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性病艾滋病特点,流行现状,危险因素,趋势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1 性病与艾滋病概念性病 (STD)是指主要通过性行为、性接触而传播的传染性疾病。包括艾滋病、淋病、梅毒、软下疳、性病性淋巴肉芽肿、非淋菌性尿道炎、尖锐湿疣、生殖性疱疹。艾滋病 (AIDS)是英文缩写的音译 ,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 ,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IV)感染引起的传染性疾病。获得性指该病并非遗传因素所致 ,而是后天在一定条件下获得 ;免疫缺陷指患者免疫系统及其功能严重被损害 ;综合症指患者的多个系统受到损害 ,机体出现多种系统受损的综合症状和病理征象。2 性病与艾滋病的共同点●为传染性疾病 ;●其传播…  相似文献   

2.
1疫情分布状况1993年黑龙江省发现首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密山市的西班牙援外劳工,朝鲜族),截至2004年12月底,全省累计报告HIV/AIDS182例,人群报告感染率为0.5/10万,其中艾滋病病人44人,占感染总人数的24.18%,21人死亡,占感染总人数的11.54%。1!1时间分布20世纪90年代,除了1995年发现14例和1999年发现13例外,其余年份发现例数均在10例以下;2000—2004年检测发现HIV阳性人数大幅度上升,2004年是报告最多的一年,共发现HIV/AIDS60例,比2002年的24例增加141.67%,比2003年的34例增加了76.47%,约占全部病例的1/3。1!2地区分布截至2004年年底…  相似文献   

3.
性病艾滋病特点、流行现状、危险因素、趋势及对策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8 全球艾滋病流行概况及趋势8 1 全球艾滋病流行概况 自 1981年美国报告首例艾滋病以来 ,至 2 0 0 0年 12月全球已累计发生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5 790万 ,其中死亡人数达 2 180万 ,病死率高达 37%。 (表 6 )。表 6 全球艾滋病概况 (1999年 12月 )总数成人其中妇女 1 5岁以下儿童艾滋病病毒感染数 4360万 32 4 0万 1 4 80万 1 1 2 0万艾滋病死亡数 1 630万 1 2 70万 62 0万 360万病死率 (% ) 37 3939 2 0 4 1 8932 1 28 1 1 传播途径分布 目前世界上的成人艾滋病感染者有80 %是经异性性传播感染的 ,在非洲高达 90 % ,同性性传播在一些…  相似文献   

4.
性病艾滋病特点、流行现状、危险因素、趋势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11 四川省性病、艾滋病流行现状11 1 病例发现时间  1981年发现首例新性病病例 ,到 2 0 0 0年累计报告性病病例数为 30多万例。 1991年 4月发现首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 ,到 2 0 0 0年累计发现艾滋病病毒感染者 90 0例 ,估计感染数为 1 1万。11 2 性病的流行特点及趋势  1987年至今 ,我省性病流行经历了低速、高速和高水平持续增长 3个阶段。最近几年病例增长幅度在 2 0 %~ 30 % ;病种以淋病和尖锐湿疣为主 ,但近年来非淋菌性尿道炎的构成有上升的趋势 ;梅毒增长幅度很大 ,2 0 0 0年比 1999年上升了 5 5 3 %。11 3 性病病例数增加的相…  相似文献   

5.
李宝英 《职业与健康》2012,28(6):745-747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流动人口的数量和规模的日益增长,估计约有1.2~1.3亿人由农村流向城市务工,流动人口在艾滋病的传播与流行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目前,流动人口已被视为艾滋病感染和传播的脆弱人群和桥梁人群,促进艾滋病从高危人群像一般人群扩散。作者主要对流动人口艾滋病流行情况,以及影响艾滋病流行的危险因素进行综述,为开展有针对性的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从而控制艾滋病在流动人口中的传播。  相似文献   

6.
中国艾滋病流行形势呈现四大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卫生部和联合国艾滋病中国专题组于 2 0 0 3年 1 2月 1日联合发布的《中国艾滋病防治联合评估报告》指出 ,目前我国艾滋病流行形势呈现以下四大特点 :首先 ,流行波及范围广 ,全国低流行与局部地区和特定人群中的高流行并存 ,疫情上升趋势明显 ,主要传播途径为经吸毒传播和既往有偿采供血传播。据 2 0 0 3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与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和美国疾病控制中心的共同分析显示 ,我国现有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约 84万人 ,其中 ,艾滋病病人约 8万例。尽管成人总人口感染率不到 0 1 % ,但疫情已波及 3 1个省 (自治区、直辖市…  相似文献   

