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生物活性玻璃材料(Bioactive glass,BG)因有出色的骨结合能力、骨诱导能力、骨传导特性,且生物相容性好,甚至在一定条件下能与结缔组织结合,是拥有很大潜力的骨修复材料.但当前生物活性玻璃产品的性能尚不能达到理想的骨组织修复材料所要求的标准.为使其能更好的治疗骨组织缺损,学者们通过改进制备工艺、改变成分、制备复合支架的方法改善生物活性玻璃材料的矿化性能.本文就以上三个方面对生物活性玻璃矿化性能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生物活性玻璃材料(Bioactive glass,BG)因有出色的骨结合能力、骨诱导能力、骨传导特性,且生物相容性好,甚至在一定条件下能与结缔组织结合,是拥有很大潜力的骨修复材料.但当前生物活性玻璃产品的性能尚不能达到理想的骨组织修复材料所要求的标准.为使其能更好的治疗骨组织缺损,学者们通过改进制备工艺、改变成分、制备复合支架的方法改善生物活性玻璃材料的矿化性能.本文就以上三个方面对生物活性玻璃矿化性能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生物活性玻璃材料(Bioactive glass,BG)因有出色的骨结合能力、骨诱导能力、骨传导特性,且生物相容性好,甚至在一定条件下能与结缔组织结合,是拥有很大潜力的骨修复材料.但当前生物活性玻璃产品的性能尚不能达到理想的骨组织修复材料所要求的标准.为使其能更好的治疗骨组织缺损,学者们通过改进制备工艺、改变成分、制备复合支架的方法改善生物活性玻璃材料的矿化性能.本文就以上三个方面对生物活性玻璃矿化性能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生物活性玻璃作为生物活性材料,具有高度生物相容性;低毒性;骨引导和骨生成性;能与骨和软组织有良好的结合性;且有良好的止血效果及抗菌潜力.因此,生物活性玻璃可应用于口腔种植领域,用作骨移植,骨填充材料,牙槽嵴的保持与重建材料及口腔种植体涂层材料.但其机械性能较弱,有易脆性和高度的可溶性,如何调配其组成成分的比例,发挥其优势,避免其不足,使其更好的应用,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本文对生物活性玻璃的作用机制、优点、不足及其在口腔种植领域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5.
生物活性玻璃作为一类骨缺损修复的生物活性材料,兼具极高的骨诱导及骨引导潜能,是医学界研究的热门材料.但其难以实现降解与新骨形成相对平衡的缺点使其临床应用受限.为了改善生物活性玻璃的降解性能,满足临床多变的骨缺损修复的需求,相关学者在改变材料的尺寸、制作工艺、掺加改性剂等方面对其降解性能进行了诸多研究.本文将从以上几个方面将它们对生物活性玻璃骨修复支架的降解性能的影响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生物活性玻璃作为一类骨缺损修复的生物活性材料,兼具极高的骨诱导及骨引导潜能,是医学界研究的热门材料.但其难以实现降解与新骨形成相对平衡的缺点使其临床应用受限.为了改善生物活性玻璃的降解性能,满足临床多变的骨缺损修复的需求,相关学者在改变材料的尺寸、制作工艺、掺加改性剂等方面对其降解性能进行了诸多研究.本文将从以上几个方面将它们对生物活性玻璃骨修复支架的降解性能的影响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生物活性玻璃(Bioglass,BG)是一种新型人工合成的骨替代材料,突出特点是具有成骨迅速,不仅可以和骨组织结合,还可以和软组织结合.在牙周病骨缺损、牙槽骨重建以及听骨链重建等临床应用方面获得很高的成功率,本文就BG的成骨作用、成骨机制、性能的改进及其临床应用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生物活性玻璃是一种能与活体骨组织、软组织或牙体硬组织形成直接结合的特殊玻璃,是良好的生物活性材料。玻璃离子黏固剂是临床常用的牙科充填和固定修复黏固材料,因其具有许多其他材料不可比拟的优点,而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利用生物活性玻璃改性玻璃离子黏固剂,能够提高材料的生物活性,促进牙本质矿化,保护牙髓组织。本文就生物活性玻璃在玻璃离子黏固剂改性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生物活性玻璃陶瓷(BGC)人工骨植入下颌缺损远期的组织学及超微结构变化,方法:对2列因肿瘤行部分下骨切除生物活性玻璃陶瓷植入术后8-10年的BGC标本用电子显微镜进行超微结构观察,部分样本脱钙后行HE染色组织学观察,并与植入前的BGC作对照。结果:材料与其外侧的板状骨结合紧密,多数板状骨以钉突形式长入材料中,晶体孔隙间充满了骨样组织,脱钙后组织观察见大量纤维结缔组织长入材料中,材料中心亦有管状骨长入,结论:BGC复合自体骨入有良好的骨替代效果,克服其脆性后有较大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用块状生物活性玻璃陶瓷复合钛网修复狗下颌骨4~5cm长的节段性缺损(6例),并与单纯用块状生物活性玻璃陶瓷移植修复(6例)相比较。分别在术后1、3、6月对材料与骨的结合界面进行组织学观察、X线能谱分析、力学测试。实验结果表明:术后6月,玻璃陶瓷复合钛网组,界面呈完全性的骨性结合,骨组织长入玻璃陶瓷中,骨形成量较玻璃陶瓷组多。在实验观察期内,材料与骨的结合强度随值入时间延长、界面钙、磷元素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复合钛网组强度大  相似文献   

