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2 毫秒
1.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快速培养与实时荧光定量PCR在儿童支原体感染早期快速诊断中的价值,寻求更适合临床应用的肺炎支原体检测方法。【方法】对106例呼吸道感染儿童患者咽拭子标本,同时应用肺炎支原体快速鉴定培养法进行MP培养检测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MP-DNA,并分析两种方法结果。【结果】106例呼吸道感染患儿咽拭子标本中肺炎支原体快速培养阳性31例,检出率是29.3%(31/106),PCR方法阳性28例,检出率是26.4%(28/106)。两种方法检出阳性病例不完全相符。联合检查检出率为46.2%。【结论】两种检测方法各有优、缺点,联合应用可以提高检出率,减少漏诊。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MP)快速鉴定培养基在儿童MP感染早期快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东莞地区1053例急性呼吸道感染3-7天早期患儿的咽拭子标本同时应用MP快速鉴定培养法进行MP培养检测和PCR技术直接检测MP-DNA及ELISE法检测患儿血清中MP-IgM特异性抗体。结果1053例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咽拭子标本中MP培养阳性215例,总阳性率为20.42%;用ELISE法检测患儿血清中MP-IgM阳性103例,阳性率9.78%;PCR技术检测MP阳性236,阳性率为22.41%。三种方法作对比性分析,病程早期MP培养和PCR技术检测阳性率无明显差异(p>0.05)。而MP快速鉴定培养和PCR技术检测阳性率远高于ELISA法直接检测血清中MP-IgM特异性抗体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MP快速液体培养法简便快捷,对儿童MP感染的早期诊断治疗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适合一般实验室和基层医院开展应用。  相似文献   

3.
肺炎支原体载量指数在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探讨肺炎支原体载量指数(MPLI)在儿童肺炎支原体(MP)感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08年3-7月于医院儿科采集患儿咽拭子标本110份及其双份血清;分别用FQ-PCR法和MAG、MP-IgM法检测咽拭子和血清标本;以单次或双次MP-IgM型抗体阳性作为判定MP感染的标准,算出各种方法的灵敏度(SEN),特异性(SPE)、阳性预测值(+PV)、阴性预测值(-PV),制作MPLI的ROC曲线.结果 根据金标准一次MP-IgM法的SEN、SPE、+PV、-PV分别为73.1%~100.O%,一次微粒子凝集试验法(MAG)的依次为26.9%~94.O%;两次MAG法的依次为46.2%~94.O%,单一FQ-PCR法的依次为26.9%~95.2%;MPLI的依次为26.9%~8.8%.结论 MAG检测MP抗体的临床应用价值有限;MPLI能早于MP-IgM法诊断MP急性感染.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咽拭子支原体RNA检测在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1月-2018年5月1 920例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入院当天采集咽拭子标本与血液样本,采用RNA恒温扩增法进行咽拭子支原体RNA检测,采用ELISA法进行血清支原体抗体检测。以支原体抗体检测结果为金标准,计算咽拭子支原体RNA检测诊断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总符合率及Kappa值。结果 1 920例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患儿经咽拭子支原体RNA检测,共检出阳性标本306例,阳性率为15. 9%;经支原体抗体检测,共检出阳性标本285例,阳性率为14. 8%。以支原体抗体检测结果为金标准,支原体RNA检测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总符合率、Kappa值分别为92. 1%、96. 8%、83. 0%、98. 1%、95. 7%、0. 83。经支原体RNA检测,6岁~14岁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患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率显著高于3岁、3岁~5岁患儿(P 0. 05),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患儿秋、冬季肺炎支原体感染率显著高于春、夏季,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咽拭子支原体RNA检测对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具有较高诊断灵敏度与特异度,有利于早期快速确诊。  相似文献   

5.
