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MRI在评价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治疗子宫肌瘤疗效评价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8例经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疗治疗前后接受MRI检查的子宫肌瘤患者。所有患者均在术前及术后行MR平扫及增强检查。分析超声消融前后肌瘤的MR平扫图像信号变化,并与增强图像进行比较。结果 MR平扫可以准确确定子宫肌瘤的位置、数目、大小、形态等,增强扫描可以准确确定治疗前后子宫肌瘤的血供情况。结论 MRI平扫及增强检查可以准确评估子宫肌瘤的边界、大小、数目及治疗前后肌瘤坏死区域的大小,准确判断子宫肌瘤的血供。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恶性胶质瘤常规放疗与三维适形放疗的疗效。方法 对46例脑胶质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常规放疗组24例,三维适形放疗组22例。术后1个月内接受放射治疗。常规放疗组采用局部双侧平行对穿野或夹角等中心照射,每次剂量2 Gy,总剂量60 Gy,时间6~7周。三维适形放疗组全程采用三维适形放疗,每次剂量2 Gy,总剂量60 Gy,时间6~7周。结果 常规放疗组和三维适形放疗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80.6%、58.1%、44.8%和81.6%、70.4%、63.2%(χ2=4.42,P < 0.05),2组放射性脑水肿的发生率分别为45.8%和31.8%(χ2=3.95,P < 0.05)。结论 胶质瘤术后局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局部控制率及生存率优于常规放疗,不良反应明显少于常规放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三维适形放疗治疗加常规放射治疗鼻咽癌的疗效与优势。方法 初次治疗78例鼻咽癌患者,分两阶段对原发灶及颈部放射治疗。第一阶段针对鼻咽部病灶以及颈部转移病灶采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单次剂量2~5Gy,每周5次,总剂量30Gy。第二阶段T1N0或部分T2N0鼻咽癌患者行两耳前野DT55Gy+前后颈切野照射DT50Gy,颈部中间加一个3cm挡块。颈淋巴结转移患者行面颈联合两侧野照射DT55Gy(40Gy后缩野避开脊髓和脑干)+中下颈前后切野DT55Gy,均为常规分割放疗,射野上界保持与主野下界衔接。结果 治疗结束后3个月局部肿瘤(原发灶和颈部淋巴结)完全缓解率、部分缓解率、无变化率以及进展率分别为38.5%、55.1%、5.1%、1.3%,总有效率(CR+PR)为93.6%。肿瘤1、2、3、5年局控率分别为92.3%、88.5%、78.2%、70.5%。1、2、3、5年生存率分别为96.2%、89.7%、83.3%、71.8%。出现的早期放射反应都能耐受,在随访过程中未观察到明显的张口困难或后组颅神经损伤。结论 鼻咽癌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加常规放射治疗的近远期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三维适形放疗联合NP方案同步放化疗治疗Ⅲ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 2005年1月至2010年10月收治50例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于三维适形放疗同步联合NP方案治疗(适形组),放疗采用常规分割方法,6mVX总剂量60~66Gy;伴锁骨上淋巴结转移给予6MVX射线及6~15MeV的电子线,总剂量6~70Gy。另收集同时期常规放疗同步联合NP方案治疗(常规组)作对照,DT60~66Gy。两组均于第1周给予NP方案化疗,从第2周开始实施放疗,化疗21d为1个周期,连续2个周期。结果 适形组和常规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6%、64.6%(P=0.014)。适形组优于常规组。结论 三维适形放疗同步NP方案与常规放疗同步联合NP方案治疗Ⅲ期非小细胞肺癌相比能够提高治疗的有效率,两组1、2a生存率相似,适形组明显降低了放疗相关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三维适形放疗结合腔内后装放疗在宫颈癌治疗中的疗效。