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5 毫秒
1.
目的:探究分析应用冠状动脉腔内支架植入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9月~2016年6月接受治疗的89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依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药物溶栓组(44例)和冠状动脉腔内支架植入组(45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治疗后症状缓解时间、左心室射血分数( LVEF)及治疗效果,术后1~3年随访观察两组患者的心脏事件及死亡的发生率。结果冠状动脉腔内支架植入组的治疗时间、治疗后症状缓解时间及LVEF 分数均优于药物溶栓组( P<0.05);冠状动脉腔内支架植入组的治疗有效率97.8%优于药物溶栓组的治疗有效率84.1%( P<0.05);术后1~3年随访,冠状动脉腔内支架植入组心脏事件发生率2.2%及死亡的发生率为0低于药物溶栓组的心脏事件发生率15.9%及死亡的发生率11.4%( 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冠状动脉腔内支架植入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不仅缩短了住院时间,而且心脏事件和死亡的发生率较低,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2.
罗助荣  盖晓波  林毅 《人民军医》2006,49(8):461-462
目的:观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和静脉溶栓术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疗效。方法:将AMI 65例分为直接PCI组35例,静脉溶栓成功组30例,比较2组住院及随访期间主要临床事件发生率。结果:住院及随访期间,2组主要临床事件发生率差异显著(P〈0.05)。结论:急诊直接PCI治疗是AMI早期再灌注安全有效的方法,对提高再通率、减少并发症及改善心功能有益。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合并轻度。肾功能不全(MRI)的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38例住院行PCI的患者,根据肾小球滤过率(GFR)分为MRI组102例和肾功能正常组(对照组)136例,MRI组行静脉水化治疗。记录两组基本临床特征、介入手术情况和肾功能变化等资料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合并病史情况、心力衰竭比例、手术成功率、手术时间、X线曝光时间、使用对比剂类型、靶血管分布、靶病变类型、植入支架数目、住院期间和6个月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相似(P〉0.05)。MRI组年龄较大(P〈0.05),体重较轻(P〈0.05),对比剂用量较少(P〈0.05),使用大剂量对比剂比例较小(P〈0.05),对比剂肾病(CIN)发生率较高(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RI组有1例CIN患者需行血液透析,但最终所有患者肾功能均能恢复至术前水平。两组不同时间血肌酐(Scr)和GFR比较均有明显差异(P〈0.01),但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围手术期水化治疗、减少对比剂用量等适当处理,在合并MRI的冠心病患者中行PCI效果良好,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比较3种术式治疗甲状腺良性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甲状腺良性肿瘤123例,随机分为A组(腹腔镜辅助小切口甲状腺肿切除术)41例、B组(经胸壁入路腹腔镜甲状腺肿切除术)39例和c组(传统开放切除术)43例。观察比较3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引流量、引流时间、住院费用、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疼痛评分及患者满意度等。结果:除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外,B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拔管时间、术后引流量和术后疼痛VAS分值均显著多(长)于A组(P〈0.05),切口长度显著短于A组(P〈0.05);除手术时间外,C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拔管时间、术后引流量、切口长度、术后疼痛VAS分值均显著多(长)于A组(P〈0.05),住院费用显著少于A组(P〈0.05);C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切口长度均显著多(长)于B组(P〈0.05),手术时间、拔管时间、住院费用、术后引流量、术后疼痛VAS分值均显著少(短)于B组(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肿瘤复发率3组比较,均差异不显著(P〉0.05)。B组患者满意度非常显著高于A组和c组(P〈0.01);A组又显著高于c组(P〈0.05)。结论:腹腔镜辅助小切口切除术和经胸壁入路腹腔镜切除术,临床效果优于传统开放切除术,但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适术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估螺内酯治疗轻、中度充血性心功能不全的中短期疗效。方法:将68例充血性心功能不全患者分为螺内酯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心衰纠正时间、严重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以及无严重心血管事件生存时间。结果:两组近期纠正心衰时间无统计学差异,但发生室性心律失常和猝死等严重心血管事件的几率,螺内酯组低于对照组(P〈0.05),螺内酯组无严重心血管事件的生存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螺内酯在轻、中度心衰治疗中,对近期症状缓解没有特殊作用,但具有中短期心脏保护作用,可以减少严重心血管。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替格瑞洛对急性冠脉综合征( ACS)患者急诊介入治疗给予负荷剂量后的起效时间及近期安全性的影响。方法选择100例在发病12小时内急诊行介入治疗的ACS患者,随机分成替格瑞洛组和氯吡格雷组各50例,两组患者入院诊断明确后分别立即给予替格瑞洛180 mg和氯吡格雷600 mg,术后两组分别给予替格瑞洛90 mg/d二次和氯吡格雷75 mg/d的维持治疗,观察给药前及给药后0.5、2、24 h及7天时的血小板聚集抑制率,以及30天内的主要心血管事件及出血发生率。结果①相同时间点的两组比较,替格瑞洛组的血小板聚集抑制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②两组30天内的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③两组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替格瑞洛较氯吡格雷起效更快,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更强,有效减少心血管事件发生,同时不增加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7.
