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树突状细胞是功能最强的抗原提呈细胞,能够向T淋巴细胞有效地提呈抗原,发挥特异性的杀伤肿瘤的作用,本实验主要观察树突状细胞的体外抗癌作用。方法:实验于2002-03/2003-03在华北煤炭医学院完成。选取华北煤炭医学院健康志愿者30例,抽取外周血10mL,分离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联合应用重组人集落细胞刺激因子和重组人白细胞介素-4诱导外周血单个核细胞7d后获取树突状细胞。以肺癌细胞系CALU-6肿瘤细胞全抗原负载的树突状细胞和重组人白细胞介素-2联合活化自体混合T淋巴细胞,使其增殖为树突状细胞活化的杀伤细胞;体外观察树突状细胞活化的杀伤细胞及其培养上清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活性,并检测不同的树突状细胞对其活化的杀伤细胞杀伤活性的影响。结果:①10mL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经重组人集落细胞刺激因子和重组人白细胞介素-4联合培养7d收获的树突状细胞数量为(1.88±0.77)×106个。②树突状细胞活化的杀伤细胞其细胞表型CD8阳性率明显增加。③树突状细胞活化的杀伤细胞对于肿瘤细胞全抗原来源的肺癌细胞系CALU-6肿瘤细胞有明显的特异性杀伤作用。④树突状细胞浓度适中,其活化的杀伤细胞的杀伤肿瘤细胞的能力最强,树突状细胞浓度过高或过低,其活化的杀伤细胞的杀伤力均减弱。⑤树突状细胞活化的杀伤细胞上清液有一定的杀伤活性,并且随着树突状细胞浓度的降低而降低。结论:负载抗原的树突状细胞能诱导自体的混合T淋巴细胞,产生树突状细胞活化的杀伤细胞进而诱导高效而特异性的抗肿瘤免疫作用。树突状细胞诱导的抗肿瘤免疫与其浓度有关,呈双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探讨负载骨髓瘤U266细胞裂解物的树突状细胞(DC)瘤苗活化的T细胞对U266细胞的体外杀伤作用。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然后分别用含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重组人白细胞介素-4(IL-4)的AIM-V无血清培养液和含胎牛血清的RPMI1640培养液体外诱导培养DC,用MTT法检测负载U266细胞全抗原的DC活化的T细胞对U266细胞的杀伤作用。结果表明:健康人外周血来源的单个核细胞用无血清培养液和含血清培养液诱导培养均可得到足够数量的DC,这两种培养液培养的DC在表型上无明显差异。分别用负载U266细胞全抗原的DC+IL-2、成熟DC+IL-2和单独应用IL-2刺激后的T细胞与U266细胞共培养,其对U266细胞的杀伤作用逐渐减弱,负载U266细胞全抗原的DC+IL-2刺激后的T细胞较成熟DC+IL-2刺激后的T细胞对U266细胞的杀伤作用明显,且T细胞对U266细胞的杀伤率随效靶比的增加而升高。结论:用GM-CSF、IL-4诱导培养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可以得到不成熟的DC,体外负载U266细胞全抗原的DC可以刺激自体T细胞增殖并能杀伤U266细胞。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肿瘤细胞RNA转染人脐血树突状细胞分泌的exosomes对细胞毒T细胞特异性抗肿瘤作用的影响。方法:以人脐血单个核细胞为来源,应用干细胞因子、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白细胞介素4诱导和BGC823RNA转染形成成熟树突状细胞;收集树突状细胞培养上清,超速离心法分离exosomes,并用透射电镜进行鉴定;利用MTT比色分析法观察exosomes诱导T细胞增殖和细胞毒T细胞的杀瘤活性。结果:exosomes激活的细胞毒T细胞对BGC-823细胞的杀伤率分别为(38.13±9.67)%和(50.72±11.23)%,与未经exosomes激活的细胞毒T细胞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肿瘤RNA转染后的人脐血诱导的树突状细胞分泌的exosomes在体外能激活细胞毒T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活性,exosomes在非细胞性疫苗生物治疗方面有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负载膀胱癌抗原成分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疫苗的制备和体外诱导T淋巴细胞特异性杀伤膀胱癌细胞的作用。方法冻融法制备EJ细胞裂解物抗原成分,体外培养的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hu-PBMC)在rhGM-CSF、rhIL-4、TNF-α诱导下分化出DC,负载EJ细胞裂解物抗原后制备膀胱癌DC疫苗;免疫磁珠分离法从人免疫重建Balb/c裸小鼠脾脏组织中分离CD3+T淋巴细胞,3H-TdR掺入试验测定DC疫苗刺激自体T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51Cr释放试验检测DC疫苗诱导的T细胞对EJ细胞的杀伤作用。