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目的〕了解丹东口岸从朝鲜进口冷冻水产品中携带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引起李斯特菌病的危险性。〔方法〕利用丹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的检验结果资料,结合危险性分析软件包@Risk4.5和Excel,开展了丹东口岸从朝鲜进口冷冻章鱼、海螺、紫石房蛤、江瑶贝、青柳蛤肉、河螺肉、河虾、蟹子、香螺和其他贝类中携带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的定量危险性评估。〔结果〕消费由丹东口岸从朝鲜进口的冷冻章鱼、海螺、紫石房蛤、江瑶贝、青柳蛤肉、河螺肉、河虾、蟹子、香螺和其他贝类不具有危险性。〔结论〕建议对这个领域内的某些法规限制进行重新评价,降低因存在极微量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而退货处理所造成的重大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白云机场口岸进口水产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的污染状况。方法采集2010年-2014年白云机场口岸从北美洲、南美洲、欧洲、大洋洲、东南亚共41个国家进口的不同种类水产品2 514份,依据国家标准方法和环介导恒温荧光法进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的监测。结果在7个国家31个样品中检出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其余国家没有检出。总检出率为1.23%,阳性样品多为三文鱼。智利的481份样品中检出12份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阳性检出率为2.49%。结论白云机场口岸进口的水产品不同程度的受到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的污染,检疫部门持续监测和监控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的污染情况,尤其是要加强对检出率较高的南美洲和东南亚国家水产品的监测。  相似文献   

3.
丹东口岸2003~2005年进口海产品中3种致病菌检验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掌握丹东口岸进口海产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LM)、沙门菌和副溶血性弧菌(VP)污染情况。〔方法〕对丹东口岸2003~2005年3年期间进口海产品3种致病菌的检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3年共检验进口海产品1965批,检出不合格产品39批(1.98%)。不合格产品主要为冻章鱼、冻海螺、冻紫石房蛤、活河螺、冻江瑶贝、冻河螺肉等。其中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27批(1.37%);沙门菌6批(0.31%);副溶血性弧菌6批(0.31%)。〔结论〕检测结果在从朝鲜进口的海产品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为确定丹东口岸进口海产品的致病菌检验重点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秦皇岛市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的污染状况进行监测与分析。[方法]用LB增菌液增菌后,接种青岛海博显色培养基进行分离,动力试验、溶血实验及API生化鉴定。[结果]从120份食品中检出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9株,总检出率为7.5%,其中从豆制品中检出2株,检出率为20%,速冻米面食品中检出4株,检出率为20%,水产品中检出3株,检出率为15%,其他样品未检出。[结论]我市首次从豆制品水产品速冻米面食品中检出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且超市食品中该菌污染严重,应对超市食品进行重点监测。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北京市顺义区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的污染状况,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从顺义地区部分食品经营单位采集5类食品共1 271份样品,按照国标法分离鉴定.[结果]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总检出率为1.49%,其中生禽畜肉类为7.87%,其次为熟内制品为1.74%,蔬菜为0.64%.水产品和沙拉中未检出.[结论]顺义地区部分食品不同程度受到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的污染,尤以生禽畜肉和熟肉制品污染严重.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上海市食品中沙门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O157∶H7、副溶血性弧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的污染状况,提高我市食源性疾病检测、预警和控制能力,为食物中毒监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依据GB4789食品卫生检验方法微生物学部分对样本进行检测。[结果]检测2011—2012年禽畜肉类、非生食性水产品、生食水产品和熟食类制品共2 568件,共检出食源性致病菌401株,总检出率为15.6%。其中禽畜类的沙门菌检出率为9.0%,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为6.8%,大肠埃希菌O157∶H7未检出;非生食水产品的沙门菌检出率为1.3%,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为21.4%;生食水产品的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为5.0%,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检出率为1.2%;熟食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为11.5%,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检出率为8.3%,沙门菌未检出。[结论]2011—2012年上海市居民四大类主要食品存在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的情况,其中非生食水产品副溶血性弧菌株的污染情况较为严重,熟食类制品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污染情况较为严重,而禽畜肉类为沙门菌污染较重。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广西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污染状况,构建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污染数据库。方法在广西6个城市建立监测点,定期对6类食品进行采样,食品检验采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统一的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检验方法进行检验。结果检测6类1276份食品样品,检出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L.m)51株,检出率为4.00%。结论在广西食品中均不同程度受到L.m污染,尤以淡水产品、生畜禽肉、非定型包装熟肉污染严重。  相似文献   

8.
南阳市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生态分布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南阳市市售肉类、乳及乳制品、蔬菜、水产品等食品和人畜粪便、污水及土壤等环境样品共624份进行了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的分离鉴定,结果为:LB法阳性18份,检出率5.77%,以粪便检出率最高15.0%,其次分别为生羊肉、冷饮、生猪肉、熟肉,分别为12.5%、10.0%、8.0%、10.0%。市售蔬菜(黄瓜、香菜等)和土壤、鱼、虾均未检出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依据此结果进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  相似文献   

9.
四川省食品中重要食源性病原菌污染监测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四川省主要食品中弯曲杆菌、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O157大肠杆菌、沙门菌、副溶血性弧菌5种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状况,为食品安全预警和预防食物中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四川省5个地区抽检生畜(禽)肉、水产品、熟肉制品、生食蔬菜、速冻米面5类食物样品共929份,依据国标法和特定新方法,运用API卡和VITEK32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对样品进行病原菌分离、鉴定。[结果]从929份样品中共检出180株病原菌,总检出率为19.4%,其中弯曲杆菌17株,检出率9.0%,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130株,检出率14.0%,O157大肠杆菌17株,检出率2.5%,沙门菌5株,检出率0.7%,副溶血性弧菌11株,检出率5.7%;5类食品中病原菌阳性率最高的是水产品(35.8%),其次为生畜(禽)肉(26.1%),第3为熟肉制品(9.4%)。[结论]四川地区居民主要消费食品中存在着较为严重的食源性病原菌污染,其中水产品和生畜(禽)肉是主要的污染食品;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在冷冻(藏)禽肉和水产品中污染严重,分别为47.5%和28.5%,在直接入口的熟肉制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的污染率达到8.8%。应进一步加强食源性病原菌的监测和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丹东口岸入境水产品进行霍乱弧菌监测,防止霍乱弧菌传入我国,引起疫情。[方法]参照《霍乱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B15984—1995)和卫生部1999年出版的《霍乱防治手册》中的检验方法进行检验。[结果]丹东口岸从朝鲜进口冷冻水产品(冻章鱼)中检出霍乱弧菌,经鉴定为O1群小川型霍乱弧菌,为丹东局首次从冷冻水产品中检出该菌,CT毒素基因检测阴性。[结论]从冷冻水产品中检出O1群霍乱弧菌在国内较为少见,往往被人们所忽视。虽然本次检出的O1群霍乱弧菌CT毒素基因检测阴性,但仍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