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吴登科  黄会  吴戈  黄生权  陈敏 《疾病监测》2010,25(4):261-262,266
目的分析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湘西州)甲型病毒性肝炎(甲肝)流行特征和发病趋势。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 ,对1990-2008年湘西州甲肝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990-2008年湘西州甲肝报告发病率波动在5.76/10万~76.99/10万之间,年均发病率为23.06/10万,流行高峰年是1990、1998、2006年,发病率分别为76.99/10万、25.01/10万、25.66/10万。甲肝在病毒性肝炎中构成比从1991年的55.56%下降到2008年的11.01%。1990-2008年,甲肝先后在吉首、永顺、龙山、凤凰等地局部流行,4县市人口数所占全州总人口数分别为8.93%、18.63%、20.11%、14.01%,甲肝流行年报告病例数分别占同期全州病例总数的33.49%、34.01%、47.90%、46.07%。病例职业以学生为主,占病例总数的31.52%。年龄分布:0~4岁儿童发病率逐年下降,5~14岁儿童和学生是该病高发人群。结论 湘西州甲肝发病呈周期性波动,间隙8年出现一次流行高峰。今后工作重点要把学生作为甲肝疫苗的首选接种对象。发生甲肝流行时,学龄前儿童必须接种甲肝疫苗。落实保护易感人群和切断传播途径等综合防制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某地病毒性肝炎发病特征,为制订病毒性肝炎预防与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甲、乙型和其它型肝炎进行流行病学统计分析。结果病毒性肝炎发病呈逐年上升趋势,没有季节聚集性,发病年龄以青壮年为主,农民、学生发病占病毒性肝炎总数的78.12%。男性发病多于女性,男女比为2.13:1,各年度男女发病无差异。结论有计划地在重点人群开展甲肝、乙肝疫苗的普种和加强接种为主导的综合性防制措施是控制甲、乙型肝炎疫情发生与流行的有效措施。同时加强儿童乙肝疫苗的基础免疫工作。  相似文献   

3.
石有昌  门兆捷  刘敏  李丹 《疾病监测》2005,20(7):364-366
目的分析甲肝流行特征,预测甲肝疫情,提出针对性防制措施,以降低甲肝发病率。方法利用全省疫情资料及人口资料,采用总体统计和各年代统计分析方法。结果1994年以来辽宁省甲肝流行规律发生明显变化,7~8年一个流行高峰规律及秋冬季高峰现象明显消失,现流行高峰以春季为主,沿海地区和城市发病高于内地和农村,发病人群年龄组后移,15~30岁年龄组甲肝发病人数占70%。甲肝发病数占病毒性肝炎构成比明显下降。预测辽宁省仍然存在甲型肝炎暴发及流行可能。结论历史流行规律明显消失,发病率下降,暴发疫情明显减少。应积极开展以甲肝疫苗接种为主的综合性防制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河南省1997~2002年甲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特征,为防制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河南省1997~2002年甲肝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997~2002年甲型病毒性肝炎年平均发病率9.87/10万,呈逐年下降趋势,地区分布以信阳市为最高(20.01/10万);甲肝发病以夏秋季为发病高峰(38.04%),职业以农民为主,甲肝发病男女性别比为1.76:1;15岁以下发病较多。结论应采取的防治措施为:在适龄儿童和高危人群中接种甲肝疫苗,提高人群免疫力,同时加强健康教育和食品卫生管理。  相似文献   

5.
章洁  沈莉 《疾病监测》2005,20(2):73-76
目的 探讨长宁区病毒性肝炎近年来发病特点及流行趋势 ,为更好地制定有针对性地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办公软件Excel2 0 0 0对长宁区 1996~ 2 0 0 3年肝炎疫情资料和监测资料进行分析 ,肝炎病原学分型检测均采用ELISA法 ,按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操作。结果  1996~2 0 0 3年长宁区肝炎年平均发病率为 70 4 8/ 10万 ,呈逐年下降趋势。发病有一定的季节性 ,男女性别比为 1 .75∶1,以青壮年为主 ,职业发病以工人、干部职员、离退人员为主。分型监测显示甲型肝炎所占比重下降 ,乙型肝炎所占比重上升 ,戊肝比重超过甲肝。结论 近年来 ,长宁区病毒性肝炎发病呈稳中有降趋势 ,乙肝所占比重上升。肝炎防制工作在继续巩固甲肝低发病率的同时 ,重点应加强乙肝防制工作。此外应加强对未定型肝炎的分型诊断 ,提高分型报告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宁波市甲型病毒性肝炎(甲肝)发病趋势和流行病学特征。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宁波市1999-2008年甲肝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999-2008年甲肝发病率波动在20.53/10万~4.12/10万之间,年均发病率为9.90/10万,1999年最高,以后总体呈下降趋势;宁波市所辖11县(市、区)均有病例报告,个别县(区)发病率较高,县(区)间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甲肝发病以20~39岁青壮年为主,占总病例数的48.87%;男性多于女性,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病例构成以农民为主,占总病例数的40.58%。结论近年来宁波市甲肝发病率逐年下降,维持在较低水平,甲肝防控工作效果明显,但仍需加强控制工作,保护易感人群,尤其是青壮年和农民,并需加强食品和水源的管理。  相似文献   

