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4 毫秒
1.
肾脏肿瘤约占人体所有肿瘤的3%,其中肾细胞癌是最常见的成年人肾脏恶性肿瘤。近年,肾细胞癌的发病率有逐渐升高的趋势,并且肾细胞癌的自然病程常常难以预测。目前,肾细胞癌的主要治疗方法是。肾细胞癌根治术或保留肾单位肾部分切除术(nephron—sparing surgery,NSS),  相似文献   

2.
肾脏的恶性肿瘤远比良性肿瘤常见。它包括肾细胞癌、乳头状肾细胞癌、肾盂上皮性肿瘤、肾母细胞瘤、肉瘤、淋巴瘤、白血病和转移瘤等。其中以肾细胞癌最重要,文章主要探讨了诸肿瘤的CT表现。  相似文献   

3.
李斌  张伟 《中国卫生产业》2011,(11):103-103
肾脏的恶性肿瘤远比良性肿瘤常见。它包括肾细胞癌、乳头状肾细胞癌、肾盂上皮性肿瘤,肾母细胞瘤,肉瘤、淋巴瘤,白血病和转移瘸等。其中以肾细胞癌最重要,文章主要探讨了诸肿瘤的CT表现。  相似文献   

4.
肾细胞癌分类、分级、分期现状和预后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肾细胞癌 (renalcellcarcinoma ,RCC)是最常见的肾恶性肿瘤。肾肿瘤中 80 %以上为RCC ,约 4 0 %的RCC病人最终因肿瘤进展恶化而死亡。当诊断为RCC时已有 2 0 %~ 30 %发生转移 ,即使能切除 ,术后仍有 30 %~ 5 0 %在局部复发[1,2 ] 。Pantuck等[3 ] 报告自 195 0年肾恶性肿瘤发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上海市原卢湾区2004—2011年间肾细胞癌的发病和死亡情况。【方法】收集2004—2011年间上海市肿瘤登记报告中有关卢湾区户籍人群肾细胞癌的发病和死亡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计算肾细胞癌发病率及死亡率,并用2000年第5次中国人口普查的标准人口年龄构成进行标化。对发病率和死亡率进行趋势分析。【结果】上海市原卢湾区2004—2011年间共报告肾细胞癌新发病例323例,占同期全区恶性肿瘤的3.10%。男性粗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死亡病例110例,男女性粗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04—2011年男性肾细胞癌的发病率呈一定的上升趋势。中老年人群发病和死亡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结论】男性和老年人群是肾细胞癌发病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6.
肾细胞癌是起源于肾小管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 其发病机制复杂, 早期临床无典型症状, 多数患者确诊时已处于晚期, 具有较高的病死率。肾细胞癌发生发展机制以及治疗策略是当前的研究重点。近年来, 非编码RNA在调控肿瘤进展方面被证实具有重要的作用, 其中环状RNA因具有非线性结构在肿瘤发展中发挥独特作用而备受关注。环状RNA的失调与多种疾病包括代谢性疾病和癌症等进展密切相关。同样的, 环状RNA在肾细胞癌进展、治疗以及预后预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围绕环状RNA在肾细胞癌中的作用进行简要综述, 希望能为肾细胞癌的诊治带来新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7.
膀胱癌是最常见的泌尿生殖系肿瘤之一.其中移行细胞癌占90%~95%,余下的肿瘤中鳞状细胞癌约占3%,腺癌约占2%,小细胞癌约占1%[1].移行细胞癌的生物学行为不同于其他类型的膀胱肿瘤,属于化疗敏感性肿瘤[2].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中25%在就诊时已属浸润性肿瘤,另外75%就诊时的浅表性肿瘤经积极治疗后,仍有5%~20%会发展为浸润性肿瘤.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多囊性肾细胞癌的诊断、鉴别诊断、治疗与预后.方法 1999年1月至2010年10月,共收治398例肾癌患者,其中多囊性肾细胞癌18例,回顾并总结其临床诊治资料.结果 多囊性肾细胞癌占同期肾癌病例的4.52%( 18/398);肿瘤TNM分期:pT1N0M0期肿瘤5例,pT2N0M0期肿瘤13例;G1级肿瘤8例,G2级肿瘤10例.结论 多囊性肾细胞癌术前鉴别诊断难度大,诊断主要依据CT,尤其是螺旋CT检查,治疗上应以根治性肾切除术为主,部分病例可行保留肾单位手术.  相似文献   

