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532例小儿胃十二指肠疾病的临床与病理特点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为了进一步了解有消化道症状小儿的HP感染率,及小儿感染HP后的临床与病理特点,探索HP感染与小儿胃十二指肠疾病的关系,作者采用富士能电子胃检查,并在胃窦部取活检病理组织学检查及HP检测,结果显示上消化道的疾病检出率97%,HP检出率48%,HP感染随着年龄增加平均每年递增3.99%活动性胃炎,十二指肠溃疡的HP检出率分别是87%,79%胃粘膜病理变化对相对比成人轻且单纯,HP菌含量与胃粘膜病理变化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对上消化道出血患儿的胃镜、病理活检、Hp检测,观察其病理变化以及与Hp感染的关系。方法 对44例上消化道出血患儿进行胃镜检查、病理诊断和Hp检测。结果 儿童上消化道出血以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并胃窦炎最多见,病理检查以胃窦慢性浅表性胃炎明显高于胃粘膜慢性炎症,Hp检出率10岁以上明显高于10岁以下;病理炎症重组Hp检出率明显高于中、轻组。结论 儿童上消化道出血以十二指肠溃疡并胃窦炎多见,病理改变以胃窦慢性浅表性胃炎为主要表现,Hp感染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胃窦炎症越严重,Hp检出率越高。  相似文献   

3.
小儿反复发作性腹痛病因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探讨反复发作性腹痛(RAP)小儿胃镜表现,并分析RAP胃肠病因。方法对313例RAP患儿,男145例,女168例行胃镜检查,并取胃窦黏膜活组织行病理检查及快速尿素酶检测。根据镜检结果判断上消化道疾病,胃黏膜炎症程度与Hp关系。结果胃镜下病变检出率99.68%,其中单纯慢性浅表性胃炎(CGS)118例,CGS伴胆汁返流56例,CGS伴十二指肠球炎44例,CGS伴十二指肠溃疡33例,Hp感染率分别为31.36%、25%、38.64%、60.61%。活动性胃炎与非活动性胃炎Hp感染率分别为92%、23.19%,两组比较有较显著性差异(P<0.0001);中度胃炎与轻度胃炎Hp感染率分别为76.47%、25.96%,两组比较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01)。结论上消化道疾病是小儿RAP的主要病因,Hp感染是引起RAP的重要原因。Hp感染者胃黏膜病理变化较非Hp感染者严重,Hp感染阴性而组织学改变为中度炎症活动性者,需随访排除Hp检查的假阴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对上消化道出血患儿的胃镜、病理活检、Hp检测,观察其病理变化以及与Hp感染的关系。方法 取103例儿童上消化道出血样本进行胃镜检查、病理诊断和Hp检测。结果 儿童上消化道出血以胃窦炎并十二指肠球溃疡最多见,其次为单纯性胃窦炎;病理检查以胃窦慢性浅表性胃明显高于胃粘膜慢性炎症;Hp检出率10a以上明显高于10a以下;病理炎症重组Hp检出率明显高于中、轻组。结论 儿童上消化道出血以胃窦炎并十二指肠溃疡为多见,病理改变以胃窦慢性胃炎为主要表现,Hp感染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胃窦炎症状越严重,Hp检出率越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对不同年龄组儿童慢性胃炎胃黏膜病理变化的影响。方法 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对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1634例反复上消化道症状儿童行电子胃镜检查,取胃窦部黏膜组织检测HP,按1996年悉尼标准进行病理评分,分析HP感染与炎症严重程度及活动性的关系。并根据年龄分为4组:<4岁组69例,4~<7岁组313例,7~<11岁组706例,11~18岁组546例,比较各组HP感染率、活动性病变发生率以及淋巴滤泡检出率的差异。结果 1634例患儿中HP阳性524例(32.1%),阳性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HP阳性患儿活动性炎症、中重度炎症、中性粒细胞浸润、淋巴细胞重度浸润和淋巴滤泡的检出率均高于阴性者(P<0.01)。胃黏膜病理示慢性浅表性胃炎(CSG)中、重度炎症及慢性萎缩性胃炎(CAG)中度炎症的发生率,HP阳性患儿均高于阴性者(P<0.01)。除婴幼儿组外,各年龄组HP感染患儿的活动性病变发生率和淋巴滤泡检出率均显著高于HP阴性者(P<0.05)。结论儿童HP感染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HP感染与胃黏膜炎症严重程度、活动性炎症发生率以及滤泡样改变均密切相关,与慢性胃炎不同病理类型的严重程度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幽门螺杆菌与儿童慢性胃炎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小儿慢性胃炎之间的关系。方法对具有上消化道症状、并经胃镜检查确诊为慢性胃炎112例患儿进行胃黏膜活检,病理组织学检查及快速尿素酶试验、改良Giemsa染色查找Hp。结果112例慢性胃炎患儿中,Hp阳性51例,Hp感染率为45.53%。胃黏膜组织炎症越重,Hp感染阳性率越高。Hp阳性组胃黏膜炎症较重。结论儿童时期Hp感染率较高,且随年龄增长而增高。Hp感染可加重胃黏膜组织炎症。  相似文献   

