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总结腰椎间盘突出症再手术原因。方法  1994~ 2 0 0 0年共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42 7例 ,其中再手术治疗 18例 ,占 4 2 %。再手术所行椎间盘切除的节段为L3~ 4 1例 ,L4~ 57例 ,L5S1 8例 ,同时两节段L4~ 5及L5S1 2例。结果 所有病例均获得随访 ,平均 2 9个月 ,优良率 77 7%。结论 再手术原因有 :病变节段定位错误、术后再突出、多节段突出只切除一个节段、腰椎节段性不稳以及对腰椎管及神经根管减压不彻底等。根据病人的临床症状、体征以及影像学检查 ,制定出合适的手术方案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的常见病多发病 ,临床上常用开放式手术治疗为主。如何减少破坏脊柱的正常组织结构 ,尽最大限度保持脊柱的稳定性 ,减少神经粘连、血管损伤、腰腿痛等手术并发症一直是外科领域努力的方向 ,我院于 2 0 0 1年 5月引进美国的腰椎间盘镜手术系统 (MED) ,现已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4 2例 ,取得较满意的疗效 ,现将手术护理配合上积累的一些经验介绍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 4 2例 ,男 30例 ,女 12例 ;年龄 19~ 5 9岁 ,平均 39岁 ;本组腰椎间盘突出部位 ,L3~ L4 1例、 L4 ~ L52 5例、L5~S1 15例、L4 、 5~ L5、 S1 …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小切口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椎体间Cage融合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不稳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小切口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椎体间Cage植入术治疗3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不稳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经6个月~6年的随访,所有患者无术后复法及腰椎不稳,椎体间骨性融合率100%。结论小切口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椎体间Cage融合术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不稳的一种简单有效方法,对防止椎间盘复发、保证脊柱稳定性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人,行椎板、半椎板切除 髓核摘除术,术后容易引起粘连和腰椎不稳等并发症。我院自1996年1月~2003年12月,对48例L4~5 L5 S1单纯旁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经Lt~5 L5 S1椎板解剖间隙髓核摘除术,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魏北 《福建医药杂志》2001,23(3):145-145
本文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 X线平片特征 ,以期提高诊断的正确率。1 资料与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 1994~ 1999年我科收集的 2 6 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 ,其中男性 16 0例 ,女性 10 8例 ;年龄 2 5~ 70岁 ,平均 37岁 ;病程最短 15天 ,最长 35年 ,平均 3年。临床均表现为腰腿部疼痛且向下肢放射 ,经手术证实 98例 ,CT确诊170例。本组病例全部采用我院 XG2 0 0毫安 X光机摄腰椎正侧位片 ,且以腰 4~ 5椎间隙为中心投照 ,然后加以分析对比。2 结果腰椎 X线平片表现为侧弯或变直 130例 ,占 48% ;椎间隙前窄后宽或前后等宽及左右不等宽 140例 ,占 …  相似文献   