目的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及重症肺炎病情重,并发症多,严重影响患儿健康及日后生活,需尽早明确诊断及治疗。本研究采用实时荧光核酸恒温扩增检测技术(simultaneous amplification and testing,SAT)对社区获得性肺炎患儿咽拭子及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肺泡灌洗液标本进行检测,评估其在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中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09-01-2018-12-31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住院的社区获得性肺炎患儿300例,并采用颗粒凝集法检测肺炎支原体血清抗体(pneumonia mycoplasma serum antibody,MP-Ab)、SAT检测肺炎支原体RNA;评估SAT在肺炎支原体肺炎临床诊断中的实用价值。结果SAT检测阳性共128例,其中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120例,非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8例;单份肺炎支原体血清抗体阳性125例,其中肺炎支原体肺炎91例,非肺炎支原体肺炎34例。SAT用于诊断肺炎支原体肺炎的真实性(约登指数=0.83)高于单份肺炎支原体血清抗体(约登指数=0.46);SAT用于诊断肺炎支原体肺炎时,与临床的一致性(Kappa值=0.84,P<0.001)高于单份肺炎支原体血清抗体(Kappa值=0.47,P<0.001)。56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进行肺泡灌洗检测,灌洗液阳性53例,咽拭子阳性51例,两种标本阳性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322,P=0.128。结论 SAT在肺炎支原体肺炎的诊断中应用价值高;SAT在不同类型标本中的肺炎支原体检出一致性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并评价肺炎支原体感染检测中利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结合PCR法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择取我院2011—2015期间感染肺炎支原体的221例患病儿童随机分为感染组(148例)和非感染组(73例),采集血清样本进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及咽拭子标本PCR检测.观察、比较肺炎支原体抗体IgM含量和DNA的定量检测,从而检验两种方法在肺炎支原体感染治疗中的的临床价值.结果:221例患儿中出现ELISA法和PCR法肺炎支原体阳性人数分别为81例、71例,诊断的敏感性分别是92.93%、83.64%;检测出的阴性人数分别是122例、111例,诊断的特异性分别是93.69%、85.25%.两种方法的检测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具有明显差异,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ELISA法结合PCR法检测肺炎支原体感染能有效检测出阳性比率,提高检测及诊断效率,降低了检测的漏诊率,对支原体肺炎的诊断和治疗有很大的临床意义,可靠性较高,可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MP)、肺炎衣原体(CP)特异性抗体与儿童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临床关系.方法:观察组为本院住院儿童呼吸道感染的患儿282例,正常对照组为健康体检儿童46例.采集患儿血清应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肺炎支原体特异性抗体MP-IgM、MP-IgG、MP-IgA和肺炎衣原体特异性抗体CP-IgM、CP-IgG,同时采集患儿咽拭子标本做MP培养和CP培养.结果:282例儿童呼吸道感染病例检测,MP特异性抗体ELISA法和MP培养法以及CP特异性抗体ELISA法和CP培养法阳性率分别为54.26%和36.88%、59.22%和37.94%.MP、cP特异性抗体ELISA法阳性检出率显著高于MP、CP培养法(P<0.01).MP和cP特异性抗体ELISA法灵敏度、特异性均显著高于MP、CP培养法(P<0.01).MP、CP感染初期(1~16 d)出现的抗体以MPI~I和CPIgM为主;感染早期(13-25)出现的是MPIgA,MPIgG和CPIgG在此期也有;感染后期和恢复期(21 d之后)以MPIgG和CPIgG为主.MPIgG和CPIgG抗体不是保护性抗体.单纯性支原体肺炎、单纯性衣原体肺炎与支原体和衣原体混合感染性肺炎在肺部的临床表现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发热、咳嗽、气促、呼吸困难为主.混合感染者肺外表现显著高于单纯性感染者(P<0.01).肺外表现主要是消化道和血液系统表现,其次是泌尿系统、皮肤眼部症状、关节运动系统的表现.在0~1岁、1~3岁、3~6岁、6~14岁各年龄组之间MP、CP单纯感染及MP CP混合感染病例分布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3岁以后的感染病例较3岁之前的感染病例显著增多(P<0.01).结论:MP、CP特异性抗体检测ELISA法优于咽拭子培养法用于病原体诊断.多种特异性抗体同时检测可以提高病原体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快速培养法诊断肺炎支原体(MP)。方法:取246例疑似MP感染的患儿的咽拭子进行培养。结果:246例小儿肺炎患者中60例MP阳性,阳性率为24.39%。结论:快速培养法有利于早期、迅速、高效、特异地提高支原体感染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9.