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董亮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16):2207-2208
目的探讨慢性牙周炎患者血清IL-8、IL-6、IL-1β和TNF-α的变化规律。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60例慢性牙周炎患者治疗前后进行血清IL.8、IL-6、IL-1β和TNF-α水平检测,并与同期健康体检者60例作比较。结果慢性牙周炎患者治疗前血清IL-8、IL-6、IL-1β和TNF—Q水平分别为(836.5±23.7)(、7.2±1.0)、(1156.8±58.5)和(76.5±7.2)ng/L,均显著高于健康体检组(409.8±22.5)、(1.9±1.0)、(582.4±38.6)、(55.8±6.3)(均P〈0.01);治疗3个月后,IL-8、IL-6、IL-1β和TNF-α水平分别为(443.6±16.6)、(2.2±0.9)、(605.4±42.2)和(58.2±6.5)ng/L,与健康体检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慢性牙周炎的发生发展中,IL-8、IL-6、IL-1β和TNF-α发挥了重要的致炎作用,其水平的变化可从一定程度上反映疾病的情况,为预防和指导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静脉滴注免疫球蛋白对重症手足口病患儿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2009年4至6月收治的手足口病患儿40例,根据病情分为普通病例组(20例)和重症病例组(20例),单纯隐睾或斜疝儿童20例为对照组.20例手足口病重症病例组出现神经系统受累,但无心肺功能损害.重症病例组入院第1天及第2天分别予静脉滴注免疫球蛋白1g/(kg·d),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分别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和IL-10含量.结果 普通病例组、重症病例组治疗前,重症病例组治疗后及对照组TNF-α含量分别为(71.70±12.35)、(152.20±59.99)、(150.95±61.77)、(36.65±10.46)ng/L,IL-6含量分别为(14.50±3.83)、(59.35±13.27)、(25.30±7.58)、(16.40±6.63) ng/L,IL-10 含量分别为(9.82±2.20)、(38.19±8.54)、(23.30±5.21)、(9.32±2.08)ng/L.重症病例组血清TNF-α、IL-6和IL-10含量均高于普通病例组和对照组(P<0.01),静脉滴注免疫球蛋白治疗后重症病例组血清IL-6和IL-10明显降低(P<0.01),但血清TNF-α水平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普通病例组血清TNF-α含量高于对照组(P<0.01),普通病例组血清IL-6和IL-10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静脉滴注免疫球蛋白可明显降低重症手足口病患儿血清IL-6和IL-10水平.  相似文献   

3.
摘 要 目的:比较不同浓度他克莫司软膏对特应性皮炎患者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10(IL-10)表达水平的影响,及其疗效与安全性。方法:特应性皮炎患者9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0.1%他克莫司软膏外涂皮损部位,早晚各1次)和对照组(0.03%他克莫司软膏外涂皮损部位,早晚各1次),两组疗程均为3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L-6、IL-10水平,皮损的面积、症状、体征及药品不良反应,评估患者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9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17%(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严重指数(EASI)、受累面积占体表面积百分比(BSA)和体征/瘙痒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观察组下降值均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IL-6、IL-10水平均较前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0.1%他克莫司软膏用于治疗特应性皮炎疗效优于0.03%他克莫司软膏,能显著改善患者皮损情况和症状体征,降低血清IL 6和IL 10水平,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及炎性因子在血管性痴呆中的水平改变意义.方法 选择本院血管性痴呆患者共60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选择到本院就诊的脑梗死患者40例,作为梗死组;选择同期到本院体检的健康体检者40例,作为对照组.所选对象均在清晨空腹抽取静脉,检测三组对象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白细胞介素-6和白细胞介素-8水平.结果 血管性痴呆患者的的同型半胱氨酸、白细胞介素-6和白细胞介素-8水平分别高于梗死组(P<0.05);梗死组患者的的同型半胱氨酸、白细胞介素-6和白细胞介素-8水平分别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血管性痴呆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白细胞介素-6和白细胞介素-8水平升高,同型半胱氨酸、白细胞介素-6和白细胞介素-8可能参与了血管性痴呆的发病机制,了解上述改变有助于血管性痴呆的干预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单肺通气不同通气模式对食管癌换着患者围术期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40例食管癌根治术患者(ASAI~II级)随机分为2组,即常规容量通气模式组(VCV组)和压力通气模式组(PCV组),每组20例。两组患者分别在在单肺通气前(T1),单肺通气30min(T2)、单肺通气60min(T3)、术毕双肺通气30min(T4)时、术后24h(T5)分别采取外周静脉血。细胞因子TNF-α、IL-6、IL-8及IL-10采用放射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量。结果与T1比较,两组血浆TNF-α,IL-6,IL-8及IL-10水平均持续升高(P<0.05);,B组的TNF-α,IL-6,IL-8在T2,T3,T4时间点均明显低于A组(P<0.05);血浆IL一10水平在T3,T5时间点明显高于B组(P<0.05)。结论压力通气模式组的炎症反应程度轻与容量通气模式,单肺通气期间选择容量通气模式可以减轻肺部的炎症反应从而减轻肺损伤,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究免疫学指标、炎性因子联合临床特征预测卵巢癌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2019年3月收治的卵巢癌134例的临床资料,根据随访2年内是否发生死亡将患者分为预后不良组32例和预后良好组102例.收集2组入院时临床资料.测定2组CD4+、CD8+、CD4+/CD8+、白细胞介素-6(IL-6)、...