许峰  张贵  岳连修 《人民军医》2006,49(2):70-71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出院后目标化用药的临床意义。方法:对住院期间已完成目标化用药治疗的AMI78例,出院后继续采取目标化用药治疗,并与对照组73例比较。结果:观察组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2.6%;对照组12.3%,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AMI病人出院后继续采取目标化用药治疗,可明显降低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闵晓梅 《西南军医》2008,10(2):33-34
目的探讨医源性心脏病的发生率及病因。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分析某院心内科2003年1月至12月及2007年1月至12月住院患者中发生医源性心脏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007年误诊为心脏病发生率较2003年明显降低(P〈0.05),2007年自认为有心脏病发生率与2003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2007年诊断及治疗措施造成心脏损害的发生率较2003年明显增高(P〈0.05)。结论诊断或治疗措施引起医源性心脏病却明显增加,分析原因与近年心脏病各种侵入性的诊断和介入治疗的迅速增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陈劲松  李刚  速晓华  朱峻  唐兵 《西南国防医药》2011,21(11):1185-1187
目的探讨急诊PCI联合运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在高危急性心肌梗死(AMI)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从2008—2010年因AMI急诊人住我科的高危人群,急诊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58例,根据是否使用IABP分为两组,对比分析两组临床资料、血管病变情况、术后6个月心血管病事件等。结果IABP组PCI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平均住院日及术后6个月心血管病事件发生率均低于或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IABP在高危AMI患者中的应用安全、有效,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前位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15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患者给予内科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前位护理,对两组患者心律失常并发率以及住院情况进行比较。结果采用前位护理模式患者的心律失常并发率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的患者,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515,P<0.05)。而对两组患者的病死率情况进行比较,发现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χ2=0.428, P>0.05)。对两组AMI患者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以及卧床时间进行比较,发现采用前位护理模式的患者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以及卧床时间均低于常规护理的患者,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5.780,17.452,7.691;P <0.05)。结论前位护理能降低患者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以及降低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减少患者的卧床时间,对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提高预后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谷氨酰胺(Gln)在严重烧伤病人肠内营养支持中的作用及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对2002年1月~2005年1月,收治的32例严重烧伤病人于伤后即刻口服Gln,同时投以肠内营养,并与常规治疗组对照。结果:①治疗组供皮区、深浅Ⅱ度创面及全身创面愈合时间较常规组缩短(P〈0.05或P〈0.01);②治疗组脓毒症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0.05);③常规组的淋巴细胞数、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较治疗组下降明显(P〈0.05或P〈0.01)。