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73 毫秒
1.
目的观察急性期带状疱疹患者联合加巴喷丁和伐昔洛韦治疗预防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发生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将69例急性期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及对照组(33例)。所有患者均给予伐昔洛韦,治疗组伐昔洛韦剂量加倍,同时加用加巴喷丁。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4、8周疼痛程度及治疗效果,同时观察患者的不良反应。治疗结束2个月后再电话随访一次。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期带状疱疹患者联合加巴喷丁和伐昔洛韦治疗可减少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更昔洛韦联合半导体激光治疗带状疱疹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更昔洛韦胶囊联合半导体激光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260例带状疱疹随机分为观察和对照两组,观察组137例,以更昔洛韦胶囊联合半导体激光治疗;对照组123例,用更昔洛韦胶囊治疗,两组同时加用维生素B1、维生素B12,比较两组疗效,后遗神经痛发生率及止痛、止疱、结痂时间。结果观察组有效率90.6%,对照组63.5%,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后遗神经痛发生率6.6%,对照组22.0%,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的平均止痛、止疱、结痂时间均比对照组短(P〈0.01)。结论更昔洛韦联合半导体激光治疗带状疱疹疗效好,后遗神经痛发生率低,止痛、止疱、结痂时间短。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更昔洛韦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5例,给予更昔洛韦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对照组35例,给予更昔洛韦治疗,比较两组止疱、结痴、止痛、痊愈时间及后遗神经痛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0.9%,明显优于对照组的54.3%(P<0.01),后遗神经痛发生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更昔洛韦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带状疱疹疗效明显优于单用更昔洛韦。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联合伐昔洛韦治疗老年带状疱疹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90例老年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7例)与对照组(43例)。对照组口服伐昔洛韦片1 g,bid,连用1周;维生素B1片10 mg,tid+甲钴胺胶囊0.5mg,tid,连用2周。治疗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加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注射液20 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中,ivgtt,qd,连用2周。结果:治疗组的止疱、结痂、疼痛减轻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5.11%、67.44%(P<0.05)。治疗结束1个月后随访,治疗组与对照组后遗神经痛的发生率分别为6.38%、20.93%(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联合伐昔洛韦治疗老年带状疱疹疗效确切,能显著减少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伐昔洛韦联合氦氖激光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均予以肌肉注射维生素B1,B12作为基础治疗,研究组采用伐昔洛韦联合氦氖激光治疗;对照组单用阿昔洛韦治疗,两周后观察疗效。结果:研究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伐昔洛韦联合氦氖激光治疗带状疱疹有显著的止痛及促进皮疹结痂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钟莉芬  徐寿平 《中国药业》2013,22(11):57-58
目的观察复方甘草酸苷联合更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带状疱疹患者6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两组患者均予以抗病毒、营养神经、止痛等综合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更昔洛韦和复方甘草酸苷联合治疗,对照组患者在基础上予以单纯的更昔洛韦治疗。结果治疗10 d后,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χ2=5.38,P<0.05);治疗后随访1个月,观察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4.27,P<0.05)。两组治疗期间无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结论复方甘草酸苷联合更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确切,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减少后遗神经痛的发生率,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薄芝糖肽联合伐昔洛韦片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0例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5例给予薄芝糖肽注射液每次10mg,每天1次;口服伐昔洛韦片每次0.3g,每天2次;对照组55例仅给予口服伐昔洛韦片每次0.3g,每天2次。两组疗程均为14d。观察两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疼痛减轻、消逝时间和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及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2.7%、72.7%,观察组疼痛减轻、消逝时间短于对照组。PHN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薄芝糖肽联合伐昔洛韦片能有效治疗带状疱疹。缩短PHN时间,降低PHN的发生率,且疗效优于单用伐昔洛韦片。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大剂量伐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75例带状疱疹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予大剂量伐昔洛韦片;对照组予小剂量伐昔洛韦片,于第4、7、10、14天观察疗效和不良反应,皮疹消退后1个月随访后遗神经痛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在第4天开始皮疹评分下降,但第4、7、10天观察组的皮疹评分比对照组更低;观察组(第4天)NRS评分下降较对照组(第7天)要早,观察组第4天及以后疼痛均较对照组减轻明显(P<0.05)。14 d后观察组皮疹的改善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但疼痛的减轻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后遗神经痛发生率(5.26%)低于对照组(21.62%)(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出现4例和3例不良反应,均为轻到中度。结论大剂量伐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可加快皮疹消退,迅速缓解急性期疼痛,并有效预防后遗神经痛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艾滋病带状疱疹((herpeszoster,HZ)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艾滋病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5例)给予中药辨证结合更昔洛韦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对照组(35例)给予更昔洛韦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比较两组止疱、结痂、止痛、痊愈时间及后遗神经痛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2.6%,明显优于对照组的54.9%(P〈0.01),后遗神经痛发生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辨证结合更昔洛韦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艾滋病带状疱疹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0.
