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诊PCI术前后血浆氮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变化,探讨NT-p roBNP水平对急诊PCI术后左室重塑及远期预后的价值。方法选择86例AMI患者,46例于胸痛发作12h内行PCI成功者为急诊PCI组,40例未进行PCI者为对照组。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入院即刻、24h、72h、7天和30天时血浆氮末端脑钠肽前体水平。同时于患者入院时、术后72h和1个月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定左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VEDVI)和左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LVESVI)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并随访6个月,观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基线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时NT-p roBNP、LVEDVI、LVESVI及LVEF两组间相似(P>0.05);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氮末端脑钠肽前体水平较正常人明显升高,但与对照组相比,入院后1d、7d和30d急诊PCI组NT-p roBNP浓度明显降低;NT-p roBNP水平呈单峰曲线,而对照组呈双峰曲线。相关分析表明,NT-proBNP水平可以预测近远期左心室重塑及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结论急诊PCI可明显降低血浆氮末端脑钠肽前体水平并减轻左心室重塑,AMI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与其近远期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诊PCI术前后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血浆氮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变化,探讨hs-CRP和NT-p roBNP水平对急诊PCI术后左室重塑及近期预后的价值。方法选择156例AMI患者,80例于胸痛发作12h内行PCI成功者为急诊PCI组,76例未进行PCI者为对照组。测定入院即刻、24h、72h、7d和1个月、3个月的hs-CRP和NT-proBNP水平变化。同时于患者入院时、术后1个月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定左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VEDVI)和左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LVESVI)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并随访3~6个月,观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发生情况。结果药物治疗组的近期血清NTproBNP水平显著高于PCI组;药物治疗组的72 h~7d的血清hs-CRP水平显著高于PCI组;近期PCI组的MACE事件低于药物治疗组。结论急诊PCI组3~6个月内治疗效果优于药物治疗组。血清NT-proBNP能够对AMI患者进行危险分层,预测MACE的发生率;hs-CRP可作为行急诊PCI的AMI患者的近期预后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麝香保心丸对缺血性心肌病的长期疗效。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84例缺血性心肌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每组42例,在规范的一般治疗和药物治疗(包括阿司匹林,ACEI类药物,β受体阻滞剂等)基础上,治疗组患者加服麝香保心丸。比较两组患者治疗1个月及6个月后检测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VEDVI)、左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LVESVI)和6min步行距离。结果两组治疗前LVEF、LVEDVI、LVESVI和6min步行距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治疗后LVEF、LVEDVI、LVESVI和6min步行距离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6个月治疗,两组患者均无心血管事件死亡病例。结论麝香保心丸能够显著改善缺血性心肌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心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术前替格瑞洛负荷时间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患者的近期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9年2月在我院直接行PCI术的50例STEMI患者进行分组研究,根据用药时间不同分为甲组(n=28,≤90 min)与乙组(n=22,>90 min)。两组术前均给予阿司匹林与替格瑞洛治疗,比较两组心肌血流灌注状况及术前、术后心功能改善情况,同时随访3个月,统计分析两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在总缺血时间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校正TIMI帧数(CTFC)、ST段回落指数(STR)方面,甲组显著优于乙组(P<0.05)。在左室射血分数(LVEF)方面,甲组术后显著高于乙组(P<0.05);在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方面,两组数据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在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方面,甲组发生率为10.71%(3/28),乙组发生率为9.10%(2/2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STEMI患者直接行PCI术治疗中,术前尽早负荷替格瑞洛,可显著改善心肌血流灌注状况,增强心功能,近期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介入治疗后心肌Blush分级与左室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88例成功接受急诊介入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据心肌Blush分级,将所有患者分为Blush分级<2级组(n=20)和Blush分级≥2级组(n=68)。术后14d,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定左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LVESVI)、左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VEDVI)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并进行比较。结果术后14d时,与Blush分级≥2级组比较,Blush分级<2级组LVESVI和LVEDVI增大,LVEF降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PCI术后TIMI血流3级者的预后与心肌Blush分级有关,进行心肌Blush分级对临床治疗有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介入时机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左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98例STEMI患者,按介入治疗时机不同分为观察组(54例)和对照组(44例)。观察组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对照组行择期PCI治疗,比较两组左心功能指标及心功能分级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VEDVI)、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LVESVI)均比对照组低,射血分数(LVEF)、心输出量(CO)、每搏输出量(SV)均比对照组高,且心功能Ⅰ级比率比对照组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PCI治疗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左心功能具促进作用,可改善患者左心功能,提高心肌功能,具推广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李世华  吴一峰  李金枝 《河北医药》2012,34(13):1951-1952
