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目的探讨股静脉带戒术治疗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PDVI)的疗效。方法经顺行静脉造影证实的105例(109条肢体)PDVI患者,在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交通支结扎术同时行股静脉带戒术;以CEAP临床分级变化评价疗效。结果术后临床分级多下降2~3级。结论股静脉带戒术有助于PDVI患者临床症状的缓解,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道股浅静脉带戒术治疗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24例33条肢体。提出带戒后的股浅静脉最佳直径为0.6~0.75cm。术后患者症状完全或大部分消失,下肢溃疡及浮肿短期治愈。术后10—12天做股静脉造影复查,按Kistner分类法,0级28条肢体,Ⅰ级4条肢体,Ⅱ级1条肢体。经过3~31个月随访,证实本手术远期效果优于近期效果。作者对带戒手术的适应证、顺逆行造影的关系和手术操作的体会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新观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腔内钬激光联合交通支结扎、股静脉戴戒等在大隐静脉曲张术后复发再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对杭州和睦医院收治18例(23条肢体)大隐静脉曲张术后复发患者应用钬激光联合交通支结扎、股静脉戴戒等治疗。结果:围手术期无并发,所有病例在术后3~4周内均出现曲张静脉消失,酸胀消失,色素减轻,溃疡愈合。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查显示大隐静脉主干均发生血栓性闭塞,无深静脉血栓形成。18例患者术后随访6~42月无一复发,结论:腔内钬激光联合交通支结扎、股静脉戴戒治疗大隐静脉曲张术后复发的手术简单,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下肢静脉瘀血性慢性溃疡的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75例(84个患肢)行手术治疗的下肢静脉瘀血性慢性溃疡患者的临床资料.42例(46条肢体)患者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曲张浅静脉抽剥术,术后3个月如溃疡仍未愈合,则予以植皮术.20例(24条肢体)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患者,予以弹力袜和股静脉带戒术.13例(14条肢体)陈旧性深静脉血栓后综合征患者予以弹力袜+抗凝治疗.41个溃疡予以Ⅰ期植皮,45个溃疡予以局部清创后后碘仿纱布包扎.结果 41个Ⅰ期植皮溃疡中,38个愈合,3例Ⅱ期植皮愈合.45个未植皮溃疡中,38个愈合,7例予以Ⅱ期植皮愈合.结论 在治疗下肢静脉瘀血性慢性溃疡时,应做到解除下肢静脉高压和控制创面感染并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对重症颅脑损伤术后患者行分级监控管理+精细化护理后预防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效果。方法以2020年6月-2021年8月在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重症颅脑损伤患者64例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每组患者32例。观察组患者接受分级监控管理+精细化护理,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护理前后股、腘静脉血流速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情况以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腘静脉、股静脉血流速度指标以及物质生活、社会功能、心理健康、躯体健康评分指标对比,护理后两组均高于干预前(P<0.05),而组间对比,为观察组更高(P<0.05);组间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对比,为观察组更低(P<0.05)。结论对重症颅脑损伤术后患者行分级监控管理+精细化护理干预,术后股、腘静脉血流速度得以提高,明显降低了DVT的形成率,保障了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下肢静脉性溃疡的微创治疗效果.方法 对48例(56侧)下肢静脉性溃疡通过静脉造影检查明确引起溃疡的原发病变,根据患肢血流动力学异常的种类和程度对8例(8侧)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联合静脉腔内激光治疗(EVLT)+内镜深筋膜下交通静脉离断术(SEPS)+股浅静脉瓣膜戴戒术;24例(28侧)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EVLT+SEPS;16例(20侧)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EVLT.溃疡均行周缘环行缝扎.结果 术后56侧患肢浅静脉曲张均消失,皮肤色素沉着、湿疹样改变均明显减轻;51侧小腿酸胀沉重感、疼痛、水肿14~18 d消失,溃疡16~48 d愈合.随访4~46个月,平均(24.8 4±.5)个月,4侧(7.1%)肢体溃疡复发.结论 纠正浅静脉、交通支静脉、深静脉功能不全和重视溃疡创面的处理是治疗下肢静脉性溃疡的有效疗法,EVLT和SEPS操作简便、微创、安全,联合股浅静脉瓣膜戴戒术可以有效地减少下肢静脉性溃疡的复发.  相似文献   

7.
