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肺痿方剂的用药规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肺痿方剂的组方规律.方法:应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1.1),收集、整理治疗肺痿疾病的方剂,录入系统,利用熵方法与apriori算法进行组方规律分析.结果:对筛选出的181个肺痿处方进行分析,使用频次在10以上的药物有23味.apriori算法组方规律分析得到42个常用药对(支持度个数≤13),35个3味药物核心组合(支持度个数≤8),8个4味药物核心组合(支持度个数≤6),对肺痿方剂中药物关联规则进行分析,支持度个数≤10,置信度≤0.6.基于熵方法分析得到3味药核心组合32个,熵层次聚类得到9对组成新方的核心组合以及9个候选新方.结论: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1.1)是中医方剂用药规律分析的良好工具.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肾阴虚型消渴病方剂的用药规律。方法:应用系统平台收集、整理治疗肾阴虚型消渴病的方剂,录入系统,利用Apriori算法进行用药规律分析。结果:对筛选出的治疗肾阴虚型消渴病的88首方剂进行分析,使用频次在9以上的药物有21种。Apriori算法用药规律分析得到23个常用药对(支持度个数≥10),17个3味药物核心组合(支持度个数≥8),28个4味药物核心组合(支持度个数≥4)。对治疗肾阴虚型消渴病方剂中药物关联规则进行分析(支持度个数≥10,置信度≥0.5)。对治疗肾阴虚型消渴病方剂中药物性味、归经和药量进行分析,得出药物性味、归经和药量频次。结论:通过本文的研究方法所得到的用药数据,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中医治疗肾阴虚型消渴病的用药规律,对临床具有重要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癫痫方剂的组方用药规律。方法应用"中医传承大数据平台"收集、整理治疗癫痫的方剂,导入系统并利用Canopy算法层次聚类等数据发掘方法进行组方规律分析。结果对筛选出的532首方剂、895味中药进行分析,使用频次在25以上的药物有48味;基于apriori算法分析组方规律得出:使用频次在25以上的33个常用药物组合,及药物间关联规则(支持度个数≤15,置信度≤0.9);基于Canopy算法层次聚类的新方分析得出治疗癫痫的24首新处方;以半夏白术天麻汤进行方剂匹配,得到相匹配的3首条方剂。(相似度阈值0.3)结论在治疗癫痫时,组方不仅以醒神开窍、熄风止痉为主,而且应当注重补益元气、安神定志,并兼以健脾化痰、活血化瘀,体现了中医辨证论治的指导理念。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收录的治疗脾胃不和证的处方用药规律。方法:收集《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脾胃不和证的方剂,统一和规范药物名称,筛选方剂,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V2.5),采用软件集成的改进互信息法、复杂系统熵聚类、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等无监督数据挖掘方法,分析脾胃不和证的处方用药的规律。结果:筛选出的186首方剂,涉及175味药物,使用频次10的药物40味,以性温、味辛、归脾经类药物最多;支持度个数设置为37(20%),得到常用药对及组合21个;熵层次聚类方法,得到用于新方聚类的核心组合34个,聚合成潜在新方17个;含有甘草的方剂共计124首,涉及药物127味,支持度个数设置为74(60%),得到常用药对及核心组合18个。结论:脾胃不和证用药多为补气药、理气药、温中药、化湿药,以性温、味辛、归脾经的药物为主;异功散可作为治疗脾胃不和证的基础方;益气健脾,理气和胃、燥湿化痰、温中散寒为脾胃不和证的核心治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挖掘《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癫痫方剂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整理《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收载的治疗癫痫方剂,建立癫痫方剂文献研究数据库,采用数据挖掘技术(频数分析、聚类分析、关联规则)对其用药规律进行分析。结果:关于治疗癫痫的文献中,共涉及532首方剂和488味中药,治疗癫痫的核心药物有朱砂、甘草、人参、牛黄等,用药种类以补虚药、安神药、平肝熄风药、清热药、化痰药为主。对核心药物聚类分析,形成了6个聚类组合。通过关联规则分析,共得22条药对及药组关联规则。结论:癫痫方剂的用药规律以祛风止痉、疏肝行气、开窍醒神、活血化瘀、养心安神为主,中医治疗癫痫应针对肝风、郁火、积痰、血瘀、气乱等因素进行辨证论治,同时还应考虑正气亏虚的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分析产后恶露不绝治疗的中医方剂组方配伍规律。方法:检索《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收录的恶露不绝治疗方剂,采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对筛选出的方剂进行组方配伍规律分析。结果:筛选出恶露不绝治疗方剂111个,涉及中药215味;出现频次≥6的药物45个,支持度≥10药物的组合48个,关联规则(支持度≥10,置信度≥0.85)13条;新方核心组合18个,新方剂4个。结论:《中医方剂大辞典》收录的恶露不绝治疗方剂以补血药和活血化瘀药为中心配伍,常以当归和川芎联合,并辅以补气药、温里药及清热凉血药。  相似文献   

7.
