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高超  刘嘉 《西南国防医药》2011,21(4):446-448
肿瘤多药耐药(multi-drug resistance,MDR)的客观存在是肿瘤化疗失败的主要原因,因此,寻找低毒高效的肿瘤耐药逆转剂已是肿瘤化疗药物领域研究的热点,目前进入临床应用研究的化学药物逆转剂因作用机制单一、选择性差、中毒剂量与有效剂量接近等原因,  相似文献   

2.
肿瘤细胞对抗癌药物产生多药耐药(MDR)现象是导致肿瘤化疗有效率降低、肿瘤化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但目前对于肿瘤细胞的耐药机制,研究人员尚无统一定论。因此,逆转MDR成为肿瘤化疗所需攻克的一大难关。本文介绍了目前在逆转MDR中最常见的3种新型给药系统纳米粒、脂质体、胶束。纳米粒通过拮抗和抵消肿瘤细胞主动外排药物的作用,选择性提高肿瘤细胞内的药物浓度,减小对正常细胞的毒副作用,从而达到逆转MDR的作用。脂质体、胶束均可以通过增强通透性及滞留性,从毛细管上皮细胞间隙进入肿瘤组织,使药物选择性地在肿瘤部位积累和释放,根据需要达到被动靶向或主动靶向。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新型给药系统将在逆转MDR的研究领域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MDR1基因的过度表达是肿瘤细胞多药耐药的主要原因。作为肿瘤细胞多药耐药性基因重要的表达产物,MDR1与细胞内药物浓度及耐药程度密切相关。通过对多药耐药基因表达的检测及对耐药性逆转药物的研究,临床医师根据患者的基因型资料制定肿瘤化疗方案,选择合适的药物,达到减少耐药性,提高临床疗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99Tc^m—MIBI显像对肿瘤多药耐药检测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MDR(多药耐药)是目前肿瘤化疗失败的主要原因,对MDR的检测可以帮助化疗决策的制定,从而使肿瘤患得到更有效的治疗,^99Tc^m-MIBI^99Tc^m-甲氧基异丁基甲腈)是mdr1基因编码的P-gp(P-糖蛋白)和MRP(多药耐药相关蛋白)的转运底物,肿瘤细胞内^99Tc^m-MIBI摄取减低表明其P-gp的高表达,并与MRP的表达相关,因此,^99Tc^m-MIBI显像可在治疗前预测对化疗的反应,并为选择更有效的化疗策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肿瘤化疗存在的最大问是癌细胞对药物产生抗性,这种自发产生的对多种结构不同的化学药物的抗性叫“多种药物抗性”(Multidrugs Resistance,MDR),其发生时MDR基因(mdr)表达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肿瘤化疗中多药耐药的诊断和逆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修彤 《武警医学》1998,9(8):467-471
肿瘤化疗中多药耐药的诊断和逆转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普外科李修彤综述吴金生审校(西安710038)关键词肿瘤化疗多药耐药诊断逆转肿瘤细胞耐药类型分为:(1)先天性耐药;(2)获得性耐药;(3)多药耐药(Multidrugresistance,MDR)...  相似文献   

7.
脑胶质瘤化疗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化疗对胶质瘤治疗效果不理想相当一部分是由于胶质瘤对化疗药物耐药,严重影响了化疗效果。肿瘤细胞一旦对一种抗肿瘤药物产生耐药,对其他结构不同,作用机制不同的抗肿瘤药物也产生交叉耐药性,即多药耐药(MDR)。MDR有两种表型:(1)首次使用化疗药物就产生耐药,称为原发性或内在性耐药;(2)在化疗过程中产生耐药,称为获得性或继发性耐药。目前肿瘤MDR可能存在的分子机制有以下几种:(1)药物在肿瘤细胞内的积聚减少;(2)药物失活增加;(3)药物作用靶减少;(4)凋亡与抗凋亡机制失衡;(5)MDR中的DNA修复机制等。总之,胶质瘤MDR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生物学过程,胶质瘤MDR呈现多机制、多因素的特点。因此,有必要明确肿瘤细胞的耐药机制,以便对临床制定更合理的治疗方案,预防和逆转胶质瘤抗癌药物耐药性的产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多重耐药(drug resistance,MDR)是肿瘤化疗失败的主要原因。本研究旨在探讨MDR1甲基化对宫颈癌经皮子宫动脉血管腔内化疗栓塞疗效的影响。 方法选择67例宫颈癌患者接受栓塞化疗,45例正常宫颈组织作为对照。免疫组化检测宫颈癌中P-糖蛋白(P-gp)水平,并与正常组织进行比较。通过使用特异性千碱基裂解法和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法分析MDR1基因启动子区16个CpG岛的甲基化状态。 结果P-gp在正常宫颈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0% (0/45),介入栓塞化疗前后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1.19%(41/67)和77.61%(52/67)。宫颈癌组织与正常宫颈组织相比有明显差异(χ2=4.2523,0.0392)。化疗前P-gp的阳性表达率与化疗疗效呈负相关(r=-0.340,P=0.005)。正常组织中13个CpG岛的甲基化率显著高于宫颈组织(P<0.05)。在宫颈癌组织中,经皮子宫动脉血管腔内化疗栓塞前6个CpG岛的甲基化率高于化疗后,但1个CpG岛的甲基化率低于化疗后(P<0.05)。化疗前有效化疗的1个CpG岛甲基化率明显高于无效化疗(P<0.05),其他CpG岛相似(P<0.05)。 结论MDR1编码的P-gp表达水平,部分MDR1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的甲基化状态,与宫颈癌介入栓塞化疗的疗效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多药耐药基因 (MDR 1)表达与肺癌相关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 应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 (RT RCR)技术对 41例原发性肺癌 ,癌旁组织及 34枚淋巴结中MDR 1基因的表达进行检测分析。结果 肺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MDR 1阳性率分别为 5 4%和 10 % ,两者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0 1) ;转移淋巴结组织MDR 1阳性率为 5 3% ,而非淋巴结组织中未见MDR 1阳性表达 ;各病理类型中不同分化程度肿瘤的MDR 1阳性分布不同 ,低分化腺癌的MDR 1阳性率较高 (73 % )。术前化疗病例的MDR 1阳性率 (78% )高于未化疗者 (4 7% )。随访发现 ,MDR 1阳性患者肿瘤复发、转移的发生率 (5 0 % )高于MDR 1阴性者 (13 % )。结论 原发性肺癌组织中MDR 1基因表达增高 ,术前化疗可能起诱导作用 ;肺癌组织与其转移淋巴结中MDR 1表达具有一致性 ,MDR 1的阳性表达与肿瘤的大小 ,临床分型 ,TNM分期无明显关系 ,但可能提示肿瘤的恶性行为。  相似文献   