7.
许艳  王璐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1,32(11):1166-1169
长期以来,并未将≥50岁人群看作艾滋病相关的重点人群,但越来越多的数据表明[1-3],该年龄组人群遭受艾滋病的威胁日益增加.据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和世界卫生组织估计,2005年全球约有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HIV/AIDS) 4000万,其中近280万(约7%)是≥50岁的病例[1].该年龄组病例增多,原因可能有两个方面,一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高效抗病毒药物的出现显著降低了艾滋病患者的死亡率,延长了生存期,使更多的HIV/AIDS能够平稳地步入中老年期[4-7];二是该年龄组新发感染者的数量不断增加.伴随人口的老龄化,艾滋病也出现“老龄化”的趋势.艾滋病向≥50岁人群蔓延成为流行的新动向[8].  相似文献   

8.
福州市地处东南沿海,较早实行改革开放,与国际间交往频繁,是我国较早发现艾滋病的城市。1987年至1998年底,我市共报告HIV抗体阳性者60例,其中艾滋病病人18例,(包括5例HIV感染者临床上进展为AIDS病人,已死亡17例)是福建省发生疫情最早和最多的地区。现将我市12年来HIV流行情况及特点加以分析。1 流行病学调查资料11 一般情况 60例HIV抗体阳性者中,中国籍45例,外籍华人14例,外国人1例。性别构成,男性42例,女性18例,男女比例为233∶1。辖区范围内13个区、县(市)有12个区、县(市)报告HIV/AIDS病例。病例数最多的为长…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邹城市艾滋病病毒(HIV)在人群中的感染情况,评估艾滋病流行传播的高危人群,分析其传播危险性,为防治艾滋病(AIDS)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05—2009年对普通人群艾滋病感染情况筛查和高危人群多项次艾滋病感染情况的专题调查。结果:普通人群中未检出HIV感染者,外来妇女、羁押人员和供血员HIV感染率分别为0.43%、0.12%、0.44%.外来妇女、羁押人员、供血员、性服务人员、MSM人群、性病病人梅毒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42%、0.92%、0.33%、3.88%、4.76%、8.22%。结论:HIV感染者主要集中在外来妇女和羁押人员中,外来妇女成为本地人感染HIV主要因素;HIV感染者流窜盗窃犯罪,吸毒与性乱行为同时存在,将成为传播艾滋病性病最危险的人群;性服务人员、男性同性恋者、性病病人有较高的梅毒感染率,将会成为艾滋病向一般人群传播的中介人群。  相似文献   

10.
全球艾滋病流行趋势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世纪的瘟疫——艾滋病已成蔓延之势,如何预防与控制艾滋病是全球关注的问题。概括了全球艾滋病流行趋势及造成的影响,介绍了其传播途径;建议设立关怀机制,加强战略性预防措施,争取政府支持,使国家行动起来,共同应对艾滋病的挑战。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四川省凉山州某艾滋病高流行县感染艾滋病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孕产妇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通过国家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网络直报信息系统,导出2005年5月-2015年5月期间该信息系统中经审核通过的HIV阳性孕产妇个案登记卡数据库。对所有确认的HIV阳性孕产妇的基本特征进行调查,分析孕产妇HIV感染状况及其流行病学特征。结果 2005年5月-2015年5月期间,全县累计报告744例HIV阳性孕产妇,平均年龄为(29.82±5.43)岁,21~35岁者占82.93%,彝族占98.52%,文盲/半文盲占96.64%,97.72%为农民,95.03%为初婚,96.77%为本县区户籍人口。与HIV阳性配偶或男友有性生活的占49.87%,有多性伴的占31.32%,有注射吸毒史的占30.24%,曾有过商业性行为的占20.03%。主要的传播途径是性传播(60.89%),其次为注射吸毒(30.78%)。结论 性传播是孕产妇感染HIV的主要途径,与HIV感染固定性伴侣性行为和多性伴是HIV感染的主要高危行为。应采取综合防治措施以遏制艾滋病经性途径传播上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在艾滋病的流行与传播方面,全世界艾滋病预防和控制同仁们已共同认识到,流动人口数量和规模的日益增长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促进因素,中国情况也不例外。相对固定人口而言,流动人口是一个特殊群体。人口流动的本身与艾滋病并无因果关系,而是其与HI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枞阳县艾滋病流行特征,分析其流行因素,为有关部门制定相关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搜集艾滋病疫情网络报告系统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个案流行病学调查资料,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枞阳县自2005年发现首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以来,至目前已累计报告感染者40例,其中男性30例,女性10例,年龄主要为20~40岁的青壮年,农民和民工占30例,性途径传播38例。结论枞阳县艾滋病疫情呈逐年上升趋势,性传播成为主要传播途径,HIV感染正由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需要社会广泛参与并实施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14.
蕲春县自2001年发现首例HIV感染者,到2006年5月共报告HIV/AIDS76例,其中死亡35例,以既往有偿供血传播为主,3种传播途径并存。为制定蕲春县艾滋病防制战略规划提供科学依据,对全县艾滋病流行形势进行了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以2001年至2006年5月经过湖北省疾病预防  相似文献   