方法 将包头市某医院2004年5月至2006年5月对收治的82例Ⅱ期以上宫颈癌患者通过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两组,一组为三维适形放疗结合腔内后装放疗治疗组,病例数为43例,使90%等剂量曲线包绕靶区,肿瘤剂量45Gy,腔内照射5~6次,A点总剂量75~81Gy。另一组为单纯三维适形放疗治疗组,病例数为39例,肿瘤剂量55~60Gy。结果 三维适形放疗结合腔内后装放疗治疗组43例宫颈癌患者总有效率为97.7%。单纯三维适形放疗治疗组39例宫颈癌患者总有效率为84.6%。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三维适形放疗结合腔内后装放疗治疗组3年以上生存率76.7%,1年以上生存率100%。单纯三维适形放疗治疗组3年以上生存率61.5%,1年以上生存率94.9%。两组1、3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三维适形放疗结合腔内后装放疗治疗宫颈癌可提高靶区剂量,周围器官得到有效保护,放射反应小,治疗精度高,显著提高了肿瘤局部控制率和生存率,提高患者对放疗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不同部位脑外伤后癫痫γ射线治疗剂量。方法 取自我院2004年5月到2009年4月共计48例患者,采用日立AIRISⅡ0.3Tesla永磁MR扫描仪,西门子Biograph-16 PET联合定位诊断。采用玛西普公司旋转式头部γ刀治疗仪。结果 47例患者,颞叶单纯发作,采取边缘剂量15~20Gy,等中心曲线40%~60%,50%剂量曲线包围大于致癫灶的有效范围约10mm,额叶病灶边缘剂量10~15Gy,等中心曲线40%~60%,50%剂量曲线包围大于致癫灶的有效范围约10mm,顶叶病灶边缘剂量8~16Gy,等中心曲线40%~60%,50%剂量曲线包围大于致癫灶的有效范围约10mm,复杂性部分发作患者给予上述剂量的1.2~1.5倍,全身性发作患者给予上述剂量的1.5~2.5倍,对于颞叶病灶或额颞叶同时受累及的病灶,杏仁核,边缘剂量25~30Gy,采用8mm准直器;胼胝体、扣带回和内囊前肢中心剂量75~100Gy,采用4mm准直器,均为50%等剂量曲线。结论 不同部位病灶存在着最佳剂量范围采用最佳剂量治疗,可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 放疗是不可手术切除的晚期胸腺瘤重要的姑息性治疗手段。本研究拟对比不可手术切除胸腺瘤三维适形调强放疗(IMRT)、容积旋转调强放疗(VMAT)及螺旋断层放射治疗(TOMO)的剂量学参数,为晚期胸腺瘤放疗技术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本院9例接受姑息性放疗的晚期不可手术切除胸腺瘤患者,勾画放疗靶区及危及器官,传输至Raystation及TOMO计划系统,分别评估三组计划的等剂量曲线分布图、剂量体积直方图、均匀性指数、适形性指数以及危及器官受照剂量。结果 三组计划均能够满足处方剂量要求及危及器官限量。PGTV,TOMO组等剂量曲线覆盖体积的适形性及剂量均匀性优于IMRT及VMAT组,TOMO组的中位V5为41.858%,小于IMRT组的45.9%,同时小于VMAT组的48.86%,TOMO组的中位V20为20.25%,小于IMRT组的23.78%。TOMO组心脏的中位V40为23.576%,明显小于VMAT组的27.81%。脊髓中位Dmax相比,TOMO组为37.65 Gy,小于IMRT组的38.39 Gy及VMAT组的39.6 Gy。结论 不可手术切除的晚期胸腺瘤,与IMRT及VMAT相比,TOMO放疗计划具有更优的靶区适形性及剂量分布均匀性,并可减少双肺、心脏及脊髓的受照剂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三维适形放疗结合腔内后装放疗在宫颈癌治疗中的疗效。方法 自2004年5月至2006年5月对收治的70例Ⅱ期以上宫颈癌患者采用三维适形放疗治疗,使90%等剂量曲线包绕靶区,肿瘤剂量45Gy,腔内照射5~6次,A点总剂量75~81Gy。结果 70例宫颈癌患者总有效率为97.1%。5a以上生存率27.1%(19/70),3a以上生存率77.1%(54/70),1a以上生存率100%(70/70)。结论 三维适形放疗结合腔内后装放疗治疗宫颈癌可提高靶区剂量,周围器官得到有效保护,放射反应小,治疗精度高,显著提高了肿瘤局部控制率和生存率,提高患者对放疗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鼻咽癌采用常规放疗和适形调强放疗在照射靶区和正常组织及危及器官的剂量分布差异。