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经中国科协批准,由卫生部科技教育司、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基金会和中华医学会联合主办,国际骨质疏松基金会(IOF)和国际临床骨测量学会(ISCD)协办,骨质疏松基金委员会、药学发展基金委员会、中国药学发展奖HOMA奖励工作委员会、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共同承办的2006国际骨质疏松-骨与关节大会将于2006年10月19-22日在成都召开。  相似文献   

2.
经中国科协批准,由卫生部科技教育司、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基金会和中华医学会联合主办,国际骨质疏松基金会(IOF)和国际临床骨测量学会(ISCD)协办,骨质疏松基金委员会、药学发展基金委员会、中国药学发展奖HOMA奖励工作委员会、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共同承办的2006国际骨质疏松-骨与关节大会将于2006年10月19-22日在成都召开。  相似文献   

3.
郭晓东:男,1970年生,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骨科医学博士、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博士后。2006年破格晋升为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同时为教育部生物医学工程国家一级重点学科生物材料与组织工程方向博士生导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及湖北省青年科技奖获得者: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与骨矿盐学会中青年委员会、中华医学会湖北省骨质疏松学会、湖北省老年学会骨质疏松委员会等国家级和省级学会副主任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  相似文献   

4.
由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国际骨矿盐学会(International Bone and Mineral Society)、国际华人骨研学会(International Chinese Hard TissueSociety)共同主办,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与骨矿盐疾病分会承办的2010国际骨质疏松及骨矿盐疾病学术会议将于2010年10月28日~31日在深圳召开。会议特邀不同学科的众多国内外知名专家作专题学术报告,  相似文献   

5.
南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国际骨矿盐学会(International Bone and Mineral Society)、同际华人骨研学会(International Chinese Hard TissueSociety)共同主办,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与骨矿盐疾病分会承办的2010H际骨质疏松及骨矿盐疾病学术会议将于2010年10月28日~31日在深圳召肝。会议特邀不同学科的众多国内外知名专家作专题学术报告,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与骨代谢生化指标在老年骨质疏松症发病机制中的重要作用及相互关系。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检测85例老年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骨钙素(BGP)的水平和骨密度检测,同时与青中年和老年健康人比较。结果:发现老年骨质疏松患者骨吸收指标IL-6和TNF-α水平随病情加重而增高,与不同年龄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骨形成指标BGP则不同程度降低,均与青中年对照组有明显差异(P〈0.05)。骨量减少组骨密度值明显低于青中年对照组(P〈O.01),而老年骨质疏松组骨密度明显低于骨量减少组(P〈0,05)。结论:骨质疏松患者从骨量减少到骨质疏松的病理过程中,骨转化呈现骨吸收增加而骨形成减少的变化规律。IL-6、TNF-α与BGP可作为骨质疏松症的观察指标和辅助诊断的项目。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骨代谢指标与骨质疏松的关系,为骨质疏松的防治提供流行病学依据。方法 采取随机分层抽样方法,选取2018年1月~5月来我院健康体检的30~90岁的成年女性400名。采用双能X线吸收测量仪(DEXA)测量腰椎及左侧股骨骨密度,由调查人员对所有体检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同时收集清晨空腹血检测血常规、肝肾功、骨吸收指标TRAP-5b、CTX、 N-MID及骨形成指标BAP、PⅠNP等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①我院30岁以上女性骨质疏松的检出率为55.28%;②骨质疏松人群平均年龄为(63.54±9.40)岁,大于骨量减少人群的(49.42±9.51)岁和骨量正常人群的(44.14±6.71)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与骨密度存在相关性;③骨质疏松人群TRAP-5b、CTX、BAP水平大于骨量减少和骨量正常人群,均与骨密度存在相关性;N-MID、PⅠNP在骨质疏松人群、骨量减少和骨量正常人群中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骨密度无相关性;④年龄升高是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而超重和肥胖可能是骨质疏松的保护因素。⑤以年龄>55岁来预测骨质疏松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2.52%,81.48%;而以BAP>17.7 μg/L来预测骨质疏松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53.84%,73.65%。结论 中老年女性骨质疏松的检出率较高,年龄升高是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骨密度与骨代谢指标TRAP-5b、CTX、BAP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8.
王宏芬  谢华  陈艳 《解剖与临床》2005,10(3):199-200,204
目的:探讨4月龄雄性大鼠去睾丸后骨量的变化,重点比较松质骨和皮质骨骨代谢的变化。方法:20只4月龄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组)和去睾丸组(B组),同等条件下饲养90d后,取腰椎和胫骨中段行不脱钙制片进行骨形态计量学观察。结果:去睾丸组与假手术组比较,前者腰椎松质骨吸收增加、骨形成下降(P〈0.05),出现明显骨质疏松;皮质骨外膜的骨形成动态参数如矿化沉积率、骨形成率下降(P〈0.05),内膜骨形成和吸收均有增加趋势。结论:去睾丸90d能使大鼠松质骨出现骨质疏松,皮质骨丢失不如松质骨显著。松质骨对去睾丸敏感性比皮质骨高。  相似文献   

