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观察栀子昔对细菌脂多糖(LPS)诱导的BV2小胶质细胞炎性反应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LPS诱导BV2小胶质细胞活化,CCK-8方法检测细胞存活率,Griess法测定NO释放量,ELISA测定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1β(IL-1β)含量,免疫印迹检测Toll样受体4(TLR4)蛋白表达。结果:栀子苷在10~100μg/ml浓度范围内对小胶质细胞活力影响不显著,此浓度范围内,栀子苷剂量依赖性的减少LPS诱导的NO、TNF-α和IL-1β释放。此外,栀子苷还可抑制LPS诱导的BV2细胞形态活化改变,并降低LPS诱导的TLR4蛋白表达。结论:栀子苷可以拮抗LPS诱导的BV2小胶质细胞炎性反应,其机制可能与下调TLR4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羧胺三唑(CAI)对多种炎性相关因子的体外调节作用及机制。方法利用MTT法观察5~40μmol/L的CAI对细胞活力的影响。将上述浓度的CAI加入巨噬细胞中共同培养18 h,同时加入脂多糖(LPS)诱导上述细胞活化。分别用硝酸还原法和TNF-αELISA检测试剂盒测定培养基上清中NO的含量和TNF-α的水平,用Western blot法测定iNOS蛋白的表达和NF-κB活化。结果浓度在5~40μmol/L范围内的CAI对正常大鼠腹腔巨噬细胞的细胞活力没有影响,但20和40μmol/L的CAI能够剂量依赖性地降低LPS诱导的NO释放(P<0.01和P<0.001)以及TNF-α分泌(P<0.05和P<0.01),且明显抑制LPS引起的iNOS蛋白表达和NF-κB活化。结论CAI对与炎性反应相关的调控因子iNOS蛋白表达和NF-κB活化具有抑制作用,该机制与抑制IκBα磷酸化和降解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氯喹(CQ)对脂多糖(LPS)刺激的BV2小胶质细胞活化的抑制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将小鼠BV2小胶质细胞分为对照组、LPS组和LPS+CQ组。LPS+CQ组预先给予CQ(10μmol/L)处理30 min再给予LPS刺激,在LPS组和LPS+CQ组中给予LPS(500μg/L)刺激后,各组细胞分别培养30 min、6 h和24 h。倒置显微镜下观察BV2细胞的形态学改变;RT-qPCR和ELISA法检测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来评估BV2细胞的活化情况;用免疫荧光染色检测NF-κB蛋白核转移情况;用Western blot检测核因子κB抑制蛋白α(IκB-α)蛋白的表达情况及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和p38蛋白的磷酸化水平。结果:LPS刺激后,BV2细胞形态由圆形或椭圆形向多极或纺锤样转变,而预先给予CQ能抑制BV2细胞的形态转变。LPS刺激后,BV2细胞中TNF-α和IL-6的mRNA水平和培养上清液中的蛋白水平明显增加,但预先给予CQ则明显抑制TNF-α和IL-6的mRNA和蛋白表达,可见CQ能减轻LPS诱导的BV2细胞炎症反应。此外,LPS刺激后,BV2细胞内IκB-α蛋白大量降解,细胞核内的NF-κB蛋白显著增多,MAPK信号通路中JNK和p38蛋白磷酸化水平明显升高;而预先给予CQ可显著减少IκB-α蛋白的降解,明显抑制NF-κB蛋白向细胞核内转移,显著降低JNK和p38蛋白的磷酸化水平,可见CQ能抑制LPS诱导下BV2细胞内NF-κB和MAPK信号通路的激活。结论:氯喹显著减轻LPS诱导的BV2细胞炎症反应,其机制与抑制NF-κB和MAPK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FXR激动剂GW4064对脂多糖(LPS)诱导的RAW264.7巨噬细胞炎症因子TNF-α、MCP-1和NO的分泌及IL-1β、TNF-α的表达,以及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表达的影响。方法:通过流式高通量多因子检测技术和Griess法检测炎症因子TNF-α、MCP-1和NO分泌的影响;采用qPCR技术检测炎症因子IL-1β、TNF-α和iNOS的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iNOS及NF-κB蛋白的表达的水平。