结果 Hu-PBMC在细胞因子rhGM-CSF、rhIL-4和TNF-α的刺激下分化为成熟DC,负载EJ抗原的DC疫苗体外可使同源T淋巴细胞活化,增殖指数增加,活化的T淋巴细胞对EJ细胞的杀伤率为(62.58±6.13)%,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负载膀胱癌冻融抗原的DC疫苗体外可诱导人T淋巴细胞活化增殖,对EJ细胞有明显的杀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近年来,树突状细胞参与调节作用的研究较多。实验拟验证重组腺相关病毒(rAAV)介导癌胚抗原基因转染树突状细胞后其的免疫调节作用的变化。方法:实验于2006-06/2006-11在美国阿肯色大学医学院基因治疗中心完成。①实验方法:取健康人外周血(自愿捐献),采用改良Ficoll密度梯度离心的方法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取贴壁细胞,分为rAAV/CEA转染组和空白对照组,均采用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白细胞介素4、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树突状细胞前体细胞成熟,将成熟树突状细胞与末梢血淋巴细胞按比例混合培养,可得到激活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②实验评估: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树突状细胞表面标志表达,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的免疫表型变化,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γ-干扰素表达。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检测树突状细胞的白细胞介素12和白细胞介素10表达。结果:①rAAV/CEA转染树突状细胞的CD14较空白对照组降低,共刺激分子CD40、CD80、CD83、CD86表达均较空白对照组高。②成熟树突状细胞细胞因子表达中,rAAV/CEA转染组的白细胞介素12较空白对照组升高,白细胞介素10降低。③与空白对照组比较,rAAV/CEA转染组能高表达CD8 T细胞和其表型CD69,CD8/CD56的T细胞比例上调,CD25 CD4 的T细胞减少。④rAAV/CEA转染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表达相对较高水平的γ-干扰素,与杀伤实验结果相吻合。结论:rAAV/CEA转染树突状细胞能够激活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的特异性杀伤作用,与树突状细胞和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等免疫细胞表面标志变化和细胞内细胞因子水平变化相关。  相似文献   

6.
正常人或患者外周血,骨髓单个核细胞/淋巴细胞中定期加入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2(IL-2),抗CD3抗体(CD3mAb)经2-4周的诱导可获得大量的新型肿瘤杀伤细胞-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induced killer,CIK),增殖旺盛及肿瘤杀伤活性高,包含大量CD3^ CD56^ 细胞,有关基础及临床研究证明,CIK细胞较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淋巴细胞因子活化的杀伤细胞(lymphokine-activted killer,LAK),肿瘤细胞浸润的淋巴细胞(tumer infiltrating-lym-phocyte,TIL)更适用于肿瘤的生物治疗,本文就CIK细胞的来源与生物学特征,对肿瘤细胞的杀伤及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树突状细胞(DCs)从凋亡脑胶质瘤细胞获取抗原后,体外诱导抗肿瘤免疫应答及对胶质瘤细胞的特异性免疫杀伤效果.方法 用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加白介素-4(IL-4)从人外周血分化、诱导DCs、γ-射线在体外诱导培养的人脑胶质瘤细胞凋亡,将DCs、T淋巴细胞和凋亡胶质瘤细胞共培养,同时设计不同类型肿瘤细胞(U937及培养胶质瘤细胞)作对照,分离、富集DCs、T淋巴细胞进行免疫应答及肿瘤细胞杀伤试验.结果 与凋亡胶质瘤细胞共培养之Dcs可以有效提呈胶质瘤细胞抗原,有强烈的免疫应答,刺激的细胞毒T淋巴细胞((CTLs)特异性杀伤胶质瘤细胞.结论 用GM-CSF加IL-4从人外周血分化、诱导的DCs能从凋亡胶质瘤细胞有效提呈肿瘤抗原并诱导出显著的杀伤胶质瘤细胞的免疫反应,可望成为有效的肿瘤特异性免疫治疗新途径.  相似文献   

8.
