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仝彩花 《中国校医》2011,25(6):420-421
目的观察中北大学学生贝尔麻痹的发病率,探索合理、疗效确切的治疗方法。方法观察2006—2010年中北大学学生贝尔麻痹的发病率,将84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强的松口服,神经营养、局部针灸、周林频普局部照射,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阿昔洛韦抗病毒、金纳多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的治疗。结果 2006—2010年中北大学学生贝尔麻痹发病率为0.05%,发病率比较无差异。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采用综合治疗效果确切。结论贝尔麻痹一旦确诊,尽早采用综合疗法,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抗病毒药物阿昔洛韦治疗深层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的疗效.方法 将59例病例(59眼)深层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随机分为2组,A组(28眼)采用阿昔洛韦局部及静脉给药,B组(31眼)采用阿昔洛韦口服.结果 两组的治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率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口服阿昔洛韦能有效预防深层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的复发.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外来工低血钾麻痹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选择2002年1月—2005年1月259例低血钾麻痹病例,用统一方案进行补钾治疗,并对临床特点及治疗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59例均痊愈。以口服补钾为主治疗低血钾麻痹起效快、副作用小、费用低;低血钾麻痹患者心电图阳率高。结论以口服补钾为主、静脉补钾为铺治疗低血钾麻痹效果好,方法简单,值得推广;心电图有助于低血钾麻痹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外来工低血钾麻痹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选择2002年1月至2005年1月259例低血钾麻痹患者用统一方案进行补钾治疗,并对临床特点及治疗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59例均痊愈。以口服补钾为主治疗低血钾麻痹见效快、副作用小、费用低;低血钾麻痹患者心电图阳性率高。结论以口服补钾为主、静脉补钾为铺治疗低血钾麻痹效果好,方法简单,值得推广。心电图有助于低血钾麻痹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5.
邓建军  黄国珍  朱渝  喻韬  万朝敏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9):2389-2390,2392
目的对口服阿昔洛韦治疗水痘的疗效进行循证评价。方法使用相关检索词对Cochrane图书馆、MEDLINE及EMBASE等数据库进行检索,获得关于口服阿昔洛韦治疗水痘的疗效的系统评价及随机对照实验,用循证医学的方法对口服阿昔洛韦治疗水痘的疗效进行评价。结果口服阿昔洛韦能减少患者发热的天数及水痘皮疹的数量,但在缩短新生皮损出现时间及减轻皮肤瘙痒等方面尚不明确。结论阿昔洛韦在治疗平素健康儿童水痘患者的重要性仍不明确。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更昔洛韦治疗贝尔(Bell)麻痹的疗效。方法选择贝尔麻痹患者63例,随机分为两组,常规治疗组32例和更昔洛韦组31例。常规治疗组予以激素、维生素治疗;更昔洛韦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更昔洛韦。结果治疗2周后,更昔洛韦组总有效率为94%,常规治疗组为77%,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更昔洛韦是治疗贝尔麻痹的有效药物,而且未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口服盐酸伐昔洛韦分散片和阿昔洛韦治疗小儿水痘进行疗效比较,结果口服盐酸伐昔洛韦分散片治疗小儿水痘疗效优于口服阿昔洛韦片。  相似文献   

8.
周艳红  王宁 《现代保健》2010,(14):74-75
目的 寻找治疗带状疱疹的最佳方法.方法 92例带状疱疹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用阿昔洛韦加转移因子口服液口服治疗;对照组单用阿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97.92%)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发生率亦比对照组明显降低.结论 转移因子口服液联合阿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起效快,疗程短,疗效显著,且能防止后神经痛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中西药联用治疗带状疱疹与单纯西药治疗带状疱疹的效果进行对照研究。方法治疗组用阿昔洛韦小剂量口服,局部皮肤外用3%阿昔洛韦软膏,内服加味解毒汤治疗;对照组应用阿昔洛韦大剂量口服,维生素B1、维生素B12及重组人干扰素α2b注射液肌内注射,外用3%阿昔洛韦软膏。结果治疗组92例,临床痊愈80例,痊愈率87.0%,总有效率100%;对照组88例,临床痊愈65例,痊愈率73.8%,总有效率96.5%。结论使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带状疱疹,明显改善症状,提高临床治愈率。  相似文献   

