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林红 《中国医药科学》2014,(20):139-141
目的:探讨GS环保固定在冷冻切片中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标本300例,150例进行GS固定,150例使用传统固定液,比较两组在使用上出现刺激性气味、固定效果不佳及染色效果不佳的比例,并对骨组织脱钙和肺癌TIF-1+固定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GS固定染色套液临床使用上出现刺激性气味、固定效果不佳及染色效果不佳的比例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 GS环保套液效果满意,具有在病理技术工作中推广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探讨6种不同固定液短时间固定对冰冻切片制片效果的影响,以便在快速冰冻切片制片中选择较好的固定液。方法收集新鲜活体组织,取材冷冻包埋后,经恒温式冰冻切片机切片,以6种不同固定液固定6s,进行HE染色。结果经乙醚酒精固定后冰冻切片质量较好,染色鲜艳,镜下组织结构细胞形态清晰,细胞核浆对比分明。结论乙醚酒精固定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冰冻切片快速固定液。  相似文献   

3.
为了克服组织切片制作过程中固定时间长,部分脂肪、皮肤、肌肉组织难固定和不易切片的难题,笔者应用AAF固定液微波固定法固定石蜡制片.  相似文献   

4.
孙昕  谷媛媛  杨雪萍  刘卫 《药学实践杂志》2014,32(4):288-289,296
目的改进心包固定液的制备工艺并考察其稳定性。方法将心包固定液的制备分为A液(缓冲液)、B液(戊二醛液),配制完成后置于冰箱冷藏备用,临用前A、B两液等量混合均匀,得到新鲜配制的心包固定液。采用酸度计和羟胺盐法,以pH值和含量为指标,对消毒前、后的A液与B液,以及B液、心包固定液在常温放置、冷藏储存多种情况下进行稳定性考察。结果消毒后A液、B液的pH值及含量均有所降低,但降幅很小,且在规定范围内。临用前将A液、B液混匀,戊二醛处于碱性条件下,具有强杀菌活性和心包固定作用;稳定性考察表明,B液、心包固定液、AB混合液常温放置半年pH值和含量已不符合规定,冷藏放置1年各项指标正常,稳定性较好。结论心包固定液制备工艺的改进合理、可行,样品稳定性好,保质期延长至1年。  相似文献   

5.
通常各实驗室作小动物組織切片时所用之固定液有福尔馬林液,岭克氏(Zenker)液,包恩氏(Boun)液或75%酒精液等,薄小之动物組織經固定后,往往变为硬脆,以致切片时组织容易破碎,影响鏡下观察。本室多次进行固定液之配制,目前已新創一种“三硝基酚固定液”,經此固定液固定之組織无硬脆現象,切片完整,染色优良。一、配制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不同固定液和固定时间对大鼠睾丸组织病理学制片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用雄性SD大鼠12只,取两侧睾丸组织,共24例标本。每例标本分别用不同的固定液(10%中性福尔马林溶液、30%Davidson固定液及FAA固定液)固定不同的时间(24、48 h)后,进行脱水、包埋、切片、HE染色。用LEICA DM5000B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结果 3种固定液固定24 h后,可见30% Davidsons固定液组睾丸组织的异常变化程度低于10%中性福尔马林组和FAA组;固定时间对睾丸组织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固定24 h的异常变化程度低于固定48 h。结论 30% Davidson固定液组SD大鼠睾丸组织病理学变化程度最小;固定时间不宜超过24 h。  相似文献   