栀子为药食两用的物品,不仅在中医临床中经常使用,在食品与保健食品中也应用广泛。《中医方剂大辞典》是中医方剂的集大成者,为方剂与中药的开发研究提供了良好素材。该文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TCMISS),分析《中医方剂大辞典》中含栀子方剂组方规律,为栀子的临床应用及深度研发提供参考。应用TCMISS将含栀子方剂构建数据库,使用该软件的频次统计、关联规则等数据处理方法,分析含栀子方剂中的常用药物、组合规律、核心组合。共纳入方剂3 523首,涉及中药1 725味,设支持度352(10%)、置信度90%,共得到在含栀子方剂中出现频次较高的药物组合57对,核心组合用药较为集中,组方法度清晰;主治疾病18种。其中,栀子常与清热解毒、祛风解表、活血行气、活血化瘀之品联用,主以黄疸、伤寒、头痛等为治疗病症。  相似文献   

8.
目的:运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软件分析总结中医药治疗胃脘痛的用药规律。方法:运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软件,分析《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胃脘痛的方剂,研究其组方规律。结果:在《中医方剂大辞典》中共有474首处方符合纳入要求,共有318味药物被收录,使用频次≥40次的药物有28味,以甘草、干姜、肉桂、木香、陈皮等温中散寒、行气止痛药物为主,基于关联规则(支持度设为37,置信度为0.9)22条,关联度5,惩罚度2,通过数据整理分析得到潜在的3味新药物组合8个,演化出包括白术-茯苓-人参-枳实-黄连-半夏、木香-沉香-槟榔-青皮-三棱等8个核心组合,新处方8个。结论:运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软件分析中医药治疗胃脘痛用药规律,可为临床治疗胃脘痛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治疗脾虚型泄泻方剂的组方用药规律。方法应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1.3),收集、整理《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脾虚型泄泻的方剂,构建数据库,利用熵聚类与apriori算法进行组方规律分析。结果对所筛选出的1185首方剂、815味中药进行分析,使用频次≥50次的药物有33味、常用药对50个,使用频次≥40次的药物组合29个,对支持度≥20%、置信度≥0.9的方剂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得到用于新方聚类的核心药物组合19对及19个候选新处方;以四君子汤的药物组成进行方剂匹配,相似度阈值为0.5,得出17首匹配处方。结论治疗脾虚型泄泻组方多以健脾益气为主,温阳渗湿止泻为辅。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中医方剂大辞典》中关于不孕症的用药规律特点,为中医临证用药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统计《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不孕症所载方剂,并查出方剂中药物的相关数据,运用Excel、Spss 22.0、Weka 3.8、Cytoscape 3.6.1及聚类挖掘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最后用复杂系统熵聚类进行新方组合。结果《中医方剂大辞典》治疗不孕症中使用频次≥40的药物有24味,再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得到30对药物配伍规则;通过聚类挖掘得到5首新方。结论《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不孕症的药物多属补虚药、温里药、活血化瘀药,药性多温平,药味多甘辛,归经多属脾肝肾,高频药物配伍及组合多有补血活血,益肾填精功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收录的治疗痛经的处方用药规律。方法:收集《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收载的治疗痛经的方剂,统一和规范药物名称,筛选方剂,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V2.5),采用软件集成的改进互信息法、复杂系统熵聚类、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等无监督数据挖掘方法,分析痛经的处方用药的规律。结果:筛选出的158首方剂,涉及253味药物,使用频次10的药物38味;支持度个数设置为31(20%),得到常用药对及组合17个;熵层次聚类方法,得到用于新方聚类的核心组合10个,聚合成潜在新方5个;含有当归的方剂共计122首,涉及药物233味,支持度个数设置为49(40%),得到常用药对及核心组合3个。结论:痛经用药多为补血、活血、理气、温里、补气之品,以性温、味辛、归肝经的药物为主;补血活血、行气止痛为痛经的核心治法,当归、川芎、白芍、延胡索可作为治疗痛经的基础药物。  相似文献   

12.