10.
肿瘤的多药耐药(MDR)是导致癌症复发和转移的重要因素。ATP结合盒转运蛋白(ABC转运蛋白)在人体广泛存在,并且ABC转运蛋白的过度表达是导致肿瘤细胞产生MDR的主要原因之一。利用分子影像技术对MDR肿瘤进行早期监测,有利于临床医师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并在一定程度上能改善肿瘤患者的预后。笔者就分子影像技术在监测MDR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三氧化二砷(As2O3)体外逆转人乳腺癌细胞多药耐药性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MTT法检测As2O3的细胞毒作用和处理前后耐药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内阿霉素浓度,通过RT-RCR检测MDR1基因的表达。结果 As2O3在0.25mg/L以下剂量时对MCF-7和MCF-7/ADM耐药细胞株的抑制率均小于15%,半数抑制率(IC50)分别为1.01m/L和1.28mg/L,无细胞毒剂量0.2mg/L的As2O3能部分逆转MCF-7/ADM细胞对阿霉素的耐药性。同时无细胞毒剂量0.2mg/L的As2O3能使MCF-7/ADM细胞内阿霉素浓度明显增加,MDR1表达下降。结论 As2O3具有体外部分逆转人乳腺癌细胞多药耐药性的作用,可能与增加细胞内药物积累、下调MDR1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2.
巨块型宫颈癌术前介入化疗及预后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巨块型宫颈癌术前化疗敏感相关因素及预后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 6 8例巨块型宫颈癌或桶状宫颈 (肿瘤直径≥ 4cm) ,治疗方法为术前介入化疗 2个疗程后行广泛性全子宫切除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术 ,2 1例病理检查发现有高危因素者术后补充放疗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治疗前肿瘤组织的MDR、GST л和PCNA的表达。统计采用SPSS 8.0软件。结果 MDR阳性率为 31% ,GST л阳性率为 5 1% ,PCNA指数 >5 0 %和≤ 5 0 %各有 38例和 30例。术前化疗总有效率为 84 %。化疗疗效与MDR表达及PCNA指数高低密切相关 ,MDR(- )组化疗有效率为 91% ,而MDR( )组仅 6 7% (P =0 .0 13)。PCNA指数 >5 0 %组的化疗有效率明显高于≤ 5 0 %组 (P =0 .0 0 1)。GST л的表达与化疗疗效无明显相关。多因素分析发现 ,宫旁浸润与淋巴结转移是独立的预后因素 ;MDR( )组生存率较MDR(- )组低 ,但两者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MDR和PCNA可作为预示术前化疗有效的指标 ,为临床制订合理的个体化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宫旁浸润与淋巴结转移可预示预后 ;MDR与预后也相关。  相似文献   