15.
艾滋病疫情的特征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特异性地攻击CD4+T淋巴细胞,导致患者出现各种机会性感染或肿瘤,从而造成获得性免疫缺陷功能障碍(AIDS)。当前我国的艾滋病疫情处于总体低流行状况,疫情地区分布差异大,性传播逐渐成为主要传播途径,艾滋病疫情上升速度有所减缓,但是流行因素依然存在。同时我国科研与卫生工作者针对我国的艾滋病做了大量的工作,譬如已经进行了大量的流行病调查与科研前期分析,开发了一些前期用药,了解了多数艾滋病高发地区的疫情状况,但是存在一定的不足。本文综述了艾滋病的流行情况,深入阐述了艾滋病的危险因素与传播方式,重点论述了艾滋病的预防进展,包括心理干预、夫妻支持和社会支持等,希望为艾滋病的早诊断、早治疗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6.
《中国健康教育》1994,10(8):37-37
WHO官员称中国存在艾滋病大流行危险因素据中新社讯;WHO全球艾滋病规划执行主任默森3月8日在北京说,中国如亚洲其它国家一样,正面临着艾滋病流行病毒感染危险。这一大流行的危险主要来自于流动人口的增加、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的转移。默森说,一旦有这种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7.
王素萍  马德坤 《中国公共卫生》2006,22(11):1300-1300
目前。我国的艾滋病感染者已超过百万,在押人群作为艾滋病传播过程中的一个特殊群体。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为了解营口市在押人群艾滋病感染情况及感染艾滋病危险因素,以便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于2005年5~6月,对营口市劳动教养院和看守所在押人员进行了艾滋病感染筛查和感染艾滋病危险因素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绍兴市不同传播途径感染的 HIV /AIDS 流行特征。方法 收集绍兴市2008-2012年 HIV /AIDS流行病学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绍兴市2008-2012年共报告 HIV /AIDS 577例,感染途径以异性传播为主,占61.01%;男男性传播比例增长最快,近五年年均增长率为42.15%。男男性传播感染的 HIV /AIDS 以15~29岁为主,占59.80%;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占56.17%。男男性传播和注射毒品感染的HIV /AIDS 均以未婚者为主,各占67.81%和49.12%;异性传播以已婚有配偶者为主,占58.52%。577例感染者中,外省户籍占54.77%,其中注射毒品感染的 HIV /AIDS 外省户籍占89.47%。职业以农民/工人最多,占69.50%。男男性传播、异性传播和注射毒品传播的 HIV /AIDS 分布地域以越城区(41.10%)、绍兴县(34.09%)和上虞市(40.35%)为主。结论 绍兴市 HIV /AIS 报告病例呈上升趋势,经男男性传播增长最快,经不同传播途径的 HIV /AIDS,其流行病学分布特征不同。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福州市2009~2013年艾滋病流行特点,为预防和控制艾滋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福州市2009~2013年新发现的HIV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9~2013年福州市报告HIV感染者/AIDS病人合计1 125例,其中AIDS病人483例,死亡143例。1 125例中,男性885例,女性240例;25~44岁的594例,占52.80%;传播途径为异性性传播的占68.98%,同性性传播的占29.60%。结论福州市艾滋病的流行仍呈上升趋势,性行为是主要的传播方式。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掌握艾滋病流行特征.分析其流行因素.为制订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现有资料进行统计,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竹山县自2002年6月发现首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以来.至2007年5月底累计发现感染者54例.发病年龄主要为25.50岁的青壮年,疫情分布于12个乡镇、25个行政村,具有明显的地域聚集性。经血液途径传播42例,性途径传播12例,所有感染者均为农民,疫情在近年内将会继续上升。经济贫困导致大量人群流动,群众防治知识缺乏.农村妇女生殖道感染率高.人们性道德观念的改变以及对感染者和病人缺乏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等是竹山县艾滋病流行的主要原因。结论加强源头控管.把好宣传教育关.在高危人群中推广使用安全套等行之有效的干预措施是预防控制艾滋病传播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