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探讨CT平扫及多平面图像重建对泌尿系结石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56例临床及其它检查怀疑泌尿系结石的病人进行CT平扫及图像多平面重建,分析他们的临床和CT资料。结果 56例中,CT诊断肾结石31例,输尿管结石21例,其中11例为多发结石,17例结石小于5mm,5例伴有继发尿路梗阻征象;泌尿系结石CT图像上均为高密度,病变的大小、数目、部位及继发的尿路梗阻征象都显示清晰;通过多平面重建,图像直观,并能很好地鉴别腹盆部其它钙化性病变。泌尿系结石的CT表现:(1)肾盂、肾盏、输尿管内大小不等的单发或多发的圆形、卵圆形、不规则形高密度影,边界清晰。(2)肾影增大,肾盂、肾盏扩大或肾皮质变薄。(3)梗阻近端输尿管扩大,直径超过10mm。(4)输尿管结石引起输尿管壁水肿,表现为结石周围“轮缘征”。(5)肾包膜下少量积液,肾周少量渗出,脂肪层模糊。结论 CT平扫是诊断泌尿系结石的有效方法,多平面图像重建可提高诊断正确性、增加图像直观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复杂性肾鹿角形结石的手术方法。方法:对采用肾窦内肾盂切开或肾窦内肾盂加肾后下段联合切开取石术的56例肾鹿角形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结石一次性取净50例,术后3个月B超或KUB+IVU检查见肾内残留结石7例,直径均小于1.0cm。56例患者均取石成功,手术平均时间110min,术中输血10例,平均输血量380 mL,取出结石最大9.5cm×7.5cm×5.6cm,结石最多1例达77枚。结论:肾窦内肾盂切开或加肾后下段联合切开取石术具有手术操作简单,取石干净,出血少,肾功能影响小等优点,是治疗肾内型肾盂鹿角形结石的良好术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探讨和提高经皮胆囊镜及术中B超配合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方法及I临床疗效。方法:运用术中B超或术后B超引导配合硬质胆囊镜多途径入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结果:术中B超引导下胆囊镜多途径入路取石171例、体外普通探头引导下取石201例。本组327例,其中总的结石取净率为99.2%。全组病例无并发症,随访15个月至6年,无症状及结石复发。结论:B超引导下经皮胆囊镜多途径入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方法可行,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4.
支气管结石症的诊断相对比较困难,主要根据症状、胸部影像学检查及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咳出结石或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发现结石是该病的确诊依据,结石症的治疗多采取外科或纤维支气管镜取石的方法。纤维支气管镜取石是在直视下将气管、支气管内的结石取出,从而避免开胸和肺叶切除给患者带来的不利影响。1999~2007年我们应用纤维支气管镜诊断与治疗支气管结石症20例,现回顾性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5.
肝内胆管结石在我国发生率较高,约占胆石症病例的16.1%。肝内胆管结石伴胆管狭窄术后,由于结石易残留和复发,手术疗效不甚满意且并发症多,是临床难题之一。我院自1990年6月2004年12月,应用肝段叶切除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252例均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6.
王源荣  朱月清  包磊 《中国临床医学》2003,10(4):486-486,490
目的:探讨去除肝内胆管结石的有效方法,降低残石率。方法:1996年7月~2002年6月本院收治胆石症2356例,其中肝内胆管结石87例,通过新型取石钳,在纤维胆道镜的指引下,取出肝内胆管结石。结果:87例中有79例结石完全取净,8例结石大部取净,但临床症状缓解率、残石率9%。结论:新型取石钳联合纤维胆道镜是取出肝内胆管结石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低能量体外冲击波碎石(extracorpreal shock wave lihotripsy,ESWL)治疗边缘性鹿角形结石、部分鹿角形结石、完全鹿角形结石的疗效及副作用。方法:应用:MZ-V型低能量体外冲击波碎石机治疗边缘性鹿角形结石77例,部分缘性鹿角形结石49例,完全缘性鹿角形结石6例,ESWL治疗后1,3,6月进行B超、KUB检查和随访。结果:边缘性鹿角形结石完全排净70例(90.9%),残留5例,无效2例;部分缘性鹿角形结石完全排净40例(81.6%),残留6例,无效3例;完全缘性鹿角形结石完全排净2例(33%),残留2例,无效2例。结论:低能量ESWL是边缘性鹿角形结石和部分鹿角形结石的首选疗法。因ESWL疗程长,易发生泌尿系统继发感染,完全鹿角形结石不宜单独采用ESWL治疗。采用小间隙电极低能量多次碎石,预防和延缓石街形成,并在石街形成后及时疏通,是提高ESWL治疗边缘性鹿角形结石及部分鹿角形结石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三镜联合治疗复杂胆道结石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近年来,随着内镜和腔镜技术的日益进步和完善,应用十二指肠镜、腹腔镜、胆道镜两镜或三镜联合治疗胆囊结石合并简单胆总管结石(结石数量1到2个,直径小于1cm)已成现实,多家医院基本能熟练开展,但对合并肝内胆管结石,胆总管多发及大结石等复杂胆道结石患者往往采用开腹手术,手术损伤大、住院时间较长、出血量多。本次研究运用三镜联合的手术方式治疗的25例复杂肝内外胆管结石患者,取得明显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肝内胆管结石并胆管狭窄的手术治疗63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肝内胆管结石并狭窄的手术治疗方法及其效果。方法 回顾性总结了2002年7月~2004年1月间63例肝内胆管结石并胆管狭窄的外科手术治疗资料。结果 该组63例中行肝叶切除49例,胆总管切开取石 T管引流37例,胆肠吻合 肝叶切除或胆总管取石28例。肝门部肝胆管狭窄整形19例。术后残留结石41例,术后经胆道镜取石32例。有9例术后常有上腹隐痛或发烧。结论 对肝内胆管多发结石,尤其是胆道狭窄病变的患者,应用肝叶切除并内引流术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肾穿刺取石术(MPCNL)治疗肾、输尿管上段结石的疗效。方法:对40例肾、输尿管上段结石行MPCNL治疗,其中5例曾行体外冲击波碎石(ESWL)治疗,8例曾有肾脏或输尿管手术史。单纯肾结石15例、单纯输尿管上段结石13例、肾结石合并同侧输尿管上段结石12例。结果MPCNL术后1个月结石清除率95%,有残余结石均为较大鹿角形结石或是结石嵌入较深肾小盏内者及多发多肾盏结石患者。术中平均出血量约40mL,术后平均住院时间10d。结论:MPCNL治疗肾、输尿管上段结石取石成功率高创伤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