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田波 《医学争鸣》2008,29(16):1531-1531
0引言 骶管阻滞麻醉是小儿外科手术常用的麻醉方法,具有操作简便、安全有效的特点.但应用套管针法行连续骶管阻滞,目前文献报道不多.2004/2007我院采用普通套管针连续骶管阻滞复合异丙酚行小儿尿道下裂手术,与以往常用的氯胺酮全麻进行比较,取得了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2.
套管针用于连续臂丛神经阻滞26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用套管针进行连续臂丛神经阻滞的可行性。方法26例择期行上肢外科手术的病人用24G静脉留置针行臂丛神经阻滞,留套管在臂丛神经鞘内行连续臂丛神经阻滞,观察其麻醉阻滞效果及各种不良反应。结果所有患者麻醉阻滞效果满意,术中生命指征平稳;21例患者术后镇痛满意,无不良反应。结论用24G静脉留置针行连续臂丛神经阻滞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戴光莉 《四川医学》2005,26(5):503-503
上肢手术采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操作简单,效果良好,价格低廉,相对安全。但由于有时术前无法估计手术时间长短,术中追加麻药不方便,并且定位不准确,所以效果不确切。采用静脉留置针作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留置套管于肌间沟内,可取得良好的麻醉效果,并且可持续给药,满足长时间上肢手术的麻醉要求,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应用神经刺激仪,在小儿坐骨+股神经阻滞下,行下肢手术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收集我院2007-2012年4~6岁小儿在神经刺激仪引导下坐骨+股神经阻滞,共完成小儿下肢手术73例。结果:70例获得满意的麻醉效果,3例阻滞不全,术中加用静脉药完成手术,无麻醉失败病例。随访最长2年,均未发现坐骨神经、股神经严重损伤的病例。结论:神经刺激仪引导下小儿坐骨神经+股神经阻滞,在小儿下肢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满意,安全可行,值得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静脉套管针作连续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对断指再植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断指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单次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观察组给予静脉套管针作连续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观察比较两组术后4 h、8 h、12 h、24h、36 h时疼痛程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4 h、8 h、12 h、24 h、36 h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断指再植术患者采用静脉套管针作连续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在术后能起到一定镇痛作用,术后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单次臂丛神经阻滞麻醉。  相似文献   

6.
茆顺翠 《基层医学论坛》2013,(21):2760-2761
目的探讨神经刺激器引导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护理配合。方法对我院2012年1月—12月30例行神经刺激器引导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护理配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正确的护理配合下,本组3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神经刺激器引导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未出现护理有关的意外和并发症。结论根据神经刺激器引导臂丛神经阻滞的特点,采取规范熟练的护理配合有助于提高麻醉质量和麻醉效率,提高麻醉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给予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6年2月至2017年7月上肢手术患者9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实施传统解剖定位麻醉,超声引导组实施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比较两组效果;并发症发生率;干预前后患者心率等指标。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完成麻醉的时间、感觉阻滞起效时间。结果超声引导组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超声引导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心率等指标并无明显差异,P 0.05;干预后超声引导组心率等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超声引导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完成麻醉的时间、感觉阻滞起效时间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在上肢手术麻醉中的效果确切,可获得良好的麻醉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喉罩浅全麻用于高龄患者下肢骨折手术的临床研究,评价这一麻醉方法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在神经刺激器引导下做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喉罩浅全麻。、结果:各时点BP、HR、SpO2无显著变化(P〉0.05),麻醉效果优良率98.7%,无1例麻醉意外和其他并发症,术后随访无1例术中知晓。结论: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喉罩复合浅全麻应用于下肢手术,对血流动力学及肺功能影响小,无椎管内麻醉血流动力学紊乱、硬外腔血肿形成的风险及全身麻醉的并发症,创伤小,作用时间长,且可留置套管针做术后镇痛,可有效保证围术期安全。  相似文献   

9.