9.
为提高骨质疏松性骨折的诊断与治疗水平,经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批准,由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骨质疏松学组主办,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重庆市医学会骨科学专业委员会、重庆市医学会骨质疏松与骨矿盐疾病专业委员会承办的”2010年骨质疏松性骨折及骨科新进展论坛”将于2010年9月24—26日在重庆市南方君临饭店举行。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骨水泥型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在高龄患者粉碎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中的应用及疗效。方法对2003年6月-2006年12月本院收治的48例伴有骨质疏松的高龄粉碎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进行骨水泥型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对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地时间、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率进行观察。结果本组48例患者全部获得1—4年(平均2.5年)随访,优良率达87.5%。结论骨水泥型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伴有骨质疏松的高龄患者粉碎型股骨转子间骨折,在近期疗效上固定牢固,能早期下床活动,方法可行有效。  相似文献   

11.
<正>第七届国际骨质疏松及骨矿盐疾病学术会议将于2014年10月16-19日在福建省厦门市召开。本次会议包括英文和中文会议交流两个部分。会议将邀请在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领域知名的国际和国内专家进行专题报告和讨论、论文交流、病例讨论、内容丰富并结合临床热点话题的专家见面会等内容。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国际骨矿盐学会;国际华人骨研学会会议地点:厦门市  相似文献   

12.
去卵巢山羊长骨生物力学性能的变化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采用生物力学方法研究雌性山羊双侧卵巢切除后180天其长骨生物力学性能的变化。15±岁雌性成都山羊10只,体重22±kg,随机分为对照组(Control5只)和双侧卵巢切除组(OVX5只)。术后180天处死动物,取出双侧股,胫,跖,肱,桡和掌骨。用三点弯曲法测整体骨弯曲结构力学性能的变化。分别取断端密质骨,用三点弯曲,压缩和拉伸方法测骨试件的材料力学特性的变化。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双侧卵巢切除组各长骨相应的骨密度,断端骨组织厚度和整体三点弯曲的破坏荷载均明显下降(P<005);除股骨外,各长骨的整体三点弯曲极限强度,弹性模量和骨试件的弯曲与压缩极限强度,弹性模量以及部分长骨拉伸极限强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本研究结果提示:雌性山羊双侧卵巢切除后180天,其长骨的整体抗弯强度和骨试件的抗弯,抗压,以及抗拉强度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易于骨折。这与临床绝经后妇女雌激素降低,导致骨质疏松,使骨折的倾向性增大是一致的;也与大鼠双侧卵巢切除骨质疏松模型所表现出的骨结构变化和骨量减少相符合。作者认为,骨生物力学参数是评价骨质疏松的重要指标。切除双侧卵巢的雌性山羊有可能成为骨质疏松的大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3.
生长激素(GH)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对于骨骼的生长发育以及维持骨量和骨密度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GH与IGF-Ⅰ水平下降是导致骨质疏松的机制之一。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发现应用GH、IGF-Ⅰ可以改善骨密度、有利于促进骨折愈合,小剂量GH、IGF-Ⅰ治疗骨质疏松有很好的应用前景。本文综述了GH-IGF-Ⅰ轴与骨骼代谢的关系及其在骨质疏松治疗中的进展。  相似文献   

