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1从自我谈起自我一词,一般并不用于口语,而是代词"我"名词化的书面形式,当然同时也适应着汉语词汇双音节化的趋势。英语self是个名词,故用作术语无需加工。这是从语言的角度来说的。在心理学和精神病学术语中,有必要将self区别于Ego(因二者都译成自我)。前者是描述性的术语,后者是精神分析理论的术语。"Ego"是个拉丁词,相当于英语的"I"。弗洛伊德在构建他的理论时把一般人所说的自我分成三部分,即"本我(id)"、"自我(ego)"和"超我(superego)"。这是弗洛伊德研究神经症所得出的观点。其实,本  相似文献   

2.
跨期决策中的自我控制是指个体在决策中面对短期结果和长期目标的冲突时,抑制对短期结果的偏好而选择与长期目标相一致的行为。本文从心理学和神经经济学的角度对其形成机制进行了解释。心理机制主要包括双重自我模型和解释水平理论。近年来认知神经科学研究发现,与跨期决策中自我控制的产生有关的脑区主要定位于背外侧前额皮层。未来研究可以从深化心理机制研究,探索自我控制能力差异的来源以及拓展其应用研究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正>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的因素可从多学科角度进行分析。由于大学生的文化层次较高,社会对其期望、要求较高,大学生自我关注和人生目标的定位也较高,因此,他们所面临的心理压力自然要比一般的社会成员要大得多,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的因素,可以从生理学、社会学以及心理学角度来阐述。1生理学角度1.1青春期与心理健康的相关性:心理学家称青春期为"狂飙期"。大学生处于青春期后期,其生理发育、身高体型还  相似文献   

4.
<正>卢梭曾说过"在人类一切知识中,对我们最有用而知之最少的是关于人类自身的知识";塞万提斯也曾说过"把认识自己作为自己的任务,这是世界上最难的课程";同时,"我是谁"是人生三大哲学问题。当前,文学家、社会学家、哲学家、文化人类学家等都在关注这个问题,由此可见认识自我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心理学对于该主题的研究经过漫长曲折的过程,从19世纪末威廉·詹姆斯的研究,到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忽视,最后伴随着认知主义的兴起重新得到重视。  相似文献   

5.
自我反思主要反映了心理自我相关内容的加工。早期的研究认为自我反思加工可以通过直接对个人相关特质的语义记忆进行提取而得以实现。最近有研究者认为自我反思加工属于元认知评价,可能与"在线"的心理内容评价有关。随着认知神经科学的发展,研究表明自我反思可能存在多重的加工方式。未来研究需关注不同自我反思加工方式之间的差异及相互之间关系,如何从元认知的视角更进一步认识自我反思加工。  相似文献   

6.
资源模型认为个体在执行自我控制行为时需要消耗有限的心理资源。研究者们主要从"开源"和"节流"两方面开展提升自我控制的干预研究。本文总结了基于自我控制资源模型的干预研究的发展与现状。多种自我控制的行为训练可用于提升资源储量,某些行为训练、正念以及补充葡萄糖能减缓或恢复自我损耗。未来研究应进一步探索干预的作用机制,关注自我控制任务的多样性以提高研究的生态效度,并开发可运用于生活中的干预技术提高资源模型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大学生心理污名、防御机制及自我概念之间的关系。方法: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1332名大学生的心理污名、自我概念及防御机制的状态进行调查,并从三者之间的关系角度进行分析。结果:大学生的自我概念在心理污名与不成熟的防御机制之间起中介作用,如"生理自我"在"自我疏离"与"不成熟的防御机制"之间的中介效应值为-0.131,占总效应的39.92%;"生理自我"在"逃避现实"与"不成熟的防御机制"之间的中介效应值为-0.123,占总效应的39.7%。结论 :自我概念在心理污名与不成熟防御机制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8.
正网络偏差行为是指人们偏离正常的网络生活而表现出来的违反网络道德、破坏网络秩序的行为,包括网络交往偏差、网络言语偏差、网络色情偏差、网络使用偏差,已成为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中的一个突出问题~([1])。双自我意识理论提示从自我的角度探讨偏差行为的相关因素,而自我作为人格的核心,其与心理活动的方方面面均存在联系~([2])。自我关注是指个体把注意力聚焦在内部、与自我相  相似文献   