目的 探讨血浆脑利钠肽(BNP)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溶栓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患者心功能评估中的意义.方法 选择经溶栓治疗后5~7 d实施PCI的AMI患者89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分为单支病变组(23例),双支病变组(35例)和多支病变组(31例).观察PCI术后第5天、第10天3组血浆BNP浓度,和术后14 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VEDVI)、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LVESVI)变化.结果 PCI术前3组BNP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I术后5天及第10天BNP浓度与术前相比各组均降低(P<0.05);PCI术后BNP下降幅度与患者冠脉病变支数之间存在相关性(r=0.443,P<0.05).PCI术后14 d与术前比较,3组LVEDVI、LVESVI、LVEF虽有一些变化,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MI溶栓后择期PCI术后血浆BNP浓度变化对评估AMI患者心功能近期疗效及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疏血通注射液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PCI术后临床治疗效果及预后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于我院就诊行急诊PCI术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120例,随机分为疏血通组60例(观察组),常规治疗组60例(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冠心病二级预防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之上给予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基础情况、术前及术后TIMI血流、校正的TIMI血流帧数(CTFC)、术后2 h ST段回落≥50%比率、住院第7天及术后6个月心脏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d)、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Ds)和术后6个月MACE事件(死亡、再次心肌梗死、靶血管的再次血运重建、心绞痛发作再次住院治疗)的发生率。结果两患者组术前及术后TIMI血流、CTFC、住院第7天LVEF、LVEDd、LVEDs无明显差异,术后2 h ST段回落>50%比率及术后6个月LVEF、LVEDd、LVEDs及MACE的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急性ST段抬高型PCI术联合疏血通注射液能改善患者心功能,降低MACE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对急诊介入治疗中慢血流现象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行急诊介入治疗中出现慢血流现象患者,随机分为甲组和乙组,各30例。甲组使用传统治疗模式,乙组在甲组的基础上使用盐酸替罗非班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术前和术后3个月左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出血事件发生情况、实验室指标(血浆C反应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肌钙蛋白)。结果两组术前LVEF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乙组LVEF水平(58.02±5.93)%高于甲组的(54.08±5.9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出血事件发生率为23.33%(7/30),乙组出血事件发生率为3.33%(1/30),乙组出血事件发生率低于甲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1923,P=0.0226<0.05)。术前,两组血浆C反应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肌钙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乙组血浆C反应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肌钙蛋白水平分别为(3.09±1.23)mg/L、(0.25±0.15)ng/ml、(0.09±0.01)ng/ml,均低于甲组的(5.29±1.84)mg/L、(0.89±0.32)ng/ml、(0.54±0.04)ng/m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行急诊介入治疗中出现慢血流现象患者中,以传统治疗模式为前提,联合替罗非班注射治疗,可在有效改善LVEF指标和实验室指标的同时,减少或预防出血事件,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前后血浆N末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浓度与左室形态和心功能的变化。方法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1例分为急诊PCI术组29例和常规药物组22例,于急诊介入术前或入院24 h内及入院第7天检测血浆NT-proBNP,入院24 h时内及心梗1个月后行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舒张末期容积,左心室射血分数,分析NT-proBNP的变化与左室重构的关系。结果两组的NT-proBNP在治疗前后均明显下降,左心室射血分数增高;直接PCI组较药物治疗组治疗后血浆NT-proBNP明显下降。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NT-proBNP能够有效反应心功能的变化,早期的PCI治疗可以改善左室的收缩功能,明显降低血浆NT-proBNP的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对于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静脉联合冠状动脉内应用替罗非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行急诊PCI的STEMI患者6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单纯早期静脉内使用替罗非班)和研究组(静脉联合冠状动脉内使用替罗非班),每组各33例患者。比较2组PCI术后血清肌钙蛋白T(cTnT)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心电图ST段回落率、梗死相关动脉的血流分级及心肌组织的再灌注情况、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PCI术后30 d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s)发生率的差异。