严霞 《现代医药卫生》2009,25(24):3699-3700
目的:探讨干扰素联合伐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带状疱疹病人129例分成3组,治疗组口服伐昔洛韦片300 mg,每日2次,外涂干扰素乳膏,每日4次,配合适当的护理措施;对照Ⅰ组仅口服伐昔洛韦片,对照Ⅱ组仅外涂干扰素乳膏,观察3组病人的止痛、结痂、脱痂、治愈等情况。结果:治疗组疗效与各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止痛、结痂、脱痂时间明显短于各对照组(P〈0.01)。结论:干扰素联合伐昔洛韦并配合护理措施治疗带状疱疹明显提高疗效,减少后遗神经痛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中国医药科学》2017,(4):93-95
目的探讨早期给予盐酸伐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对预防后遗神经痛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6年11月收入的带状疱疹患者共11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大量组和常量组,每组55例,常量组给予盐酸伐昔洛韦300mg,2次/d,持续10d,大量组对患者给予盐酸伐昔洛韦1000mg,3次/d,持续7d,统计分析所有患者的治疗疗效、不良反应、后遗神经痛发生情况。结果大量组疗效显著优于常量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量组止痛时间、止疱时间、结痂时间均明显短于常量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量组后遗神经痛的发生率低于常量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基本相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大剂量盐酸伐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确切,可有效预防后遗神经痛的发生,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值得临床作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联合更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临床反应及效果,可以明显减轻带状疱疹疼痛及减少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发病率。方法 169例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95例)和参照组(74例),实验组患者采用常规抗病毒(更昔洛韦钠0.5 mg/d、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40 mg/d里,分布加入250 ml生理盐水静脉滴注)参照组常规抗病毒(更昔洛韦钠0.5 mg/d,安慰剂维生素C 3.0 mg/d,分别加250 ml生理盐水静脉滴注)。两组患者均治疗2周,对比分析疼痛及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发病率。结果实验组在疼痛缓解及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发病率比参照组有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能有效舒缓痛楚,降低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发病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盐酸伐昔洛韦合美能(复方甘草甜素)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应用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入院就诊的100例带状疱疹患者,其中50例患者给予盐酸伐昔洛韦0.13g,2次/d口服;另50例患者B组给予盐酸伐昔洛韦联合美能。疗程均为10d,记录用药后临床症状和体征变化情况。并比较疼痛消失时间、结痂时间,并进行有效率的比较。结果 A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低于B组。在不良反应、疼痛消失时间、结痂时间上B组优于A组(P<0.05)。结论盐酸伐昔洛韦联合美能治疗带状疱疹疗效好,见效时间快,并可降低后遗神经痛的发生率。在临床上有较好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薄芝糖肽联合更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9例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组,试验组40例予以薄芝糖肽及更昔洛韦治疗;对照组39例仅予以更昔洛韦治疗。结果试验组及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0.0%、71.8%,前者优于后者;试验组及对照组后遗神经痛发生率分别为5.0%、12.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薄芝糖肽联合更昔洛韦能有效治疗带状疱疹,减少后遗神经痛发生率,且疗效优于单用更昔洛韦。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2种用药方案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及预防后遗神经痛的临床效果。方法筛选出的180例病例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2组:第一组(治疗组)92例口服伐昔洛韦片+复方甘草酸苷片(美能片)、第二组(对照组)88例口服伐昔洛韦片。观察临床症状和体征、不良反应和后遗神经痛的发生率,对比疗效。结果治疗组症状和体征的改善时间比对照组短,其中以止痛时间缩短最为显著(P〈0.01),后遗神经痛发生率第一组明显低于第二组(P〈0.05),两组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别(P〉0.05)。结论口服伐昔洛韦片+复方甘草酸苷片(美能片)治疗带状疱疹是一种安全、有效、依从性好的用药方案。  相似文献   

16.
