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嗜铬细胞瘤大多发生在肾上腺髓质,约10%异位.肾上腺外的嗜铬细胞瘤又称副神经节细胞瘤,多发生在腹膜后中线两旁沿交感神经链分布的区域,常见部位是腹主动脉旁、肾门、肠系膜根部、后纵隔和颈总动脉旁及膀胱壁等处.嗜铬细胞瘤可发生钙化,也可有增强后强化不明显等少见表现.  相似文献   

2.
嗜铬细胞瘤大多发生在肾上腺髓质,约10%异位.肾上腺外的嗜铬细胞瘤又称副神经节细胞瘤,多发生在腹膜后中线两旁沿交感神经链分布的区域,常见部位是腹主动脉旁、肾门、肠系膜根部、后纵隔和颈总动脉旁及膀胱壁等处.嗜铬细胞瘤可发生钙化,也可有增强后强化不明显等少见表现.  相似文献   

3.
嗜铬细胞瘤大多发生在肾上腺髓质,约10%异位.肾上腺外的嗜铬细胞瘤又称副神经节细胞瘤,多发生在腹膜后中线两旁沿交感神经链分布的区域,常见部位是腹主动脉旁、肾门、肠系膜根部、后纵隔和颈总动脉旁及膀胱壁等处.嗜铬细胞瘤可发生钙化,也可有增强后强化不明显等少见表现.  相似文献   

4.
嗜铬细胞瘤大多发生在肾上腺髓质,约10%异位.肾上腺外的嗜铬细胞瘤又称副神经节细胞瘤,多发生在腹膜后中线两旁沿交感神经链分布的区域,常见部位是腹主动脉旁、肾门、肠系膜根部、后纵隔和颈总动脉旁及膀胱壁等处.嗜铬细胞瘤可发生钙化,也可有增强后强化不明显等少见表现.  相似文献   

5.
嗜铬细胞瘤大多发生在肾上腺髓质,约10%异位.肾上腺外的嗜铬细胞瘤又称副神经节细胞瘤,多发生在腹膜后中线两旁沿交感神经链分布的区域,常见部位是腹主动脉旁、肾门、肠系膜根部、后纵隔和颈总动脉旁及膀胱壁等处.嗜铬细胞瘤可发生钙化,也可有增强后强化不明显等少见表现.  相似文献   

6.
嗜铬细胞瘤大多发生在肾上腺髓质,约10%异位.肾上腺外的嗜铬细胞瘤又称副神经节细胞瘤,多发生在腹膜后中线两旁沿交感神经链分布的区域,常见部位是腹主动脉旁、肾门、肠系膜根部、后纵隔和颈总动脉旁及膀胱壁等处.嗜铬细胞瘤可发生钙化,也可有增强后强化不明显等少见表现.  相似文献   

7.
嗜铬细胞瘤大多发生在肾上腺髓质,约10%异位.肾上腺外的嗜铬细胞瘤又称副神经节细胞瘤,多发生在腹膜后中线两旁沿交感神经链分布的区域,常见部位是腹主动脉旁、肾门、肠系膜根部、后纵隔和颈总动脉旁及膀胱壁等处.嗜铬细胞瘤可发生钙化,也可有增强后强化不明显等少见表现.  相似文献   

8.
嗜铬细胞瘤大多发生在肾上腺髓质,约10%异位.肾上腺外的嗜铬细胞瘤又称副神经节细胞瘤,多发生在腹膜后中线两旁沿交感神经链分布的区域,常见部位是腹主动脉旁、肾门、肠系膜根部、后纵隔和颈总动脉旁及膀胱壁等处.嗜铬细胞瘤可发生钙化,也可有增强后强化不明显等少见表现.  相似文献   