7.
目的寻找一种理想的人体解剖标本固定液。方法用改良人体解剖标本固定液对标本进行灌注,标本经过保存液浸润一定时间后,然后是一个缓慢的干燥过程,将改良人体解剖标本固定液保存的标本与传统的保存方法保存的进行比较。结果用改良人体解剖标本固定液处理的人体解剖标本,保持了标本材料的自然形态、体积、色泽且富有弹性,具有保存效果好、刺激性小、毒性小和环保等优点。结论改良的人体解剖标本固定液既有利于人体解剖标本的保存,又有利于实验教学环境的改善,可以进一步的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盐酸曲马多含量测定的固定pH滴定法。方法pH为11.0,滴定液为NaOH(0.1mol.L-1),水溶液中测定盐酸曲马多的含量。结果在pH值9~12范围内滴定液消耗的体积与盐酸曲马多含量成正比,无需确定化学计量点和滴定浓度,测定结果的准确度和精密度符合滴定分析要求,加样回收率为100.4%,RSD为0.1%。结论固定pH滴定法方法简便,结果准确,可用于盐酸曲马多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9.
童瑜 《中国当代医药》2015,(7):66-67,70
目的:比较腹膜透析置管术中行腹壁固定与非固定两种方式的效果。方法将70例行腹膜透析置管术终末期肾脏病患者按照腹壁固定与否随机分为固定组(n=36)与非固定组(n=34),比较两组透析使用情况、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治疗后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两组的腹透液入液时间、出液时间及超滤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跃0.05);非固定组的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为11.76%,固定组为8.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跃0.05);固定组治疗后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均高于非固定组(P<0.05)。结论与非固定方式相比,腹膜透析置管术中行腹壁固定方式的效果更为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一种可行性高、方法简便易行的四氧化锇固定液长期保存方法。方法:将四氧化锇固定液(1%)分组冷冻,设3个实验周期组,分别是,6月组,12月组,24月组。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各实验组四氧化锇固定液冷冻后其工作效能相同,电镜(TEM)照片显示,组织超微结构同样清晰。结论:四氧化锇固定液可以冷冻长期保存,冷冻后其工作效能不变。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纯丙酮、95%乙醇、甲醛、甲醇、改良AAF液5种固定液对冷冻切片苏林精-伊红染色法的质量影响,筛选出最佳冷冻切片固定液。方法采集4大类新鲜组织标本,选用较常用和易配置的5种固定液,统一进行HE染色,观察冷冻切片组织固定效果和染色质量。结果改良AFF液组切片优级率(93.62%)高于其它4组,与丙酮组、甲醛组、95%乙醇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固定效果和染色质量略好于甲醇组,明显优于丙酮组、甲醛组、95%乙醇组(P<0.05)。结论改良AFF液组配置简单、使用方便,完全可以满足临床病理的快速、准确诊断,是一种理想的冷冻切片固定液。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制4%中性甲醛固定液并建立质量标准。方法制备4%中性甲醛固定液,检查性状、pH并进行鉴别,采用间接碘量法测定甲醛的含量。结果 4%中性甲醛固定液为无色澄清液体,有刺激性气味,pH为7.2~7.4,其检测浓度线性范围为29.60~51.80mg.mL-1,r=0.9999(n=7);平均回收率为99.91%,RSD=0.90%(n=9)。结论此试验含量测定线性关系良好,检测范围宽,系统适用性好,回收率、稳定性和精密度均符合要求。本质量控制方法简便,准确,可作为该制剂质量快速检验的方法 。  相似文献   

13.
在病毒疫苗的生产和检定中,经常需要测定病毒滴度,蚀斑法和病变法是实验室中常用的两种方法,尽管近年来病变法应用越来越广。蚀斑法因其精确度高仍然被人们经常使用。在蚀斑技术中,染色前细胞的固定一般采用福尔马林固定液,但是,福尔马林有毒性,易挥发,对实验操作人员的健康有损害,在大规模的实验中所产生的废气废液对环境将会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作者就使用微波固定法替代福尔马林固定法进行了尝试。  相似文献   

14.
<正>冷冻切片的制备简便、快捷,多用于手术中快速病理诊断,切片的制备时间和染色效果直接影响诊疗的进程和走向。其影响因素包括固定液的种类、固定时间、染色剂的制备、干片方法等等诸多环节。我院固定液的使用包括10%中性缓冲甲醛溶液、冷甲醇、3%冰醋酸乙醇和95%冷乙醇等等,常用的为冷甲醇,其组织渗透力强,苏木精-伊红(HE)染色后细胞收缩不明显,轮廓清晰,核染色和核浆对比度好,细胞质和细胞核对比明显[1],但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缝线导管固定法和免缝线IV3000透明贴膜敷料交叉法固定中心静脉导管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行中心静脉导管插管的患者按时间的先后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使用缝线法透明贴膜固定中心静脉导管,实验组使用免缝法IV3000透明贴膜敷料交叉法固定中心静脉导管,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置管后导管的固定、患者的感受、固定部位皮肤感染、渗液情况。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导管的脱出或移位,局部皮肤感染、局部渗液,患者舒适感方面P0.05,对比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免缝线IV3000透明贴膜敷料交叉固定法更换敷料简便,减少局部感染,较大地节省了护理人力成本,具有优于缝线法对导管的固定作用,预防了导管感染、脱出等导管相关感染并发症,同时也避免了缝线固定造成的皮肤损伤和感染,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中心静脉导管固定法。  相似文献   