套管针和头皮针对输液速度影响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邓福英  韦金鸾 《广西医学》2002,24(8):1297-1298
静脉套管针 (简称套管针 )和头皮注射针 (简称头皮针 )输液的速度有否差异 ,报道的文献较少 ,现将我们临床研究的结果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择期手术病人 2 1 6例 ,其中男 1 0 6例 ,女 1 1 0例 ,年龄 1 8~ 40岁。硬膜外阻滞麻醉 1 86例 ,神经阻滞麻醉 3 0例。随机分为 4组 ,每组 5 4例。 组用 1 6号套管针和 1 2号头皮针 ; 组用 1 8号套管针和 9号头皮针 ; 组用 2 0号套管针和 8号头皮针 ; 组用 2 2号套管针和 7号头皮针。套管针为治疗组 ,头皮针为对照组 ,组内两种类型针内径大小无显著差异 (见表 1 )。表 1 两种针型号…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应用神经刺激仪,在腰丛+坐骨神经阻滞下,对脊柱畸形患者行下肢手术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1月-2014年8月收治的34例脊柱畸形患者,在神经刺激仪引导下完成腰丛+坐骨神经阻滞,观察其麻醉效果。结果:32例获得满意的麻醉效果,2例阻滞不全,术中加用静脉药完成手术,无麻醉失败病例。全组注药后患者无寒战、惊厥、血管损伤等并发症,血流动力学稳定,血压、血氧饱和度、呼吸、心率较术前无明显变化,P>0.05。所有病例均随访3个月~1年。均未发现腰丛、坐骨神经损伤病例。结论: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在脊柱畸形患者下肢手术的应用效果满意,安全可行,值得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在儿童上肢手术中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来我院进行上肢手术治疗的患儿48例,并按照随机原则,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儿行传统解剖定位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实验组患儿行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对两组患儿的麻醉用药量、起效时间以及阻滞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经过比较发现,实验组患儿的麻醉用药量显著小于对照组,起效时间快,麻醉阻滞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引导下儿童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效果显著高于传统解剖定位阻滞法,且用药量少,起效时间快,对患儿造成的损伤较小,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超声引导下区域阻滞麻醉对解剖结构、进针程度、局麻药的扩散情况的视化,使得超声在区域阻滞中得到广泛应用。目前,为达到满意的阻滞效果,多采用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阻滞、锁骨上臂丛阻滞、锁骨下臂丛阻滞、腋路臂丛阻滞等阻滞方法。但上述阻滞方法均不可避免的带来并发症,故探索阻滞效果更佳、安全性更高的新的阻滞方法成为未来研究的热点。通过探讨超声引导下不同径路臂丛神经阻滞的应用进展,提示超声用于臂丛阻滞麻醉很实用,更安全,将更广泛地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3.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21):103-106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在基层医院的推广应用效果。方法 2018年6月至2019年12月采用理论知识培训和上门指导相结合的形式将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推广应用至丽水市6家县级医院。同时抽取6家县级医院股骨颈骨折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试验组在超声引导下定位腰丛及坐骨神经,分别推注0.33%盐酸罗哌卡因+0.5%利多卡因30 mL;对照组实行腰硬联合麻醉,蛛网膜下腔注射2 mL0.5%的盐酸罗哌卡因。比较两组的麻醉起效与维持时间,麻醉效果及生命体征变化情况。结果麻醉医师在培训后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的知识掌握合格率明显提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起效及维持时间均延长(P0.05);麻醉后血流动力学更平稳(P0.05);两组的麻醉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基层医院推广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适宜技术大大提高基层麻醉医师临床技术水平,降低老年骨折患者围术期麻醉风险,使更多患者在基层医院得到安全诊治。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肥胖患者在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麻醉及盲探法神经阻滞麻醉在麻醉穿刺时间、神经阻滞效果、阻滞维持时间、穿刺并发症及术后患者满意度等方面的差别。方法选择拟行上肢手术的肥胖患者40例,BM I>30 kg/m2,ASAⅠ~Ⅱ级。分为两组,C组(盲探)和U组(超声引导),每组20例。C组用传统盲探法进行神经阻滞麻醉,U组在超声引导下进行神经阻滞麻醉。术中记录操作、感觉神经阻滞起效、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感觉神经维持时间,术毕评定神经阻滞效果,记录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及术后患者的满意度。结果 U组的麻醉操作时间(9.1±1.8)min明显长于C组(6.9±1.9)min;与C组比较,U组神经阻滞起效时间明显缩短且U组维持时间明显延长(P<0.01);U组术后患者的满意度明显高于C组(P<0.01)。结论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对于肥胖患者是一种安全有效、并发症少的新型技术,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的术后满意度,为患者提供更加舒适化的服务。  相似文献   

15.