9.
于丹丹 《校园心理》2017,(3):170-172
本研究重点考察大学生的完美主义、自尊与自我妨碍3个变量的关系及自尊在完美主义和自我妨碍之间的中介效应。按照随机抽样原则从吉林省3所高校中选取1 412名大学生为被试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三变量间呈显著相关,其中积极完美主义与自我妨碍呈负相关(r=-0.224,P<0.01),消极完美主义"担心错误""行动迟疑""父母期望"维度与自我妨碍呈正相关(r=0.034;r=0.213;r=0.310);积极完美主义与自尊呈正相关(r=0.431,P<0.01),而消极完美主义的"担心错误""行动迟疑"与自尊呈负相关(r=-0.292;r=-0.278)。结论:大学生完美主义、自尊对自我妨碍行为均起到预测作用,且自尊起到部分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介评从家庭治疗领域中派生出来的叙事治疗.方法 整理和回顾近年来叙事治疗的研究和文献,评述了叙事治疗的理论基础、技术和临床应用.结果 叙事治疗强调个体的问题来源于主流文化的压制.通过外化、解构、重写等技术,个体把自我认同从文化的压制中解放出来,就会获得力量,以更积极的态度去面对未来的生命挑战.叙事治疗已经被广泛应用到治疗进食障碍、自闭症等.结论 该疗法适应现代社会人们的心理需求.它要求治疗师"不知道"的立场对有经验的治疗师是个挑战.未来研究方向是叙事治疗的本土化.  相似文献   

11.
初中学生个人素质、生活压力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是什么原因使一个人从健康变为不健康呢 ?研究者们主要从两个角度去寻求解释 :一种解释认为某些个人的素质会使人容易产生心理不健康。研究发现 ,自我效能与主观幸福感、生活满意度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 ,与焦虑水平、抑郁水平之间存在负相关[1] ;自我效能低的儿童会表现出更多的情绪困扰 ,而保持较高的自我效能可以促进身心健康[2 ] 。对应对方式的研究也发现 ,积极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有显著的正相关 ,而消极的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有显著的负相关[3] 。另一种解释认为压力事件是心理不健康的重要原因。有关研究表明 ,压力水平和心理健康水平有…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是社会中一个特殊的群体,正处于价值观、人生观形成期, 心理上正处于迅速走向成熟而又未完全成熟的"过渡时期",由于课业任务相对中小学时期较轻,且随着年龄的增长绝大部分已经进入青春期,他们比其他任何时期都更关注自我,从自己的观点出发去认识和评价自己.近年来,对大学生的自我价值感的研究也越来越多了起来,自我价值感作为大学生心理素质的重要方面,对他们的认知、动机、情感和社会行为有重要广泛的培养,对大学生自我价值感进行深入地研究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主要就大学生的自我价值感发展的研究状况作一回顾.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与自我和谐进行初步的相关性研究,以探讨在时间管理倾向的3个维度:时间价值感、时间监控观和时间效能感上对自我和谐的影响。方法通过分层取样的方法,采用"时间管理倾向量表"(TMD)和"自我和谐量表"对不同年龄层的152名青少年施测。结果时间价值感的高低与自我和谐无显著相关,而时间监控观与时间效能感对自我和谐有显著影响。结论时间管理作为一项动力性人格特征,是影响自我和谐的一个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大学贫困生道德自我的状况及发展特点。方法:以大学生道德自我问卷为工具,对207名大学贫困生进行调查研究。结果:1大学贫困生道德自我发展总体状况良好。从具体维度来看,大学贫困生家庭道德自我维度得分最高,其次是社会道德自我,个体道德自我得分相对最低。与非贫困大学生相比,大学贫困生个体道德自我得分相对较低,家庭道德自我得分相对较高(t=-2.232,2.018;P0.05);2大学贫困生道德自我发展具有性别差异。女生在家庭道德自我和社会道德自我得分上均高于男生(t=2.805,P0.01;t=2.255,P0.05);3大学贫困生道德自我发展年级差异显著(F=3.422,P0.05)。在总体道德自我上,呈现出"U"字型发展规律;个体道德自我呈现"下降-回升-再下降"的发展特点;社会道德自我呈现"大四快速提高"的"J"字型发展规律。结论:大学贫困生道德自我发展总体状况良好;大学贫困生道德自我发展具有性别和年级差异。  相似文献   

