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7 毫秒
1.
目的观察镜检法(trichinelloscopy)与贝氏法(Baermann’s technique)对肉类中旋毛虫成囊前幼虫(pre-encap-sulated larvae,PEL)检验的效果。方法将80只昆明小鼠随机分为8组(每组10只),每只感染旋毛虫肌幼虫300条,感染后14~21d每天剖杀1组,应用贝氏法检查小鼠肌肉中的PEL(9~16日龄),用镜检法检查膈肌中的PEL,用ELISA检测鼠血清抗旋毛虫抗体。另取12只小鼠,用于观察消化法对旋毛虫感染后17~19d(12~14日龄)PEL存活率的影响。结果小鼠感染旋毛虫后14和15d镜检法幼虫检出率分别为50.0%和89.0%,感染后16~21d检出率均为100%。感染后14~21d贝氏法的检出率均为100%;ELISA检测血清抗体阳性率为11.1%~40.0%。感染后14d贝氏法的PEL检出率与镜检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33,P〈0.05);观察期间ELISA检测的抗体阳性率均显著低于镜检法和贝氏法的幼虫检出率(χ^2=18.9,P〈0.05)。感染后17~19d,小鼠肌肉消化4h的幼虫存活率均明显低于消化1h的存活率(χ^217=117.56,χ^218=37.48,χ^219=96.73,P均〈0.05)。结论旋毛虫感染后17~19d的成囊前幼虫不能完全抵抗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对肉类中旋毛虫成囊前幼虫的检疫效果,贝氏法优于镜检法。  相似文献   

2.
为观察旋毛虫感染昆明小鼠的最小剂量, 将70只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均分7组, 每只鼠分别经口感染旋毛虫肌幼虫30、 25、 20、 15、 10、 5及3条, 感染后6周剖杀。取完整膈肌, 压片、 镜检、 计数虫荷。小鼠全身肌肉经人工胃液消化后计数肌肉虫荷。结果, 压片镜检法和人工消化法的幼虫检出率, 感染30、 25、 20、 15及10条旋毛虫肌幼虫的小鼠均为100% (10/10); 感染5条旋毛虫肌幼虫的小鼠, 两种方法幼虫检出率分别为70% (7/10) 和100% (10/10); 感染3条旋毛虫肌幼虫的小鼠, 两种方法均未检出幼虫。感染旋毛虫的小鼠膈肌和肌肉虫荷与感染剂量均呈正相关(r=0.759, P<0.05; r=0.638, P<0.05)。旋毛虫经口成功感染昆明小鼠的最小剂量为5条幼虫。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免疫层析试纸条对轻度感染小鼠肉汁中抗旋毛虫抗体的检测效果。方法以胶体金标SPA和旋毛虫肌幼虫ES抗原制备免疫层析试纸条。将70只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7组(每组10只),每组分别经口感染30、25、20、15、10、5、3条旋毛虫幼虫,感染后6周用试纸条进行血清及肉汁抗体检测,并与ELISA、镜检法及消化法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30、25、20、15、10条旋毛虫幼虫感染的小鼠,试纸条与ELISA的血清及肉汁抗体阳性率均为100(10/10),镜检法与消化法的幼虫检出率均为100%(10/10)。5条旋毛虫感染的10只小鼠,镜检法和消化法的幼虫检出率分别为70%(7/10)和100%(10/10),消化法检查时10只小鼠的每克肌肉虫荷为0.88~3.14条幼虫(平均为1.58条),试纸条与ELISA检测时的血清及肉汁抗体阳性率均为100%(10/10)。3条旋毛虫感染的10只小鼠,4种方法检测时均为阴性。结果表明,试纸条检验肉类中旋毛虫的敏感性与ELISA和消化法相同,且明显高于镜检法(P<0.05)。低剂量旋毛虫感染小鼠后6周的肉汁抗体水平与感染剂量呈正相关(P<0.05),肉汁与血清抗体水平均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每克小鼠肌肉仅含0.88条旋毛虫幼虫时也可被试纸条检出,试纸条可用于轻度感染肉类中旋毛虫检疫的初筛。  相似文献   

4.
