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甘氨酸对3T3-L1脂肪细胞胰岛素抵抗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甘氨酸对3T3-L1脂肪细胞胰岛素抵抗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诱导分化3T3-L1脂肪前体细胞为成熟的脂肪细胞,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诱导建立脂肪细胞的胰岛素抵抗模型,以罗格列酮为阳性对照,观察甘氨酸干预后胰岛素受体底物-1(IRS-1)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基因的表达。结果:正常对照组脂肪细胞IRS-1mRNA和PPARγ mRNA的表达最强;TNF-α组IRS-1mRNA和PPARγ mRNA表达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TNF-α加罗格列酮组与TNF-α加甘氨酸组相似,IRS-1mRNA和PPARγ mRNA表达显著高于TNF-α组。结论:甘氨酸对TNF-α诱导的3T3-L1脂肪细胞胰岛素抵抗具有抑制作用,其机制与其增强IRS-1、PPARγ基因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TNF-α作用于3T3-L1细胞对胰岛素介导的葡萄糖摄取和IRS-1相关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TNF-α分别作用于3T3-L1细胞6小时和24小时后用胰岛素刺激,观察细胞葡萄糖摄取,IRS-1酪氨酸、丝氨酸307磷酸化水平以及PKB磷酸化水平。同时观察那巴霉素对TNF-α作用的影响。结果:TNF-α明显抑制胰岛素刺激的葡萄糖摄取、IRS-1酪氮酸及PKB磷酸化,这些作用可被那巴霉索逆转。TNF-α作用6小时对IRS-1蛋白无影响但导致丝氨酸307磷酸化,作用24小时则降低IRS-1蛋白水平,那巴霉素拮抗TNF-α导致IRS-1减少但对丝氮酸磷酸化无作用。结论:TNF-α导致的脂肪细胞胰岛素抵抗与IRS-1酪氮酸磷酸化水平下降密切相关,Rapamycin可以逆转TNF-α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雌、雄激素对3T3-L1前脂肪细胞葡萄糖转运的影响,探讨性激素在胰岛素抵抗形成中的意义。方法体外培养3T3-L1前脂肪细胞,并诱导其分化成熟,利用2-脱氧-[3H]-D-葡萄糖掺入法,研究不同浓度的17β雌二醇、睾酮对胰岛素刺激的前脂肪细胞和脂肪细胞葡萄糖摄取能力的影响。结果10-8mol/L的17β雌二醇即能够抑制3T3-L1前脂肪细胞胰岛素刺激状态下的葡萄糖转运,且呈现明显的浓度依赖性抑制;而睾酮为10-8mol/L时3T3-L1前脂肪细胞胰岛素刺激状态下的葡萄糖转运并无明显影响,在浓度达到10-7mol/L开始出现抑制效应,浓度越高抑制效应越明显。结论性激素可以调节3T3-L1前脂肪细胞的胰岛素敏感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单不饱和脂肪酸(油酸)和饱和脂肪酸(棕榈酸)对3T3-L1(前)脂肪细胞葡萄糖转运的影响,探讨高游离脂肪酸(FFA)负荷在促酰化蛋白(ASP)抵抗形成中的意义,及FFA诱导的3T3-L1(前)脂肪细胞ASP抵抗的机制。方法:体外培养3T3-L1细胞,诱导细胞分化,用不同浓度FFA作用于3T3-L1(前)脂肪细胞,孵育过夜后收获细胞,采用2-脱氧-[3H]-D-葡萄糖掺入法,观察3T3-L1成熟脂肪细胞和前脂肪细胞基础状态和ASP刺激状态的葡萄糖摄取率;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基础状态和ASP刺激的鸟苷酸结合蛋白alpha-q/11(Gαq/11),鸟苷酸结合蛋白beta(Gβ),磷酸化蛋白激酶Calpha(p-PKCα)和磷酸化蛋白激酶Czeta(p-PKCζ)蛋白表达。结果:ASP刺激后,3T3-L1成熟脂肪细胞和前脂肪细胞葡萄糖摄取率分别是基础状态的1.98倍(P0.01)和2.87倍(P0.01)。