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预测各型丙型肝炎病毒(HCV)的MHC-Ⅱ类抗原表位,为HCV的疫苗研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从NCBI数据库中检索出10条包含6种基因型的HCV完整氨基酸序列,使用在线MHC-Ⅱ类抗原表位分析工具NetMHCⅡpan-2.1 Server,从MHC-Ⅱ类抗原表位在6种HCV型别之间的保守性及与MHC-Ⅱ类分子亲和力两方面评价HCV携带的潜在MHC-Ⅱ类抗原表位。结果位于NS3和NS5B蛋白的3段表位核心序列具有较好的保守性,其中尤以NS3蛋白携带的表位核心序列保守性最好;高亲和力的MHC-Ⅱ类抗原表位主要位于E2、NS5A、NS4A和NS5B蛋白,其中E2和NS5A蛋白携带的高亲和力抗原表位较为丰富。结论 NS5B蛋白所携带的MHC-Ⅱ类抗原表位兼顾了各个HCV基因型之间的保守性及与MHC-Ⅱ类分子的高亲和力,具有较好的疫苗应用前景;NS3、E2、NS5A和NS4A蛋白有可能成为HCV多表位肽疫苗的备选组分。  相似文献   

2.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慢性化的相关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是导致慢性肝病的重要原因。目前研究认为,杀伤性T淋巴细胞倡导的细胞免疫可识别和清除病毒感染细胞.故对HCV的清除起重要作用。HCV感染早期T细胞反应的强度、表位特异性和细胞因子分泌情况等很可能将决定感染的预后。多项体外实验表明HVR1区的确存在中和性抗原表位,但宿主体液免疫对病毒缺乏有效的中和反应机制,不能形成稳定有效的保护性免疫。HCV与低密度脂蛋白(LDL)结合,可能抑制了或延迟了中和性抗体的产生。或阻止它们的作用,造成HCV的持续感染。HCV基因组高度变异性是其引起持续感染的直接原因。准种的复杂性能潜在影响感染的严重性和疾病的转归。患者体内PBMC中持续存在HCV复制成为慢性化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
有关丙型肝炎病毒(HCV)引起免疫损伤的机制至今没法不清楚。进行HCV淋巴细胞抗原表位的研究有助于阐明其发病机制,并为研究HCV预防必和治疗性疫苗奠定基础。本文对近年来HCV淋巴细胞抗原表位的研究进展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HCV核心区多肽的抗原表位,选择具有优势抗原表位的多肽用原核表达载体表达,并获得该表达载体的稳定表达菌株. 方法 根据软件分析选取带有优势抗原表位的HCV核心区多肽,找出对应DNA序列,逆转录PCR扩增目的基因,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中进行诱导表达.表达的目的蛋白用His Bind Columns纯化,用ELISA法检测其免疫活性. 结果 获得了序列正确的HCV-core基因和表达良好的该基因原核表达载体pET-28a-core,该表达载体表达的目的蛋白可被很好地纯化并具有良好的HCV抗原活性. 结论 成功地重组了HCV核心区蛋白,获得了HCV抗原性良好的HCV核心区抗原.  相似文献   

5.
作者根据Jameson和Wolf算法鉴定了丙型肝炎病毒(HCV)核心蛋白中的4个抗原表位,并用间接ELISA法评价了其免疫反应性。所鉴定的4种抗原表位包括:(1)Q15  相似文献   