人工消化法对肉类中旋毛虫检疫敏感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人工消化法对肉类中旋毛虫检疫的敏感性。方法将100g猪肉搅碎后等分为50份(每份2g),每克猪肉分别加入1、2、3、4及5个旋毛虫幼虫囊包,搅拌均匀后按国际旋毛虫病委员会推荐的人工消化法在43℃消化4h~5h,用60目(300μm孔径)铜筛过滤,室温沉淀30 min后检查幼虫。结果每克猪肉含1、2条旋毛虫幼虫时消化法的幼虫检出率分别为10%(1/10)和30%(3/10);每克猪肉含3条及3条以上幼虫时,消化法的幼虫检出率为100%(10/10)。结论人工消化法对轻度旋毛虫感染(每克肌肉含1~2条幼虫)的2g肉样标本检疫时的敏感性较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一种能诊断人体旋毛虫病及动物旋毛虫感染的快速血清学方法。方法以胶体金标SPA和旋毛虫肌幼虫ES抗原制备免疫层析试纸条(immunochromatographic strip),对旋毛虫病及其它寄生虫病患者血清、旋毛虫及其它寄生虫感染的动物血清进行检测。结果试纸条检测旋毛虫病患者与旋毛虫感染的小鼠、大鼠、兔、猪血清的阳性率分别为100%(20/20)、97.87%(92/94)、100%(5/5)、100%(5/5)及100%(25/25),15min内肉眼可观察结果;其它寄生虫病(并殖吸虫病、血吸虫病、华支睾吸虫病、囊虫病及包虫病等)患者及正常人血清、其它寄生虫感染动物及正常动物血清均为阴性。试纸条和ELISA对100条幼虫感染小鼠血清检测的阳性率分别为91.3%(21/23)和95.7%(22/23)(χ2=0.36,P>0.05),两种方法对200~500条幼虫感染小鼠血清检测的阳性率均为100%(71/71)。试纸条对乡土旋毛虫、布氏旋毛虫、伪旋毛虫及纳氏旋毛虫感染小鼠血清检测的阳性率亦均为100%。试纸条在4℃可保存13个月,检测结果在室温可保存3个月。结论该试纸条可用于人体旋毛虫病和动物旋毛虫感染的快速血清学诊断,也可用于其它种旋毛虫感染的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6.
免疫层析试纸条检测感染小鼠肉汁中抗旋毛虫抗体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建立一种肉类旋毛虫感染的快速免疫学检测方法.方法 以胶体金标SPA和旋毛虫肌幼虫ES抗原制备免疫层析试纸条,对不同剂量旋毛虫幼虫感染小鼠后不同时间的血清及肉汁抗体进行检测,并与ELISA、镜检法及消化法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用100、300、500条旋毛虫幼虫感染小鼠后6周,3组小鼠的血清及肉汁抗体阳性率均达100%;试纸条法对血清与肉汁的抗体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2, P>0.05).试纸条法和ELISA检测100条幼虫感染小鼠肉汁的阳性率分别为91.3%和100%(χ2=2.09, P>0.05),检测300、500条幼虫感染小鼠肉汁的阳性率均为100%;试纸条法和镜检法对3组小鼠感染后5~7周的肉汁和膈肌检测的阳性率均为98.6%.消化法检查每克肌肉虫荷<33条幼虫的6份标本,试纸条5份阳性,每克肌肉中含有6条幼虫时可被试纸条法检出.感染旋毛虫小鼠肌肉4 ℃保存1~7 d及-20 ℃保存1~7个月的肉汁抗体阳性率均为100%.结论 免疫层析试纸条可用于新鲜肉、冷藏肉及冷冻肉中抗旋毛虫抗体的检测.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一种肉类旋毛虫感染的快速免疫学检测方法。方法以胶体金标SPA和旋毛虫肌幼虫ES抗原制备免疫层析试纸条,对不同剂量旋毛虫幼虫感染小鼠后不同时间的血清及肉汁抗体进行检测,并与ELISA、镜检法及消化法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用100、300、500条旋毛虫幼虫感染小鼠后6周,3组小鼠的血清及肉汁抗体阳性率均达100%;试纸条法对血清与肉汁的抗体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2,P〉0.05)。试纸条法和ELISA检测100条幼虫感染小鼠肉汁的阳性率分别为91.3%和100%(χ2=2.09,P〉0.05),检测300、500条幼虫感染小鼠肉汁的阳性率均为100%;试纸条法和镜检法对3组小鼠感染后5-7周的肉汁和膈肌检测的阳性率均为98.6%。消化法检查每克肌肉虫荷〈33条幼虫的6份标本,试纸条5份阳性,每克肌肉中含有6条幼虫时可被试纸条法检出。感染旋毛虫小鼠肌肉4℃保存1-7 d及-20℃保存1-7个月的肉汁抗体阳性率均为100%。结论免疫层析试纸条可用于新鲜肉、冷藏肉及冷冻肉中抗旋毛虫抗体的检测。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河南省商丘地区猪的旋毛虫自然感染情况。方法在河南商丘某县农村的3个生猪屠宰点,收集屠宰猪的膈肌样本,分别应用压片镜检法和人工消化法对肌肉样本进行旋毛虫检验。结果 273头屠宰猪均为圈养猪,肌肉样本应用镜检法与消化法的幼虫检出率分别为0(0/273)与3.30%(9/273)(χ2=7.230,P〈0.05),阳性肉样的平均每g肌肉虫荷(larvae per gram,lpg)为0.48。结论河南省商丘地区农村圈养猪的旋毛虫感染率较高,但感染度较低;在旋毛虫病低度流行区应使用消化法对猪肉进行旋毛虫检验。  相似文献   

