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鼻石1例     
<正> 患者、男、60岁,渐进性右鼻阻、流涕,伴头昏痛20~+年,右侧完全性鼻阻3~+月。于92年3月10日入院。追问病史:既往发作时,当地医生常投以“粉末”于鼻腔内治疗,查体见右外鼻略显膨隆,右鼻腔为一新生物填塞,表面附有脓性分泌物,麻黄素收缩无效,质硬如石,如砂粒状聚集,活动度小,鼻中隔向左呈“C”偏曲,无穿孔,鼻咽部正常,X 线摄片报告为右鼻腔结石伴右上颌窦及右前组筛窦炎性变。治疗:患者于92年3月12日在局麻下  相似文献   

2.
后颅副神经瘤比较少见,现将笔者所见1例报告如下。 患者 女,58岁。因右侧头痛、呕吐3~+月,走路不稳1~+月伴视物模糊,不能自行活动于1992年10月15日收住本院。进食无呛咳,无声嘶。PE:神清,发音正常,对答流畅、切题,双侧瞳孔等圆等大约2.5mm,对光反射灵敏,吞咽正常,软腭悬雍垂居中,咽反射正常。右侧胸锁乳突肌萎缩,耸肩肌力右侧稍弱,四肢肌力正常,指鼻试验右侧(+),跟膝胫试验右侧(+),闭眼难立征右侧倾倒,生理反射存在,双侧巴氏征(-)。眼底检查示:双侧视乳头水肿,边界模糊。头颅CT  相似文献   

3.
围产期心肌病并脑栓塞较罕见,现报告一例: 女性,36岁,农民,孕四胎8~+月。心慌、气急、浮肿2~+月,产后加重1~+月,咳嗽、发烧半月,突然昏倒失语、右半身不遂3~+天,于1983年8月入院。体素健,无高血压和慢性心肺疾患。查:体温39.2℃,脉搏120次/min,呼吸32次/min,血压17/12.5kPa,重危病容,失语,瞳孔等大、圆,右侧鼻唇沟变浅,口角歪向左侧,右肺底有少许湿罗音,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初步探讨鼻-鼻窦病变合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的临床特点,分析鼻-鼻窦病变合并HIV感染患者的治疗方法。方法 选取2010年4月-2014年10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收治的符合纳入与排除标准的鼻-鼻窦病变合并HIV感染患者20例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患者性别、年龄、病程、治疗前CD4+T淋巴细胞计数、疾病种类(慢性鼻炎7例、慢性鼻-鼻窦炎5例、鼻腔鳞癌2例、鼻出血2例、过敏性鼻炎2例、咽囊炎1例、鼻腔血管瘤1例)及临床治疗方案〕和治疗前、治疗后2周、治疗后1个月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结果 慢性鼻炎、过敏性鼻炎患者病程1周~3年,治疗前CD4+T淋巴细胞计数7~675个/μl,治疗前VAS评分(25.6±5.2)分。主诉鼻塞、嗅觉减退、头痛等慢性鼻炎症状的患者予以等渗鼻冲洗和/或鼻喷糖皮质激素治疗;主诉鼻塞、鼻涕伴鼻痒等过敏性鼻炎症状的患者予以高渗鼻冲洗+鼻喷糖皮质激素,加口服抗过敏药物治疗。治疗后2周VAS评分(11.2±3.2)分,治疗后1个月VAS评分(7.2±3.6)分。慢性鼻-鼻窦炎患者病程1~3个月,治疗前CD4+T淋巴细胞计数186~537个/μl,治疗前VAS评分(35.2±4.4)分。其中2例行保守治疗,包括鼻喷糖皮质激素、鼻冲洗和口服黏液促排剂、抗生素治疗;3例采取标准的功能性内镜鼻窦手术,术后辅助药物综合性治疗。治疗后2周VAS评分(24.0±2.8)分,治疗后1个月VAS评分(16.8±8.8)分。鼻腔鳞癌患者病程分别为1个月、7个月,治疗前CD4+T淋巴细胞计数分别为252个/μl、797个/μl,治疗前VAS评分均为40.0分。均予以活检确诊后,1例采取内镜下鼻腔鳞癌根治术,另1例伴发颈部淋巴结转移、骨转移行化疗。治疗后2周VAS评分均为32.0分,治疗后1个月VAS评分分别为12.0分、32.0分。鼻出血患者病程均为1 d,治疗前CD4+T淋巴细胞计数分别为7个/μl、196个/μl,治疗前VAS评分分别为40.0分、12.0分。根据鼻腔出血程度、范围及出血量采取膨胀海绵、胶原蛋白海绵、碘仿纱条等不同填塞物进行前鼻孔填塞,均在2~3 d拔除填塞物;其中1例为中鼻道后端出血,行前后鼻孔填塞。治疗后2周VAS评分分别为16.0分、0分,治疗后1个月VAS评分分别为8.0分、0分。咽囊炎患者病程1个月,治疗前VAS评分0分。予以内镜下鼻咽肿物切除术,术后恢复顺利。治疗后2周VAS评分0分,治疗后1个月VAS评分0分。鼻腔血管瘤患者病程2个月,治疗前CD4+T淋巴细胞计数321个/μl,治疗前VAS评分40.0分。行内镜下血管瘤切除术,术后恢复顺利。治疗后2周VAS评分16.0分,治疗后1个月VAS评分0分。结论 鼻-鼻窦病变合并HIV感染的临床表现存在特异性,积极治疗有效,但应根据适应证慎重选择手术患者。  相似文献   