6.
丙型肝炎病毒(HCV)基因组结构区核心蛋白(C)抗原、包膜蛋白E1和E2区抗原,以及非结构区NS3—NS5区抗原的区段,已经在原核细胞中获得有效的表达,同时,相应区段中的优势抗原表位肽也经化学合成法大规模地制备。HCV基因组上各区段抗原的分析发现,由C区和NS3区分别编码的C抗原和C33c抗原是HCV基因组上两个优势抗原区段,其相应的抗体出现早(感染后6周可检出C33c抗体),阳转率高(阳性检出率约99%),特异性和重复性均优于其它区段抗原。由此产生的第二代诊断试剂HCV ELISA其特异性、敏感性和重复性都优于第一代产品是当前检测丙型肝炎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人白细胞抗原(HLA)与丙型肝炎具有一定相关性。目前认为,HLA-DR5阳性患者可减少丙型肝炎慢性化的危险性;HLA-Ⅰ类抗原表达的增高可导致HCV的活动性感染;于扰素治疗则可能减少HLA-Ⅰ类抗原的表达而达到抑制HCV活动的目的。HLA-DR4分子与HCV相关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密切相关,而HLA-A2限制的细胞毒T淋巴细胞作用则在丙型肝炎的免疫应答中起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丙型肝炎病毒E2包膜糖蛋白的研究近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丙型肝炎病毒E2包膜糖蛋白含有重要的受体结合位点和抗原表位,在病毒感染及诱导宿主免疫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也是目前疫苗研究的热点。E2分子功能特性的研究对理解HCV与宿主相互作用机制,研究新的预防治疗措施有重要意义。本文就E2蛋白与病毒的人胞作用,机体免疫应答及疫苗研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9.
丙型肝炎病毒E2包膜糖蛋白的研究近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丙型肝炎病毒E2包膜糖蛋白含有重要的受体结合位点和抗原表位,在病毒感染及诱导宿主免疫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也是目前疫苗研究的热点。E2分子功能特性的研究对理解HCV与宿主相互作用机制,研究新的预防治疗措施有重要意义。本文就E2蛋白与病毒的入胞作用,机体免疫应答及疫苗研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幽门螺杆菌主要抗原蛋白的T/B淋巴细胞表位,评估不同表位组合的抗原性与致敏性,预测优势表位组合与P22噬菌体病毒样颗粒( VLPs)融合后的三级结构,构建基于P22 VLPs的多表位幽门螺杆菌疫苗。方法 利用IEDB数据库、NetMHCIIpan-3.2 和BepiPred 2.0在线工具对抗原蛋白的T/B淋巴细胞表位进行搜索和预测;利用VaxiJen v2.0、AllerTOP v2.0和ProtParam在线服务器分别对随机串联组成的不同表位组合进行抗原性、致敏性和理化性质进行分析;采用AlphaFold2、ProSA-web、RAMPAGE及ERRAT等软件对融合蛋白的三级结构进行预测、评估;构建P22 VLPs载体多表位幽门螺杆菌疫苗P22-C3,通过诱导表达及纯化获得疫苗实体;运用SDS-PAGE、透射电子显微镜和动态光散射技术对疫苗实体进行表征分析。结果 将筛选得到的高保守、非致敏优势抗原表位进行随机串联,获得了20个表位组合(C1-C20),这20个表位组合均具有良好的抗原性和非致敏性。其中,表位组合C3不仅抗原评分高、理化性质稳定且预测的结构模型符合天然构象。将C3序列融合至P22 VLPs衣壳蛋白(Gp5)的C端,获得了基于P22 VLPs的幽门螺杆菌疫苗P22-C3。表征分析显示P22-C3较野生型的P22 VLPs,衣壳更厚,直径更大。结论 本研究通过多维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了不同Hp表位组合的理化特性和三维结构,成功构建了基于P22 VLPs的幽门螺杆菌疫苗,为疫苗后期的动物试验和I期临床试验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抗原决定簇又称为抗原表位,是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化学基团,也是蛋白质抗原性的基础。抗原抗体的特异性结合反应是针对特定的抗原表位而并非是完整的抗原,因此明确蛋白质的抗原表位对多肽和新型疫苗分子的设计及诊断试剂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随着科技的发展,出现了一些新的鉴定单克隆抗体抗原表位的方法。本文在传统表位鉴定方法基础上简要综述了多技术结合鉴定抗原表位新方法。  相似文献   

12.
预测鼠疫耶尔森氏菌F1抗原的CTL表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预测鼠疫菌F1抗原的CTL表位,为鼠疫菌表位疫苗研究奠定基础,并为绘制鼠疫菌抗原表位图谱提供一种可行的研究手段。方法采用nHLAPred网络预测法对F1抗原的CTL表位进行预测。结果预测得到了鼠疫菌F1抗原的特异性CTL优势表位:120-128SPKVNGENL和153-161KLAAGKYTD。结论利用nHLAPred法,并结合其他T细胞表位预测方法,可得到抗原的CTL表位,准确率较高,可作为表位图谱绘制的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在丙肝感染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对162例疑似HCV感染者血清进行HCV RNA检测,同时用ELISA法对其进行HCV核心抗原和抗-HCV检测。结果 162例样本中,抗-HCV阳性率64.20%(104/162),HCV RNA阳性率51.85%(84/162),HCV核心抗原阳性率35.19%(57/162);HCV RNA和HCV核心抗原均阳性样本57例,二者符合率为67.86%;HCV核心抗原和HCV RNA阳性而抗-HCV阴性者1例。结论 HCV核心抗原是HCV早期感染的标志之一,检测HCV核心抗原有利于HCV感染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对主要黄病毒结构蛋白的抗原表位情况进行系统分析,鉴别共同及特异性抗原表位并对可能的特异性抗原表位进行原核表达.方法 分别利用DNAStar及ANTHEPROT软件对登革病毒1~4型、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病毒及黄热病毒E蛋白的亲水性、抗原性、可塑性、表面可及性和Garnier-Robson的二级结构进行分析,预测可能的抗原表位.在此基础上,根据表位位置和氨基酸序列的相似性,分析6种病毒的共有及特异性抗原表位,并参考GenBank中的序列信息,对预测的抗原表位进行比对,进一步分析抗原表位在不同病毒株中的保守性.然后利用pET32及pMAL-c2x系统对可能的特异性抗原表位进行高效原核表达、Western blot验证其抗原性.结果 经系统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共预测获得登革病毒1~4型、乙脑病毒及黄热病毒共有抗原表位15个,病毒特异性抗原表位47个.利用pET32及pMAL-c2x系统对6种病毒部分可能的特异性抗原表位进行了高效表达.Western blot结果显示登革病毒1型及2型表达抗原片段表现良好的抗原反应原性,并与试验中所用其他黄病毒及甲病毒多克隆抗体无明显的交叉反应.而所表达的登革病毒3型和4型、乙脑病毒及黄热病毒片段无抗原反应原性.结论 6条原核表达抗原片段经Western blot验证,获得登革病毒1型和2型特异性抗原片段.  相似文献   

