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6 毫秒
1.
锌对热应激大鼠垂体POMC mRNA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正银  郭俊生 《营养学报》1998,20(3):294-298
目的:通过锌对热应激大鼠垂体阿黑皮素原(POMC)mRNA表达的影响研究,探讨锌对热应激大鼠的保护机理。方法:20只SD雄性大鼠随机等分4组,即高锌高温暴露组(A组)、中锌高温暴露组(B组)、低锌高温暴露组(C组)和正常锌室温对照组(D组)。在AIN-93M饲料配方基础上,以碳酸锌为锌源,配制成高锌、中锌、低锌和正常锌饲料,每公斤饲料锌含量测定值分别为92.2mg、45.61mg、21.70mg和45.61mg。4组大鼠在室温下饲以相应饲料14天后,将A、B、C组大鼠置于高温室(Tdb40℃,Twb30.8℃)中连续暴露3小时。用Northernblot杂交分析法(探针为地高锌标记的POMCcRNA),观察垂体POMCmRNA表达水平。结果:(1)高温应激可使大鼠垂体POMCmRNA表达水平增高;(2)高锌摄入可使热应激大鼠垂体POM-CmRNA表达水平升高,而低锌摄入则相反。结论:锌对热应激大鼠垂体POMC基因有调控作用,作用环节可能在转录水平上  相似文献   

2.
锌对热应激大鼠细胞免疫功能和NK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荷  凌昌全 《卫生研究》1998,27(5):289-291
目的:观察锌对热应激大鼠细胞免疫功能和自然杀伤细胞(NK)活性的影响。方法:用高、中、低锌饲料(饲料中锌含量分别为92.20、45.61和21.70mg/kg)喂养三组大鼠15天。然后,将动物置于41.5℃的人工气候室内进行热暴露,于热暴露后5min、30min和60min时断头处死,进行淋巴细胞转化实验及NK细胞活性测定。结果:无论是否经受热暴露,高锌组淋巴细胞增殖反应与NK活性均显著高于中、低锌组。结论:热应激时,锌对热应激大鼠的细胞免疫功能和自然杀伤细胞活性有增强作用,可通过提高机体免疫力而抵抗热应激  相似文献   

3.
李正银  郭俊生 《营养学报》1999,21(3):269-273
目的: 测定热暴露大鼠血浆、肝、肾上腺 Zn 、 Cu 、 Fe 含量以探讨锌对热暴露动物某些微量元素的影响。方法: 48 只7 ~8 周龄雄性 S D 大鼠随机等分为高锌( H Z) 、中锌( M Z) 和低锌( L Z) 三组。每组大鼠再等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用于高温暴露,另一部分用于室温对照。每公斤高、中、低锌饲料锌含量测定值( m g) 分别为92 .2 、45 .6 、21 .7 。三组大鼠在室温下预饲相应饲料14d 后,将高温暴露大鼠转入高温室( Td B40 .5 ℃, Tw b30 .8 ℃) 连续暴露3h 后,即刻断头取样。用 A A S 火焰法测定样品中 Zn 、 Cu 、 Fe 含量。结果: (1) 与室温对照值比,热暴露3h 后,血浆 Zn 、 Fe 浓度下降, Cu 浓度升高,肝 Zn 和肾上腺 Cu 含量增加;(2) 在室温对照值之间, H Z 组血浆锌浓度显著高于 L Z 组;(3) 在热暴露值之间, H Z 组肾上腺 Cu 含量显著或非常显著地高于 M Z 组与 L Z 组。结论: (1) 补锌主要影响热应激大鼠体内微量元素 Zn与 Cu 的代谢或分布,而对 Fe 的影响较小;(2) 高锌(92 .2 m g/kg 饲料) 摄入可使热应激大鼠血浆 Zn 浓度升高、肾上腺  相似文献   

