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探讨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锻炼对产后盆底康复的作用效果.方法 选择本院2013年3月~2014年5月产后42 d且自愿接受康复及调查的初产妇30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150例初产妇采取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锻炼的方法进行康复治疗,对照组150例初产妇不采取任何治疗手段.治疗3个月结束后比较两组产妇的盆底肌张力、盆腔器官脱垂(POP)情况及性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产妇治疗后盆底肌张力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观察组盆腔器官脱垂情况明显比对照组轻,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两组产妇在治疗结束后的盆腔器官脱垂度均在Ⅱ度以内.经治疗后观察组的性生活质量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性生活质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锻炼对产后盆底康复治疗效果明显并且比较安全.  相似文献   

2.
《黑龙江医学》2017,(4):313-315
目的探讨电刺激加生物反馈康复疗法对非脱垂子宫全切除术后患者盆底功能研究。方法选取2015-11—2017-03间在阳春市人民医院妇科行腹腔镜下或腹式非脱垂子宫全切除术后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于术后进行一般健康宣教。观察组于术后3个月开始,采用法国PHENIX神经肌肉刺激治疗仪,进行盆底功能康复训练,主要包括电刺激和生物反馈。比较两组患者盆底肌肉肌力、压力性尿失禁情况以及POP-Q分度。结果治疗前和疗程结束即时两组患者盆底肌肉肌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6个月时观察组患者肌力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1)。治疗前和疗程结束即时两组患者压力性尿失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6个月时观察组患者压力性尿失禁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1)。治疗前和疗程结束即时两组患者POP-Q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6个月时观察组患者POP-Q分度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电刺激加生物反馈康复疗法可以有效改善非脱垂子宫全切除术后导致的女性盆底肌肉肌力降低并减少发生压力性尿失禁和盆腔器官脱垂,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产后序贯盆底康复锻炼对经产妇产后盆底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0月在金华市中心医院分娩的经产妇98例纳入本研究,根据产妇入组顺序进行编号,单号纳入对照组,双号纳入观察组,每组各49例。对照组产妇行常规产后康复干预,观察组产妇行序贯盆底康复锻炼。两组产妇均持续干预至产后6个月。比较两组产妇产后24h、6周、3个月、6个月的Ⅰ类和Ⅱ类盆底肌肌力、盆腔器官脱垂定量(pelvic organ prolapse quantification,POP-Q)分度和盆腔器官脱垂/尿失禁性生活问卷简表(pelvic organ prolapse/urinary incontinence sexual questionnaire,PISQ-12)评分,记录产后6个月时盆底功能障碍发生情况。结果 产后24h、6周,两组产妇的Ⅰ类、Ⅱ类盆底肌肌力构成、POP-Q分度构成、PISQ-12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3个月、6个月,观察组产妇的Ⅰ类、Ⅱ类盆底肌Ⅳ、Ⅴ级肌力占比和0度、Ⅰ度、Ⅱ度的POP-Q分度占比及PISQ-12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产后6个月时,观察组产妇的盆底功能障碍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产后行序贯盆底功能康复锻炼可有效促进经产妇近期Ⅰ、Ⅱ类盆底肌肌力恢复,降低盆底功能障碍发生率,提升产妇康复水平,是经产妇产后康复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孕产期盆底康复训练指导对盆腔脏器脱垂(POP)发病率及电刺激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分娩并进行盆底肌力筛查及治疗病人1629例,分为对照组(795例)和观察组(834例)。对照组定期孕检,但未进行孕期干预,产后POP者进行盆底康复治疗。观察组定期孕检,进行孕期干预包括健康教育、饮食指导及质量管理、盆底肌肉锻炼,接受产后康复治疗,进行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并结合产妇盆底肌肉功能锻炼。产后42 d复查分析2组产妇发病情况,于产后6个月进行随访及复检,观察产妇POP改善状况。结果产后42 d与观察组比较,对照组肌张力达到Ⅰ级和Ⅱ级肌力水平比例明显偏高,POP-Q结果显示,对照组SUI患病率(38.23%)明显高于观察组(28.89%)(P < 0.05)。治疗6个月后肌拉力测试结果显示,2组Ⅰ级和Ⅱ级肌力水平比例明显减少,POP-Q结果显示2组SUI患病率明显下降,对照组SUI患病率高于观察组(P < 0.05)。治疗6个月后POP-Q改善程度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 < 0.05)。结论孕产期盆底康复训练指导能够有效降低POP的发病率,并能够有效提高电刺激对盆底脏器脱垂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电刺激联合盆底康复训练在产后盆腔器官脱垂(POP)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2月该院收治的60例产后POP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临床干预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盆底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电刺激治疗。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盆底肌力(盆底肌力牛津分级系统)、POP严重程度(POP-Q分期)、性生活质量[女性性功能指数量表(FSFI)评分]。