11.
贺鹏  段莉 《广东牙病防治》2005,13(3):210-211
目的观察联合应用可吸收性胶原膜和生物活性玻璃对牙槽骨的再生作用。方法4只杂种犬的前磨牙区用人工去骨及正畸结扎丝结扎法建立重度牙槽骨水平缺损模型,同体对照,分别植入胶原膜和(或)生物活性玻璃,24周后对新生骨与牙根结合界面进行X射线能谱分析。结果胶原膜联合生物活性玻璃组的新生牙槽骨钙/磷比值为1.72±0.14,接近正常对照组的钙/磷比值1.79±0.04。结论联合应用胶原膜和生物活性玻璃可明显提高牙槽骨再生能力。  相似文献   

12.
溶胶-凝胶法制备的生物活性玻璃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溶胶-凝胶生物活性玻璃是近年来兴起的生物材料系列之一,该材料具有良好的化学反应活性、可降解性和细胞亲和性能,在人体硬组织(骨、牙等)缺损修复及重建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是目前各国材料学研究的重点.本文介绍了溶胶-凝胶生物活性玻璃的研究进展,并对其在口腔中的应用作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四种生物陶瓷材料的生物活性比较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观察几种生物陶瓷不同周期的成骨效应和材料的变化,比较其生物活性. 方法采用动物骨内植入模型,对羟磷灰石陶瓷、珊瑚羟磷灰石、生物活性玻璃陶瓷、氧化锆陶瓷的成骨作用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术后14天以上4种生物陶瓷表面均有新生骨覆盖,但180天后羟磷灰石陶瓷、珊瑚羟磷灰石材料内部有新生骨生成,后者的成骨量大于前者;生物活性玻璃陶瓷表面开始出现降解,氧化锆陶瓷表面无明显的变化.结论 4种生物陶瓷均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珊瑚羟磷灰石生物活性最好,而氧化锆陶瓷最差.  相似文献   

14.
骨替代材料目前已成为拔牙位点保存术、牙槽嵴骨增量术和上颌窦底提升术的主要材料,而羟磷灰石、磷酸钙和生物活性玻璃以其良好的生物相容性、骨传导性、生物降解性、骨再生能力和骨结合率成为骨替代材料的代表.单一成分骨替代材料的诱导骨再生能力取决于材料本身的表面形貌、结构、成分、孔径和孔隙率.按不同比例复合的新型骨替代材料,可使原单一骨替代材料的性能得以互补.骨替代材料与血小板浓缩物的联合应用,可促进前成骨细胞的增殖与分化,激发成骨细胞的活动,促进血管新生,从而利于骨替代材料存活.骨替代材料与生长因子的联合应用,可获得不同程度骨结合和骨改建,增加材料的细胞黏附率,改善支架的力学性能,在骨愈合早期即能促进新骨形成.随着科技的进步,未来骨替代材料的成骨性能日臻完善,在口腔种植领域的应用前景将会更加广阔.  相似文献   