14.
遗传性骨病是一大组临床和遗传异质性较强的骨软骨发育不良疾病,常见的临床表现包括矮身材、畸形、不成比例生长以及单个或一组骨骼发育不良。目前与软骨和成骨发育相关疾病的分子遗传学机制发展迅速,《国际遗传性骨病分类标准(2006年版)》共纳入372种遗传性骨病,并按其分子遗传、生化以及影像学特点分为37组,已明确其中215种与一个或多个基因突变相关,相关致病基因约140个。本文简要介绍《国际遗传性骨病分类标准(2006年版)》,综述了与骨软骨发育不良相关的基因如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3(FGFR3)、Ⅱ型胶原(COL2A1)等,以及基因突变导致的临床表现,为遗传性骨病的诊断、产前诊断以及骨软骨发育不良的基础研究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5.
国际人类细胞分化分子(HCDM)执行委员会会议于2006年5月下旬在加拿大魁北克市举行。同时在国际第23届分析细胞学学会(ISAC)期间召开了HCDM专题讨论会。笔者参加了这两个会议,现将有关人类CD命名和研究的新动念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6.
[摘要] 目的 探讨经单侧与双侧椎弓根入路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自2010年11月~2013年10月,选取我院72例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均为单一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的椎体,经皮单侧椎弓根入路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42例,经皮双侧椎弓根入路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30例,分别记录2组患者手术时间、X线照射次数、骨水泥填充量及术后VAS评分,对获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操作,无肺栓塞、神经损伤等严重并发症。单侧穿刺组手术时间为(21.2±8.5)分钟,X线曝光次数为(9.5±3.1)次,椎体骨水泥注入量为(3.4±1.2)mL;双侧穿刺组手术时间为(38.9±7.7)分钟,X线曝光次数为(18.7±4.4)次,椎体骨水泥注入量为(5.9±2.2)mL;两组间手术时间、X线曝光次数及骨水泥注入量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侧组骨水泥渗漏率为9.5%(4/42),双侧组骨水泥渗漏率为20%(6/30);两组骨水泥渗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一般情况及VAS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小时、 6月及1年两组VAS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但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单双侧椎弓根入路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均可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单侧穿刺方法在缩短手术时间及减少创伤上更具优势,建议对侧充盈不佳时选择双侧穿刺。  相似文献   

17.
目的是研究力学因素和生物学因素在松质骨骨质疏松过程中的作用。根据骨重建的生理过程,在基本多细胞单位(BMUs)层次建立了一个力学因素和生物学因素耦联的,带有时间历程的松质骨骨质疏松过程计算模型。通过调整模型中的力学因素和生物学因素,模拟了妇女绝经期骨量变化过程,其模拟结果与Recker等临床观测结果非常接近。可见,本研究提出的松质骨骨质疏松过程计算模型可以很好地描述松质骨的骨质疏松过程,为中老年群体防治骨质疏松提供理论基础和计算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8.
力学载荷在刺激新骨形成中具有重要作用。增加力学载荷(如运动、机械振动)能够提高骨量,改善骨结构;而力学载荷缺失(如太空行走、长期卧床等)会导致骨量丢失,出现骨质疏松:力学载荷刺激新骨形成的途径目前尚不明确,但有研究证明局部机制比全身机制可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就力学载荷刺激新骨形成的局部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雌激素受体基因与骨质疏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遗传因素在骨质疏松的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雌激素受体基因(ER)多态和突变与某些部位骨骼的骨量减少。骨密度降低密切相关。本综述了ER基因与骨质疏松的相关性及可能的机制。  相似文献   

20.
雌激素通过调节细胞因子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绝经后骨质疏松(postmenopausalosteoporosis)是由于手术或自然绝经后雌激素低落引起的骨质疏松。在绝经后最初5~10年内雌激素的缺乏而引起骨吸收增加导致骨量丢失增多是主要的病理因素,其特征是全身的骨量减少及骨组织微结构改变致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