方法 选择52例初次治疗的鼻咽癌患者为研究对象,调强组:CT(增强)扫描后融合MRI(增强)图像,勾画出原发肿瘤区(GTVnx)、PGTVnx(GTVnx+外放5mm)、CTV(PGTVnx+周围高危区域)、PCTV(CTV+外放3mm)等靶区和脑干、脊髓等重要的危及器官,自动多叶准直器(MLC)进行适形调强放疗。常规组:面颈联合野逐步缩野技术,GTV的处方剂量为DT 70Gy/35次,CTV的剂量要求为DT 60Gy/30次。勾画出个体化挡铅的轮廓后,低熔点铅制作人工铅挡进行常规放疗。两组分别在治疗计划系统上计算各靶区的剂量分布及生物等效剂量(EUD)并进行比较。结果 两种放疗方法在肿瘤PGTVnx、PCTV靶区平均剂量和生物等效剂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在危及器官的保护方面,两种放疗方法的脑干和脊髓的平均剂量、最高剂量与EUD值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MLC适形调强放疗和人工铅挡常规放疗的肿瘤原发灶靶区和关键危及器官的剂量分布总体上无明显差异。实际应用中MLC适形调强放疗代替人工铅挡常规放疗进行鼻咽癌放疗更简便可行。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基于调强技术实施脑转移瘤同期加量和重点功能区域保护的脑部放疗(simultaneous modulated accelerated radiation therapy for elective brain,SMART-Brain) 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选取60例多发脑转移瘤放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设计SMART-Brain计划。采用全脑调强技术,给予海马等重要功能区域的保护性脑照射,每次3.0 Gy,照射10次至总剂量达30 Gy,同期给予脑转移瘤每次4.0 Gy的高剂量照射至总剂量达40 Gy。随访所有患者,评估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中位总生存和颅内无进展时间。结果 有效率为73.33%(44例);疾病控制率为91.67%(55例)。患者中位总生存和颅内无进展时间分别为15.2个月和12个月,1年和2年总生存率分别为66.7%和26.4%,1年颅内无进展生存率为46.7%。与放疗前相比,患者行SMART-Brain计划脑放疗结束后1个月、3个月和6个月时的简易智力状况检查法(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 > 0.05),且未出现2级以上的中耳炎、听力下降、眩晕等内耳受损的副反应。 结论 SMART-Brain计划显著缩短了放疗时间,更好地保护了危及器官,在技术条件受限的地区是一种更经济、安全、有效的放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估同期加量照射治疗放射抗拒鼻咽癌(NPC)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05~2007年常规放疗至40Gy/20次经CT和/或MR评估鼻咽原发肿瘤病灶,疗效为无变化(MS)的78例放射抗拒的NPC患者,按照T分期配对分为同期加量照射(SBIRT)组和常规剂量照射(CRT)组,分别采用后程2.3Gy/次和2Gy/次常规分割,照射鼻咽原发肿瘤至总剂量67.6~79.1Gy/32~37次/6.2~7.4周和70~78Gy/35~39次/7~7.8周,T3、T4和/或N2期患者在放疗同期接受顺铂+氟尿嘧啶方案化疗2~3个疗程。结果放疗结束时与放疗结束后3个月SBIRT组和CRT组鼻咽原发肿瘤的完全缓解率和部分缓解率分别为61.5%、25.6%和41.0%、33.3%(P<0.05)。SBIRT组和CRT组的1、2、3年无局部复发生存率分别为94.9%、87.2%、74.4%和92.3%、82.1%、66.7%(P=0.0672);1、2、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7.4%、82.1%、69.2%和94.9%、84.6%、71.8%(P=0.0965)。急性放射反应主要为咽黏膜炎及口腔干燥,SBIRT组的3/4度粘膜反应发生率略高为30.8%(12/39),晚期的放射损伤主要为咽黏膜萎缩、张口受限、放射性中耳炎和放射性脑病,无严重致死性毒性反应发生,但两组毒性反应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放射抗拒NPC患者采用同期加量照射的个体化放射治疗与常规剂量照射的根治性放射治疗相比较整体疗效相当,有提高局部控制率的趋势,而急性和晚期放射损伤发生率基本相似,值得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2.
