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女性健康体检人群的体重指数(BMI)与血压、血脂、血糖及脂肪肝的关系,为其健康教育提供可靠依据,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降低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及脂肪肝的患病率。方法对2014年3月~4月来我院健康管理中心体检的882例女性体检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根据BMI分为超重肥胖组和对照组,分别比较两组之间血压、血脂、血糖水平以及高血压、高脂血症、空腹血糖升高、脂肪肝发生率等指标。结果超重肥胖组的血压、血脂及空腹血糖的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且高血压、高脂血症、空腹血糖升高及脂肪肝的发生率均显著增高(P0.01)。结论超重肥胖者BMI降至正常范围,对控制高血压、高脂血症、空腹血糖升高、脂肪肝等的发生及降低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中老年人体重指数与高血压、高血脂、脂肪肝的关系,为健康教育提供可靠依据,降低高血压、高血脂、脂肪肝的患病率,提高生活质量.方法:统计2013-2015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中老年人的体检资料,按体重指数(BMI)分为三组:正常体重组、超重组、肥胖组进行分析.结果:肥胖组、超重组TC、TG、LDL均高于正常组,肥胖组与正常组比较收缩压与舒张压均明显升高,超重组较正常组血压值高,BIM与脂肪肝的发生率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中老年健康体检人群的体重指数与血脂、血压及脂肪肝的关系,并在人群开展实施相关护理对策,以降低疾病的患病率。方法选取自2010年10月至2013年1月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130例中老年人,将其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测量所有患者的身高、体重后计算出体重指数(BMI),根据体重指数将患者分为A、B、C三组,A组为正常体重组,共70例;B组为超重组,共40例;C组为肥胖组,共20例。对每组患者进行血压、心电图、血常规、尿常规检查及空腹上腹部B超等检查。结果 C组体检人员的收缩压、舒张压均明显高于A、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而B组血压稍高于A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B、C组患者TC、TG、LDL三项指标水平均明显高于A组,且C组TG、LDL指标水平明显高于B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C组脂肪肝的检出率最高,为80.0%,明显高于其余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中老年健康人群的体重指数与高血脂、高血压及脂肪肝的发病率存在一定的关系,BMI越高,血压、血脂水平越高,发病率也越高,在人群中普及健康教育可有效预防并控制高血脂、高血压及脂肪肝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社区居民超重肥胖人群踝臂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的变化特征及与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相关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武汉市主城区2个社区2014年1-12月健康体检无重大慢性疾病相对健康成年人1 243人,按体质指数(BMI)分为体质量正常组(BMI24.0kg/m2)、超重组(BMI 24.0~27.9kg/m2)和肥胖组(BMI28.0kg/m2),回顾分析3组间baPWV的差异和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检出率差异。结果随着BMI从正常到肥胖的增高,baPWV呈逐渐上升趋势,体质量正常组为(1361.4±189.8)cm/s,超重组为(1 527.8±221.4)cm/s,肥胖组为(1636.5±305.7)cm/s,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3组高血压的检出率为体质量正常组17.9%超重组35%肥胖组40.1%(P0.01),高血脂的检出率为体质量正常组28%超重组53%肥胖组79.6%(P0.01),高血糖的检出率为体质量正常组3.6%超重组23.6%肥胖组24.1%(P0.01)。结论武汉市社区人群随着BMI增大,踝臂脉搏波传导速度明显增快,血管弹性减低,且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的检出率增高,社区居民控制体质量,使体质指数保持在正常范围内,对维护血管健康、减缓动脉硬化的发展进程、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老年人超重或肥胖对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人超重或肥胖对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影响。