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郑惠君 《贵州医药》1992,16(2):65-67
淋巴丝虫病是西太区主要公共卫生学问题之一,虽然通过防治有些国家丝虫病流行已基本控制,如日本、中国、美属萨摩亚和波利尼西亚等国家。一、中华人民共和国:50年代初期,周期型班氏和马来丝虫病广泛地流行于中国中部和东部的15个省(市)自治区。班氏丝虫病流行于482县(市),马来丝虫病流行于231县(市),153县为混合感染。由于中国面积大,且地形复杂,各地感染率变化较大,5%以下有419县,而30%以上有11个县(市),平均微丝蚴阳性率在3.05%~21.8%,橡皮肿率2.17%~6.8%范围。据统计丝虫感染者30,999,000人,其中有临床症状和体征者有5,400,000人。在中国有5属12种蚊虫为淋巴丝虫病的媒介(表1),在北纬32°以北班氏丝虫主要媒介为淡色库蚊,而在32°以南为致倦库蚊,  相似文献   

2.
1991年10月1日—8日在日内瓦世界卫生组织(WHO)召开了《淋巴丝虫病防治专家委员会》会议,目的是总结1983年第四届会议以来全球淋巴丝虫病防治与科研的进展,提出今后丝虫病防治研究的建议,同时出版《淋巴丝虫病防治》书籍及审阅再版《淋巴丝虫病防治手册》,供全球各国丝虫病防治科技专业人员参考。参加会议代表有英、美、法、中、马来西亚等各国专家23名出席会议。本次会议与1983年会议比较,在淋巴丝虫病防治和科研方面所取得的新进展归纳如下:一、讨论丝虫病地理分布,估计病人数:在西太区丝虫病防治中取得显著成效,中国除安徽省外有14个省(市)823个县(市)(95.3%)已达到基本消灭丝虫病(以村或大队为单位微丝蚴阳性率降到1%以下),认为  相似文献   

3.
基本消灭丝虫病的县,如何进一步发现和治疗残存的传染源,掌握流行规律,做好后期扫尾巩固工作,为消灭丝虫病提供科学依据,实为当前迫切需要研究的课题。为此我们于一九七六年始,先后在德江、思南、印江及务川四个班氏丝虫病流行县建立监测点,对基本消灭丝虫病后流行的消长规律进行了纵向观察,同时比较了不同净化措施的近期效果。实验方法和结果一、基本消灭丝虫病后流行消长规律的纵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当前乡镇卫生院儿科、儿保人员现状,对其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探讨,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我们于2002年3~4月对全市各乡镇卫生院儿科、儿保人员进行了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由湘潭市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科将调查表发放至全市五个县(市、区)的妇幼保健院(所)及一个高新区医院,并对调查的目的、意义及填表要求进行详细讲解。抽查50%的乡镇卫生院,与  相似文献   

5.
山东省省长李春亭同志谈到山东卫生工作情况时指出:目前,全省已有100个县(市、区)实现或基本实现了“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规划目标,占全部农业县(市、区)的78%。实行合作医疗的农村人口覆盖率达到50%以上;计划免疫提前实现了“第三个85%”的目标;法定传染病报告发病率下降为98.1/10万;在全国率先消灭了黑热病、丝虫病、疟疾、麻风病等一些严重  相似文献   

6.
《医药保健杂志》2002,(5X):46-46
国家质检总局日前公布的在北京、上海、福建、广东4省市进行的最新国家监督抽查结果中,蜜饯产品的抽样合格率仅为52.8%。而此前的6年中。该局曾对蜜饯产品做过的3次(每隔两年一次)监督抽查中,合格率也都仅是4~5成。这不由得让人对蜜饯这一男女老幼嗜吃的食品安全产生质疑和担心。  相似文献   