放射敏感鼻咽癌个体化放射治疗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放射敏感性鼻咽癌(NPC)个体化放射治疗与常规放射治疗的长期疗效和毒副作用,以评估降低照射剂量和同期加量照射治疗放射敏感性NPC的可行性。方法选择2005~2006年常规放疗至40Gy/20次经CT和/或MR评估鼻咽原发肿瘤完全消退的64例放射敏感鼻咽癌患者,按照T、N分期随机分为个体化照射(IRT)组和常规剂量照射(CRT)组,IRT采用降低总剂量和对T3期患者同期加量照射,CRT采用常规剂量和常规分割照射,分别予鼻咽原发肿瘤放疗根治剂量60~67.6Gy/30~32次/6~6.5周和66~78Gy/33~35次/6.5~7.5周。结果IRT组的1、2、3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96.7%、90.0%、86.7%,CRT组为93.8%、90.6%、87.5%(P>0.05)。IRT组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100%、93.3%、83.3%,CRT组为96.9%、93.8%、84.4%(P>0.05)。急性放射毒性反应主要为咽黏膜炎及唾液腺分泌唾液减少导致口腔干燥,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晚期的放射损伤IRT组的咽黏膜萎缩、张口受限及放射性中耳炎发生率明显低于CRT组(P<0.05),而放射性脑病及口腔干燥两组发生率相似(P>0.05)。结论放射敏感NPC患者适当降低照射剂量和采用同期加量照射的个体化放射治疗是能够达到与常规剂量照射的根治性放射治疗相当的疗效,而且可一定程度上降低脑、颞颌关节、中耳等重要器官晚期放射损伤的发生率,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估围绝经期、绝经期宫颈癌术后患者放射治疗中发生血液学毒性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8月—2019年6月期间在我院行放射治疗的宫颈癌根治性术后患者,年龄 ≥ 45岁,定义整个照射区骨骼外轮廓体积为TBM,分为TBM1(髋部)和TBM2(腰骶尾部),利用CT与MR的T1加权图像融合技术定义活性骨髓,各部位分别对应的活性骨髓用ABM、ABM1、ABM2表示。在原始TPS计划上增加患者的照射区范围内的骨、活性骨髓为危及器官,在TPS计划上提取各变量的体积、V5~V45、CV5~CV45(绝对体积),采用ROC曲线分析各变量对患者放疗过程中发生 ≥ 3级血液学毒性事件的预测价值,利用约登指数获取其临界值。结果 ABM2占比、TBM、ABM、TBM1、ABM1的高剂量照射区V30、V40、V45与髋部活性骨髓绝对体积CV40能够很好地预测 ≥ 3级血液学毒性事件的发生(P < 0.05)。结论 盆腔活性骨髓的高剂量照射体积与宫颈癌放射治疗过程中 ≥ 3级急性血液学毒性的发生有密切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外照射联合腔内后装治疗T1、T2期鼻咽癌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鼻咽癌外照射后期联合高剂量率腔内后装治疗的效果及并发症.方法有计划地对首程T1、T2期鼻咽癌患者52例,分为单纯外照射组(26例)和外照射联合高剂率腔内后装推量组(综合放疗组26例),其中综合放疗组在鼻咽癌外照射至DT40Gy、50Gy、60Gy时行腔内后装治疗一次.结果综合放疗组与单纯放疗组的三年肿瘤局部控制率分别是100%与73.08%,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3年生存率是92.31%和84.61%,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T1、T2期鼻咽癌外照射后期联合高剂量率腔内后装治疗能提高肿瘤局部控制率,减少外照射的剂量及降低其并发症的产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低剂量X射线辐照对A549细胞凋亡的适应性反应及时间效应,并初步探索适应性效应的可能机制。方法 分别用X射线50 mGy、200 mGy、500 mGy照射A549细胞,间隔3 h、6 h、12 h、24 h、48 h后,用20 Gy的效应剂量照射,检测细胞凋亡;并检测初始剂量和效应剂量间隔照射6 h的细胞周期分布及DNA损伤。20 Gy及0 Gy照射组为对照组。结果 低剂量间隔3 h、6 h、12 h、24 h后再接受20 Gy照射,50 mGy~20 Gy、200 mGy~20 Gy、500 mGy~20 Gy 3组的细胞凋亡率均分别显著低于20 Gy组(P < 0.05);间隔48 h,50 mGy~20 Gy、200 mGy~20 Gy、500 mGy~20 Gy 3组的细胞凋亡率与20 Gy组无显著性差异。低剂量照射与效应剂量间隔6 h,50 mGy及200 mGy叠加20 Gy效应剂量组,G0/G1期细胞百分数显著低于20 Gy剂量组(P < 0.05),50 mGy~20 Gy、200 mGy~20 Gy组G2/M期细胞百分数显著降低(P < 0.05),500 mGy~20 Gy组G0/G1及G2/ M期细胞百分数与20 Gy照射组无统计学差异。与20 Gy组相比,3个低剂量叠加20 Gy组细胞及DNA损伤程度降低,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低剂量X射线照射能诱导A549细胞凋亡的适应性反应,且与初始剂量和效应剂量间隔的时间有关,适应性效应可能与低剂量X射线引起的细胞周期改变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电离辐射所致急、慢性放射性口腔炎的诊断标准,为有效指导放射性口腔疾病的诊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观察并分析了40例头颈部肿瘤放射治疗患者和40例造血干细胞移植预处理全身照射(TBI)患者,依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进行诊断。结果头颈部肿瘤放射治疗患者在累积剂量30Gy时出现急性口腔黏膜改变者28例,急性放射性口腔炎的发生率为70/。TBI患者在照射剂量7~8Gy时出现口腔溃疡者20例,放射性口腔炎的发生率为50/。结论急、慢性放射性口腔炎累积阈剂量分别为20~30Gy和50~60Gy,并根据患者情况决定继续或暂停放射治疗。  相似文献   

17.
