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9 毫秒
1.
不同场强电磁辐射对大鼠血脑屏障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电磁辐射(EMR)对大鼠血脑屏蔽(BBB)的影响。方法 采用伊思蓝静脉注射荧光显微镜下观察不同参数的EMR诱发大鼠BBB的开放情况。结果 伊思蓝在EMR诱发的大鼠BBB开放局部呈现荧光斑;随着EMR场强(0-400kV/m)增加,荧光斑数量增加,面积增大;荧光斑在EMR组的全脑的分布,以皮质,丘脑,下丘脑,小脑,尾壳核和延髓较多。结论 EMR可诱发大鼠BBB开放/(血管通透性增强),以400kV/m时最为明显,皮质区BBB开放最常见。 相似文献
2.
脉冲式电磁辐射对大鼠血脑屏障影响的量效关系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研究脉冲式电磁辐射(EMR)对大鼠血脑屏障(BBB)影响的量效关系。方法 采用伊思蓝静脉注射,荧光显微镜下观察不同脉冲次数的EMR辐照对大鼠BBB开放的影响。结果 伊思蓝在EMR诱发的大鼠BBB开放局部呈现荧光斑;随着EMR脉冲次数(0~200次)的增加,荧光斑数量增加、面积增大;荧光斑在EMR组全脑的分布,以皮质、丘脑、下丘脑、小脑、尾壳核和延髓较多。结论 不同脉冲次数EMR诱发大鼠BBB开放程度不同,随脉冲次数增加,血管通透性增强,200次时达开放高峰,皮质区BBB开放最明显。 相似文献
3.
电磁脉冲对大鼠血脑屏障通透性及紧密连接蛋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电磁脉冲(electromagnetic pulse,EMP)辐照对大鼠血脑屏障通透性及血脑屏障紧密连接(tight junction,TJ)相关蚩白的影响.方法 66只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假辐照组和辐照组.EMP辐照参数为:场强200 kV/m,脉宽7 ns,脉冲次数200,脉冲重复频率1 Hz.辐照后不同时间取材,用白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观察EMP辐照后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变化,免疫印迹法检测脑组织和脑微血管中TJ蚩白(occludin和ZO-1)的表达情况,免疫荧光方法 观察微血管紧密连接蛋白的分布情况.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结果 显示,辐照后0.5 h即可见有白蛋白漏出的微血管,但数目较少,随辐照后时间延长,有白蛋门漏出的微血管数目逐渐增加,至辐照后3 h达到高峰,辐照后6 h时开始恢复,辐照后12 h基本恢复至对照水平;免疫印迹结果 显示,occludin蛋白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ZO-1蛋白水平在辐照后1、3 h明显降低,并且免疫荧光结果 显示ZO-1在微血管上的分布亦发生了改变,由辐照前的连续分布变为断续分布.结论 EMP辐照后ZO-1蛋白水平和分布的改变可能是EMP致大鼠血脑屏障通透性增加的分子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
5.
目的研究微波辐射对大鼠血脑屏障(BBB)结构与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10.30和100mW/cm2微波辐射Wistar大鼠,通过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BBB形态结构的变化;采用伊文思蓝(EB)染色和硝酸镧电镜示踪检测BBB通透性变化。结果10~100mW/cm2微波辐射后大鼠大脑皮层与海马部分胶质细胞固缩深染;血管周间隙增宽。假辐射组EB局限于血管腔内;100mW/cm2组辐射后3d,可见EB弥散至血管腔外。定量分析结果可见,10~100mW/cm2微波辐射后3~14 d海马组织中EB含量均高于假辐射组,其中10和30mW/cm2组在7 d内进行性增加,14 d恢复;100mW/cm2组在14 d内进行性增加。假辐射组镧离子仅滞留在血管腔内;100mW/cm2组辐射后1和7 d,镧颗粒分别见于血管周围的内皮下层及脑间质细胞间隙。结论微波辐射可致大鼠BBB结构与功能发生改变,BBB通透性增加。 相似文献
6.