7.
北京海淀区1999~2003年甲型病毒性肝炎发病情况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了解1999-2003年海淀区甲型病毒性肝炎(甲肝)流行概况,以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为甲肝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1999-2003年海淀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甲肝病例报告数据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1999-2003年海淀区甲型病毒性肝炎共计发病577例。1999年发病率最高(11.89/10万),2003年发病率最低(3.07/10万),年均发病率7.05/10万。海淀区甲肝发病呈总体下降趋势,但有小幅波动。5年间地区发病最高为1999年的聂各庄乡,发病率达92.56/10万.发病数占前三位的职业是干部职员、学生、工人。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20-39岁之间,占总病例数的57.02%。男女甲肝发病比为2.07:1,差异有极显著性(X2=61.11P<0.01)。结论随着甲肝疫苗的应用,1999-2003年海淀区甲肝发病率呈总体下降趋势,发病年龄明显后移,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20-39岁之间,应加强对重点人群、重点年龄组和易感人群的保护,进一步提高甲肝疫苗接种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人群甲肝抗体水平与甲肝流行之间的关系,为防制甲肝提供预警信息。方法于2005年10~12月间在发生过甲肝暴发的地区采集1~15岁儿童血清,做抗-HAV检测并进行分析。结果共检测885人,抗-HAV阳性623人,抗-HAV流行率为70.40%,显著高于该地甲肝暴发前(抗-HAV流行率为40.00%)的水平。抗-HAV流行率有随年龄增长而增高的趋势,不同民族抗-HAV流行率也存在差异。结论在1~15岁儿童抗-HAV流行率低于40.00%时较易发生甲肝暴发或流行,高于70.00%时发生暴发或流行的可能性较少。因此应在15岁以下儿童中开展甲肝疫苗接种,提高人群抗-HAV水平。  相似文献   

9.
1995-2006年浙江省湖州市甲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浙江省湖州市甲型病毒性肝炎(甲肝)疫情动态,预测甲肝流行趋势。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1995-2006年甲肝发病情况和流行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995-2006年间,湖州市甲肝发病率波动在5.40/10万~59.46/10万之间,年均发病率为17.60/10万,于1996年出现流行高峰,以后呈逐年下降趋势,近几年维持在较低水平;甲肝在病毒性肝炎中的构成比从1996的54.22%下降到2006年的4.89%;病例以青壮年为主,并呈现主要感染年龄组逐渐由低年龄组向高年龄组转移的现象;男性多于女性,以农民为主。结论 湖州市甲肝防制已取得明显成效,但仍存在发生暴发疫情的潜在危险,应继续实行以保护易感人群和切断传播途径为主的综合防制策略。  相似文献   

10.
孟繁文  赵忠娃 《疾病监测》2006,21(7):368-370
目的了解2004年宕昌县沙湾镇病毒性肝炎流行特征,分析流行因素。方法采用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4年沙湾镇共发生病毒性肝炎病例178例,发病率高达741.0/10万。以甲肝发病为主,占71.4%。各型肝炎发病均为男性高于女性。病毒性肝炎发病年龄多在2 ̄20岁之间,各型肝炎年龄分布情况不尽相同。结论2004年病毒性肝炎发病率明显高于往年,与2004年实行网上直报,并加大了《传染病防治法》的宣传与监督力度有关。还可能与环境卫生差,饮用生水等因素有关。建议改善环境卫生,加强疫苗接种。  相似文献   