低浓度FFA不影响ASP刺激的葡萄糖转运;而1.0mmol/L时油酸组和棕榈酸组ASP刺激的成熟脂肪细胞葡萄糖摄取率分别减少47%(P0.05)和34%(P0.05),前脂肪细胞葡萄糖摄取率分别减少43%(P0.05)和62%(P0.01)。1.0mmol/L油酸和棕榈酸抑制成熟脂肪细胞基础状态和ASP刺激的Gβ、Gαq/11、p-PKCα和p-PKCζ蛋白表达,油酸组ASP刺激的蛋白表达分别减少了47%Gβ(P0.01),44%Gαq/11(P0.05)、39%p-PKCα(P0.05)和20%p-PKCζ(P0.05);棕榈酸组也可观察到类似现象(P0.05或P0.01)。在前脂肪细胞,油酸仅抑制ASP刺激的p-PKCα和p-PKCζ(均P0.05)蛋白表达;而棕榈酸下调上述4种信号蛋白的表达(P0.05或P0.01)。结论:油酸或棕榈酸抑制3T3-L1成熟脂肪细胞和前脂肪细胞ASP刺激的葡萄糖转运,证明FFA诱导脂肪细胞产生胰岛素抵抗状态下同时存在ASP抵抗。FFA诱导的ASP抵抗的发生机制与其干扰ASP-C5L2信号转导途径有关。ASP抵抗参与了"脂毒性"-胰岛素抵抗/肥胖症的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5.
脂肪酸诱导的3T3-L1脂肪细胞胰岛素抵抗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观察不同种类、不同浓度脂肪酸对3T3-L1脂肪细胞葡萄糖转运的影响,探讨高脂负荷在胰岛素抵抗形成中的意义,并建立最佳的脂肪酸诱导胰岛素抵抗产生的细胞模型。方法: 以3T3-L1前脂肪细胞和诱导分化成熟的3T3-L1脂肪细胞为研究对象,利用2-脱氧-[3H]-D-葡萄糖掺入法,观察最大葡萄糖摄取率时最佳胰岛素作用浓度和时间;在此基础上研究不同浓度油酸(C18:1)、棕榈酸(C16:0)对前脂肪细胞和脂肪细胞摄取葡萄糖的影响。结果:胰岛素刺激15 min(P<0.05)-1 h(P<0.01),葡萄糖转运呈升高的趋势,至6 h(P>0.05)逐渐下调;胰岛素浓度升高至50 nmol/L时,葡萄糖转运增加336%(P<0.01),100 nmol/L时达最高峰,是基础状态的492%(P<0.01)。0.125 mmol/L油酸或棕榈酸均可明显抑制胰岛素刺激状态下的3T3-L1前脂肪细胞葡萄糖转运(P<0.05),并呈浓度依赖性抑制;油酸及棕榈酸浓度分别达0.5 mmol/L和1.0 mmol/L时,分化成熟脂肪细胞葡萄糖转运显著受抑(P<0.05)。结论: 胰岛素刺激下的3T3-L1脂肪细胞葡萄糖转运有一定的时序性和浓度依赖性,100 nmol/L胰岛素刺激1h,葡萄糖转运率最高。1 mmol/L油酸或棕榈酸作用16-18 h可显著诱导3T3-L1脂肪细胞胰岛素抵抗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游离脂肪酸诱导3T3-L1细胞胰岛素抵抗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不同种类和浓度游离脂肪酸(FFA)对3T3-L1细胞葡萄糖摄取及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建立FFA诱导的胰岛素抵抗细胞模型。方法3T3-L1细胞体外诱导分化为脂肪细胞,油红O染色鉴定,不同浓度软脂酸(PA)和油酸(OA)诱导,测定基础状态和胰岛素刺激下葡萄糖特异性转运情况。结果3T3-L1脂肪细胞诱导率为98%±1.3%,PA和OA各组胰岛素刺激后的葡萄糖特异性转运呈时间和浓度依赖性下降趋势,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0.5mM PA作用24h后基础葡萄糖特异性转运明显低于对照组和PA 0.25mM作用24h组(p<0.05)。结论3T3-L1细胞在体外可稳定分化为成熟脂肪细胞,经FFA诱导成为胰岛素抵抗细胞模型;随FFA作用时间延长和浓度增加,胰岛素抵抗程度加重,并以时间和浓度依赖性方式抑制3T3-L1脂肪细胞胰岛素刺激后的葡萄糖特异性转运,高浓度时抑制基础状态下的葡萄糖特异性转运。