4.
李正银  赵法Ji 《卫生研究》1998,27(5):320-322
选用48只SD雄性大鼠随机等分3组,即A组、B组和C组。再从每组中分出8只用于高温暴露,另8只用于室温对照,在AIN-93M饲料配方基础上,以碳酸锌为锌源,配制成A、B、C组锌饲料。每千克饲料锌含量测定值:A组为92.2mg,B组45.61mg,C组21.70mg。根据动物分组,饲以各组大鼠相应水平锌饲料14天后,将用于高温暴露的大鼠置于高温室(Tdb40℃,Twb30.8℃)连续暴露3小时。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火焰法测定大鼠海马、大脑皮层和小脑Zn、Cu、Fe含量。实验结果发现:①高温暴露可使海马铜含量显著增加:②高温暴露后,海马铜含量比小脑和大脑皮层铜含量高,而在室温对照大鼠,小脑铜含量却比大脑皮层和海马铜含量高。③摄入不同水平饲料锌主要影响小脑铜的含量,对铁的影响较小。④中、高水平膳食锌摄入可使热应激大鼠小脑铜含量降低  相似文献   

5.
锌对热应激大鼠POMC衍生肽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大鼠喂饲高锌(HZ)、中锌(MZ)、低锌(LZ)饲料2周后,在高温室(干球40.5℃,湿球30.8℃)连续暴露3h,观察锌对阿黑皮素原(POMC)衍生肽的影响。结果发现:(1)高温刺激可致垂体β-内啡肽(β-Ep)含量下降、血浆β-Ep和ACTH浓度升高;(2)在室温下摄入不同锌水平饲料可使大鼠血浆POMC衍生肽浓度发生变化,高锌摄入有助于增加血浆β-Ep和ACTH水平,而低锌摄入则使血浆β-Ep和ACTH水平下降;(3)摄入不同锌水平大鼠经高温暴露3h后,垂体β-Ep含量下降程度不同(HZ组下降最少,MZ组次之,LZ组下降最多),血浆β-Ep和ACTH浓度升高也各异(HZ组和MZ组增高较少,LZ组增加最多)。据此结果,还就锌对热应激鼠发挥保护作用的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提出了锌增强机体热耐受能力的假说。  相似文献   

6.
锌对热应激大鼠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高、中、低锌饲料喂养的大鼠经热暴露5分钟、30分钟和60分钟后进行血红细胞C3b受体酵母菌花环试验、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试验,结果发现:无论是否经受热应激,红细胞C3b受体及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均为高锌组高于中锌组,中锌组高于低锌组(差异有显著性)。提示锌不足导致红细胞免疫粘附功能减弱,降低其清除免疫复合物的能力,从而降低机体细胞免疫功能,不利于抵抗热应激。相反,充足的锌则有助于机体热耐力的形成。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锌对热应激大鼠β-内啡肽的影响。方法:分别以高、中、低锌饲料(锌含量分别为92.20、45.61、21.70mg/kg饲料)喂养三组大鼠,并于热暴露5、30和60min时断头处死进行β-内啡肽测定。结果:三组大鼠热暴露后血液中β-内啡肽含量变化的趋势一致:受热5min后即上升,至30min时继续升高,至60min时有所下降,但含量仍然比5min时高。无论哪一个时间点上,高锌、中锌组含量均比低锌组高,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足够的锌摄入能提高血浆β-内啡肽水平,锌摄入不足导致血浆β-内啡肽含量减少,而在高温反应中,β-内啡肽能减轻热和疼痛刺激所致的生理反应,由此可认为,锌通过提高血浆β-内啡肽水平而发挥体温调节作用,增强机体热耐力。  相似文献   

8.
接触苯工人血清热应激蛋白70抗体滴度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了解接触苯工人血浆热应激蛋白70滴度及其与工人健康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择接触苯浓度≥40mg/m^3工人42名为高暴露组,接触苯浓度〈40mg/m^3工人50名为低暴露组,另选择不接触苯等职业有 42名为对照组采用新产酶联免疫肿附法测定其血浆热应激蛋白70抗体滴度,并分析其他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 高暴露组血浆热6应激蛋白70抗体1:20阳性率(26.2%)明显高于对照组(9.5%),并且高暴  相似文献   