5.
王占英  刘林乔 《右江医学》2005,33(2):208-209
我院五官科自 1999 年 12 月~2002 年 12 月对 54 例复发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行修正性鼻内窥镜鼻窦手术治疗,取得较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本组54 例,男 32 例,女 22 例,年龄 12~69 岁,平均 39岁。既往曾行传统的鼻息肉摘除术 22 例,上颌窦根治术 11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鼻内镜下鼻丘径路额窦开放术中部分切除中鼻甲在难治性鼻—鼻窦炎(RRS)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根据手术方案不同将2018年4月—2021年2月我院78例RRS患者分为两组。鼻内镜组(39例)予以鼻内镜下鼻丘径路额窦开放术,联合组(39例)予以中鼻甲切除术联合鼻内镜下鼻丘径路额窦开放术。比较并发症、术后3个月鼻黏膜纤毛传输速率(MTR)、Lund-Kennedy(MLK)鼻内镜评分、鼻腔—鼻窦结局测试量表(SNOT-20)评分、免疫功能[T淋巴细胞(CD4+、CD8+)、CD4+/CD8+]、疗效及随访6个月复发情况。结果: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及复发率间无显著差异(P>0.05)。相较于鼻内镜组,联合组术后3个月MLK、SNOT-20评分较低,MTR较高(P<0.05);术后3个月相较于鼻内镜组,联合组CD4+、CD4+/CD8+水平较高,CD8+水平较低(P<0.05);联合组总有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鼻内窥镜手术加下鼻道开窗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non-invasive ungal rhinosinusitis,NIFRS)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3年6月~2014年12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NIFRS患者纳入本研究,按照入院顺序抽签后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实验组患者给予鼻内窥镜手术+下鼻道开窗术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鼻内窥镜鼻窦手术+柯陆氏径路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和12个月临床疗效,并比较2组术后愈合时间及术后6个月Lund-Kennedy评分。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6个月治疗效果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12个月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愈合时间及术后6个月Lund-Kennedy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鼻内窥镜手术加下鼻道开窗术治疗NIFRS临床效果确切,术后复发率低,愈合时间短,可作为优选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8.
<正> 小儿原发性膀胱癌在临床上少见,尤其是婴儿原发性膀胱癌在临床上则更为罕见,而我院却遇1例,特报告如下:患儿,女,8~+月于1992年5月2日来我科就诊,主诉:排尿困难6~+天,病史:患儿母述6~+天前无明显诱因地出现排尿困难且伴  相似文献   

9.
何兆洋  吴国民 《浙江医学》2018,(10):1102-1103
目的探讨鼻旁皮瘘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鼻旁皮瘘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一般资料、治疗方法、治疗结果(术后随访1~3年)。结果本组患者经耳鼻咽喉科专科查体及上颌骨或鼻窦CT平扫检查,确诊牙源性鼻旁皮瘘20例,鼻源性鼻旁皮瘘1例;前者行上颌前牙残根拔除、瘘管搔刮+皮肤瘘口整形术,后者行鼻内镜下鼻窦开放+窦内病变组织清除、鼻旁皮瘘搔刮+瘘口整形术;术后鼻腔均恢复良好通气,鼻旁皮瘘无复发。结论鼻旁皮瘘可由牙源性或鼻源性感染引起,彻底清除感染病灶是治愈鼻旁皮瘘的重点。  相似文献   

10.
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妇产科阳光珍医师报告:病历摘要:昊××,女,24岁,住院号169689,搬运工人。主诉G_2P。孕40~(+3)周,孕早期有轻度早孕反应,孕4~+月感胎动,孕5~+月开始出现双下肢水肿。三次产前检查均正常。入院前三天无明显诱因出现心累气急,呼吸困难,不能平卧,微咳、无痰。到某厂  相似文献   

11.
邢春光 《安徽医学》1998,19(6):65-65
<正>鼻前庭囊肿多采用外科手术摘除方法进行治疗,较大的囊肿在手术摘除后可发生死腔、瘘管等后遗症。本院对不愿手术治疗的患者,采用囊肿内注入5%鱼肝油酸钠治疗14例,均获得治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本组14例,男4例,女10例,年龄26~65岁,病程3个月~2年。病变部位,左侧鼻前庭11例,右侧3例。二、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主治医师请经治医生报告病历。住院医师患者,男,52岁,农民。因呕血,伴间歇黑便5~+个月,右侧腹部包块1~+个月,于1989年7月20日入院。患者于5~+个月前因劳动饮大量茶水后呕吐,开始呕吐水样物,继而为胃内容物约1000ml,而后呕出紫色血块及血液约1000ml,非喷射状,无腹痛,亦无明显头痛,当时心慌,面色苍白,出大汗。经当地医院治疗7天,未再呕血而出院。出院后经常黑便,偶有黄色大便,不能参加  相似文献   

