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丙酸氟替卡松联合沙美特罗吸入治疗支气管哮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糖皮质激素与长效β2受体激动剂联合吸入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疗效。方法对47例诊断为支气管哮喘中重度持续的患儿予丙酸氟替卡松及沙美特罗联合吸入治疗。观察病人治疗前、治疗1周及治疗1个月时PEF值、哮喘症状计分、治疗第1周及第4周使用短效β2受体激动剂的天数、患儿对治疗的主观感受(或家长的评价)及治疗过程中的不良事件。结果治疗1周时PEF值、哮喘症状计分与治疗前相比显著缩短(P<0.01),治疗1个月时症状及肺功能均进一步改善。治疗第4周使用短效β2受体激动剂的天数与第1周相比有显著缩短(P<0.01)。结论糖皮质激素与长效β2受体激动剂有互补作用.对于中重度哮喘患儿,两者联合吸入治疗,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2.
大约26%~78%哮喘儿童在成年后呼吸系统症状依然存在.该文对接受统一治疗的哮喘儿童呼吸症状持续存在的危险因素进行了研究. 方法 哮喘的诊断和严重性评估是根据《关于哮喘诊断和处理的国际联合公告》.间歇哮喘患儿予按需气雾吸入β2-激动剂治疗.持续性哮喘患儿吸入布地奈德(budesonide)800μg/d1个月症状改善后减量为400μg/d,随访阶段调整至能控制症状的最小剂量,井按需吸入β2-激动剂.要求患儿记录有关症状和治疗情况.哮喘严重性评估根据昼夜症状的发作次数按4级打分:1级 ≤3~4次/年…  相似文献   

3.
盐酸班布特罗治疗儿童咳嗽变异型哮喘7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王薇 《临床儿科杂志》2004,22(6):404-405
咳嗽变异型哮喘是儿科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β2受体激动剂是治疗本病的有效药物,以往倾向于应用短效β2受体激动剂,近年来长效β2受体激动剂相继问世,使临床疗效大大提高,盐酸班布特罗(帮备)作为长效β2受体激动剂就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治疗咳嗽变异型哮喘的药物,特别能改善夜间咳嗽症状,从而改善睡眠。自2001年4月至2002年4月间我院门诊就诊的咳嗽变异型哮喘儿童共144例,应用帮备治疗72例,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估在实际生活条件影响下轻度持续性支气管哮喘(哮喘)患儿单独使用孟鲁司特进行控制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14岁在社区进行治疗的轻度持续哮喘患儿,进行前瞻性、单组、非盲观察性研究。孟鲁司特每天1次,2~5岁年龄组每次4 mg,6~14岁年龄组每次5 mg,持续12周,患儿通过监护人员给药,采取门诊复诊、随访的方式进行治疗及评估。分别在研究的0、4、8、12周,对过去7 d的日间症状、夜间症状进行严重程度评分,对峰值流速(PEF)、短效β2受体激动剂使用量进行检测和记录。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个年龄组日间症状、夜间症状严重程度评分在各随访时间点的评分逐步降低,各相邻时间点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短期使用短效β2受体激动剂的量明显下降,从第0周到第4周观察到显著的减少量(P<0.05);PEF不断改善,终点观察值(第12周)与起始值(第0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轻度持续哮喘患儿在社区实际生活条件影响下单用孟鲁司特仍可以有效控制哮喘症状的发作。  相似文献   

5.
哮喘治疗的主要药物包括支气管扩张的β2受体激动剂、抗炎的吸入性糖皮质激素、白三烯调节剂和茶碱.然而每个哮喘患者对治疗药物的疗效均有差异,70%的差异可能是由患者的基因变异造成的.药物基因组学用基因信息提供了提高有效性或避免不良反应的个体化药物选择的可能.支气管扩张剂的可逆性和连续服用β2激动剂者病情恶化与肾上腺素β2受体的Gly16Arg基因型相关;β2肾上腺受体上的基因突变(Arg16Gly)可预测抗胆碱能类哮喘治疗的疗效.使用传统单核苷酸多态性方法发现了糖皮质激素释放激素受体1(CRHR1)上一个疗效相关的可能标记基因;CRHR1、TBX21和FCER2的变异体与肺功能、气道反应性和吸入糖皮质激素患者病情恶化的差异性有关.另一个主要通路是对半胱氨酸白三烯受体激动剂的可能有效途径;ALOX5、LTA4H、LTC4S、ABCC1、CYSLTR2和SLCO2B1的变异体与白三烯调节剂疗效差异性相关.个体基因信息为基础的药物基因组学方法将为患者提供最好的个体化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糖皮质激素与长效β2受体激动剂吸入及单纯糖皮质激素吸入治疗小儿哮喘的临床疗效差别.方法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2002年3月至2004年5月儿科急诊及门诊诊断为哮喘的患儿141例,按单双日进行随机分组,治疗组选用糖皮质激素与长效β2受体激动剂(舒利迭)吸入,对照组行单纯激素吸入(辅舒酮)治疗,对其临床疗效及肺功能指标进行比较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接受舒利迭治疗并成功随访的有63例,接受辅舒酮治疗并成功随访的有62例,两者临床疗效指标比较差异经非参数检验具有统计学意义.同时PEFR之间比较,差异经方差分析同样具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中到重度的哮喘患儿,糖皮质激素与长效β2受体激动剂吸入较单纯激素吸入治疗能较好地控制并改善哮喘的症状.  相似文献   