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干扰3T3-L1脂肪细胞生长激素受体(GHR)对生长激素(GH)诱导的脂肪细胞核因子κB(NF-κB)激活及炎症细胞因子mRNA表达和分泌的影响。方法:采用RNA干扰技术抑制3T3-L1脂肪细胞中GHR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GHR的蛋白表达;双萤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分析GHR对GH激活的3T3-L1脂肪细胞NF-κB转录活性的影响;real-time RT-PCR和ELISA技术检测GHR对GH诱导的3T3-L1脂肪细胞炎症因子mRNA表达和分泌的影响。结果:干扰3T3-L1脂肪细胞GHR的表达能够显著抑制生长激素诱导的细胞NF-κB的激活,并减少TNF-α、IL-1β和IL-6等炎症细胞因子的mRNA表达和分泌。结论:干扰3T3-L1脂肪细胞GHR可抑制GH诱导的炎症细胞因子表达和分泌。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地塞米松对3T3-L1脂肪细胞糖转运活动的影响,及介导糖转运的胰岛素信号通路PI-3K/AKT、p38 MAPK途径在其中的作用,探讨糖皮质激素诱导脂肪细胞胰岛素抵抗的可能机制。方法: 将3T3-L1脂肪细胞与1 μmol/L地塞米松共孵育48 h,加或不加100 nmol/L胰岛素继续温育30min。以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3T3-L1脂肪细胞中糖转运活动,以Western blotting测定3T3-L1脂肪细胞Glut4的表达及分布、Akt、phospho-Akt、p38 MAPK、phospho-p38 MAPK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地塞米松抑制3T3-L1脂肪细胞的糖转运活动。对细胞内总Glut4蛋白表达无影响,但抑制了胰岛素刺激的Glut4转位,同时抑制了胰岛素激活的Akt、p38 MAPK磷酸化水平。结论: 地塞米松抑制胰岛素激活的PI-3K/Akt、p38 MAPK信号途径,影响Glut4的转位及活性,下调胰岛素刺激的葡萄糖转运,并可能由此诱导胰岛素抵抗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c-Jun氨基端激酶(JNK)对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H2O2引起的脂肪细胞胰岛素抵抗的介导作用。方法:3T3-L1前脂肪细胞分化成熟后,向培养基中添加1 nmol/L TNF-α或50 U/L 葡萄糖氧化酶(GO)产生低浓度H2O2诱导建立胰岛素抵抗脂肪细胞模型,观察JNK1 siRNA转染或JNK特异性抑制剂SP600125(20 μmol/L)预处理对脂肪细胞葡萄糖摄取能力的影响。结果:经过TNF-α或H2O2处理12 h,脂肪细胞在胰岛素刺激后对葡萄糖的摄取能力分别降至对照细胞的46%和52%(P<0.01),该抑制效应可被siRNA转染引起的JNK1蛋白沉默所阻断;SP600125预处理可以将TNF-α或H2O2处理脂肪细胞的葡萄糖摄取能力分别提高约66%和62%(P<0.01)。结论:JNK在TNF-α和H2O2诱导的脂肪细胞胰岛素抵抗中发挥介导作用,抑制JNK过度活化有望成为治疗胰岛素抵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MBL)对脂多糖的诱导3T3-L1脂肪细胞炎症反应及胰岛素抵抗的调节作用及机制。方法:诱导3T3-L1前脂肪细胞分化,油红O染色分析细胞分化程度,使用CCK-8检测分化过程中MBL(1、10、20μg/ml)及LPS对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ELISA检测细胞炎症因子IL-6、TNF-α含量,Western blot检测TNF-α、IL-6及TLR4/NF-κB信号通路中蛋白表达,并分析Akt、IRS-1 try蛋白磷酸化及GLUT4表达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MBL对3T3-L1细胞摄取葡萄糖的调节作用。