结果:干预2个月后,观察组盆底肌力分级和POP-Q分期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2个月后,观察组FSFI各维度评分和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刺激联合盆底康复训练应用于产后POP患者,可改善患者盆底肌力和POP-Q分期,提高性生活质量,效果优于单用盆底康复训练。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不同电刺激强度联合生物反馈盆底肌训练对高龄产后盆底障碍性疾病患者盆底功能及性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129例高龄产后盆底障碍性疾病患者按照简单随机化法分组,对照组64例予常规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盆底肌训练,观察组65例予增强电刺激强度联合生物反馈盆底肌训练,对比训练效果。结果 观察组Ⅰ类、Ⅱ类肌纤维疲劳度,前、后静息平均肌电值,快、慢肌平均肌电值和阴道动态压力均较对照组高,POP-Q各点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FS-FI评分较对照组高,SUI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 增强电刺激强度联合生物反馈盆底肌训练可通过改善高龄产后盆底障碍性疾病患者盆底功能,减轻盆腔器官脱垂程度,提高性生活质量及降低SUI发生几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生物反馈-电刺激-盆底肌肉锻炼联合进行产后盆底肌肉康复训练对改善盆底功能的作用。方法选择2009年4月—6月在我院住院分娩的产后42d复查的产妇150例,随机分为锻炼组(70例)和对照组(80例)。锻炼组于产后42d始进行1个疗程(10~12次)的生物反馈+电刺激的盆底肌肉训练,疗程结束后,在Kegel锻炼过程联合阴道哑铃进行盆底肌肉训练;对照组进行一般的产后健康教育。2组均于产后3个月进行尿失禁问卷调查及盆底肌肉张力测定,产后9个月再次进行尿失禁问卷调查及盆底肌肉张力测定和POP-Q分度,以评价盆底肌肉康复训练的作用。结果锻炼组产后3个月、9个月盆底肌肉张力均高于对照组;锻炼组及对照组产后3个月尿失禁发生率分别为2.86%和13.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产后9个月尿失禁发生率分别为1.92%和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产后9个月POP-QⅠ度脱垂发生率分别为34.62%和5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物反馈-电刺激-盆底肌肉锻炼联合进行产后盆底肌肉康复训练,能提高盆底肌肉张力,减少尿失禁发生率,改善盆腔器官脱垂。  相似文献   

8.
朱静 《河南医学研究》2020,29(22):4077-4078
目的探讨在盆底肌锻炼基础上结合生物反馈电刺激疗法对产妇产后盆底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平顶山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89例产妇,采用随机数表法将产妇分为联合组(95例)和锻炼组(94例)。锻炼组进行盆底肌锻炼治疗,联合组在锻炼组基础上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对两组干预效果进行比较,评估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产妇盆底肌Ⅰ类、Ⅱ类纤维肌电压,根据盆腔器官脱垂量化分期法(POP-Q)评估盆腔器官脱垂情况。结果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68%(89/95),高于锻炼组的81.91%(77/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个月联合组产妇Ⅰ类、Ⅱ类纤维肌电压高于锻炼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1个月联合组产妇POP-Q短于锻炼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盆底肌锻炼的基础上结合生物反馈电刺激疗法效果显著,能进一步提高分娩后产妇盆底肌电压,促进产妇产后盆底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正念训练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对改善产后盆底功能的效果。方法:采取便利抽样法选取门诊产妇8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2例和观察组43例。对照组采取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观察组采取正念训练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分别于干预前和干预后1周、3个月,比较2组盆底表面肌功能评分、尿失禁及盆腔脏器脱垂情况。结果:干预后1周、3个月,观察组Ⅰ、Ⅱ类肌纤维评分和肌耐力评分均较干预前明显升高(P<0.01),且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干预后3个月,观察组子宫脱垂、阴道前壁脱垂发生率均较对照组改善(P<0.05和P<0.01),阴道脱垂和尿失禁情况亦均较干预前有所改善(P<0.05),但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念训练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可明显改善产后盆底生理功能、缓解盆底功能障碍症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析盆底功能障碍采用盆底肌训练配以生物反馈电刺激疗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50例盆底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仅予以盆底肌训练,观察组增加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结果:在治疗3个月(T_2)、治疗6个月(T_3),观察组一类肌纤维肌电压和二类肌纤维肌电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3个月(T_2)、治疗6个月(T_3),观察组PFDI-20、PFIQ-7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3个月(T_2)、治疗6个月(T_3),观察组性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盆底功能障碍采用盆底肌训练配以生物反馈电刺激疗法的临床效果明显,可改善盆底肌肉张力及盆底功能,从多方面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