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摘 要:[目的] 探讨特异性顶部盘状底板反应蛋白1(Rspo1)与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相关蛋白波形蛋白(Vimentin)和E-钙黏蛋白(E-cadherin)在胃癌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通过免疫组化SP法测定115例胃癌组织及20例癌旁正常组织标本中Rspo1和Vimentin、E-cadherin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Rspo1和EMT相关蛋白之间的相关性以及与胃癌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胃癌组织中Rspo1和Vimentin阳性表达率(54.8%和34.8%)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25.0%和0)(P均<0.05),而胃癌组织中E-cadherin阳性表达率(53.9%)明显低于癌旁正常组织(100%)(P<0.05)。胃癌组织中Rspo1表达与肿瘤大小、TNM分期、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相关(P均<0.05),与患者性别、年龄、分化程度无关。Rspo1与Vimentin的表达呈正相关(r=0.333,P<0.05),与E-cadherin的表达呈负相关(r=-0.349,P<0.05)。Rspo1和Vimentin高表达患者生存率更低(P<0.05),E-cadherin阴性组患者较阳性组患者生存率更低(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TNM分期Ⅲ~Ⅳ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Rspo1表达阳性及E-cadherin表达阴性是影响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Rspo1在胃癌组织中高表达,且与EMT相关蛋白的表达密切相关,Rspo1可能通过诱导EMT的发生促进胃癌的侵袭和转移,进而影响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2.
李天生  冯东升  菅书明 《肿瘤学杂志》2021,27(12):1017-1021
摘 要:[目的] 探讨敲低性别决定区Y-box蛋白5(Sox-5)的表达水平及对胃癌细胞增殖、侵袭和上皮间质转化(EMT)的影响。[方法] 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胃癌细胞和正常人胃黏膜上皮细胞中Sox-5 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sh-NC和sh-Sox-5质粒转染BGC823细胞,蛋白免疫印迹实验检测Sox-5蛋白表达水平;MTT实验、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分别检测BGC823细胞增殖活性、迁移能力和侵袭能力;蛋白免疫印迹实验检测扭曲蛋白(Twist)、波形蛋白(Vimentin)、E-钙黏蛋白(E-cadherin)的表达。[结果] 胃癌细胞中Sox-5 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高于正常人胃黏膜上皮细胞(P<0.01);与转染sh-NC组相比,转染sh-Sox5质粒组中Sox-5蛋白的相对表达水平降低(1.120±0.142 vs 0.124±0.010,t=9.032,P<0.001);与转染sh-NC组相比,转染sh-Sox-5组细胞增殖活性显著降低(1.32±0.10 vs 0.74±0.06,t=3.514,P=0.005),迁移率能力减弱(46.2%±4.7% vs 17.6%±2.5%,t=9.625,P<0.001),侵袭能力减弱(93.7±9.1 vs 113.7±6.5,t=3.103,P=0.036);敲低Sox-5蛋白表达后Twist和Vimentin蛋白表达减弱,E-cadherin蛋白表达增强(P均<0.001)。[结论] 敲低胃癌细胞中Sox-5的表达,可抑制胃癌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和EMT。  相似文献   

3.
摘 要:[目的] 探讨微小RNA-145(miR-145)对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t1)表达和丝苏氨酸激酶(Akt)信号通路的调节作用,以及其对乳腺癌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方法] 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20例乳腺癌样本及其癌旁组织样本进行Glut1的免疫组化染色,同时采用荧光定量PCR对组织样本中Glut1和miR-145基因表达水平进行检测。采用蛋白免疫印迹实验检测不同乳腺癌细胞株中Glut1蛋白的表达,选择Glut1表达量较高的MDA-MB-231细胞用于后续实验。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miR-145对Glut1的转录调控,采用磺酰罗丹明B(SRB)实验和细胞迁移侵袭(Transwell)实验验证miR-145对乳腺癌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的影响,采用Western blot实验验证Akt信号通路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癌旁组织相比,乳腺癌组织中Glut1蛋白和基因表达明显提高(t=7.230,P=0.002),而乳腺癌组织中miR-145表达明显下降(t=4.246,P=0.013)。乳腺癌细胞中转染miR-145后Glut1表达明显下降(t=7.664,P=0.002),并且miR-145对Glut1基因转录具有一定抑制作用,并且抑制效应依赖于Glut1基因的3′-UTR区域。乳腺癌细胞中转染miR-145后细胞在3d和4d的增殖能力(t=7.746和8.086,P=0.001和0.001)以及迁移能力明显下降(t=4.960,P=0.008),并且Akt蛋白的磷酸化水平明显下降(t=5.406,P=0.006)。[结论] 在乳腺癌中Glut1表达和Akt信号通路的活化能够被miR-145所抑制,并且miR-145能够抑制乳腺癌细胞增殖和迁移。  相似文献   

4.