《现代医院》2016,(10):1457-1458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钛网植骨联合带锁钢板固定治疗下颈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间在我院进行诊治的34例下颈椎骨折患者,所有患者均行颈椎前路钛网植骨联合带锁钢板固定的手术方式进行治疗,了解患者术前、术后的脊柱侧弯标准(COBB角)、D值及脊髓损伤分级(Frankel分级)。结果脊髓损伤患者除A级外,Frankel分级均恢复至少1个等级,患者术后2天、3个月、12个月的COBB角、D值与术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颈椎前路钛网植骨联合带锁钢板固定治疗下颈椎骨折,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颈椎生理曲度,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深静脉瓣膜重建术在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治疗中的作用与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47例患者56条肢体,仅行浅静脉手术的患者为A组(31条肢体),行股浅静脉外瓣膜包窄术加浅静脉手术的患者为B组(25条肢体),利用彩超、流速剖面图彩超技术和空气体积描记仪(APG)等方法,分别于术前、术后1个月及术后1年进行血流动力学指标检测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全组患者术前经彩超和下肢静脉造影证实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返流均为Ⅲ~Ⅳ度(kistner分级),CEAP临床分级为C2~C4级。术后1个月和1年随访,B组患肢在静脉返流度、静脉返流量及各项指标均较A组患肢明显改善。结论深静脉瓣膜重建术与下肢浅静脉手术联合治疗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比单行浅静脉手术有更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术中经大隐静脉行下肢深静脉逆行造影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术中自大隐静脉主干置放造影导管,先行髂静脉顺行造影,后短时阻断股静脉,缓慢推注碘佛醇造影剂,透视下观察深静脉瓣膜开放及造影剂逆流程度,深静脉瓣膜功能判定参照Kistner分级标准。结果:本组171例患者中,Kistner逆流分级:0级35例(20.5%),Ⅰ级33例(19.3%),Ⅱ级59例(34.5%),Ⅲ级30例(17.5%),Ⅳ级14例(8.2%)。临床分级:轻度38例,中度82例,重度51例。合并股总静脉狭窄2例,髂静脉受压综合征7例。结论:术中逆行造影能更客观显示深静脉瓣膜功能,造影显示的逆流程度与静脉曲张病变的轻重程度不呈正比。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II、III期股骨头坏死有效的治疗方法,以指导临床工作。方法收集我院诊治的79例(79髋)II、III期股骨头坏死的患者,采用带旋股外动脉升支血管蒂髂骨瓣移植的手术治疗,观察其疗效。结果本组于术后48~72个月随访,优良率为92.31%;股骨头坏死II期患者的优良率(97.73%)明显高于III期患者(85.29%)。结论带旋股外动脉升支血管蒂髂骨瓣移植为治疗II、III期股骨头坏死的有效方法,尤其对II期股骨头坏死的疗效更加明显,临床应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到2016年1月本院收治的5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实验组),另选择同期没有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病变的患者50例设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临床检查,对两组患者临床诊断信息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股总静脉、股浅静脉、腘静脉、内侧腓肠静脉、颈周围静脉脉测试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实验组患者的股总静脉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值为(8. 35±0. 87) mm,股浅静脉CDFI值为(4. 95±1.62) mm,腘静脉CDFI值为(7.20±1.52) mm;对照组患者股总静脉CDFI值为(24.02±6.04) mm,股浅静脉CDFI值为(13.05±2.05) mm,腘静脉CDFI值为(9.40±1.32) mm;实验组患者以上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能准确探查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身体各项指标,应用价值较高,可为临床治疗及护理工作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血管腔内微波治疗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的临床疗效及应用.方法 对126例(141条肢体)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患者,根据分级不同分别采用单纯血管腔内微波治疗(A组,54条肢体)、血管腔内微波治疗联合交通支静脉结扎术(B组,72条肢体)和血管腔内微波治疗联合股浅静脉瓣膜包窄术(C组,15条肢体),术后随访10个月.结果 (1)141条肢体切口均一期愈合,术后沿大隐静脉走行区有条索状硬结135条(95.7%),3个月内体征均消失.A、B、C组浅静脉血管迂曲扩张的症状消失分别为50、65、11条,下肢肿胀消失分别为51、61、13条,色素沉着变浅分别为46、53、8条.(2)并发症为术后局部复发2条肢体(1.4%),皮肤灼伤7条肢体(5.0%),术后小腿局部皮肤麻木感10条肢体(7.1%),皮下淤血、青紫18条肢体(12.8%).(3)141条肢体经B超检查均未出现主干闭塞后再通的发生.结论 血管腔内微波治疗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是一种新型、安全、微创、疗效满意的新技术,其中期效果可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原发性膀胱、前列腺印戒细胞癌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原发性膀胱印戒细胞癌和1例原发性前列腺印戒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进行复习。结果2例原发性膀胱印戒细胞癌患者行膀胱部分切除术,术后行化疗和定期膀胱腔内灌注化疗,1例随访9个月后失访,另1例术后7个月死于全身多发转移。原发性前列腺印戒细胞癌患者行双侧睾丸切除术和氟他胺口服治疗,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示前列腺特异抗原(PSA)(+),黏液染色(PAS)(-)、癌胚抗原(CEA)(-)、白细胞共同抗原(LCA)(-)、高分子角蛋白(CKH)(-),术后1个月死于肺部转移。结论原发性膀胱、前列腺印戒细胞癌临床罕见,恶性程度高,预后较差。确诊依靠病理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  相似文献   

14.
