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8 毫秒
1.
目的:探讨大黄灵仙方对LPS诱导的肝内胆管组织损伤大鼠Wnt5a-钙离子(Ca;)-活化蛋白激酶C(PKC)信号转导通路及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大黄灵仙方组(320 mg/kg)、炎症信号阻断剂组(PDTC+SB203580,120 mg/kg+10 mg/kg)、大黄灵仙方+信号阻断剂组(320 mg/kg+120 mg/kg+10 mg/kg),每组12只。采用胆总管注射内毒素LPS构建肝内胆管组织损伤模型,分别于造模前和造模后连续给药3 d,2次/d。末次给药12 h后,ELISA检测血清总胆红素(TBIL)、总胆汁酸(TBA)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IL-6水平;截取胆管周围组织,HE染色观察组织病理变化;荧光免疫法检测胆管组织细胞内Ca;水平;RT-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胆管组织Wnt5a、骨桥蛋白(OPN)、PKC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血清TBIL、TBA、TNF-α、IL-6水平、胆管组织细胞内Ca;水平、胆管组织Wnt5a、OPN、PKC mRNA及蛋白、IL-6蛋白表达水平均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炎症信号阻断剂组及大黄灵仙方组大鼠TBIL、TBA、TNF-α、IL-6水平、细胞内Ca;水平、Wnt5a、OPN、PKC mRNA及蛋白、IL-6蛋白表达水平均降低(P<0.05)。与炎症信号阻断剂组及大黄灵仙方组相比,大黄灵仙方+信号阻断剂组上述指标进一步降低(P<0.05)。结论:大黄灵仙方可能通过抑制Wnt5a-Ca;-PKC信号通路活化降低肝内胆管组织损伤大鼠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2.
背景:胰腺星状细胞内转化生长因子β1/Smads信号通路活化可能是导致胰腺组织纤维化的主要分子学机制。如能阻断这一通路,就可能抑制慢性胰腺炎组织的纤维化进程。目的:探讨秋水仙碱对慢性胰腺炎模型大鼠转化生长因子β1/Smads通路的抑制作用。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慢性胰腺炎组及秋水仙碱干预组,慢性胰腺炎造模成功后,秋水仙碱干预组大鼠每日腹腔内注射秋水仙碱150μg/kg,慢性胰腺炎组则每日腹腔内注射等体积的生理盐水。3个月后取胰腺组织,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胰腺组织的病理学改变,免疫组化观察胰腺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表达,Western blot法测定胰腺星形细胞内P-Smad2、P-Smad3、α-SMA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结论:苏木精-伊红染色结果显示:与秋水仙碱干预组相比,慢性胰腺炎组胰腺组织内腺体组织减少,而纤维结缔组织、炎细胞明显增多并取代胰腺腺体组织。免疫组化结果显示:秋水仙碱干预组胰腺组织内转化生长因子β1阳性表达级别和阳性细胞指数显著低于慢性胰腺炎组(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慢性胰腺炎组胰腺星形细胞内P-Smad2/β-actin、P-Smad3/β-actin、α-SMA/β-actin表达明显低于秋水仙碱干预组(P0.05)。结果提示秋水仙碱可以抑制慢性胰腺炎大鼠转化生长因子β1/Smads信号通路及胰腺组织纤维化。因此,秋水仙碱可作为治疗慢性胰腺炎纤维化的一种新的候选方案。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了注射外源性雌激素(10微克/10克体重/天,共14天)和摘除卵巢(35天)对淋巴组织和淋巴细胞的影响。注射雌二醇组动物的胸腺和脾脏重量,两者中的ANAE( )细胞百分率,外周血液中的白细胞总数、淋巴细胞绝对值、淋巴细胞中的ANAE( )细胞的百分率及其绝对值以及胸腺和脾脏细胞内的cAMP水平均显著降低。摘除卵巢组动物的胸腺重量显著增大;胸腺细胞、脾细胞和外周血淋巴细胞中的ANAE( )细胞的百分率显著降低;以及脾脏细胞内的cAMP水平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 :NH4Cl负荷是一经典的酸化细胞内环境的手段 ,这种方法广泛地用于各种组织细胞pH值的研究。已证实Na /H 交换体存在于哺乳类动物的心肌细胞、平滑肌细胞等的细胞膜 ,此转运系统对细胞外Na 和细胞内H 进行 1∶1交换 ,当细胞内酸负荷增加即细胞内pH(pHi)降低时 ,Na /H 交换体被激活 ,其主要生理作用是调节pHi 和细胞内Na ( [Na ]i)。方法 :应用离体血管环灌流方法 ,采用Na /H 交换抑制剂Amiloride证实大鼠离体胸主动脉环Na /H 交换的存在 ,以及其对血管环平衡 30min ,换用2 0mmol/L…  相似文献   

5.