方法选择来我院疗养和体检的60岁以上老年人643例作为研究对象,按体重指数(BMI)分组后,设置正常体重组327例,超重或肥胖组316例,分别观察两组老年人的血压(SBP/DBP)、空腹血糖(FPG)、血甘油三酯(TG)、血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血尿酸(UA);统计两组老年人高血压病、2型糖尿病、高血脂、高尿酸血症、脂肪肝和冠心病的患病率,分析超重或肥胖与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结果超重或肥胖组老年人的SBP/DBP、FPG、TG、TC、LDL、UA均值均高于正常体重组,HDL低于正常体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超重或肥胖组老年人的高血压病、2型糖尿病、高血脂、高尿酸血症、脂肪肝和冠心病的患病率均高于正常体重组(P0.01);相关分析显示,老年人超重或肥胖与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呈明显正相关。结论老年人超重或肥胖与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上海市杨浦区部分社区正常糖耐量人群肥胖的患病发生率及其对血脂、血压、血糖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上海市杨浦区部分社区流行病学调研中1423例正常糖耐量居民,测量其身高、体重、腰围,并计算体重指数(BMI),并依据BMI分为对照组、超重组、肥胖组、并测定空腹血糖,血脂及胰岛素,应用稳态模式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杨浦区部分社区居民的肥胖患病率为7.5%(男6.5%,女8.1%);超重患病率为34.4%。与正常体重组相比,超重组、肥胖组的腰围、收缩压、甘油三酯、空腹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均明显升高,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下降趋势。经相关分析发现,BMI与FPG、2hPG、腰围、血压,胰岛素抵抗指数均相关。结论正常糖耐量中肥胖人群虽空腹及餐后2h血糖在正常范围内,但较超重和正常体重人群有上升趋势,且与血压,血脂异常及胰岛素抵抗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体重指数与血脂水平及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NAFLD)的关系。 方法对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于安徽省立医院参加健康体检,病史及饮酒史资料完整的10000名体检者的人体质量指数(BMI)与其相关临床指标进行统计分析。按照BMI将人群分组,不同体重指数人群间血脂水平及NAFLD检出率差异采用χ2检验。 结果(1)所有体检人群中超重及肥胖者5996例,占60%,正常体重者3829例,占38.3%;(2)超重和肥胖在不同年龄组人群中的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1.733,P=0.000;(3)除高密度脂蛋白(HDL-C)外,超重组和肥胖组的甘油三脂(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均明显高于体重正常组;(4)NAFLD和高脂血症的发生率随BMI水平升高而逐渐增加;(5)性别(男性)、BMI、TG、TC为NAFL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HDL-C为保护因素;(6)ROC曲线分析BMI预测NAFLD发生的最佳切点为(男性:24.85或24.95;女性24.95)。 结论超重及肥胖是发生NAFLD和高脂血症的危险因素,应加强对体重的干预,以改善脂代谢和降低NAFLD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健康体检中与脂肪肝相关的影响因素的研究。方法选取2011年2月到11月在我院体检中心进行体检的550人为研究对象,根据体检结果,分为观察组(脂肪肝组)和对照组(健康组),测定相关指标并比较。结果本次自然人群的健康体检中,检查出脂肪肝人数127例,脂肪肝的发生率为23.09%,脂肪肝组与健康组在体重指数(BMI)、舒张压、收缩压、谷丙转氨酶(ALT)、空腹血糖(FBG)、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C)等存在明显差异(P(0.05),具统计学意义。观察组肥胖以及患有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的概率均远高于对照组,运用经统计学分析四组数据,均有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肥胖、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因素与脂肪肝的发生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体重指数与血脂异常、高血糖和脂肪肝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将本单位健康体检中不同体重指数的人群进行分组,分析不同体重指数人群间脂肪肝检出率、血脂、血糖水平的差异。【结果】超重组及肥胖组血脂异常发生率、高血糖、脂肪肝的患病率均比正常对照组高,且差异有显著性(P〈O.01);随着体重指数的增高,血糖、血脂水平除HDL—C降低外其他均有明显升高。【结论】体重超重及肥胖者血脂异常、高血糖、脂肪肝的危险性大大增加,超重和肥胖者高血糖、脂肪肝的患病率明显高于体重正常者,体重指数与血脂异常、高血糖和脂肪肝的相关性非常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儿童的超重和肥胖与血脂、血糖异常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测量410例健康体检儿童身高、体质量、血压,采集空腹静脉血测定血糖(Glu)、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根据BMI指数水平将410例体检儿童分为正常组和超重肥胖组,比较各组儿童血压、血脂、血糖的差异。结果儿童超重及肥胖率为17.80%。超重肥胖组儿童的血压、TC、TG、GLU、LDL-C、HDL-C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2.32~5.51,P〈0.01)。