9.
肺外表现小细胞癌甚为少见,原发于食管小细胞癌更为少见,文献报告较少。其发生率占食管癌的0.05%~7.60%[1]。原发性食管小细胞癌(PESC)是一种恶性肿瘤。其临床表现、X线征象等与食管鳞腺癌相似,但其生物学行为及治疗等有别于食管鳞癌及腺癌,鉴于该肿瘤罕见,在治疗方面尚未受到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研究该院2009—2012年收治的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的发病情况,并分析各种恶性肿瘤的构成比例。对象:我院收治的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47例。方法回顾性分析我医院收治确诊的47例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的病例资料。结果 41~60岁的患者所占比例为48.94%,为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的高发年龄段;所有患者中口腔部位发病患者最多,共23例,所占比例为48.95%;患者中上皮源性肿瘤43例,所占比例为91.50%;间叶源性肿瘤2例,所占比例为4.25%;淋巴造血系统肿瘤2例,所占比例为4.25%。在上皮源肿瘤中发病率最高的为鳞状细胞癌,共有35例,所占比例为74.46%。结论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发病年龄较大,口腔部位发病者最多,鳞状细胞癌和上皮源性肿瘤分别作为不同病理类型和组织来源居恶性肿瘤发病率的首位。  相似文献   

11.
徐晓刚 《现代保健》2009,(15):169-169
肾细胞癌是起源于肾小管细胞的常见的恶性肿瘤,约占肾肿瘤的78%。近年来由于诊断技术(B超、CT等)的改进和历年体检的普及实施,早期肾癌的比例明显增加。大量的研究证明肾癌对化疗和放疗治疗的效果差。免疫治疗目前多用于辅助治疗。近年问世的靶向治疗主要适用于转移性和无法手术切除的肾癌。手术治疗是目前肾癌治疗的主要手段。对于早期无转移的肾癌,根治性肾切除术是目前唯一可达到根治目的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保留肾单位手术(NSS)治疗肾细胞癌的临床疗效及术后肿瘤复发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6例因肾细胞癌行NSS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术后肿瘤复发的可能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26例患者手术均成功.术后随访(31±12)个月,2例出现肿瘤复发,肿瘤直径分别为6、8 cm,其中1例为双侧肾细胞癌患者.结论 NSS治疗肾细胞癌安全有效,肿瘤的大小、多灶性病变与术后肿瘤复发有密切的联系.行NSS患者需细致、长时间随访.  相似文献   

13.
刘海雷 《中国保健》2008,16(2):79-80
成人恶性肿瘤中肾肿瘤仅占2%~3%,占原发性肾恶性肿瘤的85%左右,约有30%~50%肾癌缺乏早期临床表现,多在体检或作其他疾病检查时发现.  相似文献   

