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1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9 毫秒
1.
严山  凌红 《中国基层医药》2002,16(1):982-983
目的 探讨胃增生性息肉在放大内镜下胃黏膜小凹表现的临床意义.方法 总结2004年2月至2006年12月间经放大内镜及病理检查确诊的胃增生性息肉的放大内镜表现及病理结果.结果 55例患者共发现胃息肉116枚,其中胃息肉表面小凹呈A型改变占41.4%(48/116),B型占26.7%(31/116),C型占19.8%(23/116),D型占8.6%(10/116),E型占2.6%(3/116),1例小凹呈模糊不清(F型)占0.9%(1/116).E型和F型胃小凹共4例病理均发现胃息肉呈中-重度不典型增生.结论 胃增生性息肉出现E型和F型胃小凹提示病理学将出现不典型增生改变.  相似文献   

2.
严山  凌红 《中国基层医药》2004,16(1):982-983
目的 探讨胃增生性息肉在放大内镜下胃黏膜小凹表现的临床意义.方法 总结2004年2月至2006年12月间经放大内镜及病理检查确诊的胃增生性息肉的放大内镜表现及病理结果.结果 55例患者共发现胃息肉116枚,其中胃息肉表面小凹呈A型改变占41.4%(48/116),B型占26.7%(31/116),C型占19.8%(23/116),D型占8.6%(10/116),E型占2.6%(3/116),1例小凹呈模糊不清(F型)占0.9%(1/116).E型和F型胃小凹共4例病理均发现胃息肉呈中-重度不典型增生.结论 胃增生性息肉出现E型和F型胃小凹提示病理学将出现不典型增生改变.  相似文献   

3.
严山  凌红 《中国基层医药》2008,16(1):982-983
目的 探讨胃增生性息肉在放大内镜下胃黏膜小凹表现的临床意义.方法 总结2004年2月至2006年12月间经放大内镜及病理检查确诊的胃增生性息肉的放大内镜表现及病理结果.结果 55例患者共发现胃息肉116枚,其中胃息肉表面小凹呈A型改变占41.4%(48/116),B型占26.7%(31/116),C型占19.8%(23/116),D型占8.6%(10/116),E型占2.6%(3/116),1例小凹呈模糊不清(F型)占0.9%(1/116).E型和F型胃小凹共4例病理均发现胃息肉呈中-重度不典型增生.结论 胃增生性息肉出现E型和F型胃小凹提示病理学将出现不典型增生改变.  相似文献   

4.
严山  凌红 《中国基层医药》2005,16(1):982-983
目的 探讨胃增生性息肉在放大内镜下胃黏膜小凹表现的临床意义.方法 总结2004年2月至2006年12月间经放大内镜及病理检查确诊的胃增生性息肉的放大内镜表现及病理结果.结果 55例患者共发现胃息肉116枚,其中胃息肉表面小凹呈A型改变占41.4%(48/116),B型占26.7%(31/116),C型占19.8%(23/116),D型占8.6%(10/116),E型占2.6%(3/116),1例小凹呈模糊不清(F型)占0.9%(1/116).E型和F型胃小凹共4例病理均发现胃息肉呈中-重度不典型增生.结论 胃增生性息肉出现E型和F型胃小凹提示病理学将出现不典型增生改变.  相似文献   

5.
严山  凌红 《中国基层医药》2003,16(1):982-983
目的 探讨胃增生性息肉在放大内镜下胃黏膜小凹表现的临床意义.方法 总结2004年2月至2006年12月间经放大内镜及病理检查确诊的胃增生性息肉的放大内镜表现及病理结果.结果 55例患者共发现胃息肉116枚,其中胃息肉表面小凹呈A型改变占41.4%(48/116),B型占26.7%(31/116),C型占19.8%(23/116),D型占8.6%(10/116),E型占2.6%(3/116),1例小凹呈模糊不清(F型)占0.9%(1/116).E型和F型胃小凹共4例病理均发现胃息肉呈中-重度不典型增生.结论 胃增生性息肉出现E型和F型胃小凹提示病理学将出现不典型增生改变.  相似文献   