《山东中医杂志》2016,(9):781-783
目的 :探讨中药复方治疗小儿病毒性腹泻的用药规律,为提高本病临床疗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筛选近30年CNKI中中医药治疗小儿病毒性腹泻的方剂,建立数据库,运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挖掘其组方用药规律。结果:共筛选出237首方剂,涉及124味中药。方中健脾、祛湿药出现频数较高。基于关联规则筛选出11个常用药物组合(支持度20%,置信度0.7),其中涉及9味常用药物;并提取得到4味高关联度的核心药物组合(25%,0.7),这与七味白术散的组方特征一致。结论:中医药治疗本病方剂组方以健脾、祛湿类中药为主;茯苓-白术-葛根-甘草为治疗本病的核心药物组合;七味白术散是治疗本病的基础方;健脾祛湿为其主要治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中药复方治疗疱疹性咽峡炎的组方用药规律,为优化该病的临床治疗方案,提高临床疗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筛选近30年CNKI数据库中医药治疗疱疹性咽峡炎的方剂,建立数据库,录入中医传承辅助系统,挖掘其组方用药规律。结果:共筛选出56首方剂,涉及115味中药。方中清热解毒药出现频次较高。基于关联规则筛选出14个常用药物组合(支持度20%,置信度0.9),其中涉及6味常用药物;并提取得到4味高关联度的核心药物组合(30%,0.9)。结论:中医药治疗本病方剂组方以清热解毒类中药为主;黄芩-板蓝根-蒲公英-紫花地丁为治疗本病的核心药物组合;清热解毒利咽为其主要治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挖掘《中医方剂大辞典》收载治疗白发的内服方剂的组方用药规律。方法筛选《中医方剂大辞典》治疗白发内服方剂,提取资料建立数据库,利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软件,分别采用频次统计、关联规则分析、聚类分析、复杂系统熵聚类方法对药物使用情况、常用药对、核心组合、新方组合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内服方剂90首,使用中药157味。药物使用频次前5位依次为生地黄(43)、熟地黄(39)、何首乌(34)、牛膝(33)、枸杞子(28)。支持度为10、置信度为0.65,得到52个药物组合,出现频次前5位依次为生地黄、枸杞子,生地黄、熟地黄,生地黄、何首乌,生地黄、牛膝,何首乌、熟地黄。关联规则分析可得到41组关联药物,置信度最高的前5位依次为菟丝子→牛膝;当归,枸杞子→生地黄;当归,熟地黄→生地黄;何首乌,枸杞子,熟地黄→生地黄;何首乌,枸杞子→生地黄。基于熵聚类的方剂组方共得药物核心组合12个,新方组合6个。结论中医药治疗白发的内服方剂多用补益之品,以补益肝肾、养血为主;基于熵层次聚类算法的新方组合亦以补益为主,并佐以辛行之品。  相似文献   

15.
分析《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收载的治疗荨麻疹内服方剂的组方规律.收集《中医方剂大辞典》中主治荨麻疹的内服方剂,录入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软件,采用软件集成的数据挖掘方法,分析治疗荨麻疹内服方剂的用药规律.对筛选出的134首荨麻疹内服方剂进行分析,确定方剂中药物出现的频次、常用药对及药物组合,演化得到核心组合27个、新处方5个.明确了《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荨麻疹内服方剂的用药规律,为荨麻疹的临床治疗和新药研发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6.