11.
病毒性肝炎天津: 2007年11月报告病毒性肝炎病例538例,与上月相比上升0.94%,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24.23%。病例均为散发,其中甲肝7例,乙肝410例,丙肝59例,戊肝29例,未分型肝炎33例。乙肝病例占传染病病例总数的 76.21%,与上月相比下降1.91%,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23.36%。发病数较多的地区为:南开区(60例)、武清区(39例)、津南区( 31例)。报告病例中男性为302例,女性108例。15岁以下儿童发病3例,发病年龄主要以 20~39岁组为主,为162例,占全部病例的39.51%。职业分布以农民为主,发病90例,占全部病例的21.95%,其次为工人68例,占全部病例的16.59%。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盐都县各型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现况 ,我县于 1 999年 6月份到 2 0 0 0年 6月份对全县的肝炎病例进行了血清学分型 ;对甲肝的人群免疫水平和甲肝减毒疫苗接种效果连续 2年进行了血清学抽样调查。现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1 调查对象 :采用整群抽样与分层抽样相结合的方法选择全县三个乡的人群按甲肝苗接种情况分组 ,作为甲肝IgG抗体水平和甲肝疫苗接种效果调查对象 ;肝炎检测分型对象为有肝炎典型症状 ,肝功能检测结果异常且无其它原因可排除的肝炎及疑似肝炎病人。2 调查方法 :采用统一的调查表格 ,对不同年龄段的人群和甲肝疫苗接种…  相似文献   

13.
泰安市甲型肝炎流行特征及防治对策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淑芳  王秀 《疾病监测》2005,20(5):238-241
目的 分析泰安市1990~2 0 0 3年甲型肝炎流行特征。方法 对14年中泰安市医院报告的甲型肝炎病例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泰安市甲型肝炎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1995年以来甲肝发病大幅度下降,2 0 0 3年发病率较1990年减少96 .13% ,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31.6 3/ 10万;9~11月为发病高峰,但1995年以来,高峰不明显;男性发病多于女性,男女性别比为1.6 9∶1;3~15岁散居儿童和中小学生发病最高,分别占发病总数的4 3.17%、2 1.94 % ,但近年2 0岁以上人群发病有明显增高趋势。结论 对适宜人群进行甲肝疫苗接种,把住病从口入关,是减少发病、控制暴发与流行的重要措施;同时应重视对2 0岁以上人群适时进行免疫接种,以提高全人群的免疫水平。  相似文献   

14.
甲型肝炎病毒合并戊型肝炎病毒感染13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分析甲型病毒性肝炎合并戊型病毒性肝炎 (甲肝合并戊肝 )的临床表现及转归预后。方法 采用ELISA方法检测患者抗HAV IgM和抗HEV。结果 甲肝合并戊肝出现发热和肝大的病例分别占 6 9.85 %和 6 3 .97% ,显著高于单纯甲型病毒性肝炎 (甲肝 )的 3 7.0 0 %和 3 5 .43 %。甲肝合并戊肝发病的平均年龄为 3 1.42± 11.2 1岁 ,显著高于甲肝的 2 3 .2 1± 9.2 3岁。结论 甲肝合并戊肝也是与甲肝类似的自限性、急性、黄疸型肝炎 ,但甲肝合并戊肝具有发病以中青年为主 ,发病年龄较甲肝偏大、发热和肝大发生率高、黄疸时间较长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1996-2005年天津市甲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特征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分析天津市甲型病毒性肝炎(甲肝)流行特征和发病趋势,为今后的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1996-2005年天津市甲肝疫情资料统计分析.结果 天津市甲肝发病率从1996年的10.94/10万下降到2005年的0.83/10万,静海县年均发病率最高(9.86/10万);全年各月均有发病,存在春、秋季两个高峰;发病数前三位的职业是学生、农民和工人;男性年均发病率为5.09/10万,女性为2.84/10万,各年龄组男性发病率均高于女性,近10年1~14岁组发病率下降90%以上,平均发病年龄推迟约15岁.结论 天津市近10年甲肝报告发病率显著下降,今后在进一步提高儿童甲肝疫苗接种率的同时,要做好其他重点人群的预防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16.
平安县1993~2003年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沈贞  朱红良 《疾病监测》2005,20(10):526-529
目的探讨平安县病毒性肝炎流行趋势,掌握发病规律,为制订有效的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平安县1993~2003年疫情资料和人口资料,用流行病学方法描述肝炎分布的特征,应用字性别之间无差异,发病年龄乙肝以大年龄儿童和青壮年为主,15~39岁占59.09%,甲肝以小年龄为主,5~19岁占43.36%,职业以农民、学生、干部职员为主。结论平安县病毒性肝炎仍以乙肝为主,控制乙肝是降低平安县病毒性肝炎发病的关键,应切实做好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工作,加大血液制品和安全注射的管理力度。  相似文献   