电磁辐射对大鼠海马MAPK信号通路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观察电磁辐射对大鼠海马神经细胞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家族基因及蛋白质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以65mW/cm^2电磁波急性辐照大鼠20min,采用RT—PCR检测细胞外的调节蛋白激酶1(ERK1)、C-Jun氨基未端激酶1(JNK1)、P38 MAPK mRNA表达,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方法检测ERK1、JNK1、P38 MAPK蛋白质表达。结果电磁波辐照后大鼠海马ERK1与JNK1的mRNA表达及蛋白质表达均明显增加,ERK1的高表达持续至辐照后12h,JNK1持续至辐照后3,24h后两者均不同程度低于对照水平,辐照后P38 MAPK的mRNA及蛋白质表达变化不明显。结论电磁辐射可在基因转录和蛋白质表达水平对ERK和JNK2条信号转导通路产生影响.对P38 MAPK的影响不明显。ERK和JNK两条信号转导通咱可能参与了电磁辐射导致的中枢神经损伤。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妊娠期900 MHz电磁辐射暴露对子代大鼠神经行为发育的影响,将Wistar妊娠大鼠随机平均分为高(120min/次)、中(60 min/次)、低(10 min/次)剂量组与对照组(假暴露,不接受辐射),暴露组自妊娠第1天直至仔鼠出生接受辐射,每天3次,检测仔鼠体重、出牙、开眼、张耳和出毛等生理发育指标,以及平面翻正、负趋地性、断崖回避、触须定位、听觉惊愕和空中翻正等神经行为指标。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各暴露组生理发育指标达标日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剂量组仔鼠断崖回避的达标日龄较对照组延迟(P0.05),其他各剂量组神经行为发育指标达标日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900 MHz电磁辐射出生前暴露对子代大鼠神经行为发育可能具有一定延缓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脑微血管内皮细胞肌动蛋白actin在电磁脉冲(EMP)诱导的血脑屏障通透性增加中的作用。方法 36只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假辐照组和辐照组,EMP辐照参数为:场强200kV/m,脉宽7ns,脉冲次数200,脉冲重复频率1Hz。辐照后不同时间取材,尾静脉注射伊文思蓝及白蛋白免疫印迹法观察EMP辐照后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变化;免疫印迹法检测脑组织和脑微血管中actin的表达情况;免疫荧光法观察脑微血管内皮细胞actin分布情况。结果白蛋白免疫印迹和伊文思蓝荧光结果显示EMP辐照后由血液进入脑组织中的白蛋白3h时最多,与假辐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至辐照后12h恢复至正常水平;EMP辐照后脑组织和脑微血管中actin蛋白表达量与假辐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免疫荧光结果显示其在脑微血管内皮细胞上的分布也无明显改变。结论 actin在EMP辐照致血脑屏障开放过程中不发挥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采用能谱法研究铅对大鼠血脑屏障的通透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铅从血液进入脑实质的可能机制,血管内皮细胞的连续层对铅的屏障作用。方法用电镜硝酸镧示踪和电子探针能量色散X射线分析观察大鼠饮用含铅水(10和30mg/L)3个月后,铅在大鼠脑皮质区毛细血管内、外侧不同细胞中的分布与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变化。结果对照组与10mg/L组血铅浓度虽有差异,但在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内表面的质膜中都只收集到了铅的Lα峰,在内皮细胞外侧的基膜,星形胶质细胞足板及神经细胞轴突中未出现任何铅峰,同时硝酸镧示踪也未显示血管通透性有变化。而在30mg/L组,上述细胞部位均收集到了铅的Lα峰和Mα峰,同时在管腔较大的毛细血管的某些部位可见镧盐颗粒穿过内皮细胞间的缝隙到达基膜及周细胞。结论血管内皮细胞内表面的质膜是铅作用于脑的最初靶点,血管内皮细胞的连续层对铅有屏障作用,但该屏障作用非常弱,铅在内皮细胞内表面的质膜中积累稍多,便会损害内皮细胞间的紧密联结透至脑实质,与硝酸镧示踪的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0.
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大鼠血脑屏障通透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局灶性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早期大鼠血脑屏障(blood brain barrier,BBB)功能障碍的变化和水肿形成的规律。【方法】应用伊文思蓝法(Evans-Blue,EB)观察再灌注后不同时间点BBB通透性变化,采用干湿重法计算脑含水量评估脑水肿、TTC法评估脑梗死面积。【结果】脑缺血再灌注3 h时,大鼠BBB通透性明显增加(P<0.05),24 h最高(P<0.01);缺血再灌注各组缺血侧大脑半球EB含量与对侧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与假手术组相比EB含量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脑含水量变化与BBB通透性改变呈平行关系;但缺血再灌注后各时间点梗死面积差异无显著性。【结论】缺血再灌注损伤早期,大鼠BBB完整性受到破坏,脑水肿加重,因此应将BBB的结构和功能稳定性作为缺血再灌注损伤早期治疗的关注重点。 相似文献
11.