应用系统平台收集、整理《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胃火炽盛型消渴病的方剂,将符合条件的103首方剂录入系统平台,并利用Apriori算法对所选方剂进行用药规律分析。对筛选出的方剂进行分析,得到使用频次8的药物29种。Apriori算法用药规律分析得到33个常用药对(支持度≥10),23个3味药物核心组合(支持度≥8),21个4味药物核心组合(支持度≥4)。对治疗胃火炽盛型消渴病方剂中药物关联规则进行分析(支持度个数≥10,置信度≥0.5),得出关联度最高的药物组合。对治疗胃火炽盛型消渴病方剂中药物性味、归经和药量进行分析,得出药物性味、归经和药量频次。通过对以上数据的分析和总结得出,天花粉、知母、黄连、麦冬4味药物的组合、用量以及用量比例,体现出针对胃火炽盛型消渴病以清泻胃火为主,同时兼顾滋补肺、肾等脏腑之阴的治疗理念,既针对胃火炽盛型消渴病之临床表现,又符合胃火炽盛型消渴病"火盛水亏"之病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医治疗胃火炽盛型消渴病的用药规律,对临床组方用药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7.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对抗老年性痴呆方剂核心药物组合的筛选研究。方法:提取《中医方剂大辞典》中对老年性痴呆具有治疗作用的方剂,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 2.5)软件,录入方剂信息,构建数据库,使用软件的关联规则、改进的互信息法、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数据挖掘算法,分析治疗老年性痴呆的方剂中常用的药物、组合规则、显性及隐性药对、分析方与症的相关性及发现新方。结果:通过对102首抗老年性痴呆方剂所含药物的频次统计分析,得出抗老年性痴呆的常用药30个,其中人参、远志、茯苓、石菖蒲位居前4位;通过对其102首方剂的关联规则分析,得出使用频次较高的药对20个,其中人参与远志、远志与石菖蒲、人参与石菖蒲为常用药对的前3位;通过方症相关性规律发现《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老年性痴呆方剂的核心药物组合与人参、远志、石菖蒲、茯苓相关性最大;通过改进的互信息法和复杂系统熵聚类的数据挖掘算法发现关联系数较高的隐性药对40个及演化新方2个。结论:《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老年性痴呆方剂的核心组合成分与开心散吻合度最高,其方剂和组成药物对记忆力减退状况具有较为明确的治疗意义,挖掘得到的新方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研究《叶天士医案大全》中治疗胃脘痛医案的处方用药规律。方法:收集、整理《叶天士医案大全》中治疗胃脘痛的处方,录入系统平台,并利用改进的互信息法、复杂系统熵聚类、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等数据挖掘方法进行处方用药分析。结果:1对筛选出的治疗胃脘痛的105首处方进行分析,使用频次≥10次的药物有20味;2使用频次≥11次的常用药对有19个(支持度个数设为11),及得到药物关联规则(置信度设为0.6);3熵聚类得到的新核心药物组合14对,以及新处方7个;4以金铃子散进行方剂匹配,检索到包含金铃子散的20首处方的相似度。结论: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总结出叶天士治疗胃脘痛的用药规律,为深入了解和掌握叶氏遣方用药规律提供了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麻木的方剂用药规律。方法:筛选《中医方剂大辞典》所载治疗麻木的方剂,将方剂信息录入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基于关联规则分析、改进的互信息法、复杂系统熵聚类及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等数据挖掘方法对《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麻木的方剂用药规律进行分析。结果:共筛选出内服方111首,涉及药物247味,使用频次大于10的药物有38味,最常用的药物包括当归、防风、羌活、人参、白芍、甘草、川芎、黄芪、白术、天麻等;得到常用药物组合19个,如防风-羌活、当归-羌活、当归-白芍、人参-当归等;挖掘出可能的隐性规律药物核心组合,得到用于新方聚类的药物组合7组,并进一步组合得到7首新处方;通过以方测证揭示麻木是以气血亏虚为本,风寒湿邪及痰、瘀为标的病证。结论:治疗麻木的方剂以补气实卫,养血和营为本,以祛风通络,化痰行瘀为标。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收集《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荨麻疹的所有内治方和外治方,录入中医传承辅助系统,采用软件集成的数据挖掘方法,发现荨麻疹的组方规律,得到单味药频次分析、药对频次分析、核心药物组合和新处方组合分析。本研究意义在于,既验证古代医家对荨麻疹治则用药方面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也为新处方的开发和研究提供用药规律的参考依据,也为临床治疗提供了一定的思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