结论:Gln可提高严重烧伤病人肠内营养的利用率,提高严重烧伤病人的抢救成功率,缩短创面愈合时间,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氟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血浆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和免疫浊度法检测70例UAP患者服用阿托伐他汀前后血浆MCP-1及hsCRP水平。结果UAP组血浆MCP-1、hsCRP水平为(27.88±6.35)pg/L、(2.35±0.33)ug/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9.92±2.15)pg/L和(1.38±0.30)ug/L(P〈0.05或P〈0.01),服用阿托伐他汀4周后血浆MCP—1及hsCRP水平明显下降(P〈0.05或P〈0.01)。结论UAP患者血浆MCP-1及hsCRP水平升高与冠脉炎症反应相关,阿托伐他汀可显著降低UAP患者血浆MCP-1及hsCRP水平。改善冠心病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序贯无创通气(NIPPV)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并呼吸衰竭中作为撤机方式的应用价值。方法接受气管插管有创通气的31例AECOPD并呼吸衰竭患者在病情有所控制,但尚未完全达到拔管撤机标准时随机分为两组,NIPPV组:拔管后立即给予NIPPV进行过渡撤机;有创正压通气(IPPV)组:继续经气管导管给予压力支持通气(PSV)实施过渡撤机。观察两组患者的动脉血气变化、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再插管率和病死率。结果拔管后应用NIPPV患者的pH,PaCO2和PaO2与应用IPPV患者无明显差异(P〉0.05)。NIPPV组患者VAP的发生率明显低于IPPV组(P〈0.05),NIPPV组的有创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短于IPPV组(P〈0.05),病死率低于IPPV组(P〈0.05)。结论序贯无创通气(NIPPV)作为正在接受有创通气治疗的AECOPD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撤机方式是可行的,NIPPV可降低VAP的发生率,缩短有创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过期妊娠相关因素和分娩结局。方法选择我院住院待产过期妊娠孕妇94例(过期妊娠组),调查其家族史等相关因素,观察分娩特征和结局,等量选取同期住院孕40~40^+6周自动发动分娩孕妇(正常组)进行对照。结果(1)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初产年龄、过期妊娠家族史、月经稀发、孕期保健、孕前药物避孕、骨盆狭窄、生活负性事件方面存在显著差异(P〈0.01或P〈0.05);(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过期妊娠家族史,孕前药物避孕,生活负性事件是过期妊娠高危因素,孕期规范保健为保护因素;(3)过期妊娠剖宫产、巨大儿、胎儿宫内窘迫、羊水过少、羊水粪染发生率高于正常组,新生儿Apgar评分和胎盘重量低于对照组(P〈0.01或P〈0.05)。结论过期妊娠有遗传倾向,孕前药物避孕,生活负性事件等是其高危因素;过期妊娠分娩结局不良,应加强孕期保健和产时监护,针对高危因素进行适当干预,适时终止妊娠。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早期肠内营养加用谷氨酰胺对急性胰腺炎患者营养状况及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将收治64例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常规肠内营养组(对照组)和谷氨酰胺强化的肠内营养组(观察组)。检测患者治疗后的白蛋白( ALB)、前白蛋白( PAB)等营养代谢指标,并发症发生率、症状缓解时间、住院时间等临床指标。结果两组治疗后ALB 和PAB均升高,但观察组的ALB和PAB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的症状缓解时间(3.4±0.87 d﹚、住院时间分别(16.76±3.37 d)、并发症发生率(6.25%)、住院费用(3.4±2.67万元)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症状缓解时间(5.2±1.25 d)、住院时间(25.2±3.94 d)、并发症发生率(25%)、住院费用(5.8±3.15万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与谷氨酰胺联用可明显改善急性胰腺炎患者营养状况、减少并发症、提高治疗效果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硝酸甘油联合丹参川芎嗪治疗心绞痛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72例心绞痛患者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硝酸甘油治疗,实验组采用丹参川芎嗪联合硝酸甘油治疗,比较两组的心电图改善情况与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心绞痛持续时间、发作次数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心电图疗效及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相比于对照组,实验组治疗后心绞痛持续时间及发作次数明显缩短,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56%;对照组为16.67%,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采用硝酸甘油联合丹参川芎嗪治疗心绞痛具有很好的疗效,其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冠脉)介入(PCI)治疗与内科保守治疗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的疗效.