16.
李志娟  王欣 《淮海医药》2001,19(5):391-391
优质组织切片是正确病理诊断的前提 ,标本处理是制片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1 ]。本文报道我们在 HE切片中组织固定和包埋的体会 ,旨在提高对其重要性的认识。1 组织固定和包埋1.1 及时固定 标本以 10 %的中性福尔马林固定最好 ,尽量避免酒精固定 ,因酒精固定后的核蛋白质遇水可溶解 ,致使核染色不清。固定效果决定了以后制片的各个环节 ,因此组织离体后要尽快固定。固定液的量至少应为标本体积的五倍 ,固定时间因组织的大小而异 ,较大组织要切成小块固定 ,时间12~ 2 4h,微小标本 (如内窥镜活检标本等 ) 2~ 4h即可。然后将标本修成大小约 …  相似文献   

17.
杨丽荣 《现代医药卫生》2002,18(12):1104-1104
临床妇产科、妇幼保健等工作要作出准确的诊断,需要子宫内膜组织学检查(活检),因此刮宫组织是诊断的重要依据,而刮宫组织的固定是制作病理组织切片的关键,寻找理想的子宫内膜标本固定液非常重要。通过与临床送检医师联系,强调了刮取的子宫内膜标本应尽快用甲醛液固定并及早送病检室后,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固定矫治中洗必泰冲洗对牙周健康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丽云  李冬冬 《天津医药》2005,33(8):529-530
在牙齿固定矫治过程中,由于固定矫治器的安放,托槽、带环、粘接剂等对牙龈的机械性和化学刺激,降低了刷牙的有效性,加上患者年龄(多为青少年)的特殊性。牙龈炎症经常发生。为防止固定矫治中牙周组织损伤,笔者对65例固定矫治患者在矫治过程中局部用0.2%洗必泰液冲洗牙周,通过临床观察和矫治前、后各项牙周指标数比较.评估这一预防措施所起的作用,维护这一特定人群的牙周健康。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估3种口腔含漱液在固定正畸治疗中对牙龈炎、轻度牙周炎的治疗维护作用.方法 选择60例伴牙龈炎、轻度牙周炎的口腔固定正畸患者,完全随机方法分为A、B、C组,分别使用复方氯己定含漱液、复方茶多酚含漱液、西吡氯铵3种含漱液,将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观察指标[自觉症状、菌斑指数(PLI)、牙龈指数(GI)、牙周袋深度(PD),口臭]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A组和C组治疗1周后PLI、GI、PD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C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0.0%(14/20)和90.0%(18/20),均明显高于B组[25.0%(5/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正畸患者使用口泰、西吡氯铵含漱液漱口可作为固定正畸治疗过程中牙龈炎、轻度牙周炎的辅助预防和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20.
在医院的常规病理检验中 ,临床多用安瓿瓶来包装固定胃肠、鼻咽等粘膜组织及细针针吸穿刺物等微小标本 ,传统上是先将活检标本粘附于滤纸或纱布等载体上 ,待取材完毕后才将其投入固定瓶内。由于受取材操作的影响 ,粘附于这些载体上的离体微小标本通常要在空气中干燥暴露数分钟至数十分钟甚至更长时间 ,加之有的取材前准备不充分或错配误用固定液 ,均可因标本固定失时或固定不当 ,致使标本干涸并粘上纸或棉纱纤维 ,造成组织发脆和难以完整切片 ,以及切片的细胞染色模糊或核浆共染 ,从而增加读片和病理诊断的难度 ,甚至无法作出肯定的结论 ,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