AIM: The pathogenesis of delayed encephalopathy induced by heavy-ion irradiation was investigated experimentally in cats. The left cerebral hemispheres were irradiated with 15-40 Gy of heavy ions (carbon), and histologically and morphometrically examined 12 months later. RESULTS: In the irradiated cerebral white matter the following occurred as the dose increased: astrocytic swelling, then the dilatation of small blood vessels with a fibrous thickening of the wall, and then loosening of the white matter with cavity formation and diffuse albumin deposition. Pathological features of these cavities suggested that they are induced by long-standing edema. Although the dilated vessels were arteries, veins, and capillaries, arteriovenous shunt and damage of the smooth muscle cells of the arterial media were absent. Changes of the cerebral cortex were scarce. Morphometrically, the irradiated cerebral white matter was swollen, and the capillary density tended to be reduced in the deep cortex and subcortical white matter, but this effect was not dose dependent. CONCLUSION: Heavy-ion irradiation induces delayed encephalopathy in cats, preferentially involving the white matter. The cardinal pathogenesis was long-standing edema of the white matter due to vascular hyperpermeability, and the vascular dilatation seemed to be caused by a reduction in the vascular bed and/or hemoconcentration due to hyperpermeability.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食管癌根治术后纵隔淋巴结转移行后程调强适形放疗的价值。方法46例食管癌根治术后发生纵隔淋巴结转移患者,25例采用6MV—X射线常规放疗,T型野Dt36Gy/18次后改为斜野照射避脊髓至Dt56~60Gy/28~30次,21例采用先常规放疗,T型野Dt30Gy/15次后改为调强适形IMRT放疗,总Dt达66~70Gy/33~35次。结果食管癌根治术后纵隔淋巴结转移行后程IMRT治疗组和常规放疗组的有效率分别为90%和72%,结果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后程IMRT组症状改善更理想。放射性肺部症状发生率,后程IMRT治疗和常规放疗分别为67%和72%,结果无差异(P〉0.05)。1年、2年、3年生存率后程IMRT治疗和常规放疗分别为69.4%、35.3%、13.2%和50.1%、20.1%、10.3%,远期生存率无明显改善(P〉0.05)。结论食管癌根治术后纵隔淋巴结转移行后程IMRT能明显提高对病灶的局部控制率,且放疗副作用无明履增高,患者均可耐受。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宫颈癌调强放疗时骨盆受照射剂量、体积与急性骨髓抑制的相关性,探讨放射治疗中骨盆骨髓保护的必要性,降低急性骨髓抑制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 选取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放射治疗科行盆腔调强放疗的80例宫颈癌患者,根据有无发生≥2级急性骨髓抑制,分为急性骨髓抑制组(试验组)40例、无骨髓抑制组(对照组)40倒。比较2组间骨盆剂量体积参数(Dmax、Dmean、V5、V10、V15、V20、V30、V40、V50)与≥2级急性骨髓抑制的相关性。结果 急性骨髓抑制组骨盆Dmax、Dmean、V5、V10、V15、V20、V30、V40高于无骨髓抑制组,2组间Dmean、V5、V10、V15、V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2.365、2.157、2.127、2.251、4.800,P<0.05)。结论 盆体外照射时急性骨髓抑制与骨盆受照射剂量、体积有关,骨盆对放射线较敏感,应注意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