7.
难治性哮喘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难治性哮喘是指用常规治疗(如公认的全球哮喘防治创议方案)所推荐的吸入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和短效β2受体激动剂治疗后,症状仍难以控制的哮喘.发生率为5%~10%.难治性哮喘的形成除与遗传因素、变应原或其他致喘因子持续存在及并其他疾病等因素有关外,还与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不佳有关.小儿难治性哮喘临床表现类型包括急性重症哮喘发作、脆性哮喘、慢性难治性哮喘和致死性哮喘.临床对难治性哮喘患者的诊断及处理程序:确定是否为哮喘患者;检查患者的药物应用的依从性及使用的正确性;寻找并存的疾病;考虑是否为糖皮质激素抵抗,并选择相应的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在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哮喘)与变应性鼻炎(AR)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5年10月至2006年4月在我院儿科门诊诊断为哮喘并AR的患儿100例,随机分3组:口服孟鲁司特组(1组,吸入布地奈德都保加口服孟鲁司特5 mg,每晚1次);鼻内吸入激素组(2组,吸入布地奈德都保加鼻内吸入布地奈德鼻喷剂64μg,每日1次);对照组(仅吸入布地奈德都保)。观察期为6个月,每隔4周随访,记录患儿的临床症状评分;在治疗前及治疗后第8、24周检查肺功能,记录1秒钟用力呼气量占正常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鼻内分泌物嗜酸性细胞数、速效β2受体激动剂使用次数、所用药物分值以及哮喘急性发作次数及无症状天数。结果与治疗前比较,1组和2组明显降低了哮喘日间、夜间症状评分与鼻炎症状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组在哮喘日间、夜间症状评分与鼻炎症状评分、速效β2受体激动剂使用次数、所用药物分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1组在改善FEV1%、增加无症状天数及减少哮喘急性发作的次数均优于2组(P<0.05、P<0.001、P<0.0...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布地耐德(BUD)联用福莫特罗(FOM)与单用双倍剂量BUD干粉吸入疗法对轻度持续性哮喘患儿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探讨儿童轻度持续性哮喘的理想治疗方案。方法选取2005-01—2005-06在广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呼研所专科门诊就诊的轻度持续哮喘患儿50例,采取开放、随机、平行对照方法把50例患儿分为两组,分别吸入BUD联用FOM(B+F组)或双倍剂量BUD(Double B组)8周,药物均用都保干粉吸入装置吸入。8周的观察期内由患儿或家长记录哮喘日记,包括日间和夜间症状评分、无症状天数、其它平喘药物(包括应急用速效β2-受体激动剂、长效缓释茶碱、口服长效β2-受体激动剂、全身用糖皮质激素)使用情况,同时以简易峰流速仪监测其呼气峰流速值(PEF)作为主要肺功能指标。结果B+F组和Double B组在治疗8周后,日间症状及PEF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无症状天数明显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治疗前比较,B+F组在治疗8周后夜间症状评分明显下降(P<0.05),而Double B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日间症状评分、夜间症状评分、无症状天数及PEF治疗前及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间病情反复发作次数、需联合应用速效β2-受体激动剂次数及口服强的松、长效缓释茶碱或口服长效β2-受体激动剂的天数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低剂量吸入糖皮质激素(ICS)联用长效β2-受体激动剂(LABA)与单用双倍剂量ICS治疗儿童轻度持续性哮喘的疗效相当。但从减少或避免ICS潜在的全身性副反应方面考虑,联用低剂量ICS+LABA可能是更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0.
哮喘发病机制和治疗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哮喘是儿童常见病,其发病机制复杂,多种环境冈素可以作用于哮喘候选基因,对哮喘表犁产生影响.气道重建是哮喘的特征之一,而且气道平滑肌细胞重建和微血管重建在哮喘呼吸道巾相当普遍,在哮喘发病中起着晕要作用.解聚素和金属蛋白酶33是哮喘的易患基因,同时也是哮喘病情加重的牛物标记物.对β2肾上腺素受体基因多态性分析使长效β受体激动剂风险机制更复杂化.吸人性糖皮质激素预防性应用并不能防止哮喘发病,吸人性糖皮质激素.长效β受体激动剂联合治疗方案和肿瘤坏死因子免疫调节剂治疗在临床上取得了较好疗效,对临床工作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