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6 毫秒
1.
目的讨论囊袋张力环植入在外伤性白内障并晶体半脱位治疗中应用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1年至2014年入院治疗的外伤性白内障并晶体半脱位患者23例23眼,行白内障的治疗手术,手术中在连续环形撕囊之后,植入晶状体囊袋张力环之后,行超声乳化术将白内障摘除,在囊袋内,将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结果 23眼在治疗后,人工晶体均在正位,囊袋张力环均在囊袋内,无明显倾斜与偏位,基本正位。在术后随访3个月2年,其中视力矫正0.3者5眼,矫正0.42年,其中视力矫正0.3者5眼,矫正0.40.7者12眼,矫正>0.8者6眼,有一例出现后囊膜皱缩并后发性白内障,予行YAG激光治疗后视力为0.8。结论囊袋张力环植入在外伤性白内障并晶体半脱位治疗中应用,可以有效的提高手术的安全性与可操作性,并可减少手术引起的并发症,可作为有效的白内障手术过程中的辅助工具。  相似文献   

2.
目的手术观察晶状体半脱位超声乳化术中植入囊袋内张力环再植入折叠晶体与硬晶体的观察。方法对18例半脱位晶状体行白内障手术,连续环形撕囊后在囊袋内植入张力环,再行白内障晶状体超声乳化及人工晶体植入术,植入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或硬晶体在囊袋内。结果术中所有手术都顺利完成,未出现张力环脱落及由于张力环不能植入问题。所有植入的人工晶状体基本位于正位。结论张力环囊袋植入对于晶状体半脱位患者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它保持了囊袋的位置和完整性,减少了并发症及人工晶状体的偏位,提高了晶状体半脱位患者手术成功率,植入折叠晶体和硬晶体区别不大,植入折叠晶体手术中对囊袋影响较小,硬晶体术后对增加晶体囊袋的稳定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糖尿病性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06~2009年的60例(60眼)糖尿病性白内障与同时期60例(60眼)老年性白内障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进行临床分析与比较。结果后囊膜破裂5眼,其中糖尿病组3眼,对照组2眼,经处理囊袋内植入人工晶体2眼,植入睫状沟1眼,植入前房型人工晶体2眼。结论只要术前准备充分,术中的丰富经验,术中娴熟的手术技巧,术后便可极大地改善患者视力,而术后并发症经过及时正确处理均能得到有效控制,因此认为应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糖尿病性白内障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虹膜拉钩在晶状体半脱位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1例(21眼)晶状体半脱位的白内障患者进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术中连续环形撕囊后,使用虹膜拉勾牵拉固定囊袋,然后进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结果术中囊袋内植入人工晶体内20只眼,植入睫状勾1只眼;术后人工晶体正位20只眼,人工晶体轻度倾斜1只眼;术中常见并发症为囊袋撕裂和玻璃体脱出。结论虹膜拉钩是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治疗白内障合并晶状体半脱位患者的安全辅助工具;它具有提高手术安全性,减少手术并发症,价格低廉等优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糖尿病合并白内障与单纯老年性白内障应用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运用小切口隧道式超声乳化与囊袋内人工晶体植入法对2017年3月至2018年1月收治患有糖尿病合并白内障患者(A组47例52眼)与单纯老年性白内障患者(B组47例52眼)展开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结果对比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A组经治疗后总并发症发生率为48.08%,B组经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0.00%,差异不明显P> 0.05。结论糖尿病合并白内障与单纯老年性白内障应用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治疗的效果佳,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的白内障通过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吸除后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的临床疗效和手术体会。方法对23例(28只眼)糖尿病患者的白内障采用透明角膜隧道切口行超声乳化吸除.囊袋内植入折叠式人工晶体。结果术后1d视力提高≥0.5~1.0者占67.9%.术后1周时占85.7%,并趋于稳定。术中,术后主要并发症为虹膜色素播散,角膜水肿.房水混浊.前房纤维素性渗出,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提示透明角膜隧道切口的超声乳化和囊袋内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是糖尿病患者白内障的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多孔前房维持器下小切口白内障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36例(278只眼)白内障患者术中使用前房维持器维持前房进行效果观察。结果本组236例(278眼)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均顺利完成前囊连续环形撕囊、白内障摘除和囊袋内植入人工晶体,无虹膜漏出及后囊膜破裂,无玻璃体脱出。结论在前房维持器下行小切口白内障手术中成功率高,节约手术成本,特别适合基层医院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高度近视白内障超声乳化后囊袋内植入晶状体囊袋扩张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52例64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后植入囊袋张力环和人工晶体,观察其手术效果。结果术后矫正视力〉0.8者15例(21眼),0.6~0.8者29例(33眼),〈0.5者8例(10眼)。术后2a内发生视网膜脱离的1例。后囊膜混浊的2例。结论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植入晶体囊袋扩张环能较好的维持眼内组织稳定性,视力恢复明显,并有效地预防视网膜脱离及后发障的发生,使高度近视白内障的手术更加安全。  相似文献   

9.