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褪黑素(MT)对脂多糖(LPS)诱导的内毒素血症大鼠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和抗炎因子IL-10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48只,分为溶剂对照组、LPS组、LPS+MT组、MT组,每组12只。检测各组大鼠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的含量;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TNF-α、IL-6和IL-10含量。结果 LPS+MT组的血清SOD活性较LPS组明显增高(P<0.01),MDA含量较LPS组明显降低(P<0.01);LPS组大鼠血清TNF-α,IL-6含量明显上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给予LPS前后应用MT干预治疗,可显著降低血清TNF-α、IL-6含量,与同时间点LPS组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MT可以降低内毒素血症大鼠血清炎性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8.
巩文怡  唐鸣 《中国医药》2014,(4):532-534
目的 探讨不同镇痛方式对胫腓骨闭合性骨折患者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血中炎性因子平衡的影响.方法 将400例胫腓骨闭合性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帕瑞昔布+曲马多镇痛组(P+T组)、患者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组和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组,观察3组患者术后24~48 h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测定3组麻醉前、切皮后5 min、手术结束时以及术后24 ~ 48 h血浆白细胞介素6(IL-6)、IL-10比值.结果 3组术后24~48 h 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IL-6/IL-10比值在麻醉前、切皮后5 min、手术结束各时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48 h PCEA组IL-6/IL-10为(4.1±3.0),P+T组为(7.8±4.5),PCIA组为(10.9±8.6),3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帕瑞昔布+曲马多镇痛、PCEA、PCIA 3种镇痛方式中,PCEA对胫腓骨闭合性骨折患者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炎性因子平衡的影响最小,最有利于减轻炎症反应,其次为帕瑞昔布+曲马多镇痛.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脑梗死后炎性因子的动态变化。方法 45例脑梗死患者设定为观察组,同时期45例健康体检者设定为对照组。对比两组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发病后24 h及3、7、14、21 d时动态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中IL-6、TNF-α、IL-10在发病后24 h及3、7、14、21 d各点时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动态观察,患者在发病24 h内IL-6即上升,1~7 d均为上升状态,7 d时为高峰值,然后逐渐降低,21 d依然高于正常值;TNF-α、IL-10在1~3 d逐渐上升,3 d时为高峰值,然后逐渐降低,在21 d时依然高于正常值。结论脑梗死患者血清中IL-6、TNF-α、IL-10浓度均上升,且呈现动态变化,对于脑梗死治疗具有依据作用。  相似文献   

10.
蒋永  谭忆  张世勇  林慧雯 《安徽医药》2016,20(8):1600-1602
【】目的 探讨帕瑞昔布钠给药时机对腹腔镜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切除术患者术后炎性因子的影响,预防及减轻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手术围术期应激反应方法选择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患者100例,随机分为A组与B组,每组各50例,两组患者在入院后均急诊手术,芬太尼、依托咪酯、咪达唑仑及维库溴铵进行麻醉诱导,丙泊酚、瑞芬太尼麻醉维持,A组患者在麻醉诱导前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B组患者在术毕时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观察指标围术期相关指标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丙泊酚用量、手术时间、出血量、阿托品及麻黄碱使用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术中瑞芬太尼用量为(987±145)μg少于B组(1139±113)μg(P<0.05);IL-6、IL-8、IL-10及TNF-α水平,A组术前分别为(7.84±2.80)ng/L、(8.12±2.97)ng/L、(47.11±12.93)pg/L、(0.97±0.30)mg/L,术后24h分别为(24.11±10.73)ng/L、(20.95±14.61)ng/L、(113.26±23.85)pg/L、(1.45±0.39)mg/L,B组术前分别为(7.91±2.45)ng/L、(8.04±3.05)ng/L、(44.72±13.65)pg/L、(0.99±0.37)mg/L,术后24h分别为(32.73±13.64)ng/L、(33.47±23.74)ng/L、(95.60±21.39)pg/L、(1.94±0.86)mg/L,两组术后24h时以上指标水平较术前升高(P<0.05),术后24h时IL-6、IL-8及TNF-α水平低于B组(P<0.05),IL-10水平高于B组(P<0.05);两组术后24h时VAS评分及24h内自控镇痛泵按压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腹腔镜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切除术患者帕瑞昔布钠在麻醉诱导前给药较术毕给药可减少瑞芬太尼术中用量,更有利于降低术后炎性因子水平,提高抑炎因子浓度,用药时机对术后镇痛无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简便、高效辨别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预后的主要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 选取2010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广州市第十二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201例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为研究对象, 依据出院时病情及中毒后60 d的随访结果, 分为存活组(78例)和死亡组(123例)。