细胞内Ca~( )水平的变化对各种肌肉的收缩活动的调节起主要作用。一般,除了细胞能量利用率改变外,心血管平滑肌收缩强度的调节必须靠改变组织本身细胞内Ca~( )水平或改变组织对Ca~( )的反应性,或二者兼有。测定这种调节最直接的方式可测定收缩肌细胞内Ca~( )水平并将与其机械活动的效应相关联。水母发光蛋白(Aeq)是一种对Ca~( )敏感  相似文献   

6.
纤溶酶原激活剂 /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剂 (PA/PAI)系统是一个蛋白水解酶激活剂 /激活剂抑制剂系统 ,包括 6种成员 ,即尿激酶型PA(uPA)、组织型PA(tPA)、1型PA抑制剂 (PAI 1)、2型PA抑制剂 (PAI 2 )、3型抑制剂 (PAI 3)及uPA受体 (uPAR) ,其中uPA/uPAR系统是其中较为重要的成分。uPA/uPAR参与细胞因子和其他因子的激活、黏着键的裂解、细胞外基质的破坏、生物活性介质的失活、细胞内蛋白的水解以及信号的转换等重要活动。它与体内纤溶、生殖、皮肤上皮分化生长和再生过程及肿瘤细胞的转移浸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胎盘Hofbauer细胞在乙型肝炎病毒(HBV)垂直传播中的作用。方法以酶消化法、机械法、FicollHypaque分离法等多种方法分离纯化HBV感染孕妇流产绒毛Hofbauer细胞,CD163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鉴定Hofbauer细胞,PCR法检测绒毛Hofbauer细胞内HBV-DNA,实时定量PCR(qRT-PCR)检测Hofbauer细胞内CD16(FcγRⅢ)mRNA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Hofbauer细胞CD16蛋白表达。结果 HBV感染孕妇流产绒毛Hofbauer细胞内HBV-DNA阳性率为31.67%(19/60),其中乙型肝炎e抗原阳性(HBe Ag+)和HBe Ag-孕妇绒毛Hofbauer细胞内HBV-DNA阳性率分别为46.4%(13/28)和18.75%(6/32)。qRT-PCR检测发现在HBV-DNA+的Hofbauer细胞内CD16 mRNA表达增加,其表达水平与HBV-DNA载量明显相关。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HBV-DNA+患者Hofbauer细胞胞膜和胞质CD16着色较HBV-DNA-者明显增强。结论 Hofbauer细胞作为胎盘巨噬细胞可被HBV感染,其感染率与体内病毒复制水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能否感染慢性乙肝患者中性粒细胞并在中性粒细胞复制增殖。方法以中性粒细胞分离液分离、纯化中性粒细胞,PCR检测中性粒细胞内HBV-DNA。结果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治疗前中性粒细胞内HBV-DNA阳检率为30.95%(13/42),其中"大三阳"、"小三阳"患者中性粒细胞内HBV-DNA阳检率分别为52.94%(9/17)和16.00%(4/25);阿德福韦酯治疗后中性粒细胞内HBV-DNA阳检率为9.52%(4/42),其中"大三阳"、"小三阳"患者中性粒细胞内HBVDNA阳检率分别为17.65%(3/17)和4.00%(1/25),慢性乙型肝炎各组治疗前后阳检率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BV可感染患者中性粒细胞形成肝外隐匿感染;阿德福韦酯对潜伏或隐匿于中性粒细胞内的HBV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铁是人体重要的金属元素,它以铁蛋白及含铁血黄素(可染铁)形式主要储存于网状内皮系统的组织细胞,部分在肝脏中。血清铁蛋白检测与骨髓组织细胞内铁检查应用,既往多着眼于缺铁性贫血诊断上。我们曾将骨髓组织细胞内铁进行分型研究,发现不同类型对某些状态和疾病的判断有特殊意义。本文旨在原有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组织细胞内铁的类型及强度与血清铁蛋白(SF)含量的关系,以期从骨髓组织细胞内可染铁的反应中算出体内铁贮量。  相似文献   

10.