13.
对探讨逆转卵巢癌细胞株的多药耐药性(MDR)对细胞表面中性鞘糖脂(N-GSLs)表达的调控作用,以三苯氧胺(TAM)和维拉帕米(VRP)为逆转剂,用MTT法分析了TAM、VPP的逆转效应,采用改良的Hakamori方法提取,纯化了耐药亚株COC1/DDP MDP逆转前后及亲本株COC1细胞的N-GSLs,高效薄层层析(HPTLC)分析了N-GSLs的表达。结果显示,COC1/DDP和COC1的N-GSLs表达有显著差异,COC1/DDP的CMH表达较COC1强,经TAM、VRP作用后,COC1/DDP的耐药性发生逆转,CMH表达降低。说明卵巢癌的多药耐药性与中性鞘糖脂CMH相关,CMH可能为卵巢癌MDR相关鞘糖脂抗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99Tcm-MIBI显像预测乳腺癌患者的化疗效果及99Tcm-MIBI的摄取与P-糖蛋白或MDR1mRNA的表达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46例乳腺癌患者化疗前静脉注射740MBq99Tcm-MIBI3mL,分别采集注射后10min、180min的影像,计算T/N(e)(注射后10min,肿瘤组织与正常组织摄取99Tcm-MIBI的比值)和T/N(d)(注射后180min)及RI(保留指数=TN(d)÷T/N(e)),T/N(e)和T/N(d)的临界值分别设定为3.0和2.0。临床评价化疗效果分四类:①完全有效;②部分有效;③没有改变;④肿瘤…  相似文献   

15.
补骨脂素对HL60耐药细胞内化疗药物浓度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补骨脂素对HT耐药白血病细胞HL60/HT的逆转多药耐药(MDR)作用。方法采用MTT法测定补骨脂素对细胞增殖抑制作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细胞内HT的浓度。结果补骨脂素在1~20μmol/L浓度下能不同程度降低HT对HL60/HT细胞的IC50,并不同程度提高细胞内HT浓度。结论补骨脂素能逆转HL60/HT细胞的MDR作用,可能成为一种MDR调节剂。  相似文献   

16.
肿瘤多药耐药蛋白抑制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肿瘤细胞产生多药耐药性是肿瘤化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肿瘤多药耐药性(mulidrugresisance,MDR)的产生主要与肿瘤细胞的膜蛋白,P-糖蛋白(PG-170)多药耐药蛋白(MRP-190)和肺耐药蛋白(LRP)的过多表达有关。在发现维拉帕米,奎尼丁和环孢菌素等药物具有逆转MDR作用的基础上,发展了一些新的能够逆转MDR现象的多药耐药蛋白抑制剂,如环孢菌素的类似物SDZPSC833和奎民丁  相似文献   

17.
肿瘤耐药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多药耐药是肿瘤成功化疗的主要障碍之一,其产生机制主要有P=糖蛋白(PGP),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RP),肺耐药相关蛋白(LRP)、GSH和GST等含量,活性增加,TOPOⅠ、Ⅱ活性、含量下降,DNA损伤修复能力增强,肿瘤细胞凋亡抑制,细胞膜能量依赖性内运系统障碍,针对不同耐药机制研制耐药逆转剂是肿瘤化疗研究的热眯,也取得了初步进展。  相似文献   

18.
肺癌细胞的内在和(或)获得性多药耐药性(MDR)是化疗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研究证明,P-糖蛋白(P-gp)、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RP)、乳腺癌耐药蛋白(BCRP)和肺耐药相关蛋白(LRP)与肺癌MDR密切相关,P-gp、MRP、BCRP属ATP结合盒(ABC)膜转运蛋白超家族成员,LRP属非ABC膜转运蛋白。这些膜转运蛋白的发现,为肺癌MDR的临床预测提供了分子靶标,并发展了”锝标记的甲氧基异丁基异腈(^99m Tc—MIBI)膜转运蛋白分子功能核素显像无创检测技术,现用于临床。针对各靶分子采取不同策略逆转肺癌MDR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进展,但还有待深入。  相似文献   

19.
MDR(多药耐药)是目前肿瘤化疗失败的主要原因,对MDR的检测可以帮助化疗决策的制定,从而使肿瘤患者得到更有效的治疗。99Tcm-MIBI(99Tcm-甲氧基异丁基异腈)是mdr1基因编码的P-gp(P-糖蛋白)和MRP(多药耐药相关蛋白)的转运底物,肿瘤细胞内99Tcm-MIBI摄取减低表明其P-gp的高表达,并与MRP的表达相关。因此,99Tcm-MIBI显像可在治疗前预测对化疗的反应,并为选择更有效的化疗策略提供依据。99m  相似文献   

20.
蒲新霖 《西南军医》2017,(2):161-164
肿瘤在早期很难被发现,当首次被确诊肿瘤时,大部分患者已发展至晚期,此时化疗对肿瘤的治疗就显得非常重要.近年许多化疗药物已经应用于肿瘤的治疗,比如紫杉醇,5-氟尿嘧啶,斯裂霉素C,多柔比星等.在现有的化疗药物中,紫杉醇已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子宫颈癌、乳腺癌、卵巢癌、脑癌、膀胱癌、前列腺癌、肝癌以及肺癌.然而,已有的化疗药物仍然存在一些缺点,比如多重耐药,严重的毒性等等,尤其是多重耐药极大的限制了药物的临床效果.大量研究表明紫杉醇和姜黄素的联合应用可以展现出比单独应用紫杉醇更强的抗肿瘤作用,还能逆转紫杉醇的多重耐药.因此紫杉醇与姜黄素的联合应用可能是临床实践中的理想策略.这篇综述主要着眼于紫杉醇和姜黄素在不同肿瘤中的联合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