粉酶血症发生,增加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微创腹腔镜与传统开腹肝切除术治疗肝癌的近期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5年2月间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收治的40例肝癌手术患者,采用自愿原则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20例。研究组患者采用微创腹腔镜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开腹肝切除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术中情况、术后恢复情况、手术前后血清指标、1年内生存率和局部复发率及转移率。结果研究组患者手术出血量低于对照组,术后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引流管留置时间、进食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血清白细胞介素-6、降钙素原、人基质金属蛋白酶-13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水平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患者手术时间、1年内生存率、局部复发率及转移率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微创腹腔镜肝切除术与传统开腹肝切除术后的复发率、转移率与生存率无明显差异,且出血少、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报告手术治疗中、晚期大肝癌54例。其中8例经肝动脉栓塞化疗(HACE)后行肝切除术。25例手术切除瘤体后作HACE以达到消除或控制残店的目的。不能切除的大肝癌转变成为可以切除与手术技术的改进和手术器械的改革有关。手术均采用彭氏多功能手术解剖器(PMOD),实行刮吸法断肝技术,术中出血量少且安全易行。手术切除40例,切除率74%。在常温下阻断入肝血流时间可以超过15~20min。术后合并症24例,血不疑是大肝癌切除后最严重的合并症之一,可能与肝功能损害及大量输入库存血有关。胸腔积液是肝切除后最常见的合并症,右肝切除术后发生率更高。  相似文献   

11.
张光亚  金鑫  王治伟  高王军 《癌症进展》2021,19(7):699-702,756
目的探讨精准外科时代3D可视化技术在肝癌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0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分为3D组和常规组,每组50例,3D组患者实施3D可视化技术辅助肝癌切除术,常规组患者实施常规肝癌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肝功能指标[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水平]、肝功能损伤程度、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1年生存及复发情况。结果3D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常规组,肝门阻断时间和手术时间均明显短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的实际切除肝体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天、第3天、第5天,3D组患者的ALT和AST水平均低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D组患者的肝功能损伤程度明显小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D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8.0%(9/50),明显低于常规组的56.0%(28/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D组患者的1年生存率高于常规组,1年复发率低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准外科时代3D可视化技术应用于肝癌切除术中能够有效减轻患者肝组织的损伤程度,减少术后并发症,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沿肝静脉主干入路的开腹AR治疗原发性肝癌疗效及对患者围术期指标、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22年10月期间在我院就诊并接受开腹解剖性肝切除术的158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倾向性匹配按照1∶1比例对基线资料进行匹配,共获得52对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的样本,其中行沿肝静脉主干入路开腹AR的患者为研究组,行常规入路开腹AR的患者为常规组。比较两组围术期情况及术前、术后7 d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免疫球蛋白(Ig)A、IgG、IgM、CD4+T细胞、CD8+T细胞、白介素6(IL-6)、IL-10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以及术后相关并发症情况。结果:研究组术中出血量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术中输血患者占比、肝门阻断时间及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7 d血清ALT、AST和TBIL水平明显升高(P<0.05),血清ALB水平明显降低(P<0.05),且研究组血清ALT、AST和TBIL水平低于常规组,血清ALB水平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7 d外周血IgA、IgG、IgM和CD8+T细胞水平明显低于术前(P<0.05),CD4+T细胞水平明显高于术前(P<0.05),且研究组外周血IgG、CD8+T细胞水平高于常规组,CD4+T细胞水平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7 d血清IL-6、IL-10和TNF-α水平明显高于术前(P<0.05),且研究组血清IL-6、IL-10和TNF-α水平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沿肝静脉主干入路的开腹AR治疗原发性肝癌安全可行,可减少术中出血量,减轻肝功能、免疫功能损害和炎症反应,对促进患者康复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支持对早期胃癌切除术后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早期胃癌切除术后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治疗组患者给予肠内营养支持,对照组患者给予肠外营养支持,干预周期为7 d。结果与治疗组患者比较,营养支持后对照组患者血清总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和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值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营养支持后,两组患者血清前白蛋白、血清血蛋白、CD+3和CD+4值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访3个月,治疗组患者的切口感染、心胸腔积液、肺部感染、吻合口漏等并发症的总发生率明显小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肠内营养支持能促进早期胃癌切除术后患者免疫功能和机体营养状况的恢复,对患者的肝功能损害小,安全性更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胸腔积液是原发性肝癌 (简称肝癌 )肝切除术后常见的并发症。由于胸腔积液的发生 ,严重影响了肝癌患者术后的综合治疗 ,因此提高对肝癌切除术后并发胸腔积液高危因素的认识 ,采取相应措施减少其发生 ,对提高肝癌患者的术后生存率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价值。本文总结 1972年 1月至 1998年12月行肝切除术后并发胸腔积液的 87例原发性肝癌作一初浅的分析 ,讨论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972年 1月至 1998年 12月 ,本所共手术切除肝癌 6 78例 ,男∶女为 3.3∶1,年龄 44.2岁 ,肝切除术式、不同切口、合并肝硬化与胸腔积液发生率情况分别详见表 1、2、3…  相似文献   

15.