微小核糖核酸(microRNA,miRNA)在生物体的生长、发育及疾病的发生发展等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人们关注的主要是miRNA在组织细胞内的功能.然而,最近的研究发现血清/血浆中存在一些循环的miRNA,血清/血浆miRNA在肿瘤、糖尿病等多种疾病中呈特异性表达,提示血清miRNA可作为潜在的生物标记物用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益心口服液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心肌细胞内钙离子的影响。方法 :( 1 )采用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结扎、放松制造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动物分成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预处理组、益心口服液组、消心痛组 (各 1 0只 )。 ( 2 )心肌细胞内Ca2 测定 :离体心脏挂于Langendorff上 ,用无钙的K -H液恒压灌流 5min( 6~ 8mL/min) ,然后用含 50 μmol/LCaCl2 、0 1 %Ⅱ型胶原酶的K -H液恒压灌流 30min ,取下心脏 ,剪去心房和大血管组织 ,用含 0 1 %Ⅱ型胶原酶、50 μmol/LCaCl2 、1 …  相似文献   

12.
背景:已有研究证实羧甲基壳聚糖对许旺细胞增殖、分泌具有促进作用,但其对许旺细胞内环磷腺苷介导蛋白激酶A信号通路的影响仍需要进一步研究。 目的:观察羧甲基壳聚糖对大鼠许旺细胞内环磷腺苷/蛋白激酶A信号通路的影响。 方法:取第2代新生大鼠许旺细胞,以1×109 L-1的细胞浓度接种于6孔板,分4组培养,空白对照组加入PBS,实验组分别加入50,100,200 mg/L的羧甲基壳聚糖溶液培养。培养24 h后,检测许旺细胞内环磷腺苷浓度、蛋白激酶A活性及环磷腺苷反应元件结合蛋白mRNA的表达。 结果与结论:与空白对照组比较,羧甲基壳聚糖呈剂量依赖性提高许旺细胞内环磷腺苷浓度(P < 0.05),呈剂量依赖性增强许旺细胞内蛋白激酶A活性(P < 0.05),呈剂量依赖性提高许旺细胞内环磷腺苷反应元件结合蛋白mRNA的表达(P < 0.05)。表明羧甲基壳聚糖可增加许旺细胞内环磷腺苷浓度、促进蛋白激酶A活性,从而激活环磷腺苷/蛋白激酶A信号通路。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生物材料;骨生物材料; 口腔生物材料; 纳米材料; 缓释材料; 材料相容性;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胎盘Hofbauer细胞在乙型肝炎病毒(HBV)垂直传播中的作用。方法以酶消化法、机械法、FicollHypaque分离法等多种方法分离纯化HBV感染孕妇流产绒毛Hofbauer细胞,CD163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鉴定Hofbauer细胞,PCR法检测绒毛Hofbauer细胞内HBV-DNA,实时定量PCR(qRT-PCR)检测Hofbauer细胞内CD16(FcγRⅢ)mRNA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Hofbauer细胞CD16蛋白表达。结果 HBV感染孕妇流产绒毛Hofbauer细胞内HBV-DNA阳性率为31.67%(19/60),其中乙型肝炎e抗原阳性(HBe Ag+)和HBe Ag-孕妇绒毛Hofbauer细胞内HBV-DNA阳性率分别为46.4%(13/28)和18.75%(6/32)。qRT-PCR检测发现在HBV-DNA+的Hofbauer细胞内CD16 mRNA表达增加,其表达水平与HBV-DNA载量明显相关。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HBV-DNA+患者Hofbauer细胞胞膜和胞质CD16着色较HBV-DNA-者明显增强。结论 Hofbauer细胞作为胎盘巨噬细胞可被HBV感染,其感染率与体内病毒复制水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激活巨噬细胞转录因子c-Jun/ATF-2及NF-κB中的作用。