腋路两点法连续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海波 《现代医学》2009,37(3):244-245
目的 评价腋路两点法连续臂丛神经阻滞用于肘部以下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 将80例前臂和手部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单点组和两点组,每组40例.单点组用单套管针进行腋路连续臂丛神经阻滞,两点组用双套管针进行腋路连续臂丛神经阻滞.阻滞30min后评价分布在肘以下5支神经的阻滞情况,同时观察中毒反应、血管神经损伤等麻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以单支神经比较,两点组桡神经、肌皮神经阻止的成功率较单点组高(P<0.05),其他3支神经阻止成功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肘部以下5支神经的阻滞总成功率两点组高于单点组(P<0.05).两组间麻醉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两点法连续臂丛阻滞具有成功率高、阻滞更完善、并发症少的优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分析超声引导下股神经阻滞麻醉在小儿股骨干骨折手术中的效果,为后续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以2018年7月-2019年12月在我院接受股骨干骨折手术治疗的52例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的麻醉方式分为2组,全身麻醉组患儿采取单纯全身麻醉,超声股阻滞组加入超声引导下股神经阻滞麻醉,对比分析2组麻醉情况。结果:超声股阻滞组术后6、12小时疼痛程度均低于全身麻醉组(P<0.05);超声股阻滞组患儿切皮等阶段平均动脉压等生命体征较全身麻醉组稳定(P<0.05),全身麻醉组及超声股阻滞组的麻醉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13.6%、1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股骨干骨折手术中采取超声引导下股神经阻滞麻醉效果理想,安全性高,值得推荐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分析超声引导锁骨下臂从神经阻滞不同入路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选取在本院行前臂及手部外科手术的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将这60例患者随机分为人数相等的Ⅰ组和Ⅱ组,其中Ⅰ组患者主要采用超声引导锁骨中点入路臂丛神经阻滞,简称一点法,Ⅱ组患者主要采用超声引导喙突入路臂丛神经阻滞,简称二点法。在为两组患者注入相同的阻滞药物后,分别记录患者麻醉起作用的时间、阻滞药物起作用的时间、麻醉药物的维持时间、镇痛效果VAS评分,观察分析两组患者在不同的麻醉作用时间、阻滞药物作用时间、麻醉药物维持时间的临床治愈效果。结果:Ⅰ组患者麻醉起作用的时间要明显低于Ⅱ组,两组患者阻滞药物起作用的时间和麻醉药物的维持时间无明显差异,另外,时间越短,Ⅰ组患者的神经阻滞效果神经阻滞效果越好。两组资料差异比较,P0.05,差异显示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引导锁骨中点入路与喙突入路都可以安全用于臂从神经阻滞,相比于喙突入路,应用超声引导锁骨中点入路的临床效果更好,可以考虑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王艳 《黑龙江医学》2022,46(3):261-262,265
目的:分析高龄危重患者股骨头置换术患者采用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20年8月行股骨头置换术的580例高龄危重患者为研究对象,均在超声引导行神经阻滞麻醉.分析患者神经阻滞麻醉效果、不同时间点[麻醉前(T0)、麻醉后5 min(T1)、麻醉后10 min(T2)、麻醉后30 min(T3...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低浓度罗哌卡因复合碳酸利多卡因行股神经、坐骨神经联合阻滞用于下肢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120例行单侧下肢手术患者,用0.125%罗哌卡因和0.43%碳酸利多卡因以神经刺激仪引导行股神经、坐骨神经联合阻滞,观察麻醉起效时间、完善时间及镇痛时间,评价麻醉优良率。结果麻醉起效时间(4.8±0.7)min ,完善时间(14.6±1.5)min ,镇痛时间(6.62±2.03) h。麻醉效果优良率达98.3%。结论低浓度罗哌卡因复合碳酸利多卡因可安全有效地用于股神经、坐骨神经联合阻滞。  相似文献   

20.
目的:在高频超声的引导下,评估锁骨上神经阻滞及肌间沟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方法:从我院2014年9月-2016年9月期间收治的需行手部和上肢骨折固定术患者中,选取其中8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4例,实验组采用锁骨上神经阻滞高频超声引导,对照组采用肌间沟神经阻滞高频超声引导,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麻醉持续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经过臂丛神经阻滞后均达到手术要求,实验组和对照组均有较好的麻醉效果且麻醉效果差异不大。两组患者的麻醉持续时间差异不大。两组患者均未出现麻醉相关并发症。结论:采用高频超声引导,对锁骨上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均有较好的引导作用,局麻药物在臂丛神经的扩散情况可精确显示,增加了麻醉安全性,提高了麻醉完善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