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折叠人工晶体植入手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蓓莉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19):2687-2688
目的 观察折叠人工晶体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8例患者28只眼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折叠人工晶体植入.植入的人工晶体为Sauser型三体式折叠晶体,用其配套的推注器植入晶体囊袋内.结果 手术均顺利完成.未发现术中并发症.术后第一周矫正视力〉0.05者达92.9%.术后1个月矫正视力〉0.05者达96.4%.结论 折叠人工晶体能实现真正小切口的作用.眼内稳立性好,术后损伤小、恢复快,且操作简单、容易掌握.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虹睫炎后粘连小瞳孔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26只眼虹膜后粘连小瞳孔白内障,其中15只眼为抗青光术后,11只眼为陈旧性虹膜睫状体炎,用撕膜和剪膜以及用综合方法扩大瞳孔,连续环形撕囊,囊袋内植入人工晶体,观察手术并发症和术后视力。结果术后1月视力明显提高,0.1~0.3者5只眼(占19.23%),0.4以上者22只眼(占84.62%),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本手术方法对虹膜炎而引起小瞳孔并发白内障有良好的疗效,手术损伤小,安全性高,无严重并发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朱光 《淮海医药》2001,19(1):16-17
目的 探讨半园形撕囊术的优点、方法及并发症的预防。方法 对120只眼行白内障囊外除和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术中用半圆形撕囊法进行前囊膜切开为治疗组,对40只行改良信封式(弧形)前囊膜切开术作为对照组。术后1个月,通过房角镜观察前囊膜及人工晶体袢的固定位置。结果 术中可见,半园形撕囊组中获亘直径约6mm园形撕裂孔,人工晶体双袢均在囊袋内(100%);对照组中,36只眼人工晶体双袢在囊袋内(90%),结论 在标准的白内障囊外除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中,采用半园形撕囊方法切开前囊可保持囊袋的完整性,保证人工晶体在囊袋内的固定。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前房维持器在小切口非超乳白内障囊外摘除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600例(640眼)白内障患者行无缝线巩膜隧道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术中使用前房维持器灌注并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结果手术均获成功,术中前房稳定,无一例因前房波动而造成严重并发症。术后3个月矫正视力大于或等于0.3者588眼(91.88%)。结论小切口非超乳联合前房维持器在白内障手术中易于操作、安全、快捷、学习曲线短,并发症少且经济,更适合于基层医院普及开展。  相似文献   

13.
应用缝线固定法植入人工晶体10只眼,其中老年性白内障、外伤性白内障术中晶体后囊破裂≥6mm7只眼,外伤性白内障术后无晶体后囊3只眼。随访观察3个月~24个月,矫正视力≥4.5。有9只眼,未发生严重并发症。对手术的方法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将人工晶体植入囊袋内是最理想的方法。前囊膜截除是白内障囊外摘除术最有决定性的步骤之一 ,截囊充分与否是直接影响白内障手术成功的基本保证。连续环形撕囊法能提高白内障摘除和人工晶体植入术的安全性和手术效果 ,临床观察 68例 ,取得较好效果 ,现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1999年 11月 2 2日至 2 6日在防盲期间 ,行连续环形撕囊囊袋内植入人工晶体术 68例 ,68只眼 ;其中男 3 8只眼 ,女 3 0只眼 ;右眼 3 6只 ,左眼 3 2只 ;年龄 2 4~ 77岁。术后随访 5个月。1 2 术前眼部情况 视力眼前指数至 0 4,晶状体皮质半透明。先天…  相似文献   

15.