9.
Ts21重组蛋白斑点免疫金渗滤法检测旋毛虫抗体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旋毛虫Ts21基因重组蛋白建立诊断人体旋毛虫病及动物旋毛虫感染的快速血清学方法。方法以胶体金标SPA、旋毛虫Ts21重组蛋白与肌幼虫排泄-分泌(excretory-secretory,ES)抗原包被硝酸纤维素膜(NCM),分别建立Ts21重组蛋白-斑点免疫金渗滤法(Ts21-dot immunogold-filtration assay,Ts21-DIGFA)与ES-DIGFA,对旋毛虫病及其他寄生虫病患者血清和感染动物血清进行检测,并与ELISA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Ts21-DIGFA检测旋毛虫病患者血清抗体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4.73%和86.96%,ES-DIGFA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9.47%和86.9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敏感=0.368,χ2特异=0,P>0.05);Ts21-ELISA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4.73%和94.20%,与Ts21-DIGFA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敏感=0,χ2特异=1.272,P>0.05)。Ts21-DIGFA检测旋毛虫感染猪血清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8.89%和100%,ES-DIGFA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4.44%和95.0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敏感=0,χ2特异=0,P>0.05)。小鼠感染300条旋毛虫后4周Ts21-DIGFA的血清抗体检出率为100%(10/10);感染10条及5条旋毛虫后6周血清抗体检出率均为100%(10/10)。DIGFA可在3 min内肉眼观察结果,抗原包被后的NCM和金标SPA在4℃至少保存6个月。结论Ts21-DIGFA检测旋毛虫抗体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及良好的稳定性和重复性,可用于旋毛虫病的血清学诊断及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旋毛虫感染大鼠与小鼠后幼虫在肌肉内的分布及囊包内的幼虫数量。方法将30只昆明小鼠和30只SD大鼠均随机分为轻、中、重度感染组(每组10只),分别按每g克体重1、5、20条肌幼虫经口感染。感染后42d剖杀,取不同部位肌肉称重后压片镜检,观察不同部位每克肌肉虫荷(larvaepergram,lpg)及囊包内幼虫数量。结果大鼠在轻度感染时以咬肌虫荷最高,中、重度感染时分别以膈肌和舌肌虫荷最高;小鼠在轻度感染时以咬肌虫荷最高,中、重度感染时均以膈肌虫荷最高。在大鼠肌肉8028个囊包中,含1、2、3条幼虫的囊包分别占97.91%、1.95%及0.14%;在小鼠肌肉7559个囊包中,含1、2、3条幼虫的囊包分别占97.33%、2.54%及0.13%。小鼠肌肉多幼虫(2~3条)囊包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大鼠(χ2=5.644,P<0.05)。多幼虫囊包的检出率在大鼠和小鼠均随感染剂量的增加而升高(χ2大鼠=42.656,P<0.05;χ2小鼠=45.713,P<0.05);在含3条幼虫囊包的肌肉,重度感染的大鼠和小鼠肌肉分别占81.82%(9/11)与100%(10/10)。未发现含有4条及4条以上幼虫的囊包。结论对鼠类旋毛虫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时应首选咬肌进行病原学检查,其次为膈肌或舌肌;进行肌肉活检或肉类检疫时发现含3条幼虫的囊包提示为重度感染。  相似文献   

11.