丁矢  郭玉凤  杜维 《肿瘤学杂志》2015,21(7):577-580
摘 要:[目的] 探讨胃癌组织中GSK3β和CyclinD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胃组织芯片中(包括48例胃癌和对应正常胃组织及24例癌旁组织)GSK3β和CyclinD1蛋白的表达。[结果] GSK3β和CyclinD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率分别为35.4%和45.8%;GSK3β在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正常胃组织和癌旁组织(P<0.05),并与分化程度、组织学类型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CyclinD1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则明显高于正常胃组织和癌旁组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0.664,P<0.05);CyclinD1的表达则与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GSK3β与CyclinD1蛋白的表达呈负相关性(r=-0.331,P<0.05)。[结论] GSK3β和CyclinD1在胃癌的进展、分化、浸润和转移中起重要作用,是判断胃癌生物学行为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5.
摘 要:[目的] 探讨 PD-1、PD-L1、CMTM6蛋白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immunohistochemistry,IHC)法检测44例OSCC患者石蜡标本和22例癌旁正常组织中PD-1、PD-L1、CMTM6蛋白表达情况,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各蛋白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OSCC中PD-1、PD-L1、CMTM6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5%(24/44)、66%(29/44)、25%(11/44),对照组中三种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3%(5/22)、14%(3/22)、0(0/22),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4、0.002、0.010)。PD-L1阳性表达与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PD-1、CMTM6的表达情况各临床病理参数均无明显相关性。CMTM6与PD-1、PD-L1表达均呈正相关(r=0.302,P=0.004;r=0.411,P<0.001)。[结论] PD-1、PD-L1、CMTM6在OSCC中高表达,可能参与了肿瘤的免疫逃逸,有望成为口腔鳞癌免疫治疗的靶点。  相似文献   

6.
张馨月  陈亮  王华 《肿瘤学杂志》2020,26(9):762-766
摘 要:[目的] 探讨miR-374a在乳腺癌细胞增殖和凋亡中的作用,并进一步探讨其机制。[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人乳腺癌细胞MCF-7及正常人乳腺细胞Hs 578Bst的miR-374a及PTEN mRNA转录水平,Western blot法测定MCF-7、Hs 578Bst组细胞及对照、 miR-374a抑制剂组细胞的PTEN、p-AKT蛋白表达变化,用CCK-8法及Tunel法分别观察对照组和miR-374a抑制剂组细胞的增殖和凋亡,并用Western blot法检测两组细胞的凋亡相关蛋白Bcl-2、Cleaved caspase-3、Cleaved caspase-9表达。[结果] 与人正常乳腺Hs 578Bst细胞相比,乳腺癌MCF-7细胞的miR-374a表达水平显著性增高(P<0.001),PTEN 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显著性降低(P<0.001),而p-AKT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01)。miR-374a抑制剂可抑制乳腺癌细胞的增殖(P<0.001),并促进其凋亡的发生(P<0.001),降低抗凋亡蛋白Bcl-2表达水平(P<0.001)的同时活化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和Caspase-9(P<0.001)。miR-374a 通过靶点PTEN影响AKT通路,miR-374a组细胞PTEN mRNA表达水平显著性降低(P<0.001),而miR-374a抑制剂处理后,PTEN蛋白水平显著性升高(P<0.001),p-AKT表达降低(P<0.001)。[结论] miR-374a在乳腺癌细胞高表达,并通过调节PTEN/AKT信号通路抑制乳腺癌细胞的增殖,促进凋亡的发生。miR-374a/PTEN/AKT信号通路有望成为乳腺癌的新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7.