15.
研究成功一种用于口腔种植体的Si-Mg-Ca-P(F)系含氟生物活性玻璃涂层材料。测定了涂层与钛合金(Ti-6AL-4V)底材的剪切强度为19.37~24.97MPa。涂层耐生理盐水浸蚀。显微结构分析证明,植入动物骨中的涂层材料与骨组织能产生化学结合。生物活性玻璃涂层-钛芯人工牙根种植体早期临床植入为49例,近期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6.
生物玻璃(Bioglass)是一种由多种无机离子组成的具有优良的生物相容性和成骨活性的生物活性材料。No-vaMin(45S5)属于第3代生物玻璃,该材料用于临床牙、骨的修复已经有十多年的历史,已被美国食品及药品管理局FDA认可。近年来随着人们对NovaMin本身的理化性质及其在体内外实验研究的不断深入,NovaMin在口腔临床及基础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发展,本文拟对NovaMin在口腔医学中的应用做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7.
骨替代材料在口腔种植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牙槽骨的吸收造成种植区的骨量不足可采用骨移植材料来修复。骨移植材料分为自体骨移植材料、异种移植材料、同种异体移植材料及合成的骨替代材料。其中,骨替代材料具有来源广泛、不易引起机体排斥反应的优点。本文就临床常用的3种骨替代材料羟磷灰石、磷酸三钙、生物活性玻璃的理化特性、成骨原理和材料的优缺点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一九八六年九月十八至十九日,在四川省科学技术委员会主持下,于成都召开了“生物活性玻璃陶瓷人工骨的研制”及“生物活性玻璃陶瓷人工骨的基础及临床研究”的科技成果联合鉴定会。来自国内及香港地区的科研单位、高等院校、医疗部门的三十名材料学、化学、工程学、医学及口腔医学专家听取了材料研制生物学检测、基础研究、临床应用等报告,并进行了审议。专家们认为:由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和华西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共同研究的两项成果,研究手段先进,基础研究深入,临床应用广泛,效果良好。生  相似文献   

19.
生物活性陶瓷骨修复材料的改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物活性陶瓷的研制成功为骨缺损与畸形的修复提供了良好的骨替代物,但随着研究的深入及临床应用的扩大,人们也发现此材料的一些缺陷,目前正进行相关研究以改善材料的性能,提高修复的功效。 一、生物活性陶瓷骨修复材料的缺陷 (一)缺乏骨诱导性。虽然不少学者报道在骨环境中他具有促进骨组织生长与沉积的作用,但要证明其具有骨诱导能力尚缺乏依据,他不能像其他骨诱导物质一样具有肌内成骨作用。然而早期骨与材料的结合,新生骨在材料中生长与沉积,是种植成功的关键。 (二)在体内可发生生物降解及吸收。主要指磷酸三钙(TCP)类生物陶瓷材料,他在体内仅能作为一种暂时性支架。如果一种骨替代材料能随骨组织的生长而被逐渐吸收,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生物活性玻璃陶瓷植入下颌骨缺损区的远期临床疗效,材料内部以及材料与骨界面的显微结构。方法:对两例患者因肿瘤行部分下颌骨切除生物活性玻璃陶瓷(bioactive glass ceramics,BGC)植入术后8-10年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将原植入的BGC取出,陶瓷标本福尔马林磷酸缓冲液脱钙,HE染色,进行组织学观察。对57例较完整病例进行回顾分析。结果:BGC在尚有少量下颌骨支架残存或与自体骨复合移植时骨替代效果良好,但存在不能随颌骨同步生长发育的缺点,因而术后可导致面部外形或错颌畸形。大体标本观察发现,骨组织可以完全长入10mm厚度的材料中,材料与其外侧的板状骨几科无明显界限,多数板状骨以钉突形式长入材料中。组织学观察发现,材料中心有骨组织长入,表现为骨细胞、板状骨及骨样组织沉积。结论:BGC复合自体骨植入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克服其脆性后有较大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