6.
严山  凌红 《中国基层医药》2006,16(1):982-983
目的 探讨胃增生性息肉在放大内镜下胃黏膜小凹表现的临床意义.方法 总结2004年2月至2006年12月间经放大内镜及病理检查确诊的胃增生性息肉的放大内镜表现及病理结果.结果 55例患者共发现胃息肉116枚,其中胃息肉表面小凹呈A型改变占41.4%(48/116),B型占26.7%(31/116),C型占19.8%(23/116),D型占8.6%(10/116),E型占2.6%(3/116),1例小凹呈模糊不清(F型)占0.9%(1/116).E型和F型胃小凹共4例病理均发现胃息肉呈中-重度不典型增生.结论 胃增生性息肉出现E型和F型胃小凹提示病理学将出现不典型增生改变.  相似文献   

7.
严山  凌红 《中国基层医药》2009,16(1):982-983
目的 探讨胃增生性息肉在放大内镜下胃黏膜小凹表现的临床意义.方法 总结2004年2月至2006年12月间经放大内镜及病理检查确诊的胃增生性息肉的放大内镜表现及病理结果.结果 55例患者共发现胃息肉116枚,其中胃息肉表面小凹呈A型改变占41.4%(48/116),B型占26.7%(31/116),C型占19.8%(23/116),D型占8.6%(10/116),E型占2.6%(3/116),1例小凹呈模糊不清(F型)占0.9%(1/116).E型和F型胃小凹共4例病理均发现胃息肉呈中-重度不典型增生.结论 胃增生性息肉出现E型和F型胃小凹提示病理学将出现不典型增生改变.  相似文献   

8.
严山  凌红 《中国基层医药》2001,16(1):982-983
目的 探讨胃增生性息肉在放大内镜下胃黏膜小凹表现的临床意义.方法 总结2004年2月至2006年12月间经放大内镜及病理检查确诊的胃增生性息肉的放大内镜表现及病理结果.结果 55例患者共发现胃息肉116枚,其中胃息肉表面小凹呈A型改变占41.4%(48/116),B型占26.7%(31/116),C型占19.8%(23/116),D型占8.6%(10/116),E型占2.6%(3/116),1例小凹呈模糊不清(F型)占0.9%(1/116).E型和F型胃小凹共4例病理均发现胃息肉呈中-重度不典型增生.结论 胃增生性息肉出现E型和F型胃小凹提示病理学将出现不典型增生改变.  相似文献   

9.
严山  凌红 《中国基层医药》2009,16(6):982-983
目的探讨胃增生性息肉在放大内镜下胃黏膜小凹表现的临床意义。方法总结2004年2月至2006年12月间经放大内镜及病理检查确诊的胃增生性息肉的放大内镜表现及病理结果。结果55例患者共发现胃息肉116枚,其中胃息肉表面小凹呈A型改变占41.4%(48/116),B型占26.7%(31/116),C型占19.8%(23/116),D型占8.6%(10/116),E型占2.6%(3/116),1例小凹呈模糊不清(F型)占0.9%(1/116)。E型和F型胃小凹共4例病理均发现胃息肉呈中-重度不典型增生。结论胃增生性息肉出现E型和17型胃小凹提示病理学将出现不典型增生改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染色放大内镜下隆起糜烂性胃炎胃小凹的形态分类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应用OLYMPUSGIF-XQ260型电子放大内镜对162例隆起糜烂性胃炎的患者进行检查,局部喷洒0.4%靛胭脂染色后,观察糜烂胃黏膜小凹的形态改变,并与放大观察部位所取组织的病理组织学改变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A、B两型胃小凹主要见于正常胃黏膜,而C、D、E和F四型分别见于活动性、萎缩性、肠上皮化生及异型增生的胃黏膜,肠上皮化生及异型增生主要见D、E和F型。放大内镜对胃黏膜隆起糜烂萎缩性、肠上皮化生及异型增生镜下诊断的符合率分别为70.1%、80%及64.3%。结论:6种胃小凹形态与病理组织学存在明显相关性,在放大内镜结合黏膜染色下识别胃小凹的形态将有助于对胃黏膜病变性质的判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FICE结合放大内镜在上消化道早癌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FujinonEG590ZW型胃镜检查经病理诊断为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和早癌的70例患者。结果放大内镜加FICE技术对胃黏膜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和早癌的诊断与病理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6.8%、92.6%和91.7%。结论FICE结合放大内镜对胃黏膜癌前病变及早癌具有较高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