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患儿,女,13岁,因"左乳肿物1年"入院。1年前,自觉左乳房较右侧大,半年前月经初潮后,左乳房增大迅速,不伴发热、疼痛、溢乳等症状。既往无特殊用药史,月经周期规律。体查:胸廓无畸形,双侧乳房不对称,左乳房明显增大,浅表静脉扩张,乳头无凹陷,皮肤无红肿及橘皮样改变。左乳房可触及一无痛、边界清楚、质韧、活动、充满乳房的巨大肿物,大小  相似文献   

2.
男性儿童乳房发育症24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该文回顾性地分析了240例男性儿童乳房发育症的临床资料。其中 3~10岁13例,11~15岁227例。双侧乳房增大者160例,左侧乳房增大者50例,右侧乳房增大者30例。240例男性儿童乳房发育症的病因包括青春期乳腺增生(n=219)﹑误服避孕药(n=2)、继发于其他疾病(n=5),14例无明确的原因,诊断为男性儿童特发性乳房发育症。7例病因明确者予病因治疗。1~3个月后,患儿乳房均有不同程度的缩小。其他病例未予任何药物治疗,定期随访,27个月内绝大多数病例增大的乳房均消退。[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7,9(5):404-406]  相似文献   

3.
本文总结55例单纯性乳房早发育患儿,女48例,男7例。食滋补品31例。55例除乳房发育外均无其它第二性征出现。测血清雌二醇(E_2)、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催乳素(PRL)值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以E_2升高占多数,达32例。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LHRH)兴奋试验33例,均无真性发育的应答。随访33例,26例乳房发育完全消退,血清激素水平均恢复正常,平均随访期8个月。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儿童性早熟问题,我们对门诊中发现的151例单纯性乳房发育(简称PT)儿童进行临床观察,现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观察对象 151例均为本院儿保门诊女性儿童,年龄2~8岁,平均6.0岁,均具有单侧或双侧乳房不同程度的增大,且无其它第二性征。 二、观察方法 询问病史,常规测体重、身高、乳房及外生殖器发育情况。诊断标准参照郭树春主编《儿童保健学》。其中36例手腕部X线按TW_2方法骨龄判断;27例作盆腔B超检查。定期随访55例。随访最短1(1/2)月,最长2年,平均8(1/2)月。 三、血清激素测定 151例均做促卵泡刺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垂体泌乳素(PRL)、血清雌二醇(E_2)测定。测定采用RIA法,试剂盒采用天津DPC公司提供的进口分装试剂。  相似文献   

5.
男性乳房发育症的临床与治疗上海市儿童医院内分泌组(200040)方林钧,殷隽,姚国英,薛志新小儿男性乳房发育症在小儿内分泌疾病较少见,国内报告较少。兹将我院1994年9月~1995年2月收治的5例报告如下。临床资料男性,年龄4~7岁,均以乳房发育为主...  相似文献   

6.
7.
8.
正常发育前,真性性早熟及单纯性乳房早发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9.
47例乳房早发育临床及血清LHRH激发试验的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总结47例幼女乳房早发育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做了LHRH激发试验前后血清促卵泡成熟激素(FSH)、促黄体生成激素(LH)的测定。根据临床资料诊断A组(28例)为单纯乳房早发育,B组(10例)为部分性腺早熟,C组(9例)为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LHRH激发试验显示,激发后LH峰值C组与A、B两组均有显著差异(P〈0.001,P〈0.05),LH/FSH峰值比值C组〉B组〉A组,提示血清LHRH激发试  相似文献   

10.
小于2岁婴幼儿乳房早发育临床随访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小于2岁婴幼儿乳房发育的临床现况及转归,分析影响乳房消退的相关因素。方法:分析2009年10月至2010年9月间因乳房早发育来我院内分泌科就诊的863例2岁以下患儿临床及实验诊断资料并进行纵向随访研究。结果:小于2岁单纯乳房早发育患儿中绝大多数(89.3%)在3周岁内消退,乳房消退平均年龄为17±6月龄;小部分(10.7%)反复或持续增大,3岁后仍不消退,极少数转变为中枢性性早熟。初诊时乳房Tanner分期和基础E2值升高与否是影响乳房消退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小于2岁婴幼儿乳房早发育在临床并不少见,大多呈自限性病程,3周岁内可消退,但对2岁以上乳房增大持续不消退者要定期随访。  相似文献   

