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2.
孟醒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2,(4):52-54
目的 探讨妇科手术后使用气压治疗仪预防下肢静脉血栓的效果.方法 95例行妇科手术患者,根据术后预防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49例)和对照组(46例).观察组采用气压治疗仪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对照组采用常规腿部按摩加弹力袜预防下肢静脉血栓.比较两组患者的预防效果及治疗前后凝血指标[D-二聚体(D-D)、凝血酶原时间(PT)、纤... 相似文献
3.
4.
目的观察肢体气压疗法对偏瘫患者下肢静脉血栓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8月至2011年7月住院的偏瘫患者279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140例,采用肢体气压疗法结合常规预防护理加康复训练,对照组139例,采用常规预防护理加康复训练。住院期间密切观察患者情况,至治疗结束出院为止评价预防效果。结果观察组显效、有效、无效依次为94.3%(132/140例)、5.7%(8/140例)、0%(0/140例);对照组显效、有效、无效依次为82.0%(114/139例)、10.8%(15/139例)、7.2%(10/139例);两组预防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肢体气压疗法结合常规预防护理加康复训练对偏瘫患者并发下肢静脉血栓的预防效果优于常规预防护理加康复训练。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应用气压治疗仪预防下肢静脉血栓的效果。方法住院的剖宫产孕产妇600例,按住院病房区域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0例。观察组在剖宫产术后采用气压治疗仪30 min,以后每12小时1次直至患者下床活动;对照组术后采用手工按摩双下肢及活动足关节。对比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例数为297例,占99.0%,对照组总有效例数290例,占9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剖宫产术后患者进行气压治疗,可有效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中国医药指南》2019,(28)
目的对空气压力治疗仪运用在预防妇科手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效果进行观察。方法从2017年11月至2018年3月在我院进行妇科手术的患者中选取60例作为研究的对象,将其分为常规组30例,实验组30例。对常规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治疗护理,而实验组患者则在常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使用空气压力治疗仪进行治疗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在进行手术之后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概率以及患者对治疗护理的满意程度。结果经过治疗护理之后,实验组患者中有1例发生了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的概率为3.3%;常规组患者中有9例发生了下肢静脉血栓,概率为30%。通过对比发现,实验组患者在手术之后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概率要明显低于常规组患者(P <0.05);实验组中对治疗护理表示非常满意的患者有18例,表示满意的患者有10例,对治疗护理的满意程度为93.3%;常规组中对治疗护理表示非常满意的患者有15例,表示满意的患者有8例,对治疗护理的满意程度为76.7%。实验组患者对治疗护理的满意程度较高(P <0.05)。结论空气压力治疗仪对预防妇科手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具有良好的效果,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8.
《中国医药指南》2019,(12)
目的探究下肢骨折老年患者应用术后强化护理对便秘以及下肢静脉血栓病症的预防效果。方法由我院收治的下肢骨折老年患者中选取86例,将患者分为探讨组(n=45)和参考组(n=41),对参考组患者实施饮食指导、患肢疼痛护理等常规护理干预,对探讨组患者同时实施强化护理干预。结果探讨组便秘发生率为4.44%,参考组为19.51%,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400,P=0.0295),探讨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2.22%,参考组为17.07%,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081,P=0.0179)。结论下肢骨折老年患者应用术后强化护理能够使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以及便秘发生率得到有效抑制,有助于减轻患者的身心痛苦。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了防止妇科老年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提高患者的预后及以后的生活质量。方法通过术前健康教育、术后对每一位患者进行个性化护理及术后健康教育。结果妇科老年术后无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结论围手术期做好健康宣教,术后采取正确有效的治疗与护理干预,能大大提高患者的预后及以后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ntra-aortic Balloon Pump,IABP)是一种机械性辅助循环的方法,是目前心血管疾病临床应用的广泛而有效的辅助装置之一。方法是:IABP导管经皮穿刺,由股动脉置入,置于距左锁骨下动脉开口远端1~2cm的胸降主动脉内。心室舒张期球囊充气,主动脉内舒张压增高,使冠状动脉血流增加,改善心肌的供血和供氧。