9.
嗜铬细胞瘤大多发生在肾上腺髓质,约10%异位。肾上腺外的嗜铬细胞瘤又称副神经节细胞瘤,多发生在腹膜后中线两旁沿交感神经链分布的区域,常见部位是腹主动脉旁、肾门、肠系膜根部、后纵隔和颈总动脉旁及膀胱壁等处。嗜铬细胞瘤可发生钙化,也可有增强后强化不明显等少见表现。我们总结分析11例确诊嗜铬细胞瘤的临床及CT表现,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嗜铬细胞瘤是由嗜铬组织发生的较少见的肿瘤,90%发生于肾上腺髓质,10%发生于肾上腺外嗜铬组织,包括腹膜后和后纵隔等部位。虽然大多数嗜铬细胞瘤为良性,但因其合成和分泌去甲肾上腺素和(或)肾上腺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后腹腔镜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切除的安全性和实用性.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05年8月~2009年8月后腹腔镜下手术切除的20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0例手术均成功.无相关并发症发生.手术时间65~140min(平均90min),出血量30-200ml(平均75ml),瘤体直径2.5~6.4cm(平均4.5cm).病理均提示嗜铬细胞瘤.结论 术前准备充分,术中细致操作,后腹腔镜下对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切除是安全有效的,腹腔镜手术可成为治疗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2.
嗜铬细胞瘤主要来源于肾上腺髓质的嗜铬细胞,约有10%发生在肾上腺以外的嗜铬组织中,后者称之为异位嗜铬细胞瘤.2006年6月与2008年2月,我们经后腹腔途径使用超声刀行异位嗜铬细胞瘤切除术2例.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嗜铬细胞瘤是由嗜铬组织发生的较少见的肿瘤,90%发生于肾上腺髓质,10%发生于肾上腺外嗜铬组织,包括腹膜后和后纵隔等部位.虽然大多数嗜铬细胞瘤为良性,但因其合成和分泌去甲肾上腺素和(或)肾上腺素,导致阵发性或持续性高血压及其他并发症,如心脑血管意外而危及生命[1].嗜铬细胞瘤患者的麻醉处理比较困难,急剧的循环功能紊乱是麻醉与手术危险的根本原因.本院2000年以来实施嗜铬细胞瘤手术15例,现将其麻醉管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后腹腔镜肾上腺手术治疗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效果。方法对行后腹腔镜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手术患者28例(后腹腔镜组)与同期开放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手术患者15例(开放手术组)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后腹腔镜组在平均手术时间、平均失血量、术后止痛剂用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及术后住院天数均显著优于开放手术组,无1例需要输血和发现严重并发症。术后平均随访11个月,全部病例均达以治疗的目的 ,无远期手术并发症发生。结论后腹腔镜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手术显著优于开放手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刘明  高阳 《哈尔滨医药》2003,23(1):32-33
嗜铬细胞瘤来自肾上腺和肾上腺外嗜铬组织,含嗜铬颗粒.能分泌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因而有嗜铬性。因本病临床上比较少见,部分病例发病突然,呈间歇性,若肿瘤发生在少见部位,则容易误诊,引起医疗纠纷,故提出探讨,以引起各方面的重视。该病临床以阵发性高血压为主要表现,病理上发生肾上腺髓质外嗜铬细胞瘤又称嗜铬性副神经节瘤。1 临床经过  相似文献   

16.
罗德婷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23):3626-3627
目的:探讨微创腹腔镜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切除术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1年5月我科行腹腔镜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切除术42例资料,对围手术期护理措施进行总结.结果:所有患者随访3个月~1年,血压均恢复正常范围.结论:经后腹腔途径行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切除术具有创伤小、安全高效和恢复快的优点.术前准备充分、加强术后观察和及时处理,可有效减少和避免相关并发症发生,是保证患者顺利康复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7.
黄贵书  李家泉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22):3414-3415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切除术的优缺点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后腹腔镜手术治疗的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切除术18例的临床资料。术前将红细胞比容控制在5%以下,心率90次/分,血压在正常范围后,连续监测3d血压无明显波动后在全身麻醉下行后腹腔镜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切除术。结果:17例手术成功,1例中转开放手术;手术时间(150±20)min,术中出血量(100±28)mL;术后住院时间5~9d,术中术后未发生重大并发症,肿瘤局部无复发。结论:后腹腔镜手术是治疗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安全、有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手术后的观察及护理。方法对20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手术患者,术后继续密切监测血压、尿量等,并加强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给予各种针对性护理措施。结果 20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患者全部采用手术摘除瘤体,均治愈出院。结论加强术后观察及护理,防治并发症,是提高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嗜铬细胞瘤是泌尿科常见疾病.典型的嗜铬细胞瘤诊断和处理上目前没有困难.但是一些特殊类型的嗜铬细胞瘤症状不典型[1],表现复杂,容易延误诊治,致残率和死亡率较高.多发性双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仅占嗜铬细胞瘤10%左右,表现为血压极度升高,难以控制可诱发颅内出血等严重并发症,预后较差.手术切除肿瘤是唯一有效的措施[2],其中围术期护理是保证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现将我院一例双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手术切除患者的围术期护理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肾卜腺嗜铬细胞瘤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对51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进行围手术期护理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1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患者全部痊愈出院.结论:加强和重视围手术期的治疗及护理,对提高嗜铬细胞瘤手术成功率,减少死亡率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