郑珊 《临床医学工程》2014,(10):1269-1270
目的探讨术前新辅助化疗治疗Ⅰb-Ⅱb期宫颈癌的近期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术前行新辅助化疗的57例Ⅰb-Ⅱb期宫颈癌患者。其中术前采用静脉新辅助化疗者25例,术前介入化疗者(术前动脉介入栓塞化疗+手术)32例。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病理不良因素及高危因素发现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中出血及近期疗效。结果两组患者病理不良因素和高危因素发现率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近期临床疗效无显著差异(P>0.05);介入化疗组术中出血量显著高于静脉化疗组(P<0.05)。结论术前静脉与介入新辅助化疗Ⅰb-Ⅱb期宫颈癌临床疗效确切,但介入化疗组患者的术中出血较多。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腔镜深筋膜下交通支离断术(SEPS)治疗重度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8月至2010年12月采用SEPS治疗重度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22例患者共26条肢体的临床资料,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临床分级和静脉功能评分等方法在术前、术后对患肢静脉交通支离断情况、静脉功能和术后并发症等情况进行分析.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分析手术的近、远期效果.结果 术后所有患肢曲张静脉团消失,局部疼痛缓解,色素沉着减轻;26条肢体术后切口愈合良好,无感染及出血,患肢溃疡在2~6周完全愈合,无溃疡复发及新溃疡形成.2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5 ~ 16(9.27±2.14)个月.术前与术后3个月CEAP临床评分比较,除色素沉着改善不明显外,其他临床表现如疼痛、水肿、静脉性跛行、皮下脂肪硬化和溃疡等均有明显改善(P< 0.05).结论 SEPS安全有效、创伤小、并发症少,复发率低,联合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及曲张静脉点式抽剥术是治疗重度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静脉腔内激光闭合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5—6月收治的下肢静脉曲张患者48例,均采用静脉腔内激光闭合术治疗。结果随访1~1.5个月,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曲张静脉基本消失,未复发。有4例在股部大隐静脉经路有条索状肿物伴烧灼感,给予热敷,4周后症状消失。结论静脉腔内激光闭合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安全、有效、复发率低、操作简便,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7.
股浅静脉瓣膜包窄术治疗原发性下肢静脉瓣膜功能不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股浅静脉瓣膜包窄术治疗原发性下肢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经验。方法对41例(45条患肢)原发性下肢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患者实施股浅静脉瓣膜包窄术治疗。结果绝大多数患者的症状及溃疡均全部消失而无并发症出现。随访5~30个月共41条患肢,痊愈者37条,占90.24%,病情好转者2条,占4.88%。结论股浅静脉瓣膜包窄术治疗原发性下肢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是一种并发症少、操作简单、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股静脉置管与锁骨下静脉置管在冠心病重症监护室(CCU)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200例CCU中心静脉置管患者,根据双盲分组法将对象分为股静脉置管组和锁骨下静脉置管组,每组100例,比较两种深静脉置管的应用效果。结果统计显示:股静脉置管成功率高于锁骨下静脉置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股静脉置管组患者误入动脉率、感染发生率均高于锁骨下静脉置管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导管位移、堵塞及脱出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静脉置管与锁骨下静脉置管各具优势,在临床实践中应根据患者的情况针对性选择穿刺入路,可有效降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肝外伤伴肝周大静脉损伤的临床资料,探讨手术策略。方法收集17例肝外伤伴肝周大静脉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AAST分级和ISS评分,分析死亡原因、手术方式和疗效。结果患者ISS平均值为(40.6±10.5)分,总死亡率35.3%(6例)。Ⅳ级中死亡3例,Ⅴ级中死亡3例。根据术式不同,分成肝周纱布填塞组和大静脉修补组;2例死于纱布填塞组(40%),4例死于大静脉修补组(33%)。比较两组间的术中失血量和ISS值,纱布填塞组的均数都高于大静脉修补组。结论如何成功止血是手术关键,合理的手术策略有助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胃冠状静脉联合脾动脉栓塞治疗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牡丹江某医院收治的34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合并胃底静脉重度曲张出血患者实施经皮肝穿刺胃冠状静脉栓塞以及脾红髓小动脉栓塞联合治疗,术后随访1年,对其术中造影表现、术后并发症及临床疗效进行分析。结果 34例患者术后经造影检查显示胃冠状静脉闭塞,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29例(85.3%)无上消化道出血症状,23例(67.6%)无胃底静脉曲张表现,4例(11.8%)复发胃底静脉曲张,2例(5.9%)复发胃底出血,全部患者的脾功能亢进情况得到显著改善。结论胃冠状静脉联合脾动脉栓塞治疗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可有效控制消化道出血、改善脾功能亢进情况,且并发症少、复发率低,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