结果:油红O染色显示,12 d时,3T3-L1前体脂肪细胞已诱导为完全成熟的脂肪细胞;CCK-8结果证实,在细胞分化全过程,不同浓度的MBL (1、10、20μg/ml)及LPS对其增殖能力无明显影响;ELISA及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在脂肪细胞分化至成熟过程中,MBL处理均可抑制LPS诱导的炎症因子分泌,且其抑制作用呈浓度依赖性;Western blot结果显示MBL以浓度依赖的方式抑制LPS诱导的IκB、IKK磷酸化和TLR4以及核NF-κB表达,...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8(IL-1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对3T3-L1脂肪细胞、RAW264.7巨噬细胞的白细胞介素18受体β(IL-18Rβ)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反转录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不同浓度IL-18、TNF-α处理后3T3-L1脂肪细胞、RAW264.7巨噬细胞的IL-18RβmRNA及蛋白的表达。结果 10 ng/m L、100 ng/m L TNF-α显著增加3T3-L1脂肪细胞IL-18Rβ的mRNA及蛋白表达,10 ng/m L、100 ng/m L IL-18显著增加RAW264.7巨噬细胞IL-18Rβ的mRNA及蛋白表达。结论IL-18、TNF-α可能通过促进巨噬细胞、脂肪细胞IL-18R的表达参与糖尿病和肥胖的脂肪组织慢性炎症过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构建携带小鼠脂联素(Acrp30)siRNA腺病毒载体,并检测其对小鼠脂肪细胞Acrp30表达以及对3T3-L1脂肪细胞基础葡萄糖转运的影响。方法:设计并化学合成小鼠脂肪细胞Acrp30 siRNA片段,将其亚克隆入AdEaxy XL 腺病毒载体系统,在293细胞内包装扩增为重组腺病毒。用此重组腺病毒感染3T3-L1脂肪细胞,用RT-PCR和ELISA检测其Acrp30 mRNA和蛋白表达。采用2-Deoxy-[3H]D-glucose掺入法测定脂肪细胞葡萄糖转运。结果:设计并构建了小鼠Acrp30 基因特异性siRNA腺病毒载体,该载体感染脂肪细胞后,能显著抑制Acrp30 mRNA和蛋白表达,影响3T3-L1脂肪细胞基础葡萄糖的转运,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构建的Acrp30 基因特异性siRNA腺病毒载体能有效地抑制脂联素在3T3-L1脂肪细胞中的表达,从而影响3T3-L1脂肪细胞基础葡萄糖转运。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的胰岛素和人参皂甙Rg1对体外3T3-L1脂肪细胞脂联素(adiponectin) mRNA 表达的影响。方法:通过不同浓度胰岛素和Rg1与3T3-L1脂肪细胞共同培养,以β-actin为内对照,半定量逆转录PCR法测定脂联素 mRNA表达。结果:随着胰岛素浓度的升高,脂联素 mRNA 表达逐渐降低,在胰岛素浓度 ≥100 nmol/L 时具有显著差异(P<0.05);40 mg/L Rg1能有效逆转高胰岛素对脂联素mRNA 表达的抑制作用(P<0.05)。结论:体外高胰岛素水平可使3T3-L1细胞脂联素表达下降,Rg1可逆转体外高胰岛素降低脂联素表达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IKKβ及胰岛素信号转导分子在高糖诱导3T3-L1 脂肪细胞胰岛素抵抗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高糖加胰岛素诱导的胰岛素抵抗细胞模型,以2-脱氧-[3H]-D-葡萄糖摄入法观察葡萄糖的转运率,用Western blot检测IKKβ蛋白,IKKβ Ser181磷酸化,IRS-1蛋白,IRS-1 Ser307磷酸化,PI-3K p85蛋白及GLUT4蛋白的表达.