7.
德江县为班氏丝虫病流行区,人群微丝蚴阳性率高达21.75%。1971~1974年,全县开展了2~3次全民性查治,微丝蚴阳性率降至2~3%,出现了徘徊不前的局面,通过实际调查研究,分析原因,改进了防治措施,在反复查治的基础上加用全民服药(五岁以上←成人←海群生3克一疗程,历年微阳病人加服一疗程)取得显著成效。1976年经对全县三分之一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我省新生儿破伤风发病情况并探索预防措施,我们对我省26个县(包括贵阳市和遵义市)1985~1987年新生儿破伤风发病率进行了回顾性调查. 调查方法在我省随机选择26个县为被确定调查的县,并随机抽查数个乡. 首先,分省、县两级对参加调查的人员进行培训,对询问方法和调查表格的填写作了规定,强调凡推断新生儿破伤风,必须具备发病  相似文献   

9.
对2010年3月至2010年12月门急诊西药处方每月随机抽查1天共16068张,对抽取的处方按照《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严格进行审查分析,对不合理的处方进行统计分析,并在6月份采取干预措施.结果干预前不规范处方和不合理处方数占抽查处方总数(3~5月)7.29%;干预后不规范处方和不合理处方数占抽查处方总数(6~12月)2.10%,通过干预后处方不合格率有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0.
间接荧光抗体技术在晚期丝虫病患者中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群锋  王世海 《贵州医药》1992,16(4):200-202
近年来,随着免疫学的不断发展,微丝蚴阳性者免疫荧光研究已见于多篇文献;而对晚期丝虫病患者,国内外尚无这方面的报道。为此,我们用马来丝虫成虫冰冻切片抗原(Aw—Ag)及微丝蚴抗原(Mf—Ag)对马来和班氏丝虫病晚期患者作间接荧光抗体(IFA)试验,以了解晚期患者血中抗体水平。材料与方法一、试验血清标本的收集、保存、稀释1988~1989,我们分别在德江、务川、独山三县静脉采集班氏和马来丝虫病晚期患者血清标本51份,微丝蚴阳性血清10份,并在上述  相似文献   

11.
柯璐琳 《海峡药学》2012,24(9):219-221
对我院抽查的门急诊2012年上半年(1~6月)处方的点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院平均每张处方用药品数为3.18种,抗菌药及注射剂使用百分率分别是12.70%及12.38%,合理处方百分率为93.20%.  相似文献   

12.
Ⅰ类(洁净)手术切口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炳镰  彭桑 《今日药学》2011,21(12):758-759,772
目的 调查和分析医院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性用药的合理性.方法 随机抽查本院2010 - 12 - 26~2011 - 03 - 25间出院患者中Ⅰ类(清洁)手术切口病历59份,手术60例次,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 围术期60例次手术中仅有2例未使用抗菌药物,使用率为96.67%.单一用药者占96.55%,二...  相似文献   

13.
丝虫病间接荧光抗体试验(IFA)始于1962年,Chowdhury 等用微丝蚴为抗原诊断班氏和盘尾丝虫病,继而 Coudert(1968)、Ambrise—Thomas(1969)(1974)和 Diesfeld 等(1979)用 Dipetalonema viteae 丝虫成虫冰冻切片为抗原 IFA 试验诊断丝虫病和流行病学调查取得一些进展。Grove(1978)用感染沙鼠腹腔的马来丝虫成虫为抗原 IFA 试验可提高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国内河南医学院冯祖梅等(1982)以马来丝虫成虫为抗原对丝虫病患者进行检查阳性符合率为92.81~98.39%、假阳性为0.66%,与钩虫、蛔虫、鞭虫等其他蠕虫感染未见交叉反应。1983年我们采用同法试验,现将结果介绍如下:材料和方法一.抗原的制备:断头法杀死实验感染马来丝虫的沙鼠,收集丝虫成虫,灭菌生理盐水  相似文献   