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咽拭子肺炎支原体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在儿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上感)病因学中的地位及临床特点. [方法] 应用MP快速培养法对1 300例上感患儿的咽拭子标本进行MP检测. [结果] 1 300例上感患儿咽拭子标本中MP培养阳性260例,总阳性率为20.0%.其中<1岁、1~3岁、3~5岁、>5岁各组年龄患儿中MP阳性率分别是18.26%、20.35%、24.91%和17.31%.MP阳性上感患儿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咽部充血、扁桃体红肿、咳嗽和发热. [结论] MP是儿童上感的主要病原体之一,MP所致上感的临床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荧光定量PCR技术(FQ-PCR)在婴幼儿沙眼衣原体肺炎早期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将2007年1月~2009年4月份收治的986例0~3岁婴幼儿肺炎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年龄分组,对各组婴幼儿均通过咽拭子获取标本,进行沙眼衣原体DNA(CT-DNA)测定;总结分析CT-DNA阳性病例。结果:986例标本中,CT-DNA阳性64例;其中3个月以内婴儿CT肺炎检出率最高,达13.8%,CT肺炎往往为无发热性肺炎,常伴有结膜炎是其特征,而X线多表现为支气管肺炎,其临床表现无特异性。结论:CT是婴幼儿肺炎的病原体之一;CT肺炎在婴幼儿3个月内检出率最高;FQ-PCR法是检测CT-DNA最直接、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咽拭子肺炎支原体(MP)-DNA检测诊断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MPP)的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1月1日-2015年10月31日于北京市房山区良乡医院儿科住院的疑为MPP,并经阿奇霉素或红霉素治疗有效的患儿229例(研究组)及同期住院的非呼吸道疾病患儿36例(对照组)。所有入选患儿均于入院当天采集咽拭子标本,应用荧光探针PCR检测MP-DNA。研究组患儿于入院24 h内留取血清标本检测MP-IgM,阴性者5~10 d后再次检测,仍为阴性者出院1周后复测。结果研究组患儿中,发现MP-DNA阳性98例(42.79%),MP-IgM阳性78例(34.06%),其中第1次血清检测阳性29例(12.66%),第2次血清检测阳性49例(21.40%),两种方法检测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09,P=0.021),两者一致性较差(Kappa=0.378,P<0.05)。151例MP-IgM阴性患儿出院后1周MP-IgM阳转23例,故MP-IgM总阳性例数为101例(44.10%),与MP-DNA检测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82,P=0.775),两者一致性中等(Kappa=0.565,P<0.05)。对照组患儿鼻咽分泌物MP-DNA仅3例(8.33%)阳性,与研究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荧光探针PCR检测MP-DNA可早期诊断MPP,但应注意假阴性及假阳性的存在,需结合其他诊断方法得出科学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
小儿肺炎咽拭子肺炎支原体培养及药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小儿肺炎咽拭子肺炎支原体培养和药物敏感特点,为临床抗菌药物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05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1260例小儿肺炎患儿,采用咽拭子从咽喉部提取分泌物做肺炎支原体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1260例小儿肺炎患儿培养出肺炎支原体阳性标本354例,阳性率为28.1%;肺炎支原体对多西环素和米诺环素高度敏感,对左氧氟沙星、罗红霉素、阿奇霉素、克拉霉素、交沙霉素中度敏感;而对红霉素、环丙沙星、甲砜霉素和四环素等高度耐药。结论肺炎支原体已是小儿肺炎的重要病原体,但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有较明显的耐药性,咽拭子肺炎支原体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对临床抗菌药物的选择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改进咽试子采集方法,提高荧光定量肺炎支原体DNA检测阳性率。方法:对2008年-2011年支原体肺炎患儿随机分成两组,一组为对照组180例,直接用无菌咽试子留取标本,另一组为实验组170例,取标本前给患儿以α糜蛋白酶4000u加4.3%无菌盐水10 ml气雾咽喉部,5 min~10 min后再用同样的方法留取咽拭子标本,进行荧光定量DNA检验。结果:实验组阳性率为72.35%,对照组阳性率为47.22%,两组差异显著。结论:在采集咽拭子标本前行高渗盐水雾化吸入,提高了支原体肺炎患者DNA检测阳性率。  相似文献   

14.
肺炎支原体基因检测与分型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建立肺炎支原体PCR检测与分型鉴定方法,并应用于急性呼吸道感染患者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检测及型别研究。方法 设计肺炎支原体P1粘附因子基因特异性引物采用套式PCR,对临床急性呼吸道感染患者的咽拭子标本进行肺炎支原体的检测与分型鉴定。结果 应用肺炎支原体FH参考株建立快速,实用的PCR检测及分型鉴定方法,在临床标本儿童组中未检出肺炎支原体,成人组中检出1例,型别鉴定为P1-1型。结论 套式PCR技术对肺炎支原体检测与分型鉴定具有相对快速,简便,实用和特异性,值得在临床早期诊断及分子流行病学研究方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肺炎支原体感染与儿童哮喘的关系.应用MP-PCR与Mp培养对79例哮喘患儿的咽拭子进行了Mp检测,79例患儿中有16例Mp阳性(20. 25%).提示呼吸道支原体感染是儿童哮喘的致病原之一.  相似文献   

16.