结果:仅高糖加胰岛素模型组,胰岛素刺激的葡萄糖转运减少55%,同时IKKβ Ser181 磷酸化、IRS-1 Ser307磷酸化的表达显著增加,IRS-1蛋白和PI-3K p85蛋白的表达显著减少,而IKKβ蛋白及GLUT4蛋白的表达无明显影响.结论:只有在胰岛素存在的条件下,高糖才可以诱导胰岛素抵抗,其分子机制可能与其激活IKKβ Ser181,使其下游的IRS-1和PI-3K p85蛋白表达减少抑制葡萄糖转运有关,而与IKKβ蛋白及GLUT4蛋白的表达无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参麦注射液改善3T3-L1脂肪前体细胞胰岛素抵抗模型的效果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使用地塞米松等将3T3-L1前脂肪细胞诱导分化为成熟脂肪细胞,使用油红O染色法检测脂肪细胞分化情况;用胰岛素诱导3T3-L1脂肪细胞以建立胰岛素抵抗模型,并使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葡萄糖浓度,以评价模型建立情况。将建立胰岛素抵抗的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10 μmol/L罗格列酮阳性对照组、25 g/L参麦组和50 g/L参麦组。MTT检测各组药物作用8、16、24和36 h后的细胞活力。药物作用8、16和24 h后测定细胞上清液葡萄糖浓度。免疫印迹检测葡萄糖转运蛋白4(GLUT4)、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AKT和磷酸化AKT(p-AKT)在各组中的蛋白水平。结果:成功建立3T3-L1脂肪细胞胰岛素抵抗模型,葡萄糖浓度数据显示参麦注射液(25、50 g/L)可以改善胰岛素抵抗并可以明显增加3T3-L1细胞GLUT4、PI3K及p-AKT的蛋白水平。结论:参麦注射液可以改善3T3-L1胰岛素抵抗细胞的葡萄糖利用,并且与增加GLUT4、PI3K及p-AKT的蛋白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醛固酮对3T3-L1前脂肪细胞和脂肪细胞内脂素基因表达和蛋白分泌的影响。方法:10-8和10-6mol/L醛固酮加或不加10-6mol/L安体舒通分别干预3T3-L1前脂肪细胞和脂肪细胞24h和48h,用实时RT-PCR测定内脂素和盐皮质激素受体(MR)mRNA的表达,酶联免疫法测定培养液中内脂素的浓度。结果:醛固酮作用于3T3-L1前脂肪细胞,内脂素mRNA表达减少,培养液中蛋白浓度变化不明显,MR mRNA表达增高。醛固酮作用于脂肪细胞,内脂素mRNA表达和蛋白浓度均降低,MR mRNA表达增高。安体舒通在一定程度上可对抗醛固酮对内脂素的抑制作用。结论:醛固酮抑制3T3-L1脂肪细胞内脂素的基因表达和分泌。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IL-6对3T3-L1脂肪细胞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机制。 方法: 用IL-6处理3T3-L1脂肪细胞48h后,观察胰岛素刺激的葡萄糖摄取,IRS-1蛋白表达和酪氨酸磷酸化以及PKB磷酸化水平。同时观察mTOR抑制剂那巴霉素对IL-6作用的影响。结果: IL-6使胰岛素刺激的葡萄糖摄取和PKB磷酸化下降约50%,同时明显降低IRS-1蛋白表达(约35%)和酪氨酸磷酸化(约40%)水平。IL-6的上述作用可被那巴霉素逆转。结论: IL-6导致的脂肪细胞胰岛素抵抗与IRS-1表达减少和酪氨酸磷酸化水平下降有关,那巴霉素可以逆转IL-6的作用,mTOR可能参与IL-6导致的胰岛素抵抗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脂肪因子C1q/TNF相关蛋白3(CTRP3)对胰岛素抵抗的3T3-L1脂肪细胞胰岛素敏感性的效应及机制。