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研究黄芪建中汤加减治疗脾胃虚寒型胃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在南昌市洪都中医院就诊的脾胃虚寒型胃溃疡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选取的时间为2019年12月—2021年3月,共9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西医组和中西医组,每组46例。西医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中西医组采用常规西药+黄芪建中汤加减治疗。对比2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及临床症状消失时间。结果 中西医组的总有效率为91.30%(42/46),高于西医组的73.91%(34/4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中西医组疼痛、嗳气及反酸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均短于西医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治疗脾胃虚寒型胃溃疡采用西药联合黄芪建中汤加减的方法,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促进病情康复,提高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脾胃虚寒型胃溃疡用黄芪建中汤加减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脾胃虚寒型胃溃疡患者76例,将其随机分西医组与中西医组各38例。西医组采用常规西药进行治疗;中西医组在西医组基础上联黄芪建中汤加减治疗。比较两组脾胃虚寒型胃溃疡治疗总有效率;胃溃疡平均愈合时间、疗效显效时间;治疗前和治疗后两组生活质量、机体炎症情况的差异。结果:中西医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西医组(P0.05);中西医组胃溃疡平均愈合时间、疗效显效时间短于西医组(P0.05)。治疗前两组生活质量、机体炎症情况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中西医组生活质量、机体炎症情况改善幅度更大(P0.05)。结论:脾胃虚寒型胃溃疡在三联西药治疗基础上联合黄芪建中汤加减治疗的临床疗效较好,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机体炎症情况,缩短起效时间,加速溃疡愈合,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黄芪建中汤加减在治疗脾胃虚寒型胃溃疡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94例脾胃虚寒型胃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7例。观察组给予患者西药联合黄芪建中汤加减进行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常规西药,比较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3.62%,对照组为78.72%,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黄芪建中汤加减治疗脾胃虚寒型胃溃疡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黄芪建中汤加减治疗脾胃虚寒型胃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6年4月-2017年4月在我院脾胃病科治疗的98例脾胃虚寒型胃溃疡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观察组采用黄芪建中汤加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症状改善情况、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5.92%,较对照组的79.59%显著上升,组间差异统计学意义明显(P0.05);观察组治疗后症状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统计学意义明显(P0.05);观察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统计学意义明显(P0.05)。结论:黄芪建中汤加减治疗脾胃虚寒型胃溃疡的临床效果确切,能有效缓解症状,促进溃疡面的愈合,减少复发,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于明明  张艳 《光明中医》2023,(18):3595-3598
目的 探讨黄芪建中汤加减治疗脾胃虚寒型胃溃疡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为海阳市中医医院脾胃病门诊2021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脾胃虚寒型胃溃疡患者84例,依据治疗方式划分为2组,对照组(44例)使用常规四联疗法,观察组(4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黄芪建中汤加减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前中医证候积分、炎症因子水平、症状评分及PGE2、MMP-3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积分和炎症因子水平、症状评分及PGE2水平低于同组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01),MMP-3水平高于同组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01)。结论 黄芪建中汤加减治疗脾胃虚寒型胃溃疡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调控机体炎症状态,改善临床症状,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黄芪建中汤合暖胃汤治疗脾胃虚寒型急性肠胃炎患儿的疗效。方法 选取2021年2月-2023年5月医院收治的74例脾胃虚寒型急性肠胃炎患儿,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7例。2组均接受对症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奥美拉唑肠溶胶囊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黄芪建中汤合暖胃汤治疗。2组均治疗14 d。对比2组中医证候评分、病症恢复时间、临床疗效、炎症反应、胃肠激素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2组主症评分、次症评分、总评分明显降低(P <0.05),且研究组降低更为明显(P <0.05)。研究组发热、腹痛、呕吐、腹泻等病症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2组白细胞介素-17(IL-17)、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水平明显降低(P <0.05),且研究组降低更为明显(P <0.05)。治疗后,2组胃泌素(GSA)水平明显降低(P <0.05),且研究组降低更为明显(P <0.05)。治疗后,2组胃动力素(MTL)水平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应用黄芪建中汤加减联合艾灸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的疗效。方法:笔者用黄芪建中汤加减联合艾灸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45例,与西药对症支持治疗45例进行临床对照观察。结果:治疗组的显著好转率及总有效率分别为68.9%、86.7%,明显高于对照组(55.6%、71.1%),两者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同时两组治疗前后的胃镜检查也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黄芪建中汤加减联合艾灸对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患者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其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光明中医》2021,36(19)
目的 探究黄芪建中汤联合艾灸治疗脾胃虚寒型胃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 前瞻性选取惠东县人民医院2018年6月—2020年9月收治的脾胃虚寒型胃溃疡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0例)与观察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采用黄芪建中汤联合艾灸治疗,疗程均为4周。比较2组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胃黏膜组织学评分、炎症因子指标改善情况及Hp检测结果。结果 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6. 67%(29/30)高于对照组80. 00(24/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积分、胃黏膜厚度评分、炎症活动性评分、炎性细胞浸润评分、IL-6水平、IL-8水平、TNF-α水平低于治疗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观察组Hp阴性率86. 67%(26/30)高于对照组63. 