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观察纳洛酮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及对血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65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2例,对照组33例。对照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静脉滴注纳洛酮2mg,每天1次;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20ml静脉滴注。2组均连续用药14d,观察临床疗效及血流变学改变。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87%高于对照组的78.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全血比黏度、血浆比黏度、纤维蛋白原及血小板聚集率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全血高切黏度、血浆比黏度及血小板聚集率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全血比黏度、纤维蛋白原及血小板聚集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和P〈0.05)。结论纳洛酮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的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联用依达拉奉治疗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将6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均给予抗血小板聚集、控制血压,调节血脂、血糖,预防感染,纠正水电解质失衡等基础治疗,治疗组加用丹红注射液与依达拉奉,共14d,观察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临床疗效、超敏CRP及生化指标变化。结果治疗组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超敏CR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生化指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联用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30例。对照组予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用药的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静滴。结果治疗组胸痛缓解总有效率为93.33%,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为86.67%,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CRP、PAG的变化,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有良好疗效,可能与其抑制血小板聚集、减轻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替罗非班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5月—2011年10月收治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抗凝治疗;替罗非班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替罗非班持续泵入治疗;比较两组疗效,治疗前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小板聚集率及血小板计数等。结果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替罗非班组治疗前hs-CRP及血小板聚集率水平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hs-CRP及血小板聚集率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改善,且替罗非班组患者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血小板计数治疗前后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罗非班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降低血小板聚集。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联合麝香保心丸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12例UAP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6例。对照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和麝香保心丸治疗14d。结果心绞痛疗效,治疗组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60.7%VS41.1%,91.1%VS69.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心电图疗效,两组显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4.3%VS46.4%,P〉0.05),但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9.3%VS71.4%,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丹红注射液联合麝香保心丸治疗UAP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前列地尔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清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将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的抗血小板,脱水降颅压,控制血压,预防应激性溃疡等基础治疗,治疗组采用前列地尔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对照组采用丹红注射液治疗,2组均治疗14d,观察2组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及Barthel指数。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3.3%高于对照组的6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NIHSS评分、CRP均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Barthel指数均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列地尔联合丹红注射液能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NIHSS评分和C反应蛋白水平,并能提高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高飞 《中国实用医药》2014,(23):183-184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108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4例。对照组在基础治疗上予丹红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依达拉奉注射液静脉滴注。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两组组间比较,观察组(9.15±3.98)分明显优于对照组(14.20±4.3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总有效率比较,观察组94.4%明显优于对照组79.6%(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丹红注射液由于其良好的药理作用,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取得显著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唐国柱  张兰 《天津药学》2011,23(2):48-50
目的:观察丹红联合左卡尼汀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0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0例,两组均常规给予抗血小板聚集、硝酸酯类、β受体阻断剂、抗凝等治疗,其中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丹红及左卡尼汀注射液,两组疗程均14 d;治疗组临床症状改善、发作次数减少及心电图改善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丹红联合左卡尼汀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使用安全,无明显副作用,改善症状明显,疗效确切,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9.
依达拉奉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8例)与对照组(38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同时给予依达拉奉30mg静脉滴注,1日2次,丹红注射液30mL静脉滴注,1日1次,连用14d;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丹红注射液30mL静脉滴注,1日1次,连用14d。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14d后NIHSS评分均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NIHSS评分改善更加明显,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0.
王兆领  马磊  李艳 《中国药事》2009,23(9):937-939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发病72h内的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病人1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81例)及对照组(79例),分别给予丹红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和丹红注射液治疗,观察2周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的变化,随时记录用药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对照组下降明显,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较对照组明显提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为61.7%和84.0%,对照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为44.3%和67.1%,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项安全性指标检测在正常范围。结论丹红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1.
