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2-06~1998-06,我们对较严重的 外翻患者采用改良Pelet术式进行矫正,效果满意。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12例24足,女性9例18足,男性3例6足。年龄23~55岁。入院后摄双足正斜位X线片,测量跖间角及外翻角。手术方法:行第一跖趾关节背侧“S”形切口,常规作“H”或“U”形切开跖趾关节囊,切除骨赘。在跖骨颈部作“弧形”杵臼截骨,矫正跖骨头关节面的倾斜及旋转畸形,用直径2.7mm的皮质骨加压螺钉、“冂”形钉或交叉克氏针固定跖骨头。根据畸形情况需做 内收肌止点切断移位,关节囊重叠缝合,伸 长肌腱延长等辅助手术。术后用石…  相似文献   

2.
足拇外翻病人常因拇囊炎、第一跖趾关节处疼痛和前足趾畸形而要求手术治疗。在拇外翻畸形矫正术中,于踝关节处有选择性的进行神经阻滞麻醉,效果确切,同时可有效地解决术后局部疼痛的问题。现将我们在神经阻滞麻醉下完成的8例14足拇外翻手术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8例,其中男1例,女7例,平均年龄49岁;6例为双足,2例为单足。常规消毒后,按7~10mg/kg利多卡因计算,配以布比卡因混合液,分别在内踝后一横指处胫后神经和胫距关节平面处的伸拇肌腱内侧缘处胫前神经处,用1.3%~1.6%利布合剂各5ml阻滞;…  相似文献   

3.
患者 ,女 ,63岁 ,因右足第一跖趾畸形、活动受限、疼痛 7年 ,加重 1年于 2 0 0 1年 5月 8日入院 ;检查 :右足第一跖趾关节畸形、肿大、压痛 ,背伸、跖屈受限 ;X线片显示右足第一跖趾关节严重骨赘增生 ,关节间隙狭窄拇外翻 1 7°。诊断 :右足第一跖趾关节骨性关节炎。于 2 0 0 1年 5月 8日行 跖趾人工关节置换术。材料采用铰链式拇跖趾人工关节一套 ,3S规格 ,美国 Wright医疗器械公司生产。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右拇跖趾关节移植术 ,内侧纵行切口 ,内侧做一筋膜皮瓣 ,术中见跖趾关节严重骨质增生 ,软骨面严重破坏 ,截除 2~ 3mm两侧关节面 ,扩…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1973年以来收治的20例高弓仰趾畸形足进行了临床分析。针对畸形特点采用相应的截骨方法,对18只足进行随诊,平均随诊5年7个月,均获得优良效果。本文重点讨论以下两点:(1)高弓仰趾畸形足的畸形焦点是足纵弓的高度增加及前足下垂,其纵弓的顶点位于舟楔关节处,故在此处进行截骨是最合理的,且优于McElvenny和Caldwell的跖跗关节截骨术及Japas设计的V形跖跗关节截骨术;(2)高弓仰趾畸形足的X线测量与手术疗效有密切关系。通过对内弓角、外弓角、距跖角及跟1长度,跟5长度的测量,把畸形分为重、中、轻3度,作为决定本病治疗措施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应用足背分叶皮瓣携带趾伸肌腱移植同期修复多手指皮肤合并肌腱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1年5月~2013年10月治疗12例(27指)多手指皮肤合并伸、屈肌腱缺损患者。根据伤指创面大小、形状设计以足背血管为主干的跗内侧、第一跖背、跗外侧血管为分支构成的足内侧、第1跖背、足外侧三叶或以第一跖背、跗外侧血管为分支构成的第1跖背、足外侧双叶皮瓣移植,切取皮瓣同时携带趾伸肌腱,一次性修复2~3指的皮肤合并1指或2指的屈、伸肌腱缺损。结果移植皮瓣全部成活。其中3例发生动脉危象,2例经静脉使用抗血管痉挛药物后皮瓣成活,1例经血管探查,切除血栓段血管,重新吻合动脉后皮瓣成活。12例经8~19个月随访,皮瓣外形和质地良好,18指屈伸功能正常,5指屈曲轻度受限,伸直正常,4指屈曲有较明显受限,伸直轻微受限。供皮瓣和肌腱足无明显瘢痕挛缩,行走正常。结论应用足背分叶皮瓣携带趾伸肌腱游离移植方法,一次手术能修复多个手指皮肤合并肌腱缺损,皮瓣外形和质地良好,手指获得良好的功能恢复,是修复多手指皮肤合并腱肌组织缺损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1990年以来 ,我们对 8例趾不全离断者进行再植 ,全部成活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情况 本组 8例 ,男性 6例 ,女性 2例。年龄 6~ 35岁 ,平均 2 3 5岁。伤因 :切割伤 2例 ,机器绞伤 4例 ,铁板砸伤 2例。离断部位 :趾跖趾关节离断 2例 ,趾近节中部离断 4例 ,趾间关节离断 2例。伤情 :仅余跖侧少许皮肤相连 2例 ,仅余跖侧皮肤及趾底固有神经相连 3例 ,伤口位于趾跖侧 ,仅背少许皮肤及软组织相连 2例 ,除长屈腱相连外周围组织全部离断 1例。断相连皮肤的宽度均少于其周径的 1/ 8。1 2 手术方法 根据断的伤情 ,选…  相似文献   