33%(19/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黄芪建中汤联合艾灸治疗脾胃虚寒型胃溃疡效果优于常规西药,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胃黏膜组织学评分、炎症因子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黄芪建中汤加减治疗脾胃虚寒型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2例脾胃虚寒型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黄芪建中汤加减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2%,对照组为78.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芪建中汤加减治疗脾胃虚寒型消化性溃疡疗效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摘 要〕 目的:探究脾胃虚寒型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采用黄芪建中汤加减联合灸法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入北 京市通州区张家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2018 年 10 月至 2020 年 1 月期间收治的 76 例脾胃虚寒型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随 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38 例。对照组行西药治疗,观察组行黄芪建中汤加减配合灸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 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证候积分改善情况、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 89.47 %,高 于对照组的 60.53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5.26 %,低于对照组的 31.58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对于脾胃虚寒型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采用黄芪建中汤加减联合灸法治疗,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有利于胃黏膜愈合,不 良反应较少,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脾胃虚寒型胃溃疡患者使用丽珠维三联与黄芪建中汤加减进行治疗,观察其临床治疗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6月至2015年6月期间,就诊于本院的100例脾胃虚寒型胃溃疡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的意愿进行分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对照组中的50例脾胃虚寒型胃溃疡患者采用丽珠维三联进行治疗,在对照组患者临床治疗基础上,对观察组中的50例脾胃虚寒型胃溃疡患者使用黄芪建中汤加减治疗,观察并且对比这两组胃溃疡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50例胃溃疡患者中,共计49例患者治疗有效,治疗总有效率是98%;对照组的50例胃溃疡患者中,共计41例患者治疗有效,治疗总有效率是82%;观察组胃溃疡患者的临床疗效要比对照组胃溃疡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结论:对脾胃虚寒型胃溃疡患者使用丽珠维三联与黄芪建中汤加减进行治疗,其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黄芪建中汤与理中汤联合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的临床效果。方法:70例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患者,将所有患者根据不同的用药方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5例。对照组患者口服黄芪建中汤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口服理中汤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1个月后,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29%(33/35),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0.00%(28/3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芪建中汤与理中汤联合应用能有效的改善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患者的临床症状,疗效安全可靠,值得临床进行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13.
秦巍 《河南中医》2013,33(3):341-342
目的:观察黄芪建中汤治疗脾胃虚寒型胃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脾胃虚寒型胃溃疡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给予黄芪建中汤治疗,1个疗程结束后对比两组疗效及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7.78%,对照组有效率为84.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随访期间无复发,对照组复发率为13.33%,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芪建中汤治疗脾胃虚寒型胃溃疡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黄芪建中汤加减治疗脾胃虚寒型胃溃疡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 将2019年1月—2020年12月在该院消化内科治疗的126例脾胃虚寒型胃溃疡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使用常规西药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使用黄芪建中汤加减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变化、血清因子水平变化、胃肠激素水平变化、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5.24%(60/6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78%(49/63)(P<0.05);观察组治疗后胃脘痛、喜温喜按、嗳气、反酸、饱胀、神疲倦怠等中医证候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白细胞介素-17(IL-17)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转化生长因子-α(TGF-α)、表皮生长因子(EGF)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胃泌素明显低于对照组,血浆胃动素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头晕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黄芪建中汤加减治疗脾胃虚寒型胃溃疡的临床效果显著,能明显减轻中医证候,降低机体炎症反应,改善胃肠动力,促进胃黏膜的修复,具有...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黄芪建中汤加减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糜烂性胃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东莞市中医院2016年4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50例脾胃虚寒型慢性糜烂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标准三联方案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应用黄芪建中汤加减治疗,连续治疗10 d。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中医评分之间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6.0 %高于对照组的76.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的胃痛、畏寒、脉细沉、面色不华等中医症状评分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标准三联方案治疗的基础上,增加应用黄芪建中汤加减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糜烂性胃炎,能够更大程度的改善患者中医症状,具有更高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黄芪建中丸联合奥美拉唑治疗脾胃虚寒型胃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6年1~12月收治的38例脾胃虚寒型胃溃疡患者为本次观察对象,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等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给予黄芪建中丸联合奥美拉唑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1wk后观察组有17例治愈,对照组有13例治愈,观察组临床恢复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脾胃虚寒型胃溃疡给予黄芪建中丸联合奥美拉唑治疗能有效缓解餐后发作性胃痛、胃胀等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7.