7.
胃镜检查与胃黏膜病理改变2440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儿童慢性胃炎胃镜下形态与胃黏膜组织病理改变,旨在提高小儿慢性胃炎诊断的准确性。方法以2440例有上消化道症状患儿为研究对象,通过胃镜对胃黏膜进行形态学观察,并取胃黏膜行组织病理检查,对相应组织病理改变进行分析。结果胃镜下观察患儿均有黏膜炎症改变,经组织病理检查诊断为慢性浅表性胃炎2132例(90.03%),慢性萎缩性胃炎76例(3.21%);伴肠上皮化生80例(3.37%),淋巴滤泡形成972例(41.05%),伴活动性炎症409例(17.28%);幽门螺杆菌(Hp)阳性902例(38.09%)。Hp感染在中重度慢性浅表性胃炎中阳性率高,尤其在是伴淋巴滤泡形成和活动性胃炎中阳性部更高,分别为50.79%、68.73%、73.53%。结论小儿慢性胃炎绝多数为慢性浅表性胃炎,其病理学改变与成人有一定差异,胃黏膜炎症程度与Hp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8.
上消化道疾病219例胃镜检查与病理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探讨小儿上消化道疾病的发病率及幽门螺杆菌(Hp)感染率。方法:选用日本产Olympus-PQ20纤维胃镜对219例具有明显消化道症状、持续时间在4周以上的患儿,行胃镜检查、病理组织学及血清Hp-IgG抗体检测。结果:上消化道疾病检出率97.7%(214/219例),Hp检出率34.7%(76/219例).结论:Hp感染是导致慢性胃炎主要原因,且随年龄增长而增加。  相似文献   

9.
胃镜在幽门螺杆菌感染诊断和治疗观察中的应用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为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在儿童上消化道疾病中的特点及评价抗Hp治疗的疗效,应用纤维胃镜对309例具有消化道症状的患儿进行胃粘膜组织学、尿素酶检查,检出Hp感染93例(30%)。对其临床及治疗后追踪结果表明,Hp感染随年龄增长而增加,男多于女;腹痛、呕吐为其主要症状;胃窦部充血水肿、胃窦和十二指肠微小结节、胃窦部活动性炎症、固有膜内淋巴滤泡反应是胃镜和病理特征;铋剂、抗生素联合应用对根除Hp更具安全性。说明小儿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与Hp感染密切相关,经胃镜行胃窦粘膜W-S银染色是诊断Hp感染的可靠方法;抗Hp治疗对促进溃疡愈合、控制胃炎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小儿纤维胃镜1200例检查分析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为了探讨小儿上消化道疾病的发病率及儿童胃病的HP感染率,进行了临床1200例小儿纤维胃镜检查分析及855例胃粘膜HP检测总结,结果表明,1200例中疾病检出率为84.3%,其中以浅表性胃炎,十二指肠炎,消化性溃疡发病率最高,855例HP检测者中,HP阳性率为,浅表性胃炎64.4%,十二指肠炎69.4%,胃溃疡81.0%,十二指肠球部溃疡90.3%,且儿童HP感染情况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  相似文献   

11.
12.
研究早产儿视网膜病(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的发生率、高危因素、治疗与随访情况。方法对2005年7月-2007年12月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NICU收治的符合ROP筛查标准的早产儿,于生后2周开始由资深眼科医师开始行间接眼底镜检查眼底,并进行随访。结果434例早产儿中ROP的发生率为5.5%(24/434例),24例ROP中Ⅰ期19例,Ⅱ期3例,Ⅲ期2例。Ⅲ期阈值病变者行激光光凝治疗,全部患儿均恢复正常。对434例早产儿行单因素分析得出,胎龄、出生体重、住院时间、吸氧、吸氧浓度、吸氧时间、呼吸暂停、新生儿肺透明膜病(RDS)、肺表面活性剂(PS)的应用、机械通气、输血、光疗时间、感染与ROP的发生有相关性(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胎龄、出生体重、胎数、吸氧时间、光疗时间、代谢性酸中毒、母亲妊高症、颅内出血是影响ROP发生的主要因素。结论早产是ROP的根本原因,防治各种并发症、合理的氧疗是预防ROP的关键。建立完善有效的ROP筛查制度,早期发现、早期治疗ROP,可改善ROP的预后。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