7.
应用改良的Charnley关节夹矫正因小腿中段离断再植后马蹄内翻足,并手术将远端失神经支配的变性粘连的肌组织剔除,保留肌腱,切取髂胫束条桥接远端肌腱和近端正常肌组织,治疗2例并经随访,足背伸跖展功能得到较好的恢复。  相似文献   

8.
病人 ,男 ,1 9岁 ,战士。 1月前野外训练时扭伤左足 ,第2趾近端肿胀并向背侧突出 ,活动不能 ,考虑为软组织挫伤。经制动和休息后 ,病情不见好转而来我院求治。X线拍片示 :第 2跖趾关节脱位 ,局麻下行手法复位 ,石膏夹板固定 ,复查拍片示 :关节结构恢复正常。讨论 本例误诊的原因主要是由于跖趾关节脱位较少见 ,基层医生对此认识不足有关。通过该例误诊的教训 ,提示我们跖趾关节囊虽较坚韧并有肌腱保护 ,但剧烈的扭转暴力也可发生关节脱位。因此 ,当外伤后 ,跖趾关节局部有肿痛、畸形、弹性固定等临床表现时 ,应及时摄片检查第2跖趾关节脱…  相似文献   

9.
先天性巨趾症较少见,我们遇见2例,报告如下.例1男,17岁.出生时即发现左足较对侧粗大,第1、2趾粗长,并随年龄增长,3、4、5趾发育细小,肤色正常.测量左足长32.5cm,右足及全身它处无异常,家族中无类似畸形病史.X线表现:左足第1、2跖趾骨明显粗长,骨小梁粗大,周围软组织增厚,两趾间距增宽,3、4、5跖趾骨发育细小(图1).X线诊断:先天性巨趾症(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扁平足步态支撑期特征与下肢肌力间的关系。方法:招募20名受试者,通过足弓高度指数将受试者划分为正常足组(n=10)和扁平足组(n=10)。采用步态测试和OpenSim模拟仿真,对两种足型受试者的步态周期运动学参数、支撑期地面反作用力和踝周肌群肌力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扁平足行走时支撑期占比和足跟离地时间高于正常足(P<0.05),踝关节在步态过程中表现出过度外翻(P<0.05);着地时髋膝关节屈曲角度高于正常足(P<0.05);扁平足支撑期地面反作用力两峰值F1和F3相对值低于正常足(P<0.05);扁平足步态支撑期胫骨前肌、胫骨后肌、腓肠肌、腓骨长肌、腓骨短肌、趾长屈肌、拇长屈肌最大肌力小于正常足(P<0.05)。结论:OpenSim能够较好地模拟扁平足步态特征,扁平足通过着地时更大的髋膝屈曲角度来弥补踝背屈肌群肌力较弱造成的缓冲震荡能力不足。其较低的足弓使胫骨后肌、趾长屈肌、拇长屈肌在支撑中期具有较高的激活程度。扁平足比目鱼肌在蹬伸阶段表现出比正常足更高的推进贡献率,但整体推进能力仍低于正常足。  相似文献   

11.
病人,男,37岁。2005年8月11日工作中不慎被切纸机将左足底复合组织及第1,2趾切下,伤后5h入院。积极术前准备后,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左足底复合组织及第1,2趾再植术。术中见:左足自第2趾蹼至内踝上2cm处足底及第1,2趾完全离断,足底腱膜、第1,2,3,4,5趾趾长屈肌腱,第1,2,3,4趾的趾短屈肌腱断裂,第1,2蚓状肌及止口母展肌,足底内外侧血管、神经均断裂,第1,2趾自跖趾关节处离断,第3,5趾于近趾间关节脱位,第4趾趾骨骨折。彻底清创,找出足底内、外侧动脉及神经的远、近端并标记,1.0mm克氏针贯穿固定2,3,4,5趾,1·2mm克氏针交叉固定第1趾,吻合第1,2,3,4…  相似文献   