6.
老年人腰椎间盘突出因腰椎多伴有退行性变 ,其临床特点和诊治较青壮年复杂。我院自 1 988年 2月~ 1 999年 1 0月共收治 60岁以上腰椎间盘突出患者 1 0 2例 ,手术治疗 64例 ,疗效显著。现就老年人腰椎间盘突出手术治疗的有关问题分析讨论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64例。男 2 8例 ,女 36例。年龄 60~ 76岁 ,平均 66岁。病史 2个月~ 2 2年 ,病变部位 :L3~ 4间隙 6例(9 .3% ) ,L4~ 5间隙 2 4例 (37.5% ) ,L5S1 间隙 2 2例 (34.3% ) ,L4~ 5L5S1 两个间隙 1 2例 (1 8.2 % )。合并椎管狭窄 2 6例 (40 .6% ) ,伴腰椎滑脱 1 1…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电针拔罐治疗不同椎间隙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效果。方法 125例患者分为A组67例和B组58例,A组为L3~4间盘突出,B组为L4~5与L5~S1混合突出,均用SDZ-Ⅱ电针仪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 A组痊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73.13%、95.51%高于B组的18.97%、41.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拔罐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肯定,且治疗单纯L3~4间盘突出效果优于L4~5与L5~S1混合突出。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分析腰椎终板角与腰椎间盘突出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间收治的40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来院进行体检的40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对两组的腰椎进行CT扫描和三维重建,测量比较两组腰椎终板角及椎间隙高度。结果两组腰椎终板角在L5~S1数值最小,在L3~L4数值最大;两组椎间隙高度在L1~L2数值最小,在L4~L5数值最大,呈递增趋势;两组腰椎终板角及椎间隙高度比较,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腰椎终板角与腰椎间盘突出存在相关性,腰椎终板角的大小及椎间隙的高度能够反映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椎弓根内固定、椎体间植骨融合术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伴腰椎不稳中的应用及其临床效果。方法 对7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伴腰椎不稳的患者行髓核摘除、椎弓根内固定加椎体间植骨融合术,病变节段分别为L3~4、L4~5和L5S1。结果 75例患者随访8~50个月,平均14.5个月。本组4例患者术后出现暂时性神经根牵拉症状,2例术后感染,椎体间植骨融合72例,不融合3例。所有病情均获不同程度缓解,无其他远期并发症出现。结论 椎弓根内固定加后路椎体间植骨融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伴腰椎不稳,除解除椎间盘源性疼痛外,尚能提供椎间的牢固性,促进椎体间植骨融合,恢复椎体永久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
经皮穿刺切吸冲洗治疗腰椎间隙感染11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椎间隙感染是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严重并发症之一 ,临床较少见 ,其发病率约为 0 .7%~ 3.1% [1、2 ] ,由于对本病缺乏认识 ,治疗较困难。我院自 1994年 7月~ 1998年 12月共收治 12例腰椎间盘术后椎间隙感染患者 ,采用经皮穿刺切吸冲洗治疗椎间隙感染 ,取得明显疗效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男 5例 ,女 7例 ;年龄 2 5~ 48岁 ,平均 32 .6岁。感染间隙 L4~ 5 8例 ,L5 ~S1 4例 ,其中 2例术前曾行椎管造影。感染发生时间术后 2天 4例 ,术后 4天 2例 ,术后 7天 5例 ,术后 2周 1例 ,平均 5 .5 5天。临床表现为术后 3~ 14天出现较原来神…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电针拔罐治疗不同椎间隙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效果.方法 125例患者分为A组67例和B组58例,A组为L3~4间盘突出,B组为L4~5与L5~S1混合突出,均用SDZ Ⅱ电针仪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 A组痊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73.13%、95.51%高于B组的18.97%、41.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电针拔罐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肯定,且治疗单纯L3~4间盘突出效果优于L4~5与L5~S1混合突出.  相似文献   

12.
腰椎间隙感染系指腰椎间盘及相邻软骨的感染性病变 ,临床上有继发性和原发性之分 ,如该病变继发于椎间盘及椎管的医疗操作或临近组织感染的扩散 ,称继发性椎间隙感染 ;少数病例因细菌侵入血流直接到达椎体间隙引起感染 ,称原发性椎间隙感染。笔者于 1988年 6月至 2 0 0 0年 2月共收治腰椎椎间隙感染病人 2 1例 ,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2 1例中 ,男性 13例 ,女性 8例 ;年龄最小17岁 ,最大 6 4岁 ,平均 5 0 .2岁。发病节段 L1 / 2 1例 ,L2 / 32例 ,L3/ 41例 ,L4 / 58例 ,L5S1 7例 ,同时双节段间隙感染 2例。有椎管内硬脊膜外…  相似文献   

13.
周自贵  赵永会  夏保志 《河北医药》2009,31(20):2741-2742
目的探讨老年性多节段(&gt;2个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不稳的一种较好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老年性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不稳的患者,运用了椎板扩大开窗或全椎板减压,摘除髓核,椎体间或横突间植骨,后路钉棒系统加压内固定腰椎融合术。摘除椎间隙54个,融合节段45个。结果术后随访1~2年,复查X线片,无断然断棒及松动现象,患者腰腿疼痛症状改善优良率0.9%,JOA评分的改善率为73%。结论运用腰椎板扩大开窗或全椎板减压,摘除髓核,核体间植骨,后路钉棒系统加压内固定,治疗老年性多关段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不稳的办法可以获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4.
卢庆弘 《医药世界》2010,(10):1302-1303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不稳的治疗方法。方法 2005-07-2009-06应用腰椎板扩大开窗、髓核摘除、椎间植骨融合、后路钉棒系统加压内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不稳45例。结果 45例术后随访10~22个月,平均14.5个月,优38例(症状完全消失);良5例(症状部分消失);2例症状无明显缓解。优良率达96%。结论椎间隙植骨并后路加压内固定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不稳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陈超  赵枫  曹杰 《现代医药卫生》2005,21(5):581-581
我院自2002~2004年误以腰椎间盘突出症收入院的椎管内肿瘤2例 ,腰椎椎体肿瘤1例 ,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例1 :患者男 ,62岁 ,腰痛伴活动受限6月 ,加重1月 ,双下肢乏力 ,无间歇性跛行 ,无外伤史。查体 :脊柱无侧弯 ,腰椎生理前凸消失 ,L4~5 棘突旁压痛 ,无放射痛。直腿抬高试验  相似文献   