比较两组患者基本信息、诊疗方案、入院时实验室检验指标的差异, 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可独立预测中毒结局的主要影响因素, 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判定主要影响因素辨别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预后的效能。采用t检验、χ2检验。结果存活组男33例、女45例, 年龄(30.41±14.04)岁;死亡组男61例、女62例, 年龄(31.86±14.15)岁。存活组患者百草枯摄入量[(20.95±23.14)ml]、出现呕吐症状比例[70.51%(55/78)]、白细胞计数(WBC)[(12.39±4.93)×109/L]、血红蛋白(Hb)[(136.56±18.04)g/L]、凝血酶原时间(PT)[(12.49±3.52)s]、谷丙转氨酶(ALT)[(18.30±10.76)U/L]、谷草转氨酶(AST)...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50例胃癌患者的预后因素情况。方法分析中山市小榄人民医院肿瘤内科2010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50例胃癌患者临床资料,计数资料通过百分率表示,采用Kaplan-Meier法做胃癌预后单因素分析,对中位生存时间进行估算,采用COX风险模型,胃癌患者预后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胃癌患者肿瘤侵袭范围、组织病理学分型、组织分化程度、转移、临床TNM分期和胃癌生存时间具有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胃癌患者中位生存时间是27.2个月,1~5年生存率分别是80%、54%、40%、26%。胃癌患者肿瘤侵袭范围、组织病理学分型、组织分化程度、转移、临床TNM分期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肿瘤侵袭范围、组织病理学分型、组织分化程度、转移、临床TNM分期是胃癌预后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压、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危险因素与老年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近期复发率的相关性。方法60岁以上首次发生腔隙性脑梗死患者207例纳入本研究,每例患者跟踪随访治疗2年,评估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复发率和危险因素。结果207例老年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伴高血压、2型糖尿病、单纯高脂血症分别为148例、22例、7例,三者复发率分别为8.78%、18.18%、14.29%;伴高血压和2型糖尿病26例,复发率34.62%,无高血压、2型糖尿病和高脂血症4例,复发率0。2年内复发腔隙性脑梗死27例,复发率13.04%。结论高血压、2型糖尿病、高脂血症同样可认为是老年腔隙性脑梗死近期复发率的高危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影响宫颈癌预后的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了78例有完整资料的、治疗方案相同的宫颈癌患者,Ⅰa期13例(16.67%),Ⅰb期42例(53.85%),Ⅱa期23例(29.49%)。结果2年生存率为84.62%,5年生存率为73.08%;单因素分析显示预后与临床分期、病理分级、淋巴结有无转移、手术切缘是否有癌细胞残留、深肌层是否有癌细胞浸润、宫旁是否癌细胞浸润关系密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临床分期较晚、癌细胞分化程度低、手术切缘有癌细胞残留以及盆腔淋巴结转移是影响宫颈癌预后的主要危险因素(P<0.05)。结论具有高危因素的宫颈癌患者预后较差,应予高度重视,加强综合治疗,严密随访。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丙泊酚、异氟醚对颅内肿瘤患者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补体C3(complement C3,C3)及白细胞介素-6(IL-6)的影响,并探讨丙泊酚脑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择期全麻下行颅内肿瘤手术患者106例,年龄35~60岁,体质量39~82 kg,根据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的分级为Ⅰ或Ⅱ级颅内肿瘤患者,按性别随机分为丙泊酚组和异氟醚组,每组各53例。丙泊酚组采用血浆靶控输注丙泊酚3~6 mg.L-1,异氟醚组使用质量分数为1.0%~2.0%的异氟醚持续吸入,两组术中均按需静脉给予芬太尼和维库溴铵,并于手术结束前5 min分别停止丙泊酚输注和异氟醚吸入。两组均于麻醉诱导前、术后0、24、48 h各时点抽取静脉血,测定血清中CRP、C3和IL-6的含量。结果丙泊酚组和异氟醚组患者血清中CRP、C3和IL-6的含量术后均呈上升趋势,各指标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其中术后0~48 h丙泊酚组和异氟醚组CRP及IL-6的含量均较麻醉诱导前时明显升高(P<0.05);丙泊酚组和异氟醚组C3的含量术后24、48 h均较诱导前时明显升高(P<0.05),术后0 h与麻醉诱导前比较其差别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诱导前丙泊酚组与异氟醚组比较,CRP、C3和IL-6的含量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0 h时,丙泊酚组与异氟醚组比较,C3和IL-6的含量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丙泊酚组CRP含量明显低于异氟醚组(P<0.01);术后24、48 h,丙泊酚组与异氟醚组比较,CRP、C3和IL-6的含量间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泊酚靶控输注比异氟醚吸入可更好地降低颅内肿瘤患者术后炎症水平,这可能也是丙泊酚发挥脑保护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复发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 方法 选取48例复发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在患者入院时收集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临床资料,并在患者治疗后收集患者的实验室、影像学检查结果,计算出患者的生存期.结果 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骨髓浆细胞、血肌酐、血沉和骨病分级与复发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预后的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中,骨髓浆细胞、骨病分级是复发骨髓瘤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 结论 骨髓浆细胞和骨病分级是影响复发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17.