9.
用硫酸镉诱导细胞HSP70 高表达,RT—PCR 检测HSP70m RNA 水平并观察HSP70 水平对细胞热耐力的影响。发现硫酸镉作用于细胞1h 后,细胞的HSP70 水平显著增高, HSP70 水平高的细胞其热耐力明显强于HSP70 水平低的细胞组;HSP70 水平与细胞热耐力间正相关。提示化学因素诱导的HSP70 表达增高可以保护热暴露细胞,提高细胞热耐力  相似文献   

10.
HSP70高表达对K562细胞热耐力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为探讨HSP70高表达与细胞热耐力的关系,用硫酸镉诱导细胞HSP70高表达;RT-PCR检测HSP70mRNA水平;观察HSP70水平对细胞热耐力的影响。结果:硫酸镉作用于细胞1h后,细胞的HSP70水平显著增高,HSP70水平高的细胞其热耐力明显强于HSP70水平低的细胞组;HSP70水平于细胞热耐力间正相关。结论:化学因素诱导的HSP70表达增高可以保护热暴露细胞,提高细胞热耐力。  相似文献   

11.
复方人参制剂对热应激大鼠的保护作用研究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复方人参制剂对热应激鼠的保护作用。方法34只SD大鼠被随机分为对照组(Ⅰ组,n=17)、复方人参制剂组(Ⅱ组,n=17)。热应激前1h分别以水及复方人参制剂(0.5ml/100g体重)灌胃。动物于人工气候室内受热直至死亡。测定直肠温度、下丘脑hsp70含量等指标。结果(1)体温的变化Ⅱ组动物热应激过程肛温各时点的测定值均较对照组低,其中热至40min时低0.18℃,热至60min、80min、100min时则分别低0.56℃、0.70℃、0.71℃(P<0.05)。Ⅰ、Ⅱ组肛温的平均上升速率分别为(0.044±0.022)℃/min、(0.029±0.015)℃/min(P<0.05)。(2)动物热耐受时间和死亡率Ⅰ、Ⅱ组动物的平均热耐受时间分别为(162.8±62.9)min、(217.4±59.3)min,后者比前者延长54.6min(P<0.05);其动物死亡率,在热暴露2小时、3小时、4小时时Ⅰ组分别为41.2%、52.9%和82.4%,Ⅱ组则分别为11.8%、23.5%和52.9%,P值均小于0.05。(3)下丘脑hsp70含量的变化Ⅰ、Ⅱ组动物分别热暴露至死亡时,其下丘脑hsp70的含量为(47.72±19.03)μg/mg、(54.32±18.54)μg/mg(P<0.05),且hsp70含量与动物的热耐受时间呈高度正相关(r=0.7074,P<0.001)。结论复合人参制剂具潜在的预防性的抗热损伤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诱导K5 6 2细胞分化和热应激过程中 ,JWA表达的特点 ,探讨JWA与热应激蛋白 (Hsp70 )表达的关系以及参与诱导分化和热应激可能的机制。方法 分别建立K5 6 2细胞诱导分化和热应激模型 ,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JWA、Hsp70、热休克转录因子 (HSF1)、HSF2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1)佛波酯 (TPA ,10 0ng ml)、氯化高铁血红素 (hemin ,3× 10 - 5mol L)、阿糖胞苷 (Ara C ,80ng ml)、阿霉素 (adriamycin ,4× 10 - 8mol L)、全反式维甲酸 (ATRA ,1× 10 - 6 mol L)、三氧化二砷 (As2 O3,1× 10 - 6 mol L)分别诱导K5 6 2细胞 4 8h ,JWA、Hsp70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增加 ;HSF2在hemin、Ara C、ad riamycin诱导下表达增加 ;(2 )在 4 2℃不同时间 (10、2 0、30、4 5、6 0、90min)和不同温度 (39℃、4 2℃、4 5℃ )处理下 ,Hsp70表达水平的变化与JWA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趋势基本相似 ,且HSF1在热应激早期表达。结论 在诱导分化、热应激过程中 ,JWA与Hsp70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上调 ,且变化趋势有一定的相似 ,但所涉及的细胞内信号转导通路可能不是惟一的。