12.
目前,踝关节周围肌腱和腱鞘的关系以及正常表现未见报导,为此,做了下列研究。材料:用肌腱造影方法研究50个尸体的踝关节,所获得影像是:25例腓侧肌,24例胫后肌,14例屈(?)长肌,24例屈趾长肌,26例胫前肌,12例伸(?)长肌和2例伸趾长肌。方法:造影前存细研究每个腱鞘和肌腱起止点,将脚被动地活动,就容易触知欲查肌腱,用23或25号、长1(1/2)英吋针刺入肌腱直到针尖遇到肌腱较硬阻力为止,接上一支内装2ml 生理盐水(病人用塞多卡因)的注射器,缓慢推注并边注射边从肌腱内退针。注射过程中生理盐水易于流动时就可认为针头在腱鞘内。如无腱鞘与针尖相遇感,重选方法,将针头向下移至相应骨骼的骨膜,然后按上述  相似文献   

13.
贺先奇  王冰 《人民军医》2008,51(5):302-302
1 病例报告 患者男,43岁。因左足跖趾关节内侧红肿、疼痛、出现脓疱1周,流脓2天入院。查体:体温36℃,一般情况好,心肺无特殊;左侧腹股沟可触及1.5cm×1.0cm×1.0cm肿大淋巴结1个,压痛(+);左足跖趾关节内侧见一“黄豆”大小脓疱并间断流脓。予静脉滴注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呋辛等抗感染治疗。  相似文献   

14.
胫骨高位截骨术后拇长伸肌麻痹的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胫骨高位截骨术后拇长伸肌麻痹的解剖学因素。方法 在25 具(50 侧)尸体的下肢上,对腓深神经的起点、拇长伸肌的形态及其肌支的数目、入肌方式、发出点及入肌点的距离等进行了观察。结果 腓深神经起始部距腓骨小头最隆起点的距离为[20.9 ±3.5(6.9~37.5)] mm 。拇长伸肌的肌支以4 种类型入肌:I型,从腹侧入肌(11 例,占22%) ;II型,从胫侧入肌(29 例,占58% );III型,从腓侧入肌(6 例,占12%) ;IV型,从胫腓两侧入肌(4 例,占8% )。拇长伸肌由单根肌支支配的占40% ,其肌支发出点距腓骨小头的距离平均为71 mm ,81 .1% 的起始点位于40 ~109 mm 间;发出点与入肌点的距离平均为26 mm ,其中87.7% 在10~59 mm 间。结论 拇长伸肌的神经支配特点是胫骨高位截骨术后拇长伸肌麻痹重要因素,了解并在相对安全区操作,有利于避免该并发症的产生  相似文献   