10.
姚旌  陆魏  孙丽华 《现代保健》2009,(19):69-70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阿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分组,以犬剂量阿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24例为观察组,小剂量阿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24例为对照组,进行对比观察。结果治疗组在治愈率与有效率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同时大剂量口服阿昔洛韦未发现因不良反应而退出治疗者,也未见有肝、肾、中枢神经系统等损害症状。结论口服大剂量阿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是安全,简便,高效的治疗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1.
激素疗法在治疗周围面神经麻痹中的应用体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小剂量激素冲击疗法在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中的作用.方法 本组114例对象均系临床确诊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病例,随机分为观察组59例和对照组55例.观察组在急性期应用小剂量激素口服冲击治疗,冲击期后减量继续维持口服.并做好抗感染、抗病毒、营养神经、理疗等对症治疗.结果 观察组急性期小剂量激素冲击疗法在开始恢复时间、平均恢复时间、肌电图检查结果等疗效指标上均优于对照组.结论 在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急性期,应用小剂量激素冲击治疗在减轻水肿、缓解神经受压和促进面神经功能恢复等方面均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任怀山 《中国校医》2013,27(4):279-280
目的观察中药喜炎平联合阿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方法选择2008年6月—2012年6月门诊治疗带状疱疹患者76例,随机分为阿昔洛韦组(A组,每日给予阿昔洛韦10 mg/kg静脉滴注1次,随后间隔8 h口服阿昔洛韦片0.2 g,每日2次)和喜炎平+阿昔洛韦组(B组,在A组基础上加喜炎平250 mg,静脉滴注,每日1次),6~10 d为1疗程。2组均给予相同剂量的维生素B1、弥可保口服。结果 B组患者在临床症状、体征缓解及有效率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带状疱疹患者采用喜炎平联合阿昔洛韦治疗,可明显减轻疼痛,缩短疗程,适合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3.
阻滞疗法联合阿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阻滞疗法联合阿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方法 66例带状疱疹患者按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奇数阻滞治疗组(Ⅰ组)和偶数传统口服治疗组(Ⅱ组),每组33例.Ⅰ组口服阿昔洛韦联合疱疹皮损边缘皮内浸润阻滞,Ⅱ组口服阿昔洛韦联合肌肉注射维生素B12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3、7、14d及1个月时皮损、疼痛治疗情况及后期神经痛发生情况.结果 Ⅰ组3、7、14 d疼痛治疗的有效率分别为66.7%(22/33)、93.9%(31/33)、100.0%(33/33),Ⅱ组分别为9.1%(3/33)、33.3%(11/33)、69.7%(23/33);Ⅰ组3、7、14d皮损治疗的有效率分别为75.8%(25/33)、84.8%(28/33)、97.0%(32/33),Ⅱ组分别为21.2%(7/33)、60.6%(20/33)、72.7%(24/33),各时间点疼痛和皮损治疗的有效率比较Ⅰ组明显高于Ⅱ组(P<0.01或<0.05).结论 阻滞疗法联合阿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疗效优于单纯口服阿昔洛韦.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监狱环境下服刑人员低血钾发生的特点。方法选择北京市监狱管理局中心医院2015至2016年收治的90低血钾症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90例均痊愈。以口服补钾为主治疗低血钾麻痹见效快、副作用小、费用低;80例患者发病时间为夏季。结论以口服补钾为主、静脉补钾为铺治疗低血钾麻痹效果好,方法简单,值得推广。高温环境下体力劳动易发生低血钾。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肠道补钾治疗低钾性周期麻痹临床效果,及最佳的补钾途径.方法:经肠道补钾治疗低钾性周期麻痹患者21例,观察治疗中血钾变化,并进行分析,总结.结果:肠道补钾治疗后,血清钾在4h内恢复正常,明显优于经静脉补钾.结论:肠道补钾治疗低钾性周期麻痹的疗效好,是优于经静脉补钾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四妙丸加味(白花蛇舌草、黄柏、苍术、牛夕、苦参、土茯苓、炒薏苡仁、防已、秦艽、炒麦芽、川楝子)治疗复发性生殖器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4例复发性生殖器疱疹分为治疗组37例,应用四妙丸加味进行治疗。对照组37例口服阿昔洛韦片口服。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78.4%,而对照组有效率35.1%。结论四妙丸加味优于单纯应用阿昔洛韦15服治疗,提高了治愈率降低了复发频率,预示中医中药在治疗复发性生殖器疱疹方面有着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17.
万乃洛韦和阿昔洛韦治疗生殖器疱疹疗效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比较万乃洛韦和阿昔洛韦治疗生殖器疱疹的疗效。方法生殖器疱疹68例,随机分组。治疗组34例口服万乃洛韦300mg,bid;对照组34例,口服阿昔洛韦200mg,5次/d,疗程均10d。结果万乃洛韦起效时间短于阿昔洛韦(P<0.05),两者疗效相当(P>0.05)。结论万乃洛韦是治疗生殖器疱疹安全、快速、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18.
贝尔麻痹又名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是临床上最常见的面瘫原因之一,具体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本文报道了1例周围性面瘫患者,入院时行颅脑磁共振检查,排除其他疾病,诊断为贝尔麻痹,详细询问病史后得知其已反复发作4次且存在家族性发病倾向。本病临床颇为常见,但多为单向病程,少有复发,家族聚集发病者同样罕见。通过阐述此病例,本文旨在讨论贝尔麻痹反复发作及家族遗传的发病机制,提高基层医生对该病特征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正面瘫,医学名为"贝尔氏麻痹症",它不是中风、遗传或罕见疾病。贝尔氏麻痹症亦称"面神经麻痹"、"歪嘴巴"、"吊线风",是以面部表情肌群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一种常见和多发病症,也是面神经麻痹最常见的原因,往往是一夜之间病发,造成部分或完全麻痹。少部分贝尔氏麻痹症是双侧面部神经瘫痪,这类状况属于罕见,发病率低于1%。  相似文献   

20.
阿昔洛韦片联合半导体激光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阿昔洛韦片联合半导体激光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 按照贯序法将90例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行口服阿昔洛韦片等常规疗法,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SL-100型半导体激光治疗仪,对两组的治疗过程与术后疗效进行评价.结果 治疗组止疱时间为(2.4±1.2)d,结痂时间为(3.0±1.1)d,止痛时间为(4.3±1.4)d,痊愈时间为(7.2±2.3)d,与对照组[分别为(4.9±2.1)、(7.6±2.7)、(13.5±3.6)、(16.4±4.5)d]相比均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治疗组的痊愈率(51.1%,23/45)和总有效率(88.9%,40/45)亦明显高于对照组的痊愈率(28.9%,13/45)和总有效率(64.4%,29/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阿昔洛韦片联合半导体激光治疗带状疱疹较单纯口服阿昔洛韦片止痛更快、疗效更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