结果研究组术后血清cTnT、CK-MB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ST段回落率、TIMI血流III级获得率及TMPG III级获得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PCI术后7d的LVEF之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总MACEs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9.68%vs 34.4%,P<0.05)。2组患者用药后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之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于行急诊PCI的STEMI患者,与单纯早期静脉使用替罗非班相比,冠脉和静脉内联合使用安全,且更有助于改善冠脉血流、心肌灌注和短期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早期应用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对心脏的近期保护作用.方法 60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入院后行急诊PCI,术后随机分为rhBNP组和对照组,前者即刻持续静脉微量泵入rhBNP 72 h,后者不予泵入rhBNP.分别记录2组患者术前、术后的呼吸频率、心...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使用替罗非班的时机对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疗效的影响。方法 104例STEMI患者随机分为提前治疗组(n=55)和术中治疗组(n=51),分别在急诊室内和造影后行PCI前静脉弹丸注射替罗非班10μg·kg~(-1),之后维持0.15μg·kg~(-1)·min~(-1)静脉泵入24h。比较2组患者术前和术后梗死相关冠状动脉血流复流情况、术后1h最高导联的ST段回落率、术后1wk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左室舒张末内径(LVDd)、30d内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出血事件和死亡率等指标。结果与术中治疗组相比,提早治疗组冠状动脉造影时无血流的比例低(TIM10级62%vs.80%),术中发生无再流率低(5%vs.20%),最高导联的ST段70%回落发生率高(53%vs.33%),术后1wk心脏超声LVEF值高、LVDd值低(均P<0.05)。2组间30d内MACE、死亡及术后出血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STEMI患者行急诊PCI时,早期联合使用替罗非班能改善PCI手术疗效,对早期心功能的改善有益,且并未增加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14.
金小芹  高潮  张静 《安徽医药》2017,21(3):485-489
目的 研究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病人急诊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治疗前后脑钠肽(BNP)水平与左室室壁运动积分指数(LVWMSI)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急诊行PCI治疗STEMI病人的临床病历资料102例,根据急诊PCI术后梗死相关动脉(IRA)再通情况再分为再通组(45例)和非再通组(57例),分别于病人入院时、PCI术后24 h、入院后1周测定其外周血BNP和 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I(cTnI)等心肌损伤指标,同时测定病人三个时间点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LVWMSI.采用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和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上述指标在各组内和组间不同时间点的特点及变化规律;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分析不同时间点BNP水平与相应时间上述指标的相关性,并采用偏相关分析,控制影响因素,分析BNP与LVWMSI相关性;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急诊PCI术后再发心血管不良事件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入院时再通组病人BNP和LVWMSI明显低于对照组, LVEF明显高于对照组,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间CK、CK-MB、cTnI等心肌损伤指标在术前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I术后24 h及入院后1周再通组BNP[(5.014±1.843) ng·L-1、(4.621±1.137)ng·L-1]、CK[(1 912.35±468.32)U·L-1、(1 764.27±376.07) U·L-1]、CK-MB[(206.21±30.65)U·L-1、(191.23±24.09) U·L-1]、cTnI[(2.74±3.07)ng·L-1、(10.18±2.86)ng·L-1]和LVWMSI[(57.52±7.27)、(52.72±5.6)]均明显低于非再通组BNP[(5.732±1.207)ng·L-1、(5.462±1.329)ng·L-1],CK[(2 132.06±503.42)U·L-1、(1 924.37±426.68) U·L-1],CK-MB[(228.09±24.31)U·L-1、(213.45±23.17) U·L-1]、cTnI[(14.25±2.89)ng·L-1、(12.64±3.47) ng·L-1],LVWMSI[(63.49±6.87)、(56.17±6.14)];LVEF明显高于非再通组[(51.36±7.58)、(57.69±5.07)]/[(45.39±8.94)、(46.08±6.87)],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NP、LVEF、LVWMSI及CK、CK-MB、cTnI等指标,组内不同时间点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BNP[(5.014±1.843) ng·L-1、(5.732±1.207) ng·L-1]和LVWMSI[(57.52±7.27)、(63.49±6.87)]在术后24 h水平最高.不同时间点BNP水平与CK、CK-MB、cTnI、LVWMSI均呈正相关,与LVEF呈负相关;偏相关分析显示,控制其他影响因素外,BNP水平LVWMSI依然呈正相关(r=0.413,P<0.05).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结果显示:BNP (HR=1.550,P<0.05)和LVWMSI (HR=1.648,P<0.05)均与心血管不良事件再发生的风险显著相关.结论 STEMI病人急诊行PCI治疗前后脑钠肽BNP水平与LVWMSI水平始终呈正相关,而且PCI治疗前两者已早于心肌损伤指标表现出明显差异,同时两者均与病人术后再次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独立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替格瑞洛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病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心肌微循环、心功能、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的影响.方法 2017年8月至2018年7月间在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接受治疗的STEMI病人11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替格瑞洛组、氯吡格雷组,各56例.替格瑞洛组接受PCI术前及术后替格...  相似文献   

16.