结论儿童时期超重及肥胖同血压、血糖、血脂异常密切相关,在进行心脑血管疾病早期预防时,应将肥胖超重儿童这一群体作为重点干预对象,积极预防和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观察中青年健康体检者体质量指数(BMI)、血压及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探讨中青年健康体检者超重和肥胖与高血压和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发生率相关性。方法选择2250例健康查体的中青年,计算BMI、监测血压及检测血清HCY(采用循环酶法)水平,根据分组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250例中青年中,超重和肥胖的检出率为44.49%,其中超重32.71%、肥胖11.78%;男性超重和或肥胖的检出率分别显著高于女性(P〈0.01)。高血压及高HCY血症的检出率分别为17.11%和9.82%;其中超重和肥胖者人群高血压和高HCY血症的检出率分别为27.77%(278/1001)和19.38%(194/1001),分别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超重组、肥胖组分别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肥胖组也显著高于超重组(P〈0.01)。血压(收缩压、舒张压)及血清HCY水平与BMI值呈显著正相关(r=0.639、0.515、0.497,P〈0.01),其相关性良好。结论该地区的中青年尤其是男性超半数存在超重或肥胖,高血压及高HCY血症与BMI相关,超重和肥胖者高血压及高HCY血症的发生率高,应积极防治高血压及高HCY血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青春期肥胖儿颈总动脉、足背动脉内中膜厚度,血流动力学变化与BMI指数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分别测量40名肥胖青少年、37名超重青少年和42名正常体重青少年颈总、足背动脉内径、内中膜厚度(intimal-medial thickness,IMT)及血流动力学指标.生化分析法检测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结果 与体重正常组相比,肥胖组和超重组的BMI、颈总及足背动脉IMT、空腹血糖(FBS)、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IR)均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足背动脉反应性充血前后血管内径变化百分率肥胖、超重组较正常对照组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肥胖超重组青少年普遍存在胰岛素抵抗;肥胖超重组青少年的颈总、足背动脉的内中膜厚度及血流动力学改变与肥胖程度有关,提示肥胖超重组青少年的血管内皮功能受损.  相似文献   

13.
徐厚兰  耿桂飞  王敏  戴浩 《疾病监测》2008,23(2):109-110
目的 了解浙江省绍兴县行政人员脂肪肝的患病率,分析其相关因素,为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对在中围医科大学绍兴华宇医院体检中心体检的868名行政人员中脂肪肝患者的体质指数、血压、血脂、血糖的检测结果与非脂肪肝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脂肪肝的患病率为28.00%,脂肪肝的患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长,且男性明显高于女性.脂肪肝组的体质指数、血压、血脂水平与非脂肝肪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肥胖、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压是脂肪肝的危险因素.减轻体重、降低血脂、保持血糖及血压在正常范围内,是降低脂肪肝患病率的可靠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糖尿病前期人群脂肪肝发病危险因素,为后期健康指导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9年4-8月在华东疗养院健康体检中心进行健康体检的糖尿病前期人群作为研究对象,其中322例脂肪肝患者为病例组,219例非脂肪肝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基础资料、生活习惯及血生化相关指标的组间差异,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糖尿病前期人群脂肪肝发病危险因素。结果病例组吸烟史、运动频率、饮食特点及体质量指数(BMI)、超重或肥胖比例、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及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空腹血糖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与多因素Logistic结果均显示,吸烟史、偶尔或从不运动、荤食、超重或肥胖、TG水平异常是糖尿病前期人群脂肪肝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而超重或肥胖人群与TG水平异常人群出现脂肪肝的风险分别是BMI正常人群的2.148倍及2.108倍。结论经常吸烟、运动量较少、荤食为主、体质量过高及TG水平异常是糖尿病前期人群形成脂肪肝的危险因素,对于超重或肥胖及TG水平异常人群应重点进行早期健康指导及治疗,以降低脂肪肝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5.