14.
类癌是一种少见的神经内分泌系统肿瘤,其组织分化较好、生长缓慢,呈低度恶性,因其细胞颗粒有亲银特性,又称嗜银细胞瘤.类癌发病率为1/10万~2/10万,超过70%发生在消化道[1],但因诊断率低,实际发病率可能更高.胃肠道类癌起源于肠腺管基部的嗜银细胞,发病率占胃肠道肿瘤的0.4%~1.8%,十二指肠类癌仅占胃肠道类癌的1.3%[2],占十二指肠恶性肿瘤的3.0%[3].其发病缓慢,早期无特异性的临床表现,诊断困难,误诊率高,随着肿瘤进展可出现类癌综合征.现对十二指肠类癌进行阐述,以提高对其认识.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下肿瘤剜除术治疗肾细胞癌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后腹腔镜肿瘤剜除术治疗肾细胞癌患者30例,经病理证实为肾透明细胞癌26例,肾乳头状腺癌4例。[结果]30例手术均成功。肿瘤直径1.6~4.0cm,平均3.2cm。手术时间60~180min,平均115min。术中出血25~150ml,平均103ml。肾蒂血流阻断时间26~51min,平均32min。术后住院4~7d,平均5.7d。术后切缘病理均为阴性。术后随访6~60个月,平均24.3个月,无肿瘤复发及转移。[结论]后腹腔镜肿瘤剜除术治疗早期肾细胞癌安全可靠、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肾嫌色细胞癌的CT影像表现,以提高对本病的诊断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嫌色细胞癌,男4例,女6例,年龄31~73岁,平均(54.4±14)岁。观察肿瘤的部位、大小、形态、密度及强化特点,对比分析肾嫌色细胞癌瘤体、正常肾皮质、肾髓质的平扫、动脉、静脉、延迟期的强化情况,观察肾嫌色细胞癌的动态扫描特点,并和病理做对比分析。结果:该组病例共10例,术后病理及免疫组化确诊为肾嫌色细胞癌。肿瘤均为单发病灶,直径大小约2.0~5.8 cm,平均(4.3±2.3)cm。右肾8例(80%),左肾2例(20%)。CT扫描肿瘤呈等密度7例(70%),稍低密度3例(30%),髓质内肿瘤8例(80%),皮质内肿瘤2例(20%)。类圆形、椭圆形9例(90%),不规则形1例(10%)。肿瘤有完整包膜者8例(80%),不完整者2例(20%),增强扫描包膜显示更清晰。肿瘤内坏死、囊变2例(20%),淋巴结转移1例(10%)。肿瘤内未见钙化、出血。动态增强扫描,肿瘤动脉期呈中度强化,静脉期肿瘤强化程度最高,延迟期肿瘤强化程度逐渐下降,但仍高于动脉期强化程度。CT动态增强扫描肿瘤强化程度始终低于肾皮质强化,高于肾髓质强化。结论:肾嫌色细胞癌的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点,综合分析该肿瘤的特点,有助于提高该肿瘤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7.
许银实  赵志梅 《现代预防医学》2009,36(23):4520-4524
[目的]探讨肾细胞癌中细胞增殖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肾癌中的表达以及MVD与CT征象的关系. [方法]选择手术切除、经病理证实且CT资料完整的肾细胞癌41例,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PCNA、VEGF的表达水平和MVD.螺旋CT检查用东芝AsteionMSCT机.观察CT图像上肿瘤大小,有无坏死、液化、囊变,强化峰值,肿瘤边界,有无肾周脂肪浸润、淋巴结肿大,静脉侵犯,邻近器官侵犯或/和远处转移等,并与免疫组化结果相比较. [结果]①MSCT双期增强扫描对41例肾细胞癌的检出率为100%,定性诊断率为100%,分期准确度为94%;②41例肾细胞癌中PCNA、VEGF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75.6%;MVD为87.80±38.91条/视野.③ PCNA、VEGF的阳性表达与℃T图像上肿瘤直径,瘤体坏死、液化、囊变,增强程度,肿瘤边界,肾周脂肪浸润,淋巴结肿大,静脉侵犯,邻近器官侵犯或/和远处转移有关,同时与MVD有关(P<0.05);④肾细胞癌的VEGF表达与MVD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0.497,P<0.01). [结论]①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可以对肾细胞癌进行较准确的术前诊断,是肾细胞癌可靠的检查方法.②肾细胞癌的部分CT征象与PCNA、VEGF的表达和MVD有关,提示肾细胞癌的部分CT征象可间接反映肾细胞癌的生物学行为与恶性程度.  相似文献   

18.
1347例卵巢肿瘤的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卵巢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 方法对1 347例卵巢肿瘤的标本进行组织形态观察.以WHO制定的卵巢肿瘤分类法为诊断标准. 结果在1 347例卵巢肿瘤中,生殖细胞肿瘤776例,占57.61% .卵巢恶性肿瘤则以上皮性癌为主,占51.04%. 结论卵巢生殖细胞肿瘤发病率高于上皮性肿瘤,亦高于欧美及国内其他统计资料;卵巢恶性肿瘤发病年龄分布广泛,以上皮性癌为主;卵巢交界性肿瘤的诊断为:①瘤细胞有轻至中度不典型,核分裂少见;②上皮轻度增生;不超过3层;③无间质浸润.对间质浸润判定要谨慎.对不孕患者的内分泌治疗过程中应常规观察卵巢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端粒酶活性与肾细胞癌的关系。方法:应用PCR—ELISA法检测35例肾细胞癌肿瘤组织及肿瘤旁正常组织的端粒酶活性,并分析端粒酶活性与肾细胞癌的关系。结果:肾细胞癌肿瘤组织中端粒酶活性阳性率为68.6%。肿瘤旁正常组织端粒酶活性为阴性,两者比较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肾细胞癌肿瘤组织中端粒酶活性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组织。端粒酶活性的检测可作为肾细胞癌诊断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肉瘤样肾细胞癌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2000-2007年本院诊治的肉瘤样肾细胞癌6例病历资料.6例均经CT扫描初步诊断为肾脏恶性肿瘤,并行根治性肾切除手术,标本送病理及免疫组化检查.术后均经IL-2治疗.术后2个月内全面复查,长期随访.结果 标本见肿瘤直径5.5~17 cm,镜检均为癌和肉瘤样成分共同组成,免疫组化染色EMA(+)4例,CK(+)5例,Vimentin(+)6例.肿瘤分期T2N0M0 1例,T4N0M0 1例,T4N1M0 4例.1例(T2N1M0)痊愈出院,已随访1年4个月未见复发.术后2个月内复查,5例T4期患者皆出现肿瘤复发或转移,术后生存期117~225d,平均171d.结论 肉瘤样肾细胞癌是一种临床少见的高度恶性肿瘤.具有体积大、分期高、转移早、进展快、预后差的特点,确诊需要依赖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临床上对疑似患者宜全面检查并积极行根治性肾切除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