16.
骶管冲击浸润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52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常见的骨科疾病 ,治疗方法也较多 ,包括药物治疗、理疗和手术等。我院自 2 0 0 0年 8月以来 ,采用骶管冲击浸润疗法 (简称骶疗 )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5 2例 ,并用口服吲哚美辛治疗 4 2例作为对照组 ,收到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2 0 0 0年 8月至 2 0 0 4年 4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伴有坐骨神经痛的就诊病人 94例 ,男性 71例 ,女性2 3例。随机分为骶疗组 5 2例 ,吲哚美辛组 4 2例 ,年龄为2 0~ 72岁 ,病程 1周~ 10年。全部病人均做X线腰椎正、侧位片和CT检查 ,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 86例为L…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腰椎滑脱合并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治疗及疗效。方法 2007年9月至2012年4月,对本院44例腰椎滑脱并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应用后路全椎板减压、髓核摘除,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后,分别采用后外侧植骨融合术、后路椎体间植骨融合术。比较不同手术的时间、出血量术后及随访时疗效。摘除椎间隙44个,融合节段44个。滑脱主要部位为L4、5和(或)L5S1,滑脱度为Ⅰ~Ⅱ度。结果术后随访6~36个月,复查X线片,无断钉、断棒及松动现象,优良40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90.9%。结论腰椎滑脱并腰椎间盘突出症,宜选用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不稳节段,采用后外侧植骨融合和(或)后路椎体间植骨融合可获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8.
易立  陶玲 《中国基层医药》2003,10(3):240-240
腰椎间盘突出和腰椎椎管狭窄既是骨伤科临床的常见病 ,也是引起腰腿痛疾患的主要原因。 1996~ 2 0 0 1年间 ,我们将所治腰腿痛疾患中与椎间盘突出和椎管狭窄有关的16 8例病例统计分析 ,就两者之间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探索 ,效果满意。现将几点体会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16 8例 ,男 99例 ,女 6 9例 ;年龄最大 6 5岁 ,最小 17岁 ,以 30~ 6 0岁为多见 ;病程最短者 2d ,最长者 5年。L3 ~L4椎间盘突出 13例 ,L4~L5椎间盘突出 88例 ,L5~S1椎间盘突出 6 7例。单纯性腰椎间盘突出 2 6例 ,继发腰椎椎管狭窄 10 2例 ,原发性腰椎椎管狭窄…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椎间盘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椎间盘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5例,男48例,女37例。年龄21~68岁,平均35岁。所有患者均有腰腿疼症状及不同程度的腰椎活动功能受限,直腿抬高及加强试验均为阳性。突出型32例,脱出型35例,游离型18例;L3~4突出者5例,L4~5突出者40,L5S1突出者25例,L4~5和L5S1两个椎间盘同时突出者15例。病程0.5~10年,平均4.3年。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2~46个月,平均25个月。所有患者的切口均一期愈合,未发生椎间隙感染、神经损伤及硬膜外血肿等并发症。按照Nakai分级标准评定,本组优75例,良7例,可3例。结论椎间盘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疗效好、损伤小、见效快及并发症等优点。  相似文献   

20.
腰椎间盘突出合并腰椎失稳症25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合并腰椎失稳的治疗方法。方法2000年5月~2005年4月应用后路椎间植骨、AF钉内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失稳症25例。男11例,女14例,年龄48~65岁,平均54.6岁。病程11个月~10年,平均5.6年。直腿抬高试验( )20例,肌力减弱17例,感觉减退18例,下腰部、臀部疼痛及酸胀、"断腰"感16例,间歇性跛行14例。常规行腰椎正侧位、过屈过伸位X线摄片、CT或MR I检查。提示:小关节增生20例,椎体边缘增生性改变18例,椎间盘突出并椎间隙变窄25例共30个间隙。其中单节段L4/5 13例、L5-S1 8例,两个节段(L4/5 L5-S1)3例,三个节段(L3/4 L4/5 L5-S1)1例均存在腰椎不稳。采用标准后正中切口,常规切除椎间盘和内聚的小关节并切除关节软骨,充分松解神经根,在病变间隙上下椎体的椎弓根安放AF固定系统,适度撑开椎间隙,切除软骨终板并植骨。结果25例术后随访8个月~20个月,平均12.6个月,术后4~6个月植骨间隙全部融合,内固定装置位置良好。临床疗效评价综合患者临床症状体征改善和植骨融合情况评定:优19例,症状完全消失;良5例,症状部分消失;可1例,仍有下部坠胀感。总优良率96%。结论腰椎间盘突出可发生腰椎失稳症,病情严重者可采用减压、植骨、椎弓根系统手术治疗,脊柱融合是治疗腰椎失稳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