摘要: 目的 探讨延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延迟PCI, 发病12~24 h内直接PCI) 与药物保守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STEMI) 的疗效差异。方法 采用前瞻性、 开放、 平行、 对照的研究方法, 将186例发病12~24 h的STEMI患者分为延迟PCI组89例 (STEMI后12~24 h内接受PCI治疗) 和药物保守治疗组97例 (单纯接受冠心病二级预防药物治疗), 平均随访 (5.6±1.4) 个月, 比较2组患者住院周期的差别; 比较2组患者住院期间、 出院后30 d及6个月左房直径 (LAD)、 左室舒张末径 (LVDd)、 左室射血分数 (LVEF)、 左室短轴缩短率 (LVFS) 的变化, 以及住院及随访期间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及复合终点事件等发生率的差别。结果 延迟PCI组住院周期明显短于药物保守治疗组, 30 d及6个月随访心脏彩超LAD、 LVDd小于药物保守治疗组, 而LVEF及LVFS大于药物保守治疗组, 住院期间及随访期间复合终点事件、 心脏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药物保守治疗组 (P<0.05)。结论 延迟PCI治疗可减少STEMI患者平均住院时间, 降低复合终点事件及主要心脏事件发生率, 改善左室功能及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心肌灌注和心血管事件的相关性.方法 入选发病12h内120例成功接受PCI的STEMI患者进行hs-CRP检测,根据hs-CRP水平分为正常组和升高组.随访6个月,记录各组心血管事件.结果 (1)急诊PCI后升高组患者TIMI心肌灌注分级(TMPG)0~1级所占比例高于正常组(36.0%比11.8%,P<0.05),TMPG达3级所占比例低于正常组(58.1%比82.4%,P<0.05);(2)随访6个月时升高组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组(30.2%比14.7%,P<0.05).结论 STEMI患者PCI后hs-CRP升高提示心肌灌注差;PCI后hs-CRP早期监测有利于急性心肌梗死PCI后临床预后的评价.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替格瑞洛联合阿托伐他汀和阿司匹林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后心肌血流灌注的影响,为其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2015年5月-2019年3月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行PCI手术的STEMI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口服阿托伐他汀钙片,20 mg/次,1次/d;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次,1次/d。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口服替格瑞洛片,180 mg/次为初始剂量,之后90 mg/次,2次/d。共治疗2个月,随访半年。比较两组患者PCI术后即刻冠状动脉血流及心肌血流灌注指标,分析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及随访6个月的心功能指标及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TnI)、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变化。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PCI术后ST段回落率、TIMI血流分级3级以及TMPG3级患者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cTFC值比对照组降低(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LVEF、E/A明显升高,LVEDD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上述指标改善更为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清CK-MB水平明显降低,血清VEGF、vWF及cTnI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CK-MB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VEGF、vWF和cTnI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住院期间及术后随访MACE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替格瑞洛联合阿托伐他汀和阿司匹林可以更好改善PCI术后STEMI患者的凝血纤溶系统和心肌血流灌注,保护心功能,减少预后MACE事件的发生率,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