都市环境电磁辐射对青少年心电图和外周血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阐明电磁波同时混合存在于一个环境内是否会对青少年的心电活动和外周血细胞产生影响。方法采用心电图仪和全自动血球计数仪对106例青少年心电图和血常规进行检查。结果高背景环境电磁辐射组心率、PR间期、QRS波时间、QT间期、外周血血红蛋白含量和血小板数量与低背景环境电磁辐射组相比差异均无显著性,外周血白细胞总数明显低于低背景环境电磁辐射组(P<005)。从外周血白细胞分类来看,高背景环境电磁辐射组外周血单核细胞数量和男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数量明显高于低背景环境电磁辐射组(P<005)。结论大都市现有环境电磁辐射对青少年(14~18岁)心电活动无明显影响,对外周血白细胞可能有一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外周血白细胞总数下降,单核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数量相对增多,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手机辐射对孕鼠和胎鼠脑组织的损伤作用.方法 孕鼠经不同强度手机辐射后,测定孕鼠及胎鼠脑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丙二醛(MDA)含量.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孕鼠脑组织中SOD、GSH-Px、MDA含量在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辐射组子代脑组织中SOD活力(U/mg·prot)下降,其中高强度组(38.56±4.62)、中强度组(40.05±4.74)与对照组(43.53±5.3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SH-Px水平(U/mg·prot)下降,其中高强度组(33.80±6.29)、中强度组(35.03±7.18)与对照组(40.58±8.0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DA含量(nmol/mg·prot)升高,其中高强度组(4.09±0.68)、中强度组(3.95±0.64)与对照组(2.89±0.5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低强度组的SOD活力(42.79±5.06)、GSH-Px水平(39.95±9.02)和MDA含量(3.05±0.76)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孕鼠在孕期中接受手机电磁辐射达一定时间,会对子代脑组织的抗氧化系统产生一定的损害. 相似文献
13.
14.
15.
室外空间电场对室内电磁环境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根据国家有关电磁辐射环境水平的规定,预测近区场范围内室外场强对居室内人体健康的影响。方法 根据不同楼层高度室外场强值导出室内场强的分布和衰减模式。结果 对于钢筋混凝士浇注墙体,室内电场强度随着与窗口距离的增加基本按指数规律衰减。结论 提出的预测模型可用于估算空间电磁场对人群居住环境的影响,可作为预测待建高层建筑室内电磁影响水平的参考模式。 相似文献
16.
George A. Gourzoulidis Efthymios Karabetsos Constantinos A. Bouroussis Charilaos Tyrakis Andreas D. Flouris Nikolaos Vourgidis Thomas G. Maris Frangiskos V. Topalis 《La Medicina del lavoro》2022,113(2)
Background:The electromagnetic spectrum spans over an enormous range from 0 up to more than 1020 Hz in the deep ionizing region, significant exposures exist in specific occupational environments. Between the ionizing and the electromagnetic fields (EMF) part of the spectrum, the ‘optical radiation’ (OR) region has specific properties. Comparative and concise evaluation enables action prioritization.Methods:Following the transposition and implementation periods of the artificial optical radiation (AOR) and EMF European Directives, the Hellenic Ministry of Labour in collaboration with the Greek Atomic Energy Commission (EEAE) and the National Technical University of Athens, conducted thorough occupational exposure investigation in Greece. Using dedicated measuring equipment and procedures, the majority of EMF emitting installations in Greece and also AOR emitting installations including arc welding, lasers and PC monitors has been assessed.Results:Measurement results from occupational settings reveal that it is the non-coherent metal arc welding AOR that can pose even sub-second overexposures. Rare EMF overexposures are manageable and EMF concern is not justified. Maintenance procedures demand proper attention. Preliminary laser safety assessment reveals OHS gaps and potential eye and skin hazards. Blue light exposure from computer monitors is well below safety limits.Conclusions:This electromagnetic spectrum risk assessment conducted in Greece enables the justification of the real occupational hazards, in this sense: i) EMF exposure assessment has to be concentrated to maintenance procedures; ii) AOR measuring setups are challenging and standardized measurement procedures are missing, and iii) AOR overexposures from arc welding pose significant eye and skin hazards.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电脑辐射对男性精液活性氧含量及精子质量的影响。方法 56例成年男性按照电脑使用情况分成2组:未使用电脑者为对照组,每天使用电脑>2 h者为暴露组;按照WHO标准方法对研究对象的精液常规参数、精液活性氧含量、精子顶体酶活性及精子去透明带穿卵率进行检测,并对2组的各项参数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2组比较,电脑暴露组的精液活性氧[分别为(24.2±17.1)、(12.2±8.1)]含量升高,精子顶体酶活性[分别为(78.9±19.8)、(110.3±23.3)]和精子去透明带穿卵率[分别为(24.2±17.1)、(47.4±19.6)]降低,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脑暴露组与对照组的精液常规参数比较,pH、精液量、精子密度、精子活率、活力、活动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精子形态正常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电脑辐射可使精液活性氧含量增高,改变精子形态和受精功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