刘玲辉  陈志伟  刘晓岚  许斌 《癌症进展》2019,17(11):1289-1291,1313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肝癌切除术对患者免疫功能和肝功能的影响。方法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将80例肝癌患者分为微创组(行腹腔镜下肝癌切除术)和开腹组(行传统开腹手术),每组40例。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引流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并对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天、术后3天的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间接胆红素(DBIL)水平及外周血CD3^+、CD4^+、CD8^+水平进行比较。结果微创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开腹组,切口长度、引流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开腹组,术中出血量明显低于开腹组(P﹤0.01);术后1天、术后3天,微创组患者的血清ALT、AST水平及外周血CD8^+水平均低于开腹组,外周血CD3^+、CD4^+、CD4^+/CD8^+水平均高于开腹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肝癌切除术对患者免疫功能、肝功能的影响较传统开腹手术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解剖性肝切除术对原发性肝癌患者炎症因子、肝功能的影响。方法 依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65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分为对照组(n=33)和观察组(n=32),对照组患者给予腹腔镜下非解剖性肝切除术,观察组患者给予腹腔镜下解剖性肝切除术,两组患者均给予希望理论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8(IL-8)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肝功能指标[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7天,两组患者血清IL-10、IL-8、TNF-α、ALT、AST、TBIL水平均高于本组术前,观察组患者血清IL-10、IL-8、TNF-α、ALT、AST、TBIL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5.63%(5/32),与对照组患者的18.18%(6/3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应用于腹腔镜肝切除术围手术期是否可以加速患者术后恢复,减少围手术期应激反应,是否可以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法 收集46例行腹腔镜肝切除术的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快速康复组(FTS组)及传统组,比较患者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围手术期的应激反应及术后并发生发生率,评价快速康复理念的意义及价值.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FTS组术后排气时间、引流管拔除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传统组,住院费用少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TS组术后C反应蛋白、白蛋白、胆碱酯酶及谷丙转氨酶均低于传统组;FTS组及传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TS理念应用于腹腔镜肝切除术患者围手术期可以缩短术后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减轻患者围手术期的应激反应,促进术后肝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8.
为阐明动脉插管栓塞术(TAE)对胃的影响,在 TAE 前和后均进行内窥镜观察。27例原发性肝癌患者施行 TAE46次,其中25次显示新的胃损伤:糜烂和溃疡。食道静脉曲张(15/24)患者,胃损伤发生率与无静脉曲张患者(10/22)无显著关系,第一次 TAE(12/22)后和第二次 TAE(5/14)后与胃损伤发生率也无关。第一次和第二次 TAE的间歇时间与第二次 TAE 后发生的胃损伤没有统计学意义。TAE 前的肝功能(child 分级),血清靛青绿最大滞留率(ICGRmax),血清靛青绿廓清率(KICG),血清靛青绿15分钟滞留率(ICGR15),血清总蛋白、白蛋白、总胆红素,凝血酶原时间,肝促凝血酶原激酶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半肝缺血预处理(HIP)对肝硬化肝癌患者肝切除的保护作用及临床价值.方法 将60例行开腹手术的肝癌患者按入肝血流阻断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即HIP组(20例)和半肝血流阻断法(HHV)组(40例),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 HIP组术中出血量(自然对数)、术后输血病例数、术后输血量分别为5.7±0.7、3例和(333.3±115.5)ml,均明显少于HHV组的6.1±0.6、18例及(1 433.3±918.4)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25,P=0.028;x2=5.27,P=0.022;t=4.86,P<0.001).两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及肠道通气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第1、3、5、7天凝血酶原时间活动度HIP组均高于HHV组(均P<0.05).HIP组术后一周内有7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恢复正常,HHV组仅1例(P=0.001).结论 半肝缺血预处理法可能提高肝硬化肝癌患者手术的安全性,并有助于术后肝功能及早恢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肝癌患者肝切除术后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间西京医院收治的84例肝癌行肝切除术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2例。观察组患者术后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肛门排气时间、腹胀发生率、肠鸣音恢复时间、胃潴留发生次数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白蛋白为(32.54±2.59)g/L,前白蛋白为(157.93±34.28)mg/L,转铁蛋白为(1.67±0.43)g/L,对照组患者上述指标分别为(30.17±1.68)g/L、(134.28±40.51)mg/L和(1.34±0.36)g/L,观察组比对照组均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肛门首次排气时间(9.36±2.58)h、腹胀发生率19.0%、肠鸣音恢复时间(6.87±1.58)h和胃潴留发生次数(3.27±0.82)次,均优于对照组患者的(12.37±3.66)h、45.2%、(9.04±1.36)h和(6.95±11.04)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5.2%和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肝癌患者肝切除术后及早给予肠内营养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营养状态,尽早恢复胃肠道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