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4 毫秒
1.
文题释义: 胫骨平台骨折Schatzker分型:是以X射线片上胫骨平台骨折的型态为依据的,共分为如下6型:Ⅰ型,外侧平台劈裂骨折,无关节面塌陷;Ⅱ型,外侧平台的劈裂塌陷骨折,也是外翻应力合并轴向负荷所致;Ⅲ型,单纯的外侧平台塌陷;Ⅳ型,内侧平台骨折,呈劈裂性或劈裂塌陷性;Ⅴ型,双髁骨折,伴有不同程度的关节面塌陷及移位;Ⅵ型,双髁骨折合并干骺端骨折,常见于高能量损伤或高处坠落。 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MIPPO技术):该技术于1997年被提出,特点是避免直接暴露骨折端、维持适当稳定的固定、最大限度地保护骨折区及其周围血供,其一般需要利用肌腱等软组织进行骨折的间接复位。由于其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已逐渐被广泛使用。 背景:有研究利用长骨撑开器辅助治疗不稳定型胫骨平台骨折取得了满意的疗效,但其使用长骨撑开器的安全性不高,易造成软组织损伤。 目的:对比改良膝关节撑开器联合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与传统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纳入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湖南师范大学附属湘东医院收治的71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其中男48例,女23例,试验组34例接受改良膝关节撑开器联合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治疗,对照组37例接受传统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对比两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1个月及末次随访时进行膝关节HSS评分。试验获得湖南师范大学附属湘东医院伦理审查委员会批准。结果与结论:①试验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与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 < 0.05),两组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②试验组术后出现关节僵硬1例与创伤性关节炎1例,对照组术后出现感染1例、关节僵硬5例、创伤性关节炎1例与内固定松动1例,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少于对照组(P < 0.05);③71例患者获得10-14个月随访,试验组术后1个月的膝关节功能HSS评分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 < 0.05),两组末次随访的膝关节功能HSS评分情况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④结果表明与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相比,改良膝关节撑开器联合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可提高手术效率、减少手术创伤、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患者住院时间。ORCID: 0000-0002-7709-5648(吴财)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钢板植入内固定技术治疗胫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我院2013年1月~2014年5月,经皮小切口用锁定钢板微创内固定治疗胫骨骨折,选取随访资料完整者20例,其中胫骨远端骨折9例,胫骨中段骨折11例,应用手法复位及器械辅助复位骨折,经皮微创置入锁定钢板至骨膜外,经皮打入锁定螺钉固定骨折。对于骨折经皮复位不满意病例行有限切开复位内固定。观察其治疗效果,并总结分析。结果获得完整随访资料的20例患者,随访时间5~14个月,平均11个月。手术切口均愈合良好,无感染,无皮肤坏死。骨折复位均满意,骨折愈合亦满意,平均愈合时间术后18周。采用Johner-Wruhs胫骨骨折治疗评分标准,优15例,良3例,中2例,差0例;优良率为90.0%。结论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技术创伤小,骨折端血供破坏少,骨折愈合率高,并发症少,是治疗胫骨中远段骨折的理想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微创内固定系统﹙LISS﹚治疗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方法自2008年6月-2010年12月对26例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患者采用LISS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术后并发症,按照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标准﹙AKSS﹚进行术后膝关节功能评分。结果本组26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0-36月﹙平均16个月﹚。术后X线片示骨折全部愈合,平均骨愈合时间为12周。术后无感染、螺钉松动、钢板断裂等并发症发生。AKSS评分:优19例,良5例,差2例,优良率92.31%。结论微创内固定系统﹙LISS﹚具有创伤小,操作简便,固定牢靠等优点,有助于早期功能锻炼,关节功能恢复理想,是治疗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吴继生  李舟  张旭 《医学信息》2018,(11):96-98
目的 比较锁定钢板与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骨科收治的84例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2例,对照组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组锁定钢板治疗,比较两组围手术期临床指标及临床疗效。结果 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在两组患者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1年,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及膝关节功能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锁定钢板与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有效性及安全性相近,但锁定钢板可以缩短负重时间及促进骨折愈合,在整体上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5.