11.
单纯性乳房早发育与尿二羟基异黄酮水平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儿童疾病谱的改变 ,社会和家长对儿童的生长发育越来越重视。近些年来 ,到儿科内分泌门诊就诊的乳房早发育儿童逐年增多。国外研究发现乳房早发育的增多可能与环境雌激素有关 ,因此我们探讨了乳房早发育与患儿尿植物雌激素二羟基异黄酮 (daidzein)水平的关系。对象和方法1 对象 :研究组 2 3例患儿来自本院小儿内分泌专科门诊 ,年龄为 18个月~ 6岁 9个月女童 ,均为初次发生 ,其中 18例双侧乳房增大 ,5例单侧乳房增大 ,无阴道分泌物 ,也无阴毛或腋毛出现 ,生长无加速 ,发病前无服药史。体检触及乳腺结节。实验室检查骨龄与年龄相…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男性青少年特发性乳房发育症与肥胖和性激素分泌紊乱的相关关系。方法  2 0 0 1年 7月至 2 0 0 3年 7月于深圳市儿童医院选择 2 2例男性青少年特发性乳房发育症患儿和 2 3名正常青少年 ,测量其身高、体重 ,计算体重指数 (BMI)和测量腰围 ,采用化学发光方法检测其血清性激素水平。结果  (1)男性青少年特发性乳房发育症患儿组的BMI和腰围值较对照组增加 (P <0 0 0 1,P <0 0 1)。 (2 )男性青少年特发性乳房发育症患儿组与正常对照组的性激素水平的比较 :血清总睾酮 (TT)和促黄体成生素 (LH)在患儿组较对照组减低(P <0 0 0 1,P <0 0 1) ;雌二醇 (E2 )虽然在患儿组与对照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但患儿组的E2 /TT比值较对照组增加 (P <0 0 0 1) ;催乳素 (PRL)在患儿组较对照组增高 (P <0 0 0 1)。 (3)TT和LH与BMI呈负相关 ,其相关系数分别为r =- 0 5 1,- 0 6 7,P <0 0 1和P <0 0 0 1;而PRL与BMI呈正相关 (r =0 6 2 ,P <0 0 1)。结论  (1)男性青少年特发性乳房发育症与肥胖有关 ;(2 )肥胖与性激素分泌紊乱如TT和LH水平降低及TT与E2 比例失调有关 ;(3)PRL水平的增高可能与乳房发育症和肥胖有关。  相似文献   

13.
女童乳房早发育的临床鉴别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乳房早发育与真性和假性早熟的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对36名乳房早发育患者的临床表现、盆腔B超、血激素、骨龄、身高等指标进行对照分析。结果真性性早熟17例,假性性早熟19例,两组临床表现无明显差异;真性性早熟组骨龄/身高年龄高于假性性性早熟组;94.74%的真性性早熟腹部B超检查卵巢有发育;两组大部分患者黄体生成素(LH)和卵泡刺激素(FSH)正常,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LH)和  相似文献   

14.
男性儿童乳房发育3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对男性儿童乳房发育症的病因、治疗经验进行总结。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2~14岁男性儿童乳房发育症的临床资料。结果:38例中17例为男性青春期乳腺增生症,2例可能与原发疾病有关,4例因误服药物或接触含“性激素”类护肤品所致,15例为男性儿童特发性乳房发育症。对3例B3期男性乳房发育患儿给予乳癖消片1.34 g口服,每日3次,连服1月;对16例年龄≥12岁的B2期伴有明显症状的男性乳房发育患儿给予乳癖消片1.34 g口服,每日3次,连服3~5 d;其余均未给予药物治疗,仅针对原发病因治疗。随访1月至1年,绝大多数病例增大的乳房均消退。结论:导致男性儿童乳房发育症的原因包括青春期乳腺增生、误服药物以及其他疾病的合并症等。绝大多数男性儿童乳房发育症是生理性的,仅临床症状明显患儿予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以雌激素替代诱导Turner综合征患儿乳房和子宫发育进程的规律,探究获得模拟正常青春发育进程的疗效与雌激素剂量和疗程的关系。方法 2005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对就诊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57例无青春发育或发育停滞的Turner综合征患儿,按国际指南方案治疗,以雌激素小剂量开始,逐步递增。回顾性分析雌激素剂量调节方案与乳房Tanner分期和子宫发育进程的关系。结果 57例Turner综合征患儿开始雌激素替代治疗年龄为15.00(14.25,16.87)岁,追踪时间2.07(0.62,3.06)年。(1)乳房发育:追踪年限内达到B2、B3、B4和B5期所需时间分别为0.29 (0.25,0.33),0.75 (0.46,1.08),2.20 (0.92,3.08)和3.67 (1.71,4.44)年。(2)子宫发育:雌激素替代治疗前,Turner综合征患儿子宫容积0.51(0.14,0.86) mL,长径1.89(1.23,2.18) cm。替代后乳房达B2期时,雌激素剂量≤0.5 mg/d组与>0.5 mg/d组的子宫容积和长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3期时,雌激素≥1.0 mg/d组的子宫参数均大于雌激素<1.0 mg/d组。B4期时,雌激素≥1.5 mg/d组的子宫容积较<1.5 mg/d组子宫容积大。结论 Turner综合征患儿接受雌激素替代治疗后,乳房发育进程可接近正常。子宫发育随乳房Tanner分期进展。在乳房发育达B2期后,子宫发育进程对雌激素依赖性增加。雌激素替代治疗时,起始可予小剂量,达B2期后可适当加大剂量并递增,以加速子宫发育。  相似文献   