姚汝萍 《天津护理》2011,19(4):189-190
目的:探讨运用健康教育及护理手段对机关干部人群超重及肥胖的干预作用。方法:对356例机关干部的生活方式进行健康教育和护理干预,观察连续3年的体检结果,对人群的体重指数、血压、血脂、血糖等指标进行评价。结果:人群超重和肥胖、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和脂肪肝的检出率呈逐年减小的趋势,主要代谢指标逐年好转。结论: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预防肥胖症和其他慢性病最有效、最经济的方法,但它是一项长期任务,需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科研人员脂肪肝的患病率及其相关危险因素的关系,为科研人员的早期健康管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11月在我院体检中心体检的某科研单位具有完整资料的科研工作者445名,根据腹部超声结果分出脂肪肝组与非脂肪肝组,通过性别、年龄分层后比较脂肪肝的患病率,并将脂肪肝患者的体质指数(BMI)、血压、血脂、空腹血糖(FBG)、血尿酸(UA)与非脂肪肝组进行对比分析,对脂肪肝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1)共检出脂肪肝73例,总患病率为16.4%,男性与女性患病率接近分别为17.0%与15.0%( P>0.05);男、女脂肪肝患病率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40~49岁最高达22.3%,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2)各年龄组脂肪肝的患病率均随着体型的变化(正常、超重、肥胖)依次增加( P<0.01)。正常体重组、超重组及肥胖组各年龄段脂肪肝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单因素分析显示,BMI、血压、血脂、FBG、UA、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在脂肪肝组明显高于非脂肪肝组(P均<0.01)。(4)脂肪肝组的代谢综合征的检出率明显高于非脂肪肝组(43.8% vs.6.5%,P<0.001),脂肪肝组超重、肥胖、血压、FBG、甘油三酯( TG )等增高的检出率明显高于非脂肪肝组( P均<0.01)。(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脂肪肝危险因素包括性别、血脂异常、UA、超重、肥胖和血压分级(血压正常高值、高血压Ⅰ级、高血压Ⅱ级),OR值分别为3.445、7.264、1.008、5.642、8.710、(2.228、3.496、3.885)。结论超重、肥胖、血脂异常、高血压、血尿酸水平增高是科研人员脂肪肝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为早期干预脂肪肝的健康管理方案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湛江市企业职工高血压及超重、肥胖的流行特征。方法:抽取湛江市3 610名在某医院进行体检的企业职工作为调查对象,分析企业职工高血压检出率、超重及肥胖检出率。结果:湛江市企业职工高血压总检出率为22.5%,男女职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血压程度均以1级高血压为主;超重检出率为36.2%,肥胖检出率为9.5%,男女职工体重指数(BMI)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企业职工高血压检出率随BMI指数水平的增高呈上升趋势明显(P<0.01)。结论:湛江市企业职工高血压及超重、肥胖检出率均处于较高水平,高血压检出率随BMI指数水平升高而呈上升趋势,应广泛开展预防和控制肥胖的健康促进活动,预防超重和肥胖,维持正常体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体重指数(BMI)、脂肪肝和胆系结石三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健康体检人群进行身高、体重测定,计算出BMI并进行肝胆超声检查,了解脂肪肝和胆系结石的发病情况。结果身体质量超标、肥胖组的脂肪肝发病率与身体质量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身体质量超标、肥胖与胆系结石发病率呈正相关(P0.05);脂肪肝组与非脂肪肝组比较,胆系结石的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BMI与脂肪肝的相关性非常显著;胆系结石与脂肪肝和BMI有相关性,肥胖和脂肪肝是胆系结石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健康体检者高脂血症的发病情况并进行相关因素分析,提高对高脂血症人群特征的认识并为健康干预提供依据。[方法]使用横断面调查的方法对健康体检者18917例高脂血症的检出情况,不同性别、年龄段高血脂分类检出率以及高脂血症者的体质指数、血压、血糖、脂肪肝的发病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高脂血症总检出率为30.2%,男33.05%;女20.16%。男性组30岁起、女性组50岁起高脂血症检出率明显升高,各年龄组男女高脂血症总发生率和各分类高脂血症发生率差异比较,除70岁以上组外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3种类型高脂血症者高体重指数(BMI)、脂肪肝、高舒张压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尤其是以混合型高脂血症组明显。[结论]健康体检者高脂血症与各分类高血脂的发生存在性别、年龄因素差异,与高BMI、高血压、高血糖和脂肪肝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傅宁  刘君  王炜芳  刘敏 《中国疗养医学》2011,20(12):1133-1134
目的对现役飞行员的体重指数(BMI)进行分析,并分析其与脂肪肝、血脂、谷丙转氨酶(ALT)的关系,为防治军事飞行员的超重和肥胖提供依据,进一步提高飞行员的健康水平。方法研究对象为2009-03—2010—06来我院健康疗养的男性飞行员659例,测身高、体质量,计算BMI;进行肝脏B超检查;测清晨空腹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ALT,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659例飞行员超重占514%、肥胖占8.0%;各年龄组超重肥胖检出率除≥50岁组外,其余各年龄组的超重率及肥胖率随年龄递增;超重与肥胖组脂肪肝、高胆固醇血症、高TG血症、ALT异常检出率明显高于体质量正常组;肥胖组高脂血症检出率明显高于体质量正常组;肥胖组脂肪肝、高TG血症、高脂血症的检出率明显高于超重组。结论飞行员超重率或肥胖率较高,应加强健康教育,改善生活方式,选择合适的膳食和运动方式,以控制体质量,预防疾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