13.
横纹肌肉瘤为婴幼儿较常见的恶性肿瘤,80%发生在10岁以下,恶性程度高,发展极快。我们最近发现一例眼眶横纹肌肉瘤,现报告如下。李×,男性,15岁,学生。住院号37087。因左眼前突伴视力下降2~+月于1978年2月3日入院。病员于入院前2~+月,不明原因发生左眼前突,略红肿,视力下降。在  相似文献   

14.
<正> 红霉素常见的副作用是消化道及用药局部产生刺激性症状.致指关节非特异性炎症反应少见.现将我们遇到的一例报告如下:病例王英,女,3个月.咳喘3天.于1989年12月14日来诊.查体:T37.8,P160,R28,Bp未测.鼻扇,口唇发绀.两肺散在性湿罗音,少许干罗音.心音低钝,心律整,心率160次/分.肝于右肋弓下1cm,质软.RBC3.6×10~(12),WBC13.5×10~9,Sg0.78,Ly0.22,pt1530×10~9.胸部X线片:沿肺纹理走行有点片状阴影.诊断:支气管性肺炎合并心衰.治疗:1.50%葡萄糖150ml+5%糖盐水50ml+红霉素0.12+地塞米松1mg+10%氯化钾3ml,静脉滴注.2.间歇吸氧.  相似文献   

15.
以往鼻外行鼻腔泪囊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患者创伤大,面部有疤痕。近年来,鼻内窥镜手术为该病提供了一个新的治疗途径。我科2004年1月至2006年5月在鼻内窥镜下行鼻内鼻腔泪囊造口术19例,疗效良好,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19例(22眼)中男8例(9眼),女11例(13眼),20~54岁,平均30岁,病史1~20年。1.2方法所有患者术前在鼻内窥镜下详细检查鼻腔,行泪囊碘油造影。随后患者取仰卧位,常规消毒、铺巾。用含1%丁卡因10 ml+1‰肾上腺素2 ml的棉片作鼻腔黏膜表面麻醉,1%利多卡因(加适量1‰肾上腺素)行鼻丘黏膜下浸润麻醉以及眶下神经和滑车神…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探讨经鼻空肠营养管行肠内营养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的疗效。方法:选取60例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肠外营养治疗,研究组给予经鼻空肠营养管行肠内营养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治疗前后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a)、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白介素-10(IL-10)、内毒素、细胞免疫功能(CD3~+、CD4~+、CD8~+T及CD4~+/CD8~+)水平、营养指标水平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炎性因子及内毒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炎性因子及内毒素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细胞标志物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CD3~+、CD4~+、CD4~+/CD8~+水平均高于治疗前,CD8~+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CD3~+、CD4~+、CD4~+/CD8~+水平均高于对照组,CD8~+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总蛋白、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66%,低于对照组的3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鼻空肠营养管行肠内营养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的疗效优于肠外营养治疗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鼻内镜手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鼻-鼻窦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采用鼻内镜手术治疗的97例非侵袭性真菌性鼻-鼻窦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总结。结果:97患者术后均随访6~12个月,90例治愈,5例好转,总有效率为97.9%,2例手术患者术后未定期鼻腔局部用药和鼻内镜下鼻腔清理,临床症状复发,行第二次手术。术后病理报告为曲霉菌感染。结论:鼻腔局部的解剖异常和病变是引起非侵袭性真菌性鼻-鼻窦炎的主要原因,鼻内镜检查和鼻窦CT或MRI检查是明确诊断的重要方法,鼻内镜手术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鼻-鼻窦炎最为有效的方法,术后综合治疗是防止疾病复发确保疗效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鼻内镜手术治疗真菌性鼻窦炎的疗效。方法:采用鼻内镜手术+术后综合处理治疗真菌性鼻窦炎,不用抗真菌类药物。结果:所有患者随访6个月~2年,原有症状消失,未再复发。结论:鼻内镜治疗真菌性鼻窦炎效果好。  相似文献   

20.
应用HAART法治愈需要73年Siliciano JD,Kajdas J,Finzi D,et al长期随访研究证实了静止期CD4~+ T淋巴细胞作为HIV-1病毒宿主的稳定性。(Nature Med,2003,9:727~728) 这是Hopkins研究组关于HIV病毒宿主的一份报告。既往一个连续3年治疗观察的研究显示,静止期CD4~+ T淋巴细胞作为HIV的宿主细胞稳定性极强。病人接受HAART治疗,病毒被很好控制后,其体内的静止期CD4~+ T淋巴细胞半寿期可达44个月。这份报告应用同样的技术测量了62个HIV阳性患者体内病毒的衰变率,这批患者病毒抑制长达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