背景:经皮微创钢板固定、髓内钉固定及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是治疗胫骨下段骨折的有效方法,3者各有优缺点。 目的:比较经皮微创钢板固定与髓内钉固定、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下段骨折的疗效差异。 方法:2007-03/2010-05收治胫骨下段骨折患者85例,采用经皮微创钢板固定治疗25例,髓内钉固定31例,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29例。记录3组的手术创伤、全身炎性反应、胫骨功能恢复、软组织损伤及骨折愈合的指标。 结果与结论:3种固定方式均能有效治疗胫骨下段闭合性骨折;经皮微创钢板固定和髓内钉固定在手术创伤、软组织损伤及胫骨功能恢复方面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但均优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在骨折愈合方面,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相比,经皮微创钢板固定和髓内钉固定在治疗A型骨折方面无优势,但在治疗B、C型骨折方面优势明显;经皮微创钢板固定具有手术创伤和软组织损伤小、全身炎性反应轻、胫骨功能恢复良好、骨折愈合快的优点,但面临着固定过程中骨折复位困难和固定后畸形愈合增加的风险。  相似文献   

6.
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17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采用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方法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方法 对17例胫骨平台骨折,其中SchatzkerⅡ型3例,Ⅲ型2例,Ⅳ型3例,Ⅴ型5例,Ⅵ型4例,均进行手术切开复位,“T”型支持钢板,胫骨外侧钢板(高尔夫型棒钢板)加拉力螺丝钉内固定治疗。结果 本组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28个月,平均7个月,17例骨折均在12周愈合。术后疗效优9例、良5例、可3例、差1例。结论 胫骨平台骨折特别是复杂型骨折(指SchatzkerⅣ、Ⅴ、Ⅵ型),采用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是积极有效的方法,可获得满意的疗效。术中应注意达到解剖复位,坚强内固定,术后早期功能锻炼,避免术后关节粘连僵硬的发生,是取得良好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介绍小切口复位经皮钢板内固定治疗胫腓骨骨折,并观察其疗效。方法:应用小切口间接复位,经皮置入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骨折23例。小切口间接复位后,在胫骨内侧骨折两端建立皮下隧道,钢板经此隧道安放在胫骨内侧骨膜外,少数螺钉固定。结果:随访23例,所有病例伤口均一期愈合。骨折临床愈合时间10~16周,平均12周。无骨折延迟愈合及不愈合,钢板固定可靠,未见断裂与松动。结论:小切口复位经皮钢板内固定符合生物学固定原则,有利于骨折的愈合,是治疗胫腓骨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前正中入路双钢板固定在Schatzker分型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选取2015年3月~2018年5月收治的60例Schatzker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以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行膝前正中入路联合双钢板固定治疗,对照组行膝内外侧切口联合双钢板治疗。记录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于治疗后12个月,以HSS评分系统评估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并以X线片测量胫骨近端内侧角(MPTA)、胫骨近端后角(PPTA)数据。结果 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显著低于对照组(<0.05);而观察组的切口愈合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切口皮肤坏死、切口感染、骨折再塌陷均少于对照组,但骨折愈合延迟较对照组高;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20.00%)稍低于对照组(26.6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观察组患者的优良率(83.33%)优于对照组(60.00%)(=4.022,=0.04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MPTA、PPT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术后7 d X线片显示,对照组患者双钢板固定在位,骨折复位比较理想;观察组患者的胫骨平台内固定后关节面平整,骨愈合良好。全部患者均获随访,随访结果显示患者伤口愈合良好。结论 前正中切口入路双钢板固定治疗对于Schatzker分型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有助于患者的膝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有限内固定联合外固定支架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Schatzker Ⅵ型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55例Schatzker Ⅵ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联合组(采用有限内固定联合外固定支架治疗)和钢板组(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天数、切口并发症、骨折愈合时间、膝关节疼痛(visual analogue score,VAS)及膝关节功能(Rasmussen评分)。结果联合组手术时间(t=7.230,P0.01)、出血量(t=8.084,P0.01)、住院天数(t=5.505,P0.01)及骨折愈合时间(t=2.871,P0.01)均显著少于钢板组。钢板组术后切口并发症发生率(38.2%)显著高于联合组(9.5%)(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VAS评分与Rasmussen评分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结论采用有限内固定联合外固定支架治疗或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Schatzker Ⅵ型胫骨平台骨折,均可获得满意临床疗效,但前者具有创伤较小、切口并发症发生率低、住院天数较短、骨折愈合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比探究胫骨专家型髓内钉固定和微创锁定加压钢板固定治疗胫骨远端骨折后愈合的情况。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胫骨远端骨折患者90例,分为胫骨专家型髓内钉固定组(n=45)与微创锁定加压钢板固定组(n=45),术后随访时间为12~24个月,平均18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前后住院天数、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胫骨专家型髓内钉固定组与微创锁定加压钢板固定组的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68.41±13.74)min、(86.79±15.56)min,术中平均出血量分别为(108.1±12.7)mL,(159.5±27.9)mL;住院时间分别为(18.14±2.57)天、(22.28±2.35)天(P0.05);骨折愈合时间为(20.15±2.47)周、(24.02±3.31)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6.7%(3/45),26.7%(12/45)(P0.05)。结论胫骨专家型髓内钉与微创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相比,胫骨专家型髓内钉在治疗胫骨远端骨折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相似文献   

11.