方法 248例UAP患者,其中保守组123例,接受阿司匹林、肝素和抗心绞痛药物治疗;介入治疗组125例,除上述药物治疗外,于入院后平均4.4 d行PCI治疗,随访两组首次入院后1年内终点事件死亡、急性心肌梗死(AMI)、心绞痛复发和再入院等.结果介入组与保守组住院期死亡或AMI复合终点发生率无显著差异(分别为0.8%和1.6%,P>0.05),但介入组住院天数缩短,分别为(10.3±5.6)d和(14.6±10.7)d,(P<0.0.01);介入组较保守组1年的AMI发生率(分别为2.4%和8.9%,P<0.03)、病死率(分别为1.6%和6.5%,P<0.05)、死亡或AMI复合终点发生率(分别为4.0%和13.0%,P<0.02)、心绞痛复发率(分别为26.4%和48.7%,P<0.001)、CABG率(分别为1.6%和10.5%,P<0.01)、再入院率(分别为24.8%和45.5%,P<0.01)均显著降低.1年无发生死亡或AMI复合终点的生存率介入组显著高于保守组(分别为96.0%和86.9%,P<0.02).亚组分析显示,PCI降低UAP患者死亡或AMI复合终点发生率的人群主要是高危患者,如静息型心绞痛、TNT阳性、3支病变等.COX回归多因素分析表明高龄、3支病变、LAD病变、低LVEF、ST段压低、糖尿病、高血压是UAP患者死亡或AMI复合终点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 UAP患者早期介入治疗联合术前、后抗血小板、抗缺血、抗凝等药物治疗能显著减少1年的心脏缺血事件发生率,提高生存率,受益人群主要为高危患者.  相似文献   

18.
温新生 《人民军医》2008,51(11):733-733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救治时间和方法与生存质量的关系。方法:采用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量表)调查AMI患者经救治后6个月的生存质量,并分析救治时间和方法与生存质量的关系。结果:患者生命力评分,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显著高于溶栓治疗(P〈0.05),社会功能评分与干预时间呈负相关(P〈0.05)。结论:AMI患者应尽早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相似文献   

19.
大量输血前后患者凝血四项及血小板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外伤急诊大出血患者进行输血前后不同时间的凝血四项及血小板(PLT)动态分析,了解大量输血对上述指标的影响。方法:对37例大量输血患者输血前及输血后第1、3、7d的凝血四项及PLT等指标进行动态检测,并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大量输血后第1d与输血前比较,胛、APTT、TT时间有显著延长(P〈0.05),FIB及PLT较输血前显著降低(P〈0.05);输血后第3d与输血后第1d比较,PT、APTT、TT时间有显著缩短(P〈0.05),FIB则显著增高(P〈0.05);输血后第3d PLT与输血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输血后第7d PT、APTT、TT、FIB、PLT等均基本恢复到输血前,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外伤急诊患者进行大量输血治疗时,应注意凝血四项及PLT等指标的监测,为临床治疗提供有力的依据,以免引起不必要的出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多支冠状动脉病变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进行完全性和不完全性血运重建术后1年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1995年6月-2004年9月接受PCI的2579例冠心病患者,其中完全性血运重建组2278例(88.3%),不完全性血运重建组301例,对比分析两组PCI术后1年的随访结果。结果不完全性血运重建组患者中3支血管病变、复杂B2/C型病变、完全闭塞病变的比例均高于完全性血运重建组(P〈0.01),术前靶血管狭窄程度亦较后者严重(P〈0.05);完全血运重建组PCI成功率明显高于不完全血运重建组(96.4%vs94.0%,P〈0.05)。对2426例患者进行了12个月的随访,总随访率为94.1%。两组造影复查率、造影复查再狭窄率无显著差异(56.4%vs55.3%,15.2%vs19.2%,P均〉0.05)。完全性血运重建组患者心绞痛复发率和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均显著低于不完全性血运重建组(5.7%vs9.2%,P〈0.05;21.2%vs31.6%,P〈0.01)。结论多支冠状动脉病变行介入完全性血运重建的患者1年长期临床疗效优于不完全性血运重建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