刘玉  王子安 《肿瘤学杂志》2019,25(4):330-334
摘 要:[目的] 研究组织分化抗原151(CD151)及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1/2(ERK1/2)在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中的表达情况,分析两者表达与血管生成拟态(VM)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100例存档石蜡包埋ESCC组织标本作为观察组和50例癌旁(≥5cm)正常食管组织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livisionTM plus法检测ESCC中CD151及ERK1/2的表达,运用CD34/PAS双染检测食管癌中VM存在情况;并用Kaplan-Meier法分析VM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观察组CD151(82%)、ERK1/2(75%)蛋白阳性表达率及VM存在率(29%)均明显高于对照组(10%、36%、8%)(P均<0.05)。CD151蛋白表达与ESCC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分化程度有关(P均<0.05);ERK1/2蛋白表达与ESCC 的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分化程度有关(P均<0.05);ERK1/2在CD151阳性组的表达明显高于CD151阴性组,且两者表达呈正相关(r=0.451,P<0.001);CD151和ERK1/2表达均与VM存在呈正相关(r=0.299,P=0.002;r=0.318,P=0.001)。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有VM组与无VM组5年生存率分别为10.3%和50.7%(P<0.05)。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浸润深度、临床分期、VM存在是食管鳞癌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的独立影响因素(P均<0.05)。[结论] CD151、ERK1/2在食管鳞癌的发生及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可能通过VM的形成,影响食管鳞癌的发生发展、转移及预后。  相似文献   

8.
徐绮腻  王鸿彪 《肿瘤学杂志》2018,24(10):977-980
摘 要:[目的] 探索CENP-F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分析其与食管鳞癌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CENP-F在186例食管鳞癌组织标本及癌旁正常组织的表达水平,分析CENP-F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Kaplan-Meier法比较生存时间,Cox回归模型进行预后分析。[结果] CENP-F在食管鳞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8.4%(90/186)和0.54% (1/186)(χ2=115.23,P<0.01)。CENP-F表达水平与T分期(χ2=7.69,P<0.01)、病理分期(χ2=6.24,P<0.01)有关;与年龄(χ2=2.93,P=0.08)、性别(χ2=0.008,P=0.93)、淋巴结转移(χ2=1.34,P=2.24)、分化程度(χ2=1.37,P=0.50)无关。CENP-F表达阳性和阴性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39个月和14个月(χ2=57.57,P<0.01)。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均显示CENP-F蛋白是不良预后因素。[结论] CENP-F蛋白在食管鳞癌组织高表达,且提示不良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肾癌(renal cell carcinoma,RCC)中E-钙黏蛋白(E-cadherin)甲基化状态的检测及其与β-链蛋白(β-catenin)表达的关系。方法:应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ethylation specific PCR,MSP)技术检测53例肾癌组织及相应癌旁正常组织中E-cadherin基因的甲基化状态。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3例肾癌组织及相应癌旁正常组织中E-cadherin和β-catenin蛋白的表达。结果:在基因水平和蛋白水平,E-cadherin甲基化与β-catenin的蛋白表达呈负相关(r=-0.361,P<0.05);在蛋白水平,E-cadherin与β-catenin呈正相关(r=0.716,P<0.001),在基因水平和蛋白水平,E-cadherin甲基化与蛋白表达呈负相关(r=-0.296,P<0.05)。结论:E-cadherin和β-catenin可能共同参与了包括肾癌的发生、发展、侵袭、转移等一系列病理过程。肾癌组织E-cadherin基因甲基化的发生可能与β-catenin抑制表达有关,可通过β-catenin与Wnt传导通路产生交互协同作用,影响β-catenin的细胞内分布,共同影响肾癌的侵袭转移进程。同时,提示Wnt通路在肾癌中处于激活状态,表明该传导通路的异常激活与肾癌的发生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0.
吴鹏  廖世均  梁卫东 《肿瘤学杂志》2017,23(12):1060-1063
摘 要:[目的] 分析血浆miR-143表达与食管鳞癌浸润肌层深度及淋巴结转移的关系,为食管鳞癌转移的早期防治及作用机制提供理论学依据。[方法] 收集食管鳞癌患者术前一周血标本40例,同期收集40例健康体检者血标本,运用实时定量荧光PCR检测两组人群血浆中miR-143表达水平,探讨食管鳞癌患者血浆中miR-143表达水平与食管鳞癌深肌层浸润及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 与健康人群相比,食管鳞癌患者血浆中miR-143表达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食管鳞癌患者血浆miR-143表达水平与年龄(P=0.154)、性别(P=0.131)、肿瘤部位(P=0.092)均无关;T3+T4期患者血浆中miR-143表达水平低于T1+T2期患者(P=0.008);与无深肌层浸润患者相比,有深肌层浸润患者血浆miR-143表达水平降低(P=0.012);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血浆中miR-143表达水平较无淋巴结转移患者低(P=0.003)。[结论] 食管鳞癌患者血浆miR-143表达水平较健康人群下调,且在有深肌层浸润和发生淋巴结转移的食管鳞癌患者血浆中表达水平明显下调,其有望作为评估食管鳞癌患者肿瘤进展的新生物学标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