方法:用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细胞内GSH含量;用丁基硫堇硫氧胺(BSO)消耗细胞内GSH;用免疫印迹法测定细胞c-Jun/ATF-2磷酸化表达及NF-κBp65表达;用凝胶滞留法测定细胞NF-κB活性;用细胞免疫组化观察细胞c-Jun/ATF-2磷酸化表达的时间模式。结果:AngⅡ(1μmol/L)刺激30-60min可降低RAW264.7细胞内GSH;而后GSH逐渐适应性恢复。同时,AngⅡ刺激60min,呈剂量依赖性降低RAW264.7细胞内GSH。GSH特异性消耗剂BSO(0.5mmol/L)与RAW264.7细胞共同孵育18h,即可完全消耗细胞内GSH。AngⅡ(1μmol/L)可诱导RAW264.7巨噬细胞c-Jun/ATF-2磷酸化表达;BSO预先完全消耗细胞内GSH,AngⅡ(1μmol/L)不能诱导巨噬细胞c-Jun/ATF-2磷酸化。同样,AngⅡ(1μmol/L)可激活RAW264.7巨噬细胞NF-κB;BSO预先完全消耗细胞内GSH,AngⅡ(1μmol/L)不能激活巨噬细胞NF-κB。结论:还原型谷胱甘肽可能参与调控巨噬细胞转录因子c-Jun/ATF-2及NF-κB的转录活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慢性心房颤动(房颤)对人心房肌细胞内游离Ca2+浓度及心肌组织钙/钙调素依赖性蛋白激酶Ⅱ (CaMKⅡ)表达的影响。 方法: 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技术,对急性分离的慢性风湿性心脏病伴慢性房颤或窦性心律患者的心房肌细胞内游离Ca2+浓度进行测定,同时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心房肌组织CaMKⅡ表达的变化。 结果: 慢性风湿性心脏病伴慢性房颤患者心房肌细胞内游离Ca2+浓度显著高于窦性心律患者[(276.38±38.12)nmol/L vs (122.28±45.63)nmol/L, P<0.05]。慢性风湿性心脏病伴慢性房颤患者心房肌CaMKⅡ的表达明显强于窦性心律患者(10.14±0.31 vs 6.86±0.89, P<0.05)。 结论: 慢性房颤患者心房肌细胞内存在钙超载,Ca2+/CaMKⅡ信号转导途径可能是维持慢性房颤重要的病理生理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尼古丁刺激大鼠气道平滑肌细胞(ASMC)后细胞内基础钙离子浓度的改变及平滑肌细胞膜瞬时受体电位通道(TRPC1,TPRC6)mRNA表达水平变化.方法 不同浓度尼古丁[O(对照组)、10、20、50、100μg/L]刺激大鼠气道平滑肌细胞,作用24及48 h后,采用Incyte细胞内钙浓度检测系统观察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的变化.提取细胞总RNA,反转录成cDNA,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细胞TRPC1和TRPC6 mRNA表达量变化.结果 20、50、100μg/L的尼古丁刺激大鼠气道平滑肌细24和48 h后,细胞内基础钙离子浓度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117.99±19.39)、(122.89±17.91)、(124.70±17.93)nmol/L比(85.85±12.60)nmol/L;(142.07±18.99)、(162.27±19.91)、(207.30±26.56)nmol/L比(98.04±2.39)nmol/L,均P<0.05].而细胞中TRPC1和TPRC6 mRNA相对浓度也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其中,100μg/L尼古丁刺激气道平滑肌细胞48 h后,细胞内基础钙离子浓度和TRPC6 mRNA相对表达量均较刺激24 h后的明显升高(P<0.05).结论 尼古丁可能通过上调大鼠气道平滑肌细胞膜瞬时受体电位通道TRPC1和TPRC6的表达而导致大鼠气道平滑肌细胞内基础钙离子浓度增加.  相似文献   

17.
已知耗竭细胞内糖元以减少缺血心肌组织乳酸堆积可抑制Na/H交换。本实验拟观察这一过程对于缺血后再灌注心肌的影响。采用Wistar大鼠离体等容收缩心脏,实验分两组:对照组(n=5)用K-H液行40分富氧预灌注;实验  相似文献   

18.