目的:考察双反牵引闭合复位微创治疗SchatzkerⅡ~Ⅲ型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至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43例SchatzkerⅡ~Ⅲ型胫骨平台骨折的患者资料。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A、B两组,A组患者采用双反牵引闭合复位微创治疗,B组患者采用传统切开复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切口大小、术中出血量、组织损害程度、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以及全负重功能训练时间等指标。患者术后随访1年,评估术后3、6、12个月时患者的膝关节功能。结果:A组的手术时间,切口大小、组织损害程度、术中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均优于B组(P<0.05);全负重功能训练的时间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3、6、12个月时的膝关节功能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双反牵引闭合复位微创治疗SchatzkerⅡ~Ⅲ型胫骨平台骨折,疗效满意,手术时间短、组织损害小、术中出血量少、下床活动时间早等优点。  相似文献   

12.
背景:微创接骨板桥接技术的特点是间接骨折闭合复位,辅以适当稳定的内固定,可最大程度地保护骨折端及其周围的血供,为骨折愈合提供良好的生物环境,在长骨干骨折治疗中具有良好疗效。 目的:比较微创经皮锁定钢板与传统解剖钢板置入内固定治疗胫骨下段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胫骨下段闭合骨折患者68例,其中男38例,女30例;年龄15-68岁。根据患者入院顺序和随机排列表分两组治疗,微创组(n=32)在C型臂X射线机监视下采用经皮锁定钢板内固定置入治疗,传统组(n=36)采用普通胫骨加压钢板及有限接触动力加压钢板置入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 结果与结论:微创组手术时间、骨痂形成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恢复负重行走时间早于传统组(P < 0.05),术中出血少于传统组(P < 0.05)。随访10-21个月,微创组肢体功能恢复优良率为97%,传统组肢体功能恢复优良率为81%,两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结果表明微创经皮锁定钢板内固定符合生物学及力学原则,具有创伤小、切口及软组织并发症少、利于骨折愈合等优势,是治疗胫骨下段骨折的有效方法。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皮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胫骨远端骨折临床疗效。方法2007年12月-2010年6月对18例胫骨远端骨折患者进行经皮内侧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以临床功能评定治疗效果。结果18例获随访,时间3-16个月,骨折均愈合,无植入物松动、断裂。按Tohner-wruhs方法评价,优10例,良6例,中2例。结论应用胫骨远端内侧解剖型锁定钢板经皮固定治疗胫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创伤小,固定可靠,有利于患者早期功能锻炼,疗效满意,是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介绍胫骨中下段骨折微创手术器械的研发设计与应用。方法胫骨中下段骨折采用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术,术中选用适合胫骨中下段解剖特点的锁定加压钢板,结合自行设计的复位固定器及钢板置入器。结果随访X线片未出现骨折延迟愈合及不愈合,无畸形愈合,钢板螺钉无断裂及移位发生。结论术中利用微创器械,使骨折复位简单,钢板置入容易,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了手术创伤,更符合生物学钢板内固定术的概念。  相似文献   

15.