碳酸氢钠对旋毛虫幼虫感染性及生殖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碳酸氢钠对旋毛虫幼虫感染性及生殖力的影响。方法将旋毛虫肌幼虫在体外经1%碳酸氢钠处理不同时间后观察其活力。100只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成10组(每组10只),1~3组中每组5只分别喂饲经碳酸氢钠或生理盐水浸泡不同时间(24、36、48h)含300条旋毛虫肌幼虫的小鼠肌肉(约0.02g);4~9组分别用不同剂量碳酸氢钠或食用醋(总酸浓度4.5%,pH3.05)灌胃后0.5h喂饲含300条肌幼虫肉块,10组为灌服生理盐水对照组。于喂饲后第7天和第42天每组剖杀5只小鼠,分别观察肠道成虫数、肌幼虫数及生殖力指数(RCI)。结果肌幼虫经碳酸氢钠处理24~240h的死亡率与生理盐水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小鼠喂饲经碳酸氢钠处理24、36h和48h旋毛虫肌幼虫后42d,其肌幼虫数(84467、84600条和82300条)均明显高于生理盐水对照组(12650、6460条和1240条)(P0.05)。灌饲0.4、0.6ml碳酸氢钠小鼠的肠道成虫数(193、203条)与RCI(323.77、326.55)均明显高于食醋对照组(68、67条;217.55、195.33)及生理盐水对照组(145条,268.13)(P0.05)。结论碳酸氢钠可明显增加旋毛虫的感染性与生殖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旋毛虫肌幼虫在感染小鼠体内不同部位横纹肌内的分布和密度。方法分别取感染旋毛虫小鼠的舌肌、咬肌、胸肌、腹肌、前肢肌、后肢肌、膈肌和背肌各50mg,肌肉压片镜检。结果膈肌幼虫密度最高,其次为舌肌、胸肌;前肢肌、后肢肌、咬肌、背肌幼虫密度无明显差异,均低于胸肌,腹肌幼虫密度最低。结论感染旋毛虫的小鼠从膈肌取材,检出肌幼虫的阳性率较其他部位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构建旋毛虫氨基肽酶(TsAP)基因重组质粒,表达重组TsAP蛋白,评价该蛋白的血清学诊断价值。方法通过RT-PCR扩增TsAP基因。构建重组质粒pGEX-6p-1-TsAP,测序及酶切鉴定后转化E.coliBL21,用异丙基-G-D-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表达产物经GSTSefinoseResin(BBI)亲和层析纯化后应用SDS-PAGE和Westernblot进行鉴定。应用旋毛虫重组rTsAP蛋白EusA(rTsAP-ELISA)对旋毛虫感染小鼠血清进行检测,观察旋毛虫感染小鼠后不同时间的血清抗体阳性率,并与旋毛虫肌幼虫ES抗原ELISA(ES-EIJIsA)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构建的重组表达载体pGEX-6p-1-TsAP能表达TsAP蛋白。SDS-PAGE结果显示,rTsAP的分子质量单位约为80ku,以IPTG诱导4h后表达量最大。rTsAP-ELISA及ES-ELIS对旋毛虫感染小鼠血清的抗体检出率均为100%(40/40),与曼氏裂头蚴、弓形虫感染小鼠及正常小鼠血清均无交叉反应,与日本血吸虫感染小鼠血清的交叉反应率分别为93.75%(15/16)和50.00%(8/16)(P〈0.05)。rTsAP-ELISA与ES-ELISA对旋毛虫感染2周的小鼠血清抗体检出率分别为50.00%(11/22)和81.82(18/2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至感染后6周抗体检出率均达100%。结论重组TsAP蛋白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但与日本血吸虫感染小鼠血清有较高的交叉反应。  相似文献   

14.