一氧化氮对成纤维细胞内游离Ca2+浓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研究一氧化氮(NO)对成纤维细胞内游离Ca2+浓度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人胚肺成纤维细胞(HLF), 给予NO前体-L-精氨酸(L-Arg)及一氧化氮合酶(NOS)抑制剂-硝基-L-精氨酸(L-NNA), 采用比色法测定细胞培养液NO水平, 采用Fura-2/AM荧光法测定细胞内游离Ca2+浓度, 观察NO对成纤维细胞内游离Ca2+浓度的影响。结果: 随着细胞培养液NO水平逐渐升高, 成纤维细胞内游离Ca2+浓度逐渐升高[实验组NO水平、Ca2+ 浓度比正常对照组NO水平、Ca2+浓度分别为(3.82±0.53) mol/L比(2.62±0.55) mol/L和(894.48±93.01) nmol/L比(824.56±33.22) nmol/L, P<0.05]; 但进一步升高NO水平, Ca2+浓度却逐渐降低[实验组NO水平、Ca2+浓度比正常对照组NO水平、Ca2+浓度分别为(5.82±0.45) mol/L比(2.62±0.55) mol/L和(162.11±68.50) nmol/L比(824.56±33.22) nmol/L, P<0.01]。结论: NO对成纤维细胞内游离Ca2+浓度具有双向调节作用。即低水平NO升高细胞内游离Ca2+浓度, 高水平NO降低细胞内游离Ca2+浓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PI3K/Akt/eNOS)信号通路在葛根素(puerarin)抑制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idized low-density lipoprotein,ox-LDL)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组织因子(tissue factor,TF)表达中的作用。方法: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TF的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TF和Akt的蛋白表达,硝酸盐还原酶法检测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含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ox-LDL孵育内皮细胞后,内皮细胞TF的mRNA和蛋白表达升高,Akt蛋白磷酸化水平降低,细胞内NO产生减少;而葛根素预孵育内皮细胞1 h后,再用ox-LDL孵育,内皮细胞TF mRNA和蛋白表达下降,Akt蛋白磷酸化升高,细胞内NO产生增多;PI3K抑制剂LY294002和葛根素共同预孵育内皮细胞1 h后,再用ox-LDL孵育,内皮细胞TF的mRNA和蛋白表达升高,Akt蛋白磷酸化降低,细胞内NO产生减少;eNOS抑制剂NG-硝基-L-精氨酸甲酯(L-NAME)和葛根素共同预孵育内皮细胞,也明显阻断葛根素对ox-LDL诱导的内皮细胞TF mRNA和蛋白表达、细胞Akt蛋白磷酸化和细胞内NO产生的作用。结论:葛根素可通过上调PI3K/Akt/eNOS信号通路抑制ox-LDL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TF mRNA和蛋白表达。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阿霉素(doxorubicin,DOX)诱导对多发性骨髓瘤细胞系RPMI-8226细胞内自噬和活性氧簇(reactive oxidative species,ROS)生成的影响及其相互作用关系。方法: 不同浓度阿霉素诱导RPMI-8226细胞24 h,采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细胞内beclin 1、LC3等自噬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采用DCFH-DA荧光染色法检测RPMI-8226细胞内ROS的水平,荧光显微镜采集图像。采用氧自由基清除剂N-乙酰半胱氨酸(N-acetyl-L-cysteine,NAC)及tempol处理RPMI-8226细胞后,通过Western blot技术检测阿霉素诱导下细胞内beclin 1、LC3等蛋白的表达水平。采用自噬抑制剂3-甲基腺嘌呤(3-methyladenine,3-MA)处理PRMI-8226细胞后,检测阿霉素诱导下细胞内ROS和凋亡的表达水平。结果: RPMI-8226细胞内beclin 1和LC3Ⅱ/LC3Ⅰ表达水平呈阿霉素剂量依赖性增加,当阿霉素诱导浓度达2 mg/L时,与对照组比较显著增加(P<0.05)。采用2 mg/L阿霉素处理RPMI-8226细胞,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ROS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增加。氧自由基清除剂NAC和tempol处理RPMI-8226细胞后,beclin 1和LC3Ⅱ/Ⅰ的表达水平较阿霉素处理组下降。采用自噬抑制剂3-MA处理细胞后,RPMI-8226细胞内ROS和凋亡的水平较阿霉素处理组及对照组增加。结论: 阿霉素能增加RPMI-8226细胞内自噬和ROS的生成,抑制自噬能增加阿霉素诱导下ROS和凋亡的水平,抑制ROS后能减少阿霉素诱导下多发性骨髓瘤细胞中的自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