39例男性乳腺癌患者预后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单一机构一定时间段内收治的男性乳腺癌患者病理特征及其预后分析.方法 整理收集2007年1月1日—2012年1月1日期间就诊于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的男性乳腺癌病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点及病理类型,及其相关因素对患者预后的影响.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率估计,对于组间生存率的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同时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预后因素的分析.结果 根据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影响男性乳腺癌患者5年无病生存率的因素有:年龄分层(P=0.017)、淋巴结转移情况(P=0.006)、雌激素受体(ER)表达情况(P=0.002)、孕激素受体(PR)表达情况(P=0.003)以及肿瘤大小(P=0.025).年龄分层(P=0.027)、淋巴结转移情况(P=0.022)、ER表达情况(P=0.001)、PR表达情况(P=0.001)以及肿瘤直径大小(P=0.031)是影响男性乳腺癌患者总生存率的因素.根据多因素分析结果,年龄分层(HR=0.197,95.0%置信区间:0.057~0.680,P=0.010)与男性乳腺癌患者无病生存率相关.年龄分层(HR=0.191,95.0%置信区间:0.054~0.680,P=0.011)以及淋巴结转移情况(HR=1.841,95.0%置信区间:0.638~5.308,P=0.049)是男性乳腺癌患者的总生存率影响因素.结论 男性乳腺癌发病率较低,预后较差,在现阶段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提高早期检出率,争取早发现早治疗,是促进其良好预后的一大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总结本市宫颈癌患者5年预后的影响因素,为改善宫颈癌患者预后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本院2005年1月至2010年1月收集的186例宫颈癌患者为对象.通过单因素分析和Cox多因素分析探讨年龄、病理类型、临床分期、病理分级、肌层浸润、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术后治疗方式等对寿光市宫颈癌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 患者5年存活率为73.66%(137/186).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临床分期、病理分级、肌层浸润、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术后治疗方式是影响预后的因素(x2=14.490、7.143、39.841、5.859、18.093、6.533,P<0.05).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临床分期、病理分级、肌层浸润、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术后治疗方式是本市宫颈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95%CI分别为1.017-4.689、0.335-1.248、0.746-1.383、1.235-2.164、0.035-0.763、1.354-1.492,P<0.05).结论 优化术后治疗方式,尽量建议患者选择术后化放疗结合有助于改善宫颈癌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原发性桥脑出血的预后相关因素。方法 :用回顾法分析64例原发性桥脑出血的临床、CT所见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高热、意识障碍、出血量≥4ml、血肿占据全桥脑或被盖两侧巨块型、破入脑室系统者预后差 ;无高热、无或轻度意识障碍、出血量≥4ml、血肿位于被盖一侧或被盖基底型、未破入脑室系统者预后好。结论 :从临床、CT所见能较前面认识原发性桥脑出血病人的预后  相似文献   

20.
鼻咽癌的临床预后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通过对行根治性放疗的鼻咽癌(NPC)病例资料的分析,探讨影响NPC预后的临床因素及预后指数模型在NPC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1992年9月~1993年2月间采用根治性放射治疗的I~Ⅳa期鼻咽低分化鳞癌共84例,分析年龄、性别、临床分期、放疗分割方法、化疗与否、治疗前血清VCA-IgA、细胞免疫功能状态等因素与鼻咽癌预后的关系。生态统计采用Kaplan-Meier法和Log-rank检验,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