JWA表达与HSF1或HSF2似乎没有直接的特征性联系。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不同诱导分化剂单独或与热休克联合作用下 ,K562细胞JWA蛋白表达的特点和规律 ,探讨JWA与热休克蛋白 70 (Hsp70 )表达的关系以及可能涉及的信号调节机制。方法 建立诱导K562细胞定向分化以及和热休克联合作用的实验模型 ,用Westernblot方法检测JWA、Hsp70、热休克转录因子 1(HSF1)、HSF2等蛋白表达。结果  (1)佛波酯 (TPA ,10 0、2 0 0ng/ml)或阿霉素 (adri amycin ,4× 10 - 8mol/L)处理细胞 48h后 ,再热休克 (42℃ )处理 2h ,JWA和Hsp70蛋白表达均增加 ;而氯化高铁血红素 (hemin ,3× 10 - 5 mol/L ,48h)、阿糖胞苷 (Ara C ,80ng/ml,48h)和三氧化二砷 (As2 O3,1× 10 - 6 mol/L ,48h)处理后再热休克处理细胞 2h ,则JWA和Hsp70蛋白表达均下调 ;全反式维A酸(ATRA ,1× 10 - 6 mol/L ,48h)处理细胞后 ,再热休克处理 ,则JWA和Hsp70蛋白表达无明显变化。 (2 )不同诱导分化剂处理K562细胞后再热休克处理 ,HSF1和HSF2表达变化均不明显。结论 JWA不但参与K562细胞的诱导分化调节 ,也参与细胞对热应激的调节 ,JWA可能是多种化学诱导分化剂和热休克的共同靶基因。诱导K562细胞分化过程中 ,Hsp70的表达不需要热休克转录因子介导 ,JWA可能是一种与Hsp70信号通路平行的新的信号分子。我们的实验结果首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过氧化氢(H2O2)诱导K562细胞氧化应激过程中,JWA蛋白、热休克蛋白(hsp70和hsp27)和p53蛋白的表达特点,探讨JWA参与细胞应答氧化应激的作用和可能机制。方法用0.01、0.1、1mmol/L的H2O2处理K562细胞10、30、60、180min建立氧化损伤模型;用0.1mmol/L H2O2处理不同时间(6~48h)和不同浓度(0.5~1000μmol/L)的H2O2处理48h分别诱导K562细胞凋亡,然后用DNA琼脂糖凝胶电泳鉴定DNA损伤和凋亡,用免疫印迹方法检测热休克蛋白(hsp70和hsp27)、p53以及JWA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在DNA损伤模型中,H2O2活跃地调节JWA的表达,JWA对氧化应激的应答比热休克蛋白更快速,JWA和hsp70的表达规律相似;在低剂量H2O2(0.01mmol/L)处理时,JWA和热休克蛋白的表达均显著增高;在细胞凋亡模型中,JWA、hsp70、hsp27和p53的表达均显著增高,其中,JWA、hsp70和p53三者的表达规律相似。结论JWA是一个有效的环境应答基因并活跃地参与细胞应答氧化应激所致的DNA损伤和细胞凋亡的信号通路,其介导的信号通路可能与hsp70和p53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阿维菌素原药诱导大鼠肝组织HSP70基因表达的变化,为阿维菌素原药环境污染早期监控及暴露人群的保护提供依据。方法将清洁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3个染毒组和1个对照组,每组12只,雌雄各半,3个染毒组每日经口灌胃不同浓度阿维菌素原药植物油稀释液,最终染毒剂量分别为2.5、1.25、0.625 mg/kg,连续染毒14 d,对照组给予等量花生油。观察大鼠一般状况,测定血清总蛋白(TP),并运用RT-PCR扩增技术观察肝组织HSP70 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2.5 mg/kg剂量组雌性大鼠血清TP低于对照组(P<0.05);各染毒组动物肝组织HSP70 mRNA表达呈剂量-效应关系,2.5 mg/kg及1.25 mg/kg剂量组HSP70 mRNA表达明显增加(P<0.05)。结论阿维菌素原药能够敏感地诱导HSP70基因的表达,提示检测HSP70基因表达可作为阿维菌素原药早期监控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6.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