伐昔洛韦联合微波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观察伐昔洛韦联合微波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及对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发病率的影响. 方法 将325例带状疱疹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174例,对照组151例,两组均使用伐昔洛韦治疗,治疗组加用微波定向照射,观察两组PHN发生情况. 结果 两组均治愈出院,治疗组PHN 13例(7.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2例(14.6%)(χ^2=4.24,P<0.05). 结论 伐昔洛韦联合微波治疗带状疱疹能有效降低PHN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药物联合刺血疗法与红外偏振光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 83例带状疱疹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2例,以盐酸伐昔洛韦片、喷昔洛韦乳膏、甲钴胺注射液、维生素B1注射液联合刺血疗法与红外偏振光治疗;对照组41例,仅以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止疱、结痂、脱痂、止痛时间,疗效及后遗神经痛的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止疱、结痂、脱痂、止痛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8%,对照组为7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后遗神经痛的发生率为0,对照组为17.1%,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药物联合刺血疗法与红外偏振光治疗带状疱疹能明显缩短止疱、结痂、脱痂、止痛时间,降低后遗神经痛的发生率,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撒俊鹏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13):1956-1957
目的:观察更昔洛韦注射液合用特定电磁波治疗器(TDP)治疗带状疱疹疗效.方法:将83例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治疗组43例.两组均进行TDP照射治疗,治疗组加用更昔洛韦注射液静脉滴注,观察两组的疗效.结果:治疗组在痛疼减轻程度、止痛时间、结痂时间、后遗神经痛数量等方面明显好于对照组.治疗组与对照组的疗效有显著差异.结论:更昔洛韦注射液联合TDP治疗带状疱疹疗效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盐酸伐昔洛韦片联合龙胆泻肝汤治疗带状疱疹的方法以及临床疗效。方法 80例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盐酸伐昔洛韦片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盐酸伐昔洛韦片联合龙胆泻肝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中痊愈30例,好转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患者中痊愈20例,好转11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77.5%。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疗程结束后不良反应均消失。结论盐酸伐昔洛韦片联合龙胆泻肝汤治疗带状疱疹具有协同作用,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中国药房》2017,(30):4238-4241
目的:系统评价伐昔洛韦对比阿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和安全性,为临床提供循证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Medline、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纳入伐昔洛韦(试验组)对比阿昔洛韦(对照组)治疗带状疱疹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按照Cochrane系统评价员手册5.1.0评价纳入研究的质量并提取资料后,采用RevMan 5.3统计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2项RCT,合计1 059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总有效率[OR=4.64,95%CI(2.99,7.20),P<0.001]和治愈率[OR=2.93,95%CI(2.13,4.03),P<0.001]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后遗神经痛发生率[OR=0.39,95%CI(0.22,0.69),P=0.001]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79,95%CI(0.49,1.29),P=0.35]。结论:伐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疗效优于阿昔洛韦,可明显降低患者后遗神经痛发生率,两者安全性相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