15.
大鼠膈肌水溶性蛋白组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研究应用蛋白组的核心技术——高分辨率二维电泳对同属骨骼肌的膈肌和趾长伸肌水溶性蛋白组的二维电泳图谱进行了比较,并对两者在老化过程与年龄相关的水溶性蛋白进行了比较。我们发现膈肌和趾长伸肌水溶性蛋白的二维图谱极为相似,大部分蛋白都能较好地重叠。我们未能找到持续而稳定且特异于膈肌的水溶性蛋白。同时我们发现了三个与年龄相关蛋白(S1,S2和S3),随增龄,蛋白S1只在24月龄趾长伸肌存在,而在8月龄和24月龄的膈肌中却不能被检测到。S2在8月龄的膈肌和趾长伸肌存在,而在24月龄的膈肌和趾长伸肌中不能被检测到。S3在8月龄的膈肌和趾长伸肌中不能被检测,而在24月龄的膈肌和趾长伸肌中能被检测到。本研究提示膈肌和趾长伸肌水溶性蛋白在其成年时表达基本一致。老化而造成水溶性蛋白表达的变化在膈肌和趾长伸肌也较为相似。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利用双能量CT (DECT)痛风软件技术(GOUT)为临床医师对痛风进行分期及制订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180例痛风患者根据临床分期分为A组(急性期),B组(间歇期、慢性期),C组(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根据尿酸盐结晶在足踝部的分布情况分为:踝关节、跗骨关节、跗跖关节、跖趾关节、趾骨关节、肌腱韧带。3组性别及高尿酸痛风患者与非高尿酸血症痛风患者尿酸盐结晶阳性率,A及B组组内不同部位尿酸盐结晶数目,A、B组组间相同部位尿酸盐晶体数目的差异分析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3组尿酸盐结晶数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B组较A组尿酸盐结晶检出率高(P=0.023);A、B组内跖趾关节和趾骨关节分别与踝关节、跗骨关节、跗跖关节、肌腱韧带比较尿酸盐结晶数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DECT可发现不同临床分期痛风患者足踝部尿酸盐结晶数目、分布与尿酸值的相关性,能够为痛风确诊和临床分期提供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17.
跗跖关节骨折脱位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跗跖关节是由中足和前足连接而成的多关节系统,由于法国医师Jacques Lisfrane首次经跗跖关节截肢,故该关节也称Lisfranc关节。跗跖关节损伤常伴随着跖骨骨折和中足损伤,故有学者提出跗跖关节复合体(tarsometatarsal joint complex)的概念,包括跖骨、跗跖关节和中足。跗跖关节骨折脱位约占全身骨折的0.2%。准确诊断、解剖复位和稳定崮定是获得优良结果的必要条件,未能解剖复位和再移位常常导致慢性疼痛、畸形、穿鞋困难等永久性伤残。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职业足球运动员足踝关节无症状慢性损伤的MR影像特点。方法募集2017年3月—5月间18名天津当地足球俱乐部的现役运动员作为研究对象,均可正常参加训练和比赛,且至本次检查6个月内均无足踝关节不适症状。采用3.0 T MRI进行踝关节扫描,观察每位运动员踝关节的骨质、韧带、肌腱情况。采用Fisher精确检验比较触球足和立足足踝关节不同结构损伤情况的发生率。结果骨质损伤主要表现为骨髓水肿、囊变、关节游离体形成及不规则骨突形成。其中骨髓水肿共12例17个踝关节(触球足10个,立足7个);3例3个踝关节(触球足1个,立足2个)可见关节游离体形成;7例7个踝关节(触球足5个,立足2个)出现距后三角骨。2例2个踝关节(触球足、立足各1个)可见距骨后突。触球足组和立足组间骨质损伤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内侧三角韧带损伤5例共5个踝关节(触球足2个,立足3个);距腓前韧带损伤17例共25个踝关节(触球足8个,立足17个);跟腓韧带损伤9例12个踝关节(触球足5个,立足7个);下胫腓前韧带损伤1例1个踝关节(触球足);未见距腓后韧带、下胫腓后韧带损伤病例。立足组距腓前韧带损伤发生率高于触球足组(P=0.003)。其余韧带损伤发生率,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肌腱损伤主要表现为腱鞘积液,踇长屈肌腱腱鞘积液17例26个踝关节(触球足12个,立足14个);趾长屈肌腱腱鞘积液8例10个踝关节(触球足5个,立足5个);胫骨后肌腱腱鞘积液9例12个踝关节(触球足5个,立足7个);腓骨长短肌腱腱鞘积液4例4个踝关节(触球足2个,立足2个);趾长伸肌腱腱鞘积液2例2个踝关节(触球足1个,立足1个)。未发现胫骨前肌腱、踇长伸肌腱腱鞘积液及跟腱周围积液。触球足组和立足组间腱鞘积液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职业足球运动员艰苦的训练和比赛容易造成踝关节反复创伤,主要特点为骨髓水肿、囊变,韧带损伤及腱鞘积液。由于双足在足球运动中功能不同,触球足和立足损伤特点亦不同。  相似文献   

19.
1病历简介 患者,女,6个月。出生后左足8个趾骨。X线片示:左足8只跖趾骨。除第一趾近,远节趾骨外,第2-8趾骨均见近、中、远节趾骨。8个跖骨整齐排列。跖关节,趾间关节均如常(图1)。  相似文献   

20.
遗传性指(趾)间关节连合(附1家系17例)江苏邳州人民医院放射科冯尊礼指(趾)间关节连合是指先天性指(趾)间关节连合或不发育。也称遗传性指(趾)骨关节骨性愈合。我院发现1家族,经调查该家系共5代39人。其中17例有此畸形,男13例,女4例。现健在1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