丹红注射液治疗脑梗塞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治疗脑梗塞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32例。对照组仅予以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治疗。2组治疗14d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定,比较临床疗效和血液流变学指标,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5.0%,高于对照组的50.0%;2组治疗14d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2组治疗后各血液流变学指标优于治疗前,且治疗组纤维蛋白原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丹红注射液可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显著降低纤维蛋白原,预防血栓继续形成,是治疗脑梗塞的有效中成药制剂,值得临床早期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81例,以上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抗心衰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给予丹红注射液,1次/d,14d为1个疗程,两组患者共治疗两个疗程。监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结果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能够显著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症状,能够有效的降低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抢救与护理干预措施效果。方法 7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2组均予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措施。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分别于治疗前、护理干预1周对2组患者进行测试,并分别记录2组康复情况。结果干预后2组SDS与SA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各评分变化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再梗死及死亡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合理抢救与护理,可促进患者康复,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炎症因子和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20例,随机均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2组均给予常规溶栓、抗凝、扩冠、β2受体阻滞剂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药物治疗,治疗组另口服阿托伐他汀。治疗前、后对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sICAM-1)、内皮素(ET)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进行测定,并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治疗前sICAM-1、ET和TNF-α水平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2组血清sICAM-1、ET和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P<0.05),阿托伐他汀组sICAM-1、ET和TNF-α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水平(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炎症因子和内皮功能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倍他司汀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应用倍他司汀联合丹红注射液进行治疗,共70例。观察组:应用传统治疗方法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共70例。将两组疗效进行对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3%)优于对照组75.7%(P<0.01)。两组均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倍他司汀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少,疗效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替罗非班在急诊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替罗非班对行急诊介入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住院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13例随机分为替罗非班组53例和对照组60例。比较2组介入治疗情况、短期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和安全性。结果替罗非班组患者术后心肌梗死溶栓(TIMI)血流≤2级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3级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出血及血小板减少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替罗非班组患者短期MACE的发生率为11.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的急诊介入治疗过程中是有效的和安全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腹式呼吸放松训练法联合针刺疏肝解郁法对预防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抑郁状态的临床效果。方法:将53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西医基础治疗,同时进行常规医护病情宣教。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腹式呼吸放松训练法及疏肝解郁法针刺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Zung氏抑郁自评量表系统(SDS)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两组组内治疗后与治疗前SDS评分比较,均有增加,差异显著(P<0.05),两组组间治疗后SDS评分比较,差异显著(P<0.05)。两组治疗后抑郁程度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治疗组治疗后抑郁状态发生率44.4%,对照组抑郁状态发生率88.46%,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论:腹式呼吸放松训练法联合针刺疏肝解郁法能有效预防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的抑郁状态。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临床经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安庆市市立医院2010年5月至2012年5月收治的12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经股动脉介入治疗,观察组给予经桡动脉介入治疗,观察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穿刺时间、手术时间和穿刺成功率以及手术成功率比较无明显的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的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给予经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是可行的,并且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9.
崔广凯 《中国当代医药》2014,21(15):156-158
目的 探讨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合并糖尿病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中应用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 选取本院2010年7月~2013年7月收治的STEMI合并2型糖尿病行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置入术患者(79例)作为试验组,选取同期收治的STEMI合并2型糖尿病行金属裸支架置入术患者(43例)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术后12个月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及术后即刻、24 h、48 h、72 h血小板聚集情况.结果 试验组患者术后12个月死亡、再梗死、再次靶血管重建等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即刻、术后即刻及术后24 h血小板聚集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术后48、72 h血小板聚集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24 h、术后1个月等近期再狭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术后6、12个月再狭窄发生率(8.86%、11.39%)明显低于对照组(25.58%、32.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TEMI合并糖尿病患者行急诊PCI术后置入支架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心肌再灌注情况,且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相较于金属裸支架具有更好的远期疗效,其远期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偏低,心肌组织水平再灌注情况优势明显,有助于改善患者术后的生活水平.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在常规抗凝血、抗血小板聚集的基础上,替罗非班联合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把符合急性心肌梗死入选标准患者6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4例,治疗组微量泵持续泵入替罗非班,对照组微量泵持续泵入普通肝素。所有患者均口服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疗程均为2~3d。观察两组心电图改变、血小板聚集率、PCI术后血流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PCI术后血流情况和心电图缺血性改变有明显好转(P〈0.01);血小板聚集率明显下降(P〈0.01),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的标准治疗基础上能进一步减少心肌缺血事件,改善PCI术后的冠脉血流,同时又具有较好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