旋毛虫感染小鼠膈肌虫荷与血清及肉汁抗体水平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旋毛虫感染小鼠膈肌虫荷(larvae per gram diaphragm,lpgd)与血清及肉汁抗体水平的关系。方法将32只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成4组(每组8只),每只分别感染50(A组)、100(B组)、300(C组)、500条(D组)旋毛虫幼虫,感染后42d剖杀,收集血清及肉汁,观察膈肌虫荷并用旋毛虫肌幼虫ES抗原ELISA检测血清及肉汁抗体。另将50只小鼠随机分成5组(每组10只),每组分别感染旋毛虫(T1)、乡土旋毛虫(T2)、布氏旋毛虫(T3)、伪旋毛虫(T4)及纳氏旋毛虫(T7),每只感染500条幼虫,感染后42d剖杀,观察感染不同种旋毛虫小鼠的膈肌虫荷与血清及肉汁抗体水平。结果感染旋毛虫的A、B、C、D4组小鼠的膈肌虫荷与血清及肉汁抗体水平均无相关性(P>0.05),但与感染剂量呈正相关(P<0.05),每组小鼠的血清与肉汁抗体水平也均具有相关性(P<0.05)。5种旋毛虫感染小鼠的膈肌虫荷与血清及肉汁抗体水平相比均无相关性(P>0.05),但血清与肉汁抗体水平相比均具有相关性(P<0.05)。旋毛虫感染小鼠的血清及肉汁抗体水平明显高于其他4种旋毛虫(乡土旋毛虫、布氏旋毛虫、伪旋毛虫及纳氏旋毛虫)感染小鼠的血清和肉汁抗体水平(P<0.05)。结论旋毛虫肌幼虫ES抗原可用于其他4种旋毛虫(乡土旋毛虫、布氏旋毛虫、伪旋毛虫、纳氏旋毛虫)感染小鼠血清及肉汁中抗旋毛虫抗体的检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以不同疗程口服300mg/(kg.d)三苯双脒抗小鼠横纹肌中旋毛虫成囊期幼虫的效果。方法 40只8周龄BALB/c小鼠被随机均分为5组,每只小鼠口饲感染旋毛虫成囊期幼虫50条。感染后第29d,分别以不同疗程(连续给药2、4、6、8 d)口服三苯双脒300mg/(kg.d)治疗,对照组不治疗。记录小鼠健康状况。停药后第7d,颈椎脱臼处死小鼠。肌肉压片法观察小鼠膈肌、咬肌、胸肌、腓肠肌中成囊期幼虫存活情况,计数总虫数、活虫数和死虫数。另取40只8周龄BALB/c小鼠,随机均分为5组,分别用不同疗程治疗后的小鼠膈肌成囊期幼虫50条口饲感染,感染后第29d,肌肉压片法计数膈肌中成囊期幼虫。结果实验期间,各组小鼠健康状况良好,未见药物不良反应。随着疗程的增加,4个部位肌肉中幼虫总虫荷和活虫数均呈下降趋势,而死虫数呈上升趋势。与对照组相比,2 d及2 d以上疗程组膈肌、咬肌和腓肠肌中成囊期幼虫总虫数和存活虫数均显著减少(P〈0.05、P〈0.01),6 d疗程组和8 d疗程组胸肌总虫数显著减少(P〈0.05、P〈0.01)。随着疗程的增加,膈肌、咬肌、胸肌和腓肠肌的幼虫死亡率呈上升趋势,其中6 d疗程组分别为96.16%、98.06、99.13%和98.56%(P〈0.01),8 d疗程组为99.62%~100%(P〈0.01)。疗效验证性感染表明,6 d(37.5%)和8 d(12.5%)的感染率显著低于对照组(100%)和2 d(100%)疗程组(P〈0.01)。2 d及以上疗程组小鼠平均虫荷和平均减虫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口服TBD 300mg/(kg.d),连续给药6 d或8 d,无不良药物反应,可有效杀死肌肉中的成囊期幼虫,为适宜疗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