14.
间接荧光抗体试验(IFAT)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已用于丝虫病辅助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但能否用于丝虫病防治后期的监测和防治效果评价却报道较少。为此,我们于1985~1987年将IFAT用于丝虫病的后期监测工作,并对原班氏丝虫病高、中、低等不同类型流行区人群血清丝虫抗体水平进行对比,结合血检mf率进行评价。材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15.
综述近年来对呋喃嘧酮的研究。动物实验提示对棉鼠丝虫病及长爪沙鼠人体马来丝虫病具有杀灭成虫及微丝蚴的作用,小鼠一次口服的LD_(50)为243±31mg/kg。口服吸收快,迅速由尿中排出,无明显蓄积作用。临床对班氏丝虫病、马来丝虫病及罗阿丝虫病均有效,疗效较好,副反应较轻;对心电图、肝功能及血、尿常规等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6.
徐秀菽  刘涛  王世海 《贵州医药》2002,26(6):566-567
淋巴丝虫病曾在我省 4 7个县 (市 )严重流行 ,是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媒介寄生虫病 ,微丝蚴 (Mf)血症者近百万 ,晚期丝虫病患者 6万余人。经过几十年大面积防治 ,现已有效的控制了流行。Mf血症患者及蚊媒幼虫已很难查看 ,防治效果是巩固的。但遗留的晚期丝虫病例 (如乳糜尿、象皮腿、鞘膜积液等 )仍继续存在 ,新发病例时有出现。它已成为当前我省丝虫病流行区的一个严重公共卫生问题。晚期丝虫病例一般在外周血中很难查到Mf,病原学诊断很困难。因此血清学的监测是其重要方法之一。为此目的 ,我们筛选了各类晚期丝虫病例 ,流行区和非流行…  相似文献   

17.
我们在薄膜过滤法的基础上,探索了末梢血合并薄膜过滤法在丝虫病低流行区的应用价值,经实验室反复试验后,于1982年6月在海安县基层进行现场试用,报告如下: 对象和方法实验对象均为班氏丝虫病低流行区的农民年龄2~89岁。晚间9时至次晨1时对每一对象取耳垂血6大滴(约120mm~3),  相似文献   

18.
丝虫病的普查或诊断需在夜间进行,甚为不便。1964年福建省南平市防疫站和1971年中国医学科学院寄生虫病研究所进行了白天口服海群生25毫克后检查微丝幼的研究。1973年江苏省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所用海群生25毫克于上午9时给56例班氏丝虫病患者服药,服药后30分钟、60分钟、90分钟及120分钟检查微丝蚴,阳性率与前晚比较分别为51.6%、76.8%及96.4%,微丝蚴平均条数以120分钟最高。为了探讨口服海群生25毫克日间检查微丝蚴的价值,1973年我们在东海、新沂、泰兴、淮安等县进行了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1999~2003年常规免疫接种率及监测情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商丘市常规免疫接种率监测现状,促进接种工作的改善。方法 利用1999年以来的常规接种率监测资料,采用差值(D)评价和比值(R)评价方法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全市9个县(市、区)级报告的及时率和完整率1999年分别为89.75%和99.98%,至2003年均100%。1999~2003年卡介苗、口服脊髓灰质炎疫苗、百白破混合制剂、麻疹疫苗的常规免疫报告接种率为98.87%~99.63%,4种疫苗5年平均估算接种率为86.67%-95.60%,与报告接种率之间还有差距。D值显示4个县的资料为可信;3个县可疑;2个县为不可信。结论 计划免疫工作各县间发展不平衡,主要与流动儿童的计划免疫管理不完善和部分县(市、区)工作薄弱有关。应加强技术培训,做好流动人口免疫接种管理,提高报告接种率的可信性。  相似文献   

20.
应用海群生药盐(以下称药盐)防治马来丝虫病,国内已作了不少研究。我们于1981年5月至1983年8月,对从江县宰戈大队进行了病家服药盐防治马来丝虫病的效果观察,结告如下。一般情况观察大队地处山区,主产水稻,属亚热带气候。共81户,407人,均系侗族农民。服药盐前查出有马来微丝蚴阳性患者的病家18户,阳性患者20人,年龄在2~60岁之间,均未给予过海群生等抗丝虫药物治疗。人群微丝蚴率为5.3%,传播媒介为中华按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