方法:通过软脂酸培养构建3T3-L1脂肪细胞胰岛素抵抗模型,以不同浓度重组CTRP3蛋白(10、50、250、1 250 μg/L)干预12 h,以及250 μg/L CTRP3干预不同时间(2、6、12、24 h),以葡萄糖氧化酶法检测葡萄糖消耗量,以2-脱氧-[3H]-葡萄糖摄入法检测葡萄糖转运率,以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上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6(IL-6)的含量,以荧光实时定量PCR(real-time PCR)检测TNF-α、IL-6及葡萄糖转运子4(GLUT-4)的mRNA表达水平,以Western blotting检测GLUT-4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NC)相比,胰岛素抵抗组(IR)葡萄糖摄取率及葡萄糖消耗量分别降低了50.6%及57.9%(均P<0.01);与IR组相比,干预组随CTRP3浓度增加,葡萄糖消耗量分别增加22.1%、42.9%、76.6%及80.5%(均P<0.01),葡萄糖摄取率分别增加39.0%、68.0%、108.0%及111.0%(均P<0.01);250 μg/L CTRP3干预时间增加,葡萄糖摄取率分别增加23.0%、79.0%、 109.0%及114.0%(均P<0.01);250 μg/L CTRP3干预12 h,上清中的TNF-α及IL-6浓度分别降低了17.4%及17.1%(均P<0.01),其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下降了26.0%及18.9%(均P<0.01),而GLUT-4 mRNA及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增加了61.5%及55.6%(均P<0.01)。结论: CTRP3具有改善胰岛素抵抗的3T3-L1脂肪细胞胰岛素敏感性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下调炎症因子表达、改善胰岛素信号转导和增加葡萄糖转运子表达等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体外培养的3T3-L1脂肪细胞模型,研究胰岛素、地塞米松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对脂肪细胞因子脂联素(Acrp30)的mRNA表达和蛋白分泌的影响。方法用150nmol/L胰岛素、100nmol/L地塞米松和10ng/ml TNFα刺激分化完全的3T3-L1细胞16h,提取细胞RNA,运用半定量RT-PCR技术检测Acrp30mRNA表达量的变化;另外,用同样浓度的胰岛素、地塞米松和TNFα刺激分化完全的3T3-L1细胞1、2、4、16h,用Western印迹技术检测Acrp30分泌的变化。结果胰岛素、地塞米松和TNFα均能下调Acrp30mRNA的表达;地塞米松和TNFα减少Acrp30的蛋白分泌;而胰岛素仅能瞬时刺激Acrp30的蛋白分泌,作用时间超过4h对Acrp30的分泌并无影响。结论血浆脂联素蛋白浓度在翻译后水平被调节,包括翻译和(或)分泌水平。  相似文献   

20.
蛋白激酶C对3T3-L1脂肪细胞抵抗素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蛋白激酶C转导途径对3T3-L1脂肪细胞抵抗素表达的影响。方法:3T3-L1脂肪细胞诱导分化为成熟的脂肪细胞后,分别于培养瓶中加入浓度为50 nmol/L的12-肉豆蔻酰-13-乙酸佛波酯(PMA)和浓度为5 μmol/L马来酰亚胺甲磺酸盐(Ro-31-8220),培养24 h,用RT-PCR的方法检测3T3-L1脂肪细胞抵抗素mRNA的表达,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3T3-L1脂肪细胞抵抗素表达结果:PMA组可以明显提高3T3-L1脂肪细胞抵抗素基因及蛋白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两者的差异显著(P<0.01);Ro-31-8220组其表达低于对照组,两者的差异显著(P<0.01)。结论:蛋白激酶C转导途径可以调控3T3-L1脂肪细胞抵抗素的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