对13例(13只眼)外伤性白内障患者施行了现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并一期或二期植入人工晶体,获得了良好的效果,无严重并发症。对手术的操作要点、并发症的处理、人工晶体植入失败的原因及预防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中国医药科学》2017,(9):223-225
目的探讨在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体植入术中应用晶状体囊袋张力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2月~2016年4月收治的21例26眼因不同原因所导致的白内障合并晶状体不全脱位的患者,在微切口中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体植入术,将囊袋张力环植入不全脱位晶状体囊袋,观察患者术后视力、人工晶体(IOL)位置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所有患者的视力得到显著提高,治疗后视力同治疗前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个月20只眼IOL位置良好,3只眼IOL有轻度倾斜,3只眼IOL有轻度偏中心。术后7d 2例患者出现眼压偏高,术后随访期间无玻璃体脱出患者。术中未出现因张力环张力过大而导致的晶状体囊袋撕裂现象。结论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中应用囊袋张力环可以使晶状体位置移中固定、前房更稳定,利于提高微切口超声乳化在不全脱位白内障吸除术的成功率以及I0L植入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7.
姚淑玲 《淮海医药》2001,19(2):92-93
目的 观察改良信封式截囊与水力分离皮质在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中 ,眼组织的损伤 ,术后后囊混浊的发生率。方法 对 16 0只眼随机分为两组 ,信封式截囊组与改良信封式截囊组 ,均进行前囊膜下水力分离皮质摘除白内障 ,植入人工晶体。结果 改良信封式截囊组术中囊袋完整率高 ,对眼组织损伤小 ,术后后囊膜混浊发生率低。结论 改良信封式截囊口弹性大 ,娩核时不撕破囊膜袋 ,手术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在晶状体半脱位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植入囊袋张力环(CTR)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12例(12眼)晶状体半脱位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晶状体半脱位范围在1/4~1/2圆周,术中连续环形撕囊后植入囊袋张力环,随后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囊袋内植入折叠式人工晶状体。结果 12眼晶状体半脱位患者手术均顺利植入了囊袋张力环及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术后患者视力均得到提高,人工晶状体位正,术后2眼出现角膜水肿,2眼出现暂时性眼压升高,无其他手术并发症。结论囊袋张力环可提高晶状体半脱位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的安全性,可防止人工晶状体的偏位,减少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使用推注器植入折叠型人工晶体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 5 5例 5 8眼白内障患者行 3mm透明角膜隧道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推注式折叠型人工晶体植入术 ,人工晶体为眼力健SI3 0NB和SI40NB可折叠型硅胶晶体 ,用专用的配套推注器Unfolder植入折叠型人工晶体于囊袋内。结果 术后视力 :术后 1d、1周、1个月裸眼或矫正视力≥ 0 5者 ,分别为 84 5 %、94 7%、98%。术后角膜散光 :术前、术后角膜散光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推注器植入可折叠型人工晶体实现了真正含义的微小切口手术 ,具有许多优点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薛春燕  陈银  黄振平 《江苏医药》2006,32(4):326-327
目的评价用不同方法进行后房型人工晶体二期植入治疗各种原因的无晶体眼的疗效。方法各种原因导致的无晶体眼患者61例共67只眼,其中先天性白内障摘除术后8例13只眼,外伤性白内障摘除术后35例35只眼,并发性白内障9例10眼,老年性白内障9例9眼。根据患眼情况分别行囊袋内植入、睫状沟植入及睫状沟缝线固定术。结果67只眼均成功植入人工晶体,术后随访1~24个月,术后裸眼视力0.41±0.28,与术前最佳矫正视力(0.40±0.25)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后房型人工晶体二期植入能有效地治疗各种原因的无晶体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