15.
目的将HCV核心抗原检测与HCV RNA PCR法和抗-HCV检测进行比较,评估HCV核心抗原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121份怀疑为HCV感染患者血清中的HCV核心抗原,并以HCV RNA PCR法和抗-HCV检测结果作为比较。结果121份样本中,PCR法测HCV RNA,阳性56例,阴性65例,ELISA法测HCV核心抗原,阳性52例,阴性69例,ELISA法测抗-HCV,阳性44例,阴性77例;HCV RNA PCR、HCV核心抗原、抗-HCV阳性率分别为46.28%、42.97%、36.36%。同HCV RNA PCR检测结果比较:HCV核心抗原检测符合率90.08%、假阳性率3.31%、假阴性率6.61%;抗-HCV检测符合率81.81%、假阳性率4.13%、假阴性率14.05%。结论HCV核心抗原检测与PCR检测的符合率较高。说明PCR法与HCV核心抗原检测都可以对抗-HCV出现前的感染进行早期诊断,从而缩短窗口期。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外周血、脾脏、肝脏内CD_8~+细胞毒T淋巴细胞(CTL)对靶细胞的细胞毒活性及CD_4~+T淋巴细胞对HCV不同基因重组抗原或人工合成多肽的增殖反应,综述了该类细胞在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体内的兔疫功能状况和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预测卡氏肺孢子虫主要表面抗原(MSG)片段的B细胞和T细胞抗原表位. [方法]运用Sig-nalp3.0、EMBOSS等网络服务器推测卡氏肺孢子虫MSG抗原片段的B细胞和T细胞抗原表位,分析预测结果. [结果]MSG抗原片段存在3个潜在的B细胞抗原表位及6个潜在的T细胞抗原表位.B细胞抗原表位在氨基酸序列的位置为69-79、96-101、133-140aa 3个区域内或其附近;T细胞抗原表位在氨基酸残基的位置为7-22、28-43、20-35、40-55、53-68、86-101aa. [结论]MSG抗原表位的预测为有目的的克隆基因片段,研究高效的表位疫苗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HLA I-表位肽四聚复合物检测系统(简称:四聚复合物检测系统)是以生物素-亲和素、人工制备的HLAI类分子、β2-M和特异性抗原表位多肽构建的四聚复合物,模拟靶细胞膜表面的HLAI类分子-表位复合物检测系统。它通过T细胞受体识别并结合相应表位的特异性CTL,以生物素-荧光标记的亲和素为标记物并利用流式细胞仪进行定量检测和分拣;它能在体外直接定性、定量检测T细胞群中的特异性CTL,因而对微生物感染、肿瘤、移植排斥等疾病的细胞免疫学研究将产生重大的影响。本文着重介绍了该技术在HBV/HCV感染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19.
卡氏肺孢子虫kexin蛋白抗原表位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预测卡氏肺孢子虫kexin蛋白的抗原表位。[方法]应用互联网服务器及相关生物软件预测卡氏肺孢子虫kexin蛋白抗原表位,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kexin蛋白存在多个潜在的抗原表位,其中T细胞表位按积分位于第367~381,38~52,128~156,351~388,426~440位氨基酸等区域,B细胞表位位于第133~215,300~442及660~733位氨基酸区域。[结论]kexin抗原表位可能主要位于第38~215及300~442氨基酸序列区域内或其附近,抗原表位的预测可以有目的地克隆kexin重组基因片段,为研究高效卡氏肺孢子虫疫苗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0.
提要登革病毒是虫媒病毒B组的一个成员,其RNA编码3种结构蛋白和7种非结构蛋白。研究发现,病毒抗原中既存在有中和性抗原表位,又有免疫增强抗原表位。本文阐述了登革病毒主要抗原E蛋白的表位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