目的系统评价黄芪建中汤加减治疗脾胃虚寒型胃溃疡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Pubmed和Cochrane Library发表的黄芪建中汤加减治疗胃溃疡脾胃虚寒型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自建库日期至2019年10月1日。使用Cochrane手册评估研究的内容是否存在偏倚风险、应用GRADEprofiler 3.6.1软件对结果进行分级评价,使用Egger′s检验研究超过10篇的结局是否有发表偏倚,并用RevMan 5.3软件对未好转率、溃疡面愈合情况、治愈率、总有效率、幽门螺杆菌(HP)清除率、复发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7篇文献,患者共1692例(黄芪建中汤加减组849例,西药三联疗法组843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西药三联疗法组比较,黄芪建中汤加减组在胃溃疡的治愈率[RR=1.42,95%CI(1.27,1.59),P0.01]、总有效率[RR=1.21,95%CI(1.17,1.27),P0.01]、溃疡面愈合情况[MD=1.48,95%CI(1.24,1.72),P0.01]方面疗效更显著,在胃溃疡的未好转率[RR=0.30,95%CI(0.21,0.42)],P0.01]、不良反应发生率[RR=0.27,95%CI(0.09,0.78),P=0.02]和复发率[RR=0.30,95%CI(0.21,0.43),P0.01]方面更低;但在HP清除率[RR=0.93,95%CI(0.80,1.09),P=0.37]方面,黄芪建中汤加减组和西药三联疗法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根据GRADE评价标准,未好转率、治愈率和总有效率3个结局指标证据为中等质量,复发率、HP清除率和溃疡面愈合情况3个结局指标证据为低质量,不良反应发生率的结局指标证据为极低质量。结论黄芪建中汤加减治疗脾胃虚寒型胃溃疡在治愈率、有效率、创面愈合情况方面优于西药三联疗法,且未好转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复发率更低。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加味黄芪建中汤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江西省赣州市崇义县思顺乡卫生院从2018年2月—2020年2月诊治的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患者8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3例。对照组给予基础药物干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加味黄芪建中汤治疗。对比2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的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后临床疗效情况及生活质量。结果2组治疗前中医证候积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中医证候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95.35%(41/43)显著高于对照组79.07%(34/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黄芪建中汤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可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疗效确切,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估对脾胃虚寒型消化道溃疡患者予以黄芪建中汤加减治疗的效果。方法:评估对象选择2018年5月至2021年4月就诊于闽侯县人民医院的脾胃虚寒型消化道溃疡患者76例,采用随机方法分组评估,38例予以常规治疗者纳入对照组,38例予以常规治疗联合黄芪建中汤加减治疗者纳入观察组,比较和评估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睡眠质量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各项中医症状评分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各项中医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7(IL–17)、胃泌素、一氧化氮(NO)水平均有不同程度下降,表皮生长因子(EGF)、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水平均有不同程度上升,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IL–17、胃泌素、NO水平均低于对照组,EGF、TGF–β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RC–ICRRR)、红细胞C3受体(RC–C3)均有不同程度变化,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RC–ICRRR、RC–C3均优于...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黄芪建中汤联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2月—2021年1月江西省兴国县中医院收治的60例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各30例。对照组接受西药治疗,试验组接受黄芪建中汤联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对患者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积分、生活质量评分的变化情况、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幽门螺杆菌(Hp)转阴率、复发率、总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观察。结果 治疗前,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的中医证候积分显著降低,生活质量评分显著提升,且试验组的降低与提升程度更加显著,并且试验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6.67%(29/30)、Hp转阴率96.67%(29/30)明显较高,复发率3.33%(1/30)、总不良反应发生率6.67%(2/30)明显较低,相较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黄芪建中汤联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具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