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固定接骨术治疗胫骨远端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使用锁定加压钢板经皮微创固定接骨术治疗胫骨远端骨折,并对其疗效进行分析。方法 2006年5月至2008年6月采用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固定接骨术治疗胫骨远端骨折32例,AO分型:43A型11例,43B型12例,43C型9例。术后定期门诊随访,观察负重和骨折愈合情况,根据踝关节活动范围、疼痛及步态等指标,采用Mazur评分评估踝关节功能。结果 32例患者随访8~23个月(平均11.2个月),伤口均一期愈合,无感染、骨折延迟愈合或畸形愈合发生。骨性愈合时间10~20周(平均13.6周),完全负重时间8~24周(平均11.7周)。根据Mazur的踝关节功能评分,优16例、良12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87.5%(28/32)。结论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固定接骨术治疗胫骨远端骨折具有微创、固定可靠、并发症少等优点,近期随访临床效果较为满意。  相似文献   

16.
It is well established that the ability of a neoplasm to induce a blood supply from a pre-existing circulation (angiogenesis) is a major factor in tumour growth, invasion and metastasis. However, the angiogenic potential of metastases and their subsequent growth have not been extensively studied. The question arises: can metastatic clones induce the same level of angiogenesis as in the primary neoplasm they emanated from? In this study it is hypothesised that in the same patient the level of vascularity and angiogenesis is the same in both the primary invasive ductal carcinoma and in the axillary lymph node metastasis at the time of surgery, according to Kerbels theory of clonal-dominance. To directly address the hypothesis, morphological measures of the established blood/lymphatic circulation (vascularity) as well as estimates of angiogenesis (endothelial cell proliferation) were measured in primary tumours and directly compared to the same parameters in the corresponding lymph node metastasis in a case by case basis (n=17). The results demonstrate varying associations between the level of vascularity and angiogenesis between matched individual tumours and their metastatic lymph nodal deposits. It is possible that either variations in the angiogen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etastasising clone or local or systemic promoters or inhibitors of angiogenesis influence tumour angiogenesis at the different sites.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微创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远端C型骨折的疗效。方法应用锁定钢板治疗股骨远端C型骨折41例,随机分为微创组20例,对照组21例应用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记录比较2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切口长度、植骨例数、骨折愈合时间、膝关节HSS评分、膝关节活动度。结果微创组与对照组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85.5±14.95分钟和103.33±18.99分钟,术中出血量分别为86.5±81.58 ml和228.10±167.08 ml,切口长度分别为13.08±1.48 cm和18.90±2.72 cm,骨折愈合时间分别为15.6±2.78周和18.48±3.67周,HSS评分分别为85.95±6.43分和80.71±7.31分,膝关节活动度分别为130.45±5.78°和111.48±7.95°。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骨折愈合时间、HSS评分、膝关节活动度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0.05﹚。微创组有5例术中植骨,有2例发生5°以上膝关节内外翻畸形;对照组有14例术中植骨,有2例发生5°以上膝关节内外翻畸形。结论微创锁定钢板内固定能很好的完成股骨远端C型的手术治疗,可以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胫骨远端骨折的手术时机和手术方法。方法 2007年8月~2010年11月收治胫骨远端骨折54例,按AO分型,A型18例:B型24例,C型12型。所有病例均先行跟骨牵引,待皮纹征出现后,行经皮微创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结果 51例获得随访,随访率94.4%,随访7~24个月,平均随访(13±4.5)个月。骨折愈合时间3~6个月,按Tornetta判断标准,优36例,良11例,可4例,差0例;优良率92.2%。结论采用先行跟骨牵引,二期经皮微创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骨折可以最大限度减轻对软组织的损害和对骨膜血运的破坏,有利于切口和骨折的愈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跟骨关节内骨折的小切口微创治疗的效果。方法应回顾性分析对18例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采用单一外侧小切口入路复位、螺钉克氏针联合内固定术。结果所有病例,皮肤切口愈合,无坏死,感染,或腓肠神经损伤。平均8周﹙7~10周﹚后,骨折全部愈合;患者平均4.3个月的时间﹙3~7个月﹚后,恢复日常活动。结论小的单一的外侧入路微创技术对跟骨关节内移位性的粉碎性骨折的复位和最小损伤性内固定的治疗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