15.
目的:考察反刍在自我控制与宽恕间的中介作用。方法:研究1中369名被试完成自我控制量表、反刍量表和冒犯相关人际动机量表;研究2中954被试完成自我控制量表、反刍量表和特质宽恕量表。结果:在特定情境中,反刍在自我控制与情境性宽恕间起到完全中介作用,而反刍在自我控制与宽恕特质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结论:自我控制能够通过减少反刍进一步促进宽恕。  相似文献   

16.
内隐自尊自从提出以来其测量的方法就引起人们大量的关注与争议。本文从内隐自尊的概念和操作定义入手,就内隐自尊测量的内隐特性是否是无意识的以及内隐自尊测量方法是否纯粹是基于"与自我联结"强度大小的角度,对内隐自尊测量方法内隐特性的假设提出了质疑,并在深入分析目前内隐自尊测量方法存在的问题基础上,对未来内隐自尊测量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大学生自我认同对宿舍人际关系的影响。方法:采用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问卷和自我认同量表对大学生的自我认同和宿舍人际关系状况进行调查。结果:(1)性别、生源地、年级对大学生的自我认同没有显著性影响;文科生在"过去的危机"评分(t=1.96,P0.05),以及"将来自我投入的愿望"得分显著高于理科生(t=2.21,P0.05);相比独生子女,非独生子女在"将来自我投入的愿望"上得分更高(t=-2.37,P0.05);(2)性别、是否是独生子女对大学生的宿舍人际关系没有显著性影响(P0.05);而专业(t=4.73,P0.001)和年级(F=9.42,P0.001)对宿舍人际关系均有显著影响;(3)大学生自我认同中"将来自我投入的愿望"对宿舍人际关系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β=0.468,t=6.44,P0.001)。结论:大学生较高的自我认同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宿舍人际关系。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拟从情绪调节策略角度入手,探讨情绪调节效能感对中学生考试焦虑的影响。研究以年龄15~18岁(M=16.42,SD=1.08)之间的757名中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考试焦虑量表、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量表以及情绪调节策略量表,探讨了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情绪调节策略(认知重评、表达抑制)与考试焦虑三者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发现,中学生考试焦虑与表达积极情绪自我效能感和管理消极情绪自我效能感之间呈显著负相关,与认知重评策略使用频率之间呈显著负相关;中学生认知重评策略使用频率与表达积极情绪自我效能感和管理消极情绪自我效能感之间呈显著正相关;中学生表达抑制策略使用频率与表达积极情绪自我效能感呈显著负相关,与管理消极情绪自我效能感呈显著正相关;中学生认知重评策略在管理消极情绪自我效能感与考试焦虑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自我距离对大学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疫情担忧及风险感知的影响。方法:研究1根据自发性自我距离测量结果将175名大学生分为自发性自我沉浸组(n=108)和自发性自我抽离组(n=67),将两组随机分配到有/无负性情绪词条件下,让其阅读关于COVID-19疫情变异毒株的新闻材料并测量其疫情担忧和风险感知水平;研究2将123名大学生随机分配到操纵性自我沉浸组(n=43)、操纵性自我抽离组(n=39)和对照组(n=41),通过不同的指导语引导被试的思考角度来操纵自我距离,并测量其疫情担忧和风险感知水平。结果:研究1中自发性自我抽离组疫情担忧及风险感知水平均低于自发性自我沉浸组(均P<0.001);研究2中操纵性自我抽离组疫情担忧及风险感知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均P<0.001),而操纵性自我沉浸组疫情担忧及风险感知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均P<0.001)。结论:研究提示,自发性自我距离或操纵性自我距离更远的个体在阅读疫情相关信息时都会表现出更少的担忧,有更低水平的风险感知。  相似文献   

20.
个体识别自己的面孔要经历一个从即时到延时再认的发展过程,这个发展过程也是与自我觉知的发展相联系的。正常个体在具备自我面孔再认能力后,才逐渐发展出其他各种高级心理能力。一些在自我面孔再认方面存在障碍的个体则会存在其他心理能力的受损。一般人都具有自我面孔再认优势,即能更快更准确地识别自我面孔,但这种优势效应受到具体情境、社会互动以及文化等因素的影响。自我提升动机也会影响人们的自我面孔再认,如认为更具吸引力、更值得信赖的面孔是自己的本来面目或者更像自己。本文在总结前人研究结果的基础上,对将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