17.
马煦 《疾病监测》1992,7(4):107-109
病毒性肝炎1990年全省报告发病170893例,死亡169人。发病率、死亡率及病死率分别为159.50/10万、0.16/10万、0.10%。发病率较1989年上升53.01%,上升幅度为近5年来最大一年。1990年全省暴发点达20多处,较1989年增加2倍,学校及托幼机构占70%以上。各年龄组发病以15~29岁组较多,占总病例数的47.27%,发病专率以20~24岁组最高,为495.34/10万。报告病例分型率为44.92%,甲型、乙型及非甲非乙型分别占已分型肝炎总数的79.22%、20.33%、0.45%,我省3~5月病毒性肝炎病例稍多,主要系甲型肝炎有一小高峰所致。甲型肝炎构成比率,农  相似文献   

18.
病毒性肝炎江苏:2007年10月报告病毒性肝炎病例2502例,死亡1例。报告病例数与上月相比下降0.20%,与2006年同期相比下降2.99%。报告发病率为3.35/10万,比2006年同期下降2.90%。各型肝炎分型率为:甲肝5.88%、乙肝61.67%、丙肝  相似文献   

19.
田园 《疾病监测》2020,35(10):909-912
目的分析2002 — 2019年辽宁省锦州市甲型肝炎(甲肝)的流行状况,了解甲肝疫苗纳入免疫规划前、后甲肝的流行特征,为制定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02 — 2019年锦州市的甲肝疫情进行分析,比较甲肝疫苗纳入免疫规划前(2002 — 2007年)、后(2008 — 2019年)甲肝的流行病学特征变化。结果甲肝年平均发病率由纳入免疫规划前的6.24/10万下降至纳入免疫规划后的2.42/10万。 纳入免疫规划前,县城的甲肝发病率总体高于市区。 纳入免疫规划后,地区差异减小,除开发区、太和区外,各县(区)甲肝发病率呈下降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甲肝病例年龄呈单峰分布,纳入免疫规划前、后发病高峰分别为30~、45~岁年龄组,略有后移趋势。 0~和15~岁年龄组病例构成比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30~和60~岁年龄组病例构成比小幅上升,45~和≥75岁组病例占比显著上升。 纳入免疫规划前、后男性发病数均高于女性。 纳入免疫规划前,春季流行高峰明显,夏季小高峰不明显,纳入免疫规划后发病季节性特征逐渐消失。 病例职业以农民、家务及待业人员、工人为主。 纳入免疫规划后,学生、工人占比显著下降,农民、离退人员、家务及待业人员占比显著上升。结论甲肝疫苗纳入免疫规划后,锦州市甲肝发病水平显著降低,在常规免疫的基础上,开展重点地区、高危人群应急接种工作,大规模接种甲肝疫苗,提高人群免疫水平,是预防甲肝的根本措施。  相似文献   

20.
蒙艳琼 《疾病监测》2010,25(12):984-985,993
目的了解1996-2008年云南省西畴县甲型病毒性肝炎(甲肝)流行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为甲肝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1996-2008年西畴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甲肝病例报告数据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1996-2008年西畴县共报告甲肝779例。1999年发病率最高,为101.03/10万,2006年发病率最低,为4.39/10万,年均发病率为31.42/10万。1996年、1999年西畴县甲肝发病出现以县城为中心的点状暴发,从2000年起呈总体下降趋势,但有小幅波动。13年间地区发病最高为1999年的西洒镇,发病率达485.98/10万,发病数居前3位的职业是学生、农民、幼托及散居儿童,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10~25岁,占总病例数的60.00%。男女甲肝发病比为1.42∶1。结论自2000年以后,西畴县加大了甲肝疫苗的接种力度,县城进行饮用水改造及消毒,甲肝发病呈总体下降趋势,发病率由2000年的31.92/10万下降到2005年的6.41/10万。应加强对重点人群、重点年龄组和易感人群的保护,进一步提高甲肝疫苗接种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