吴刚  韩本立  裴雪涛 《中国临床康复》2006,10(32):190-192,i0001
目的:建立丝裂霉素诱导癌细胞凋亡致敏从人外周血诱导扩增的树突状细胞的方法。 设计:以癌细胞凋亡致敏树突状细胞为观察对象的随机对照实验。 单位: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 材料:实验于1998-04/1999-05在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完成。细胞株为QBC939胆管癌细胞株.药物为抗肿瘤药物丝裂霉素。 方法:从正常人外周血分离获得单核细胞,加入50μg/L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1000U/mL白细胞介素4,隔天一次,共4次,培养第3天,加入丝裂霉素诱导凋亡的胆管癌细胞,再继续体外培养4d后,用树突细胞富集柱收集树突状细胞。 主要观察指标:①培养的树突状细胞的鉴定。②树突状细胞和坏死胆管癌细胞以及正常培养的胆管癌细胞共培养,观察其吞噬凋亡小体负载抗原。③检测不同密度的树突状细胞(1&;#215;10^3/孔,5&;#215;10^3/孔,1&;#215;10^4/孔)的免疫刺激活性及负载抗原后的免疫刺激活性,以单核细胞作对照组。 结果:①培养、扩增得到的树突状细胞高表达共刺激分子B7和CD1a,表面具有典型不规则突起。②丝裂霉素诱导癌细胞凋亡形成的凋亡小体被树突状细胞捕捉、吞噬。③负载抗原的树突状细胞其激发同种异体T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进一步增强。 结论:丝裂霉素诱导癌细胞凋亡可以致敏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加重组人白细胞介素4从人外周血单核细胞诱导、扩增出的树突状细胞,树突状细胞可以有效提呈凋亡胆管癌细胞的抗原,可望成为有效的肿瘤抗原致敏树突状细胞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9.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连接先天和适应性免疫。其特点是捕获抗原和加工,迁移到淋巴器官和表达抗原特异性淋巴细胞活化的各种共刺激分子的能力强。近年来国内外对树突状细胞抗肿瘤作用的研究已进入了Ⅰ 、Ⅱ临床实验阶段。我们选用脐血为原料诱导扩增DCs,使其诱导特异性的T细胞杀伤活性,杀伤肿瘤细胞,为DC疫苗临床应用寻找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正常人或患者外周血、骨髓单个核细胞/淋巴细胞中定期加入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2(IL-2)、抗CD3抗体(CD3mAb)经2~4周的诱导可获得大量的新型肿瘤杀伤细胞——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induced killer,CIK),增殖旺盛及肿瘤杀伤活性高,包含大量CD3~+CD56~+细胞。有关基础及临床研究证明,CIK细胞较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淋巴细胞因子活化的杀伤细胞(lymphokine-activated killer,LAK)、肿瘤细胞浸润的淋巴细胞(tumer infiltrating-lym-phocyte,TIL)更适用于肿瘤的生物治疗。本文就CIK细胞的来源与生物学特征、对肿瘤细胞的杀伤及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