《现代医院》2016,(3):390-391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MP)快速鉴定培养基在急性呼吸道感染患者中检测阳性率低的原因。方法采用肺炎支原体快速鉴定培养基对2014年共5 914例急性呼吸道感染患者的咽拭子标本进行肺炎支原体培养,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5 914例患者的MP阳性数414例,总阳性率7.00%;儿童组阳性395例,阳性率23.17%,成年人组阳性19例,阳性率为0.45%,两组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中,秋冬季节发病率高,阳性率分别为34.06%、33.23%,秋季阳性率与冬季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季节两两相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炎支原体快速鉴定培养基对急性呼吸道感染成年患者阳性检出率明显低于儿童,是导致总体阳性率偏低的主要原因。在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中,春季阳性率明显低于其它季节,是总体阳性率偏低另一原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咽拭子和血清核酸、抗体检测在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早期诊断中的价值,为临床诊断和治疗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0月海南省妇女儿童医学中心儿科收治的390例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儿作为研究对象,以住院期间血清肺炎支原体特异性免疫球蛋白M(MP-IgM)检测阳性为MPP诊断依据,将MPP患儿纳入研究组,将非MPP患儿纳入对照组。对两组患儿的基础资料及入院当日的常规实验室指标、血清MP-IgM、肺炎支原体脱氧核糖核酸(MP-DNA)、咽拭子MP-DNA进行检测。结果 有135例患儿确诊为MPP,占全部患儿的34.62%,在入院当日研究组患儿的血清MP-IgM阳性率为50.37%(68/135),直至住院15 d以后血清MP-IgM阳性率达到100.00%。在入院当日和住院2~7 d,研究组患儿的咽拭子MP-DNA及血清MP-DNA阳性率均高于血清MP-IgM(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患儿入院当日的咽拭子MP-DNA、血清MP-DNA、血清MP-IgM诊断MPP的ROC曲线下面积(AUC(ROC))分别为0.870、0.828和0.752,其中,咽拭子MP-DNA的灵敏度最高,为0.830,其次为血清MP-DNA,为0.711。结论在MPP患儿入院早期,其咽拭子和血清MP-DNA阳性率明显高于血清MP-IgM,特别是咽拭子MP-DNA的诊断灵敏度较高,临床医生可考虑将其用于辅助MPP早期的病原学诊断。  相似文献   

18.
摘要:目的 分析梅州地区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中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流行情况。方法 对2013年2月到2014年1月梅州地区社区获得性肺炎患儿均留取咽拭子和血清标本;采用实时荧光 PCR 检测患儿咽拭子标本中的 Mp-DNA;采用 ELISA 检测患儿血清中 Mp-IgM;以上2项检测单阳性者采用平板培养法进行确认。结果 986例患儿中确认为Mp 感染的有329例,阳性率为33.37%;1~3 岁组感染率最高为50.57%,与其他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四季均可发病,春冬季多见,但各季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CR法检出率高于ELISA检测Mp-IgM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梅州地区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中肺炎支原体感染高发年龄为1~3岁,四季均可发病,春冬季多见。  相似文献   

19.
石利    杜雪飞  洪镭  马涛  王燕  丁洁 《现代保健》2012,(26):90-91
目的:通过实验室病原学检测,结合流行病学史及临床表现,初步筛查疫情致病病原体。方法:采集患者咽拭子标本,分别采用荧光PCR方法检测甲型流感病毒、乙型流感病毒、肺炎支原体基因。结果:11份患者咽拭子中有4份标本荧光PCR扩增支原体基因阳性,1份为弱阳性。所有标本的甲、乙型流感荧光PCR扩增结果为阴性。同时采集与患者同班的3例无症状对照标本,3例标本的肺炎支原体DNA检测均为阴性。结论:实验室研究结果并结合此次疫情的流行病学和患儿的临床表现,初步判断可能是一起由肺炎支原体引起的聚集性支原体肺炎疫情。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外周血免疫球蛋白M与G(IgM、IgG)联合检测在小儿支原体肺炎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0年9月溧水区中医院收治的80例疑似支原体肺炎患儿,均采血行IgM、IgG检测,以痰培养结果为金标准,比较外周血IgM、IgG单项检测与联合检测诊断支原体肺炎的灵敏度与特异度。结果经痰培养结果显示,80例患儿中确诊为支原体肺炎40例(50.00%);外周血IgM、IgG联合检测诊断支原体肺炎的灵敏度与特异度均高于单项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周血IgM、IgG联合检测诊断支原体肺炎的灵敏度、特异度均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