在左心室收缩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采用气压式血液循环驱动器预防骨科患者在手术后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症状的效果进行比较分析。方法随机抽取在2005年8月至2009年8月这四年时间里,在长春市人民医院就诊的骨科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140例,将其随机分为A、B两组,平均每组70例。A组患者采用临床的常规治疗和护理方式;B组患者在A组基础上加用气压式血液循环驱动器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恢复情况和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人数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研究结果显示,B组患者手术前后肢体周径的改变程度明显大于A组患者,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该组患者术后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症状的患者人数明显少于A组,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采用气压式血液循环驱动器对骨科患者手术后出现下肢深度静脉血栓症状进行预防,其效果明显优于常规方法,不会引起相关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现象,值得在今后的治疗中予以适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低分子肝素联合气压治疗仪预防剖宫产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9年8月—2020年8月福建省龙岩人民医院收治的剖宫产产妇80例,根据干预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剖宫产术后2组均接受常规预防干预,观察组产妇则在此基础上接受低分子肝素联合气压治疗仪干预。比较2组产妇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情况、剖宫产切口愈合时间、术后出血量,干预前后血液指标[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血浆D-二聚体(D-D)],产妇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麻醉药刚失效与术后1 d、3 d、7 d切口视觉疼痛模拟(VAS)评分。结果 观察组产妇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 vs. 12.50%,χ2=5.333,P=0.021);观察组产妇剖宫产切口愈合时间、术后出血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0 d后,2组产妇APTT、PT、TT较治疗前缩短,D-D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APTT、PT、TT短于对照组,D-D水平低于对照组(P均<0.01);...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妇科肿瘤术后并发下肢静脉血栓的原因及护理措施。方法我院收治的妇科肿瘤术后并发下肢静脉血栓的患者3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相同的治疗方法,观察组患者均给予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肺栓塞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妇科肿瘤术后并发下肢静脉血栓的原因有很多,给予患者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的提高患者的治愈率,降低肺栓塞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老年患者腹部手术后易并发下肢静脉血栓,如不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当,可导致患者患肢部分或完全功能丧失而致残,严重时可并发肺栓塞,危及生命.我院2007年1月~2009年12月用DL2002M气压治疗仪对500例腹部手术后老年患者进行下肢静脉血栓预防性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老年患者腹部手术后易并发下肢静脉血栓,如不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当,可导致患者患肢部分或完全功能丧失而致残,严重时可并发肺栓塞,危及生命。我院2007年1月~2009年12月用DL2002M气压治疗仪对500例腹部手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了解预见性护理用于预防妇科肿瘤术后下肢静脉血栓(D V T)的效果,避免与D V T相关的并发症发生。方法将本院自行设计的预见性护理程序应用于妇科肿瘤开腹术患者,预防术后D V T,观察组1 2 1例按预见性护理程序护理,对照组122例按妇科肿瘤术后常规护理程序护理,评价两组下肢静脉血流情况及DVT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下肢静脉血流缓慢10例(8.3%),均未产生DVT。对照组下肢静脉血流缓慢92例(75.4%),DVT 6例(4.9%)。两组下肢静脉血流缓慢、D V T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预见性护理程序能有效预防妇科肿瘤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探讨妇科肿瘤术后并发下肢静脉血栓的原因和护理应对措施,以供参考。方法选择2009年8月至2012年7月我院妇科肿瘤术后并发下肢静脉血栓患者57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引起下肢静脉血栓的原因,并探讨相应的护理应对措施。对比护理干预前后下肢疼痛程度的差异性。结果引起妇科肿瘤术后并发下肢静脉血栓的原因包括血流缓慢、血液高凝、静脉内膜损伤等因素。经护理干预后,患者VAS评分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妇科肿瘤术后并发下肢静脉血栓患者的治疗中加强护理干预,可明显减轻下肢疼痛症状,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