16.
性早熟女童血清骨钙素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ICPP)女童和单纯性乳房早发育(PT)女童血清骨钙素(OST)水平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用放射免疫法检测25例ICPP女童和15例PT女童血清OST水平。以年龄相匹配的未发育健康女童25例作为健康对照。ICPP患儿11例接受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拟似剂(GnRHa)治疗6个月,再次采血检测血清OST水平,与治疗前进行对比。结果ICPP组血清OST水平高于PT组和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a<0.01)。PT与健康对照组血清OST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ICPP患儿11例GnRHa治疗后血清OST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结论血清OST有助于ICPP与PT的鉴别诊断,并可作为判断GnRHa延缓ICPP患儿骨骼成熟的疗效指标之一,同时也有助于监测其对骨密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上海市5岁内女童乳房早发育患病率及影响因素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90年代初上海市5岁内女童乳房发育状况及社会生物医学的影响因素。方法 对80年代末该市两社区初婚夫妇队列婚后6年内避孕、生育及儿童健康状况的随访调查及体检。结果 由该队列出生女童乳晕增大状况估计90年代初上海市5岁内女孩乳房早发育的患病率为15.15‰(52/3432)。其中59.6%(31/52)是由本次随访医生首次体检发现,在非首次发现的21例女童中,仅5例(23.8%)治疗后增大已消失。检查显示87.2%的女童乳晕增大伴结节为双侧,74.5%乳晕增大范围在1.0-1.4cm。16.2%生后服过滋补品。由拟合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曾服用营养保健品、平均月收入偏低夫妇或孕期其母亲从未采取自我保健优生措施等的女童,其乳房增大的机会均略增多(OR值分别为4.38、2.52及2.17,可信限分别为2.41-7.96,1.26-5.02及1.11-4.23)。结论 上海市90年代初5岁内女童乳房早发育的患病率为15.15‰。除过早给小儿服用营养保健品为一重要因素外,改善家庭经济及做好孕期保健,提高妇女一般健康状况等也在一定程度上可预防女童乳房早发育。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ICPP)与单纯性乳房发育(SPT)女童血清瘦素、类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水平、脑电图异常率及这些指标对真性性早熟的诊断价值。方法 乳房早发育为主患儿中特发性中枢性早熟18例,单纯性乳房发育12例,用放射免疫法和酶标免疫法测定两组血清瘦素、IGF-1及行脑电图检查。结果 ICPP组血清瘦素、IGF-1水平明显高于SPT组(P均<0.001)。其脑电图异常率明显高于SPT组(P<0.01)。血清瘦素与IGF-1之间呈明显正相关(r=0.668 P<0.001)。血清瘦素与黄体生成素(LH)或LH/卵泡刺激素(FSH)间无相关性。结论 血清瘦素、IGF-1、脑电图可作为真性性早熟的早期诊断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乳房早发育( 简称乳早) 患儿的发病机理及寻找易行的反映雌激素水平的方法加以监护。方法 对50 例乳早患儿采用Shorr 染色技术行尿脱落细胞检查及放射免疫双抗法检测血清促性腺激素和雌二醇水平。结果 乳早患儿尿底层细胞构成比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 P< 0-01),而中层及表层细胞构成比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P均< 0-01) ;乳早患儿乳房发育均属Ⅱ级或Ⅲ级,Ⅲ级患儿尿底层细胞构成比显著低于Ⅱ级患儿( P<0-01),而表层细胞构成比显著高于Ⅱ级患儿( P < 0-01) ,中层细胞构成比两级患儿之间无显著差异( P >0-05) ;乳早患儿与正常对照组血清促性腺激素、雌二醇比较均无显著差异( P均> 0-05) ;乳早患儿血清雌二醇与尿底层细胞构成比呈弱度负相关(r= - 0-49, P < 0-01),与尿表层细胞构成比呈弱度正相关(r= 0-59 , P <0-01) ,与尿中层细胞构成比相关性不明显(r= 0-24,P> 0-05) 。结论 乳早患儿尿道上皮受到雌激素影响;尿表层细胞构成比能灵敏反映体内雌激素水平,可作为观察病情演变指标。  相似文献   

20.
女性出现一侧或双侧乳房过度发育、增大,至巨大程度的现象称“巨乳症”。儿童期巨乳症罕见,临床上尚未见报道,湖南省妇幼保健院2009年3月收治1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