结果:GW4064能抑制LPS诱导的细胞促炎因子IL-1β、TNF-α和iNOS的mRNA的表达(P0.05),同时能不同程度的抑制细胞上清中TNF-α,MCP-1中的分泌量(P0.05);并且呈剂量依赖性的抑制NO的释放(P0.05);除此之外,GW4064(10、20μmol/L)可显著抑制LPS诱导的RAW264.7巨噬细胞iNOS蛋白的产生(P0.01),经过GW4064处理后,LPS诱导的RAW264.7巨噬细胞NF-κB的活性也显著下调(P0.01)。结论:FXR激动剂GW4064在巨噬细胞中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抑制iNOS的表达及下调NF-κB的活性是其发挥抗炎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法舒地尔(Fasudil)对脂多糖(LPS)诱导的星形胶质细胞活化和炎症反应及Toll样受体4(TLR4)/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新生C57BL/6小鼠大脑皮质星形胶质细胞,细胞分为PBS对照组、1μg/m L LPS刺激组、1μg/m L LPS联合15μg/m L盐酸法舒地尔处理组,Griess法检测培养细胞上清液一氧化氮(NO)的水平,ELISA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IL-10和IL-4的水平,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染色检测星形胶质细胞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及TLR4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GFAP、TLR4和磷酸化的NF-κBp65(p-NF-κBp65)蛋白水平。结果与PBS组比较,LPS组NO、TNF-α和IL-6水平显著升高,IL-10和IL-4水平降低;法舒地尔能抑制LPS诱导的NO、TNF-α和IL-6的分泌,增加IL-10和IL-4的分泌。法舒地尔处理组星形胶质细胞GFAP表达显著降低,同时TLR4和NF-κB蛋白的水平也降低。结论法舒地尔阻断TLR4/NF-κB信号通路抑制LPS诱导的星形胶质细胞活化及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山柰酚(KF)对脂多糖(LPS)诱导的BV2小胶质细胞炎性介质释放及吞噬能力的影响。方法:用LPS 10μg/ml激活BV2小胶质细胞,MTT法检测不同浓度山柰酚(0、10、20、40、80、160、320μmol/L)处理后BV2小胶质细胞的细胞活性,确定山柰酚给药浓度。BV2细胞分为5组:正常组(NS)、脂多糖激活BV2小胶质细胞组(LPS)、山柰酚10μmol/L低浓度处理组(LPS+KF-L)、山柰酚20μmol/L中浓度处理组(LPS+KF-M)和山柰酚40μmol/L高浓度处理组(LPS+KF-H)。real time RT-PCR检测炎症因子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白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mRNA水平;荧光乳胶珠吞噬实验测定活化的BV2小胶质细胞经不同浓度山柰酚(10、20、40μmol/L)作用后的吞噬功能。结果:MTT显示山柰酚在10~40μmol/L浓度范围内对BV2细胞没有毒性作用、不同浓度山柰酚能够剂量依赖性抑制LPS诱导的BV2细胞中IL-6、IL-8、IL-1β和TNF-αmRNA的表达,抑制小胶质细胞的吞噬功能。结论:山柰酚抑制炎性介质释放,抑制小胶质细胞吞噬。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硫辛酸(LA)对脂多糖(LPS)激活的星形胶质细胞分泌TNF-α、IL-1β、IL-6和IL-10及相关趋化因子的影响。方法分离并鉴定新生C57BL/6小鼠大脑皮质星形胶质细胞,1μg/mL LPS刺激第2代星形胶质细胞,100μg/mL LA进行干预,Griess法检测NO的分泌,ELISA检测TNF-α、IL-1β、IL-6和IL-10炎性因子的含量,反转录PCR检测炎症趋化因子CC亚族趋化因子配体20(CCL20),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和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α(MIP-1α)mRNA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LPS刺激星形胶质细胞后,NO、TNF-α、IL-1β、IL-6分泌显著升高,IL-10分泌下调(P0.05);LA能抑制LPS诱导的NO、TNF-α、IL-1β、IL-6的分泌,增加IL-10的分泌,与LPS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A能显著下调LPS所致的CCL20、MIP-1α、MCP-1 mRNA的分泌。结论 LA能抑制LPS激活星形胶质细胞所致的炎性反应,其作用与抑制炎性因子及趋化因子的分泌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尼古丁对脂多糖(LPS)诱导的小胶质细胞激活及活化后细胞死亡的影响. 方法 建立慢性尼古丁暴露的小鼠动物模型,腹腔注射LPS诱导小胶质细胞激活,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观察皮质、海马、黑质CD-11b阳性小胶质细胞表达的变化;BV2细胞(小鼠小胶质瘤细胞系)传代培养,运用CCK-8试剂盒检测细胞活性,一氧化氮检测试剂盒检测一氧化氮(NO)释放情况,RT-PCR分析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1(IL-1β)、白细胞介素6(IL-6)、环氧化酶-2(COX-2)、干扰素调节因子1(IRF-1)、Caspase-11 mRNA的表达,免疫印迹法分析P-I-κB、Caspase-3的表达变化. 结果 尼古丁抑制LPS诱导的皮质、海马、黑质CD-11b阳性小胶质细胞的表达;尼古丁抑制LPS刺激引起的BV2细胞的死亡,NO的释放,iNOS、TNF-α、IL-1β、IL-6、COX-2、IRF-1、Caspase-11 mRNA的表达,P-I-κB、Caspase-3蛋白的表达. 结论 尼古丁可以抑制LPS诱导的小胶质细胞活化及激活诱导的细胞死亡(AICD),对脑内炎症反应具有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阿曼托双黄酮(AF)对脂多糖(LPS)诱导的BV-2小胶质细胞的炎性因子的阻断效应。方法首先通过CCK-8法筛选出对BV-2细胞活性无影响的AF浓度;在此基础上,采用10mol/L AF预处理BV-2小胶质细胞1 h,加入1.0g/mL LPS诱导细胞炎症反应,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及环加氧酶2(COX2)的mRNA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iNOS及COX2的蛋白水平,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染色法检测COX2、 iNOS的表达和定位。结果 CCK-8法证明10μmol/L AF对BV-2小胶质细胞活性无明显影响。LPS单独处理可增加BV-2小胶质细胞IL-1β、 TNF-α、 COX2、 iNOS的mRNA表达及COX2、 iNOS蛋白表达;与LPS组相比,10μmol/L AF预给药组能够明显降低IL-1β、 TNF-α、 COX2、 iNOS的mRNA水平及COX2和iNOS的蛋白水平,同时AF可明显抑制COX2及iNOS的表达,抑制BV-2小胶质细胞的激活状态。结论 AF对LPS诱导的BV-2小胶质细胞炎症反应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0(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10,FGF10)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刺激下小胶质细胞BV2活化的影响。方法:小鼠BV2小胶质细胞用细胞培养基DMEM培养,置于37℃、5%CO_2、饱和湿度的培养箱中培养,1~2 d换液,4~5 d传代。实验分为对照组、LPS组和FGF10组,FGF10组的BV2细胞预先给予FGF10 1 mg/L 30 min后,在LPS组和FGF10组中加入500 mg/L的LPS,在不同时点进行检测。用倒置显微镜观察小胶质细胞的形态学改变,RT-qPCR和ELISA分别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转录和蛋白表达水平的改变来观测BV2细胞的活化情况。结果:静息状态下BV2细胞形态呈圆形或椭圆形,经过24 h LPS刺激后,BV2细胞形状向多极或纺锤样改变,活化细胞数量比值明显高于对照组;预先给予FGF10能抑制LPS刺激下的BV2细胞向活化形态改变,活化的BV2细胞明显减少。给予LPS刺激6 h后,LPS组TNF-α的mRNA水平相比于对照组显著升高,然而预先给予FGF10会显著抑制TNF-α的转录。LPS作用24 h后,细胞培养上清液内TNF-α的表达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显著上升,而预先给予FGF10在蛋白水平显著抑制TNF-α的表达。结论:FGF10能够成功抑